- 龚胜生;李孜沫;
疫灾是人类的顶级灾害,历史疫灾研究能为未来疫病防控提供借鉴。文中运用疫灾计量指标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清代(1644-1911)山西地区的疫灾地理规律。结果表明:1)清代山西地区的疫灾频度为34.33%,疫灾相当频繁;夏秋季节是疫灾多发季节,说明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疫病的流行;朝代鼎革的清初期和清末期疫灾相对频繁,社会稳定的清中期疫灾相对稀少,说明社会动乱也有利于疫灾的发生。2)清代山西地区的疫灾分布具有明显的"洼地效应":府级尺度上具有高低相间的南北分异特征,盆地地区为疫灾强度高值区,山岭地区为疫灾强度低值区;区域尺度上具有由南向北的梯度递减特征,晋南高于晋中,晋中高于晋北,晋北高于口外。3)清代山西地区的疫灾格局受地理格局和人口格局的双重制约;人口密度是疫灾的奠基石,人口流动是疫灾的扩散力,自然灾害是疫灾的诱发器;与其它自然灾害相比,疫灾分布变迁更能反映区域开发时序,更能体现人地关系演进。
2017年06期 v.31;No.226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32 ] |[引用频次:30 ] - 龚胜生;李孜沫;
疫灾是人类的顶级灾害,历史疫灾研究能为未来疫病防控提供借鉴。文中运用疫灾计量指标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清代(1644-1911)山西地区的疫灾地理规律。结果表明:1)清代山西地区的疫灾频度为34.33%,疫灾相当频繁;夏秋季节是疫灾多发季节,说明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疫病的流行;朝代鼎革的清初期和清末期疫灾相对频繁,社会稳定的清中期疫灾相对稀少,说明社会动乱也有利于疫灾的发生。2)清代山西地区的疫灾分布具有明显的"洼地效应":府级尺度上具有高低相间的南北分异特征,盆地地区为疫灾强度高值区,山岭地区为疫灾强度低值区;区域尺度上具有由南向北的梯度递减特征,晋南高于晋中,晋中高于晋北,晋北高于口外。3)清代山西地区的疫灾格局受地理格局和人口格局的双重制约;人口密度是疫灾的奠基石,人口流动是疫灾的扩散力,自然灾害是疫灾的诱发器;与其它自然灾害相比,疫灾分布变迁更能反映区域开发时序,更能体现人地关系演进。
2017年06期 v.31;No.226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32 ] |[引用频次:30 ] - 徐增让;成升魁;高利伟;
游牧民定居后,牧区生产生活方式、草地资源利用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对草地资源利用空间特征、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都会产生一定影响。选取西藏自治区当雄县,在当曲流域和郭庆村等不同空间尺度,采用部门座谈、村户调研和样方调查等方法,辅以GPS跟踪及GIS数据,分析游牧民定居条件下的草地空间功能分异及其生态效应。研究发现定居条件下草原牧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空间趋于分化,不同功能区其资源生态效应不同。定居可能引发资源利用过度和资源利用不足,草场过牧退化与欠牧萎缩等生态效应。
2017年06期 v.31;No.226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40 ] |[引用频次:17 ] - 徐增让;成升魁;高利伟;
游牧民定居后,牧区生产生活方式、草地资源利用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对草地资源利用空间特征、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都会产生一定影响。选取西藏自治区当雄县,在当曲流域和郭庆村等不同空间尺度,采用部门座谈、村户调研和样方调查等方法,辅以GPS跟踪及GIS数据,分析游牧民定居条件下的草地空间功能分异及其生态效应。研究发现定居条件下草原牧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空间趋于分化,不同功能区其资源生态效应不同。定居可能引发资源利用过度和资源利用不足,草场过牧退化与欠牧萎缩等生态效应。
2017年06期 v.31;No.226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40 ] |[引用频次:17 ] - 陈英;唐晶;邱晓娜;
为了对农户水资源管理政策认知进行解释,文中提出水资源短缺的农户感知,对民勤水资源短缺的农户感知特征及区域差异化表现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运用列联表分析方法对水资源短缺的农户感知与水资源管理政策认知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水资源短缺的农户感知表现出十分短缺、相对短缺、季节性短缺和不短缺四种状态,60%的农户认为水资源不短缺。(2)水资源短缺的农户感知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化特征,不同灌区之间分布差异较大。(3)水资源短缺的农户感知对水资源管理政策认知产生影响,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性。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关注农户水资源管理政策认知的内在动因,进行水资源自然供给与经济供给的宣传,自下而上的完善水资源管理政策,对实现水资源优化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017年06期 v.31;No.226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3 ] |[引用频次:14 ] - 陈英;唐晶;邱晓娜;
为了对农户水资源管理政策认知进行解释,文中提出水资源短缺的农户感知,对民勤水资源短缺的农户感知特征及区域差异化表现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运用列联表分析方法对水资源短缺的农户感知与水资源管理政策认知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水资源短缺的农户感知表现出十分短缺、相对短缺、季节性短缺和不短缺四种状态,60%的农户认为水资源不短缺。(2)水资源短缺的农户感知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化特征,不同灌区之间分布差异较大。(3)水资源短缺的农户感知对水资源管理政策认知产生影响,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性。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关注农户水资源管理政策认知的内在动因,进行水资源自然供给与经济供给的宣传,自下而上的完善水资源管理政策,对实现水资源优化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017年06期 v.31;No.226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3 ] |[引用频次:14 ] - 高佳;宋戈;李世平;
在耕地资源日益短缺、"空心村"频现的现实背景下,鼓励具备退地条件的农民有偿退出土地承包权成为提升耕地利用效率、优化农村耕地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推进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的核心是补偿标准的测算,因此本文基于农户的受偿意愿计算出农户对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的期望价格为104438.54元/亩。另外,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受偿期望价格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当地人均GDP水平越高、第一产业比重越大、农户住处距离城市距离越近、人均农业收入水平越高、认为退地补偿政策稳定性较强、对退地后的生活存有顾虑、期望获得单一经济补偿的退地农户、对社会保障项目要求较少的农户,具有较高的受偿期望价格。
2017年06期 v.31;No.226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07 ] |[引用频次:32 ] - 高佳;宋戈;李世平;
在耕地资源日益短缺、"空心村"频现的现实背景下,鼓励具备退地条件的农民有偿退出土地承包权成为提升耕地利用效率、优化农村耕地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推进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的核心是补偿标准的测算,因此本文基于农户的受偿意愿计算出农户对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的期望价格为104438.54元/亩。另外,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受偿期望价格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当地人均GDP水平越高、第一产业比重越大、农户住处距离城市距离越近、人均农业收入水平越高、认为退地补偿政策稳定性较强、对退地后的生活存有顾虑、期望获得单一经济补偿的退地农户、对社会保障项目要求较少的农户,具有较高的受偿期望价格。
2017年06期 v.31;No.226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07 ] |[引用频次:32 ] - 田志会;刘瑞涵;
利用条件价值法(CVM)对京郊农田生态系统的非使用价值进行了初步研究。以北京市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23份,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居民的支付意愿率为66.2%,非农业户口与农业户口的北京居民的支付意愿分别为62.3%和66.7%,人均支付意愿值(中位值)为100元/a。2014年京郊农田生态系统的非使用价值约为142 421.45万元,相当于2014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0.067%,其中,存在价值为38 487.89万元,遗产价值为49 693.23万元,选择价值为54 240.32万元。经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学历、月收入以及户口性质是影响居民支付金额的主要因素。
2017年06期 v.31;No.226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3 ] |[引用频次:11 ] - 田志会;刘瑞涵;
利用条件价值法(CVM)对京郊农田生态系统的非使用价值进行了初步研究。以北京市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23份,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居民的支付意愿率为66.2%,非农业户口与农业户口的北京居民的支付意愿分别为62.3%和66.7%,人均支付意愿值(中位值)为100元/a。2014年京郊农田生态系统的非使用价值约为142 421.45万元,相当于2014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0.067%,其中,存在价值为38 487.89万元,遗产价值为49 693.23万元,选择价值为54 240.32万元。经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学历、月收入以及户口性质是影响居民支付金额的主要因素。
2017年06期 v.31;No.226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3 ] |[引用频次:11 ] - 袁斌;张燕媛;陈超;
基于2001-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在借鉴Nerlove模型的基础之上,对新世纪我国苹果产业格局演变特点及其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苹果产业格局正呈现由东向西的转移趋势,以陕西省为代表的黄土高原地区已取代山东、河南等省份,成为我国新兴苹果主产区。这种产业格局的改变虽然一定程度上受苹果价格的影响,但劳动力与土地成本的变动却是我国苹果产业布局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根本原因。
2017年06期 v.31;No.226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09 ] |[引用频次:49 ] - 袁斌;张燕媛;陈超;
基于2001-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在借鉴Nerlove模型的基础之上,对新世纪我国苹果产业格局演变特点及其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苹果产业格局正呈现由东向西的转移趋势,以陕西省为代表的黄土高原地区已取代山东、河南等省份,成为我国新兴苹果主产区。这种产业格局的改变虽然一定程度上受苹果价格的影响,但劳动力与土地成本的变动却是我国苹果产业布局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根本原因。
2017年06期 v.31;No.226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09 ] |[引用频次:49 ] - 戴劲;彭文英;连莉;李征威;
通过黑龙江省嫩江县的实地考察及入户调研访谈,采用以数据包络分析为基础的两步法,对研究区域内不同利用模式下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嫩江县整体耕地利用效率为0.874,个人承包耕地利用效率最高。(2)研究区域内不同作物耕地利用效率有很大差异,玉米种植区域普遍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大豆等其他作物呈规模收益递增状态。(3)单位化肥投入量、农机马力水平、每公顷收益等因素对耕地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影响。政府应加强规模生产管理、提高技术效率、重视监督与引导,切实提高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率,保护黑土区耕地资源和保障农民收益。
2017年06期 v.31;No.226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60 ] |[引用频次:53 ] - 戴劲;彭文英;连莉;李征威;
通过黑龙江省嫩江县的实地考察及入户调研访谈,采用以数据包络分析为基础的两步法,对研究区域内不同利用模式下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嫩江县整体耕地利用效率为0.874,个人承包耕地利用效率最高。(2)研究区域内不同作物耕地利用效率有很大差异,玉米种植区域普遍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大豆等其他作物呈规模收益递增状态。(3)单位化肥投入量、农机马力水平、每公顷收益等因素对耕地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影响。政府应加强规模生产管理、提高技术效率、重视监督与引导,切实提高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率,保护黑土区耕地资源和保障农民收益。
2017年06期 v.31;No.226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60 ] |[引用频次:53 ] - 杨蒙;王飞;王蕾钦;谢向向;
退耕还林(草)工程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主要举措,为认识黄土丘陵区十几年来参与退耕的农户特征变化,文中对2001年退耕还林(草)工程试点初期陕西省安塞县的149户调查农户进行了跟踪回访(2015年),对比分析了15年来农户搬离情况、农户劳动力结构、耕地和养殖情况、家庭收入情况、退耕态度等的变化特征。分析表明:近15年来,离开农村生活的农户增加,非农业劳动力比例和数量增加,非农业收入增加很快,退耕农户表现出明显的向非农化转变特征,整体收入结构好转;但退耕农户之间收入差异增加,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特征明显;与初期相比,退耕农户的生态保护意识特征趋于淡化,对补贴款发放期限和强度期望提高,停止补贴后有复耕意向的农户有所增加。
2017年06期 v.31;No.226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8 ] |[引用频次:9 ] - 杨蒙;王飞;王蕾钦;谢向向;
退耕还林(草)工程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主要举措,为认识黄土丘陵区十几年来参与退耕的农户特征变化,文中对2001年退耕还林(草)工程试点初期陕西省安塞县的149户调查农户进行了跟踪回访(2015年),对比分析了15年来农户搬离情况、农户劳动力结构、耕地和养殖情况、家庭收入情况、退耕态度等的变化特征。分析表明:近15年来,离开农村生活的农户增加,非农业劳动力比例和数量增加,非农业收入增加很快,退耕农户表现出明显的向非农化转变特征,整体收入结构好转;但退耕农户之间收入差异增加,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特征明显;与初期相比,退耕农户的生态保护意识特征趋于淡化,对补贴款发放期限和强度期望提高,停止补贴后有复耕意向的农户有所增加。
2017年06期 v.31;No.226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8 ] |[引用频次:9 ] - 李灿;刘超;葛京凤;梁爽;刘静鹏;
城镇土地等别与城镇地价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两者之间的拟合程度可客观反映城镇地价的合理性。以河北省10~15等城镇为例,依据现行城镇等别,采用改进熵值法及多因素综合法测得各城镇、各等别土地质量指数;通过拟合检验等间土地质量与基准地价数据,择优选择构建"基准地价-土地质量指数"耦合模型,测算等间及等内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拟定城镇地价合理性波动控制表并引入"偏离度"指标,分析评判省域城镇地价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宏观上,河北省域整体符合地价"等高质优,质优价高"的分布原则,遵循了土地质量变化规律;微观上,存在少数城镇地价水平与土地质量明显不匹配现象,且城镇地价合理化程度及其分布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表现为中低等城镇地价不合理现象明显,住宅地价不合理城镇比例最高,环京津及冀中区域地价不合理城镇居多。
2017年06期 v.31;No.226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3 ] |[引用频次:13 ] - 李灿;刘超;葛京凤;梁爽;刘静鹏;
城镇土地等别与城镇地价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两者之间的拟合程度可客观反映城镇地价的合理性。以河北省10~15等城镇为例,依据现行城镇等别,采用改进熵值法及多因素综合法测得各城镇、各等别土地质量指数;通过拟合检验等间土地质量与基准地价数据,择优选择构建"基准地价-土地质量指数"耦合模型,测算等间及等内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拟定城镇地价合理性波动控制表并引入"偏离度"指标,分析评判省域城镇地价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宏观上,河北省域整体符合地价"等高质优,质优价高"的分布原则,遵循了土地质量变化规律;微观上,存在少数城镇地价水平与土地质量明显不匹配现象,且城镇地价合理化程度及其分布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表现为中低等城镇地价不合理现象明显,住宅地价不合理城镇比例最高,环京津及冀中区域地价不合理城镇居多。
2017年06期 v.31;No.226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3 ] |[引用频次:13 ] - 李寅波;胡江玲;王婧;
随着城市居民对医疗服务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医疗设施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与城市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和市民生活健康水平息息相关。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域,以市区综合医院空间布局作为研究对象,通过Arcgis软件分析综合医院的服务域、靠近居民点数和道路网密度来评价乌鲁木齐市综合医院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的医疗设施空间布局极不平衡,多数集中在主城区(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和水磨沟区),离主城区较远和郊区(达坂城区、米东区和乌鲁木齐县)医疗设施极度缺乏。同时,乌鲁木齐市居民获取医疗服务的便捷性从乌鲁木齐市主城区中心地带向郊区逐渐减弱,主城区中心地带的医疗设施处于过饱和状态,而郊区则是严重缺乏的。通过这些分析可以为后续乌鲁木齐市综合医院的调整和新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017年06期 v.31;No.226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22 ] |[引用频次:11 ] - 李寅波;胡江玲;王婧;
随着城市居民对医疗服务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医疗设施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与城市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和市民生活健康水平息息相关。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域,以市区综合医院空间布局作为研究对象,通过Arcgis软件分析综合医院的服务域、靠近居民点数和道路网密度来评价乌鲁木齐市综合医院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的医疗设施空间布局极不平衡,多数集中在主城区(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和水磨沟区),离主城区较远和郊区(达坂城区、米东区和乌鲁木齐县)医疗设施极度缺乏。同时,乌鲁木齐市居民获取医疗服务的便捷性从乌鲁木齐市主城区中心地带向郊区逐渐减弱,主城区中心地带的医疗设施处于过饱和状态,而郊区则是严重缺乏的。通过这些分析可以为后续乌鲁木齐市综合医院的调整和新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017年06期 v.31;No.226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22 ] |[引用频次:11 ] - 曾妍妍;周金龙;贾瑞亮;王松涛;杜江岩;
文中在新疆祁漫塔格地区152组地表水水化学测试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可知研究区地表水属于矿化度、总硬度总体偏高的弱碱性水,地表水中阳离子以Na~++K~+为主,阴离子以Cl~-和SO_4~(2-)为主;采用阿廖金分类法划分地表水水化学类型,研究区地表水以ClNaⅢ、ClNaⅡ型水为主。通过相关性分析、Gibbs图解法、阴阳离子三角图法、离子比值端元图法和饱和指数法等对地表水水化学成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化学组分主要受硅酸盐岩和蒸发盐岩(岩盐和硫酸盐矿物)的风化溶解和蒸发-浓缩作用的影响,而大气降水作用和人类活动对地表水化学组分的影响不大。
2017年06期 v.31;No.226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6 ] |[引用频次:34 ] - 曾妍妍;周金龙;贾瑞亮;王松涛;杜江岩;
文中在新疆祁漫塔格地区152组地表水水化学测试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可知研究区地表水属于矿化度、总硬度总体偏高的弱碱性水,地表水中阳离子以Na~++K~+为主,阴离子以Cl~-和SO_4~(2-)为主;采用阿廖金分类法划分地表水水化学类型,研究区地表水以ClNaⅢ、ClNaⅡ型水为主。通过相关性分析、Gibbs图解法、阴阳离子三角图法、离子比值端元图法和饱和指数法等对地表水水化学成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化学组分主要受硅酸盐岩和蒸发盐岩(岩盐和硫酸盐矿物)的风化溶解和蒸发-浓缩作用的影响,而大气降水作用和人类活动对地表水化学组分的影响不大。
2017年06期 v.31;No.226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6 ] |[引用频次:34 ] - 杨方社;曹明明;李怀恩;杨晓东;苏淑珍;张鸿敏;
植被过滤带是拦截泥沙与地表径流的有效生物措施,其规划设计与众多因素有关。文中首先对VFSMOD(Vegetative Filter Strips Model)模型进行了简介,然后应用VFSMOD模型,主要对位于内蒙古砒砂岩典型地区-准格尔旗境内东一支沟小流域的沙棘-灌草植被过滤带对地表径流中泥沙的拦截效果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植被过滤带带长为20~30m时,泥沙拦截效果最佳;植被过滤带的带宽为4~4.5m时,泥沙拦截效果较好;株距应设定在5~15cm之间较好,此时泥沙拦截率超过65.9%;泥沙拦截率与坡度呈负相关,即随着坡度的增加泥沙拦截率逐渐降低;糙率对泥沙拦截率影响较小,随着糙率的增大,泥沙拦截率逐渐趋于稳定值。本研究可为在砒砂岩地区,以沙棘植物为主体的混合植被过滤带的规划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017年06期 v.31;No.226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7 ] |[引用频次:15 ] - 杨方社;曹明明;李怀恩;杨晓东;苏淑珍;张鸿敏;
植被过滤带是拦截泥沙与地表径流的有效生物措施,其规划设计与众多因素有关。文中首先对VFSMOD(Vegetative Filter Strips Model)模型进行了简介,然后应用VFSMOD模型,主要对位于内蒙古砒砂岩典型地区-准格尔旗境内东一支沟小流域的沙棘-灌草植被过滤带对地表径流中泥沙的拦截效果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植被过滤带带长为20~30m时,泥沙拦截效果最佳;植被过滤带的带宽为4~4.5m时,泥沙拦截效果较好;株距应设定在5~15cm之间较好,此时泥沙拦截率超过65.9%;泥沙拦截率与坡度呈负相关,即随着坡度的增加泥沙拦截率逐渐降低;糙率对泥沙拦截率影响较小,随着糙率的增大,泥沙拦截率逐渐趋于稳定值。本研究可为在砒砂岩地区,以沙棘植物为主体的混合植被过滤带的规划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017年06期 v.31;No.226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7 ] |[引用频次:15 ] - 赵晓英;何学敏;杨晓东;张雪妮;吕光辉;
干旱区荒漠最突出限制因子是土壤水分和盐分,但目前对水盐交互影响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格局,依旧不明。文中通过在新疆艾比湖流域设置样带调查70个样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土壤水盐含量,探讨土壤水盐与物种多样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盐聚类后,可以划分成9个水盐组合的生境类型。乔木和灌木的物种数在9个水盐组合的生境类型间未有显著性差别(P>0.05),但草本物种数在高水中盐条件下数值最大,在低水中盐条件下数值最小。Monk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在中等或低等的水盐条件下,具有较高数值。将9个水盐组合依据水分和盐分含量划分成3种不同程度干扰水平后,发现中度水盐干扰生境中的Monk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高度和低度干扰生境的值,表明荒漠生态系统在适中的水盐胁迫下使得群落保持了高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维持过程符合中度干扰假说。
2017年06期 v.31;No.226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606 ] |[引用频次:24 ] - 赵晓英;何学敏;杨晓东;张雪妮;吕光辉;
干旱区荒漠最突出限制因子是土壤水分和盐分,但目前对水盐交互影响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格局,依旧不明。文中通过在新疆艾比湖流域设置样带调查70个样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土壤水盐含量,探讨土壤水盐与物种多样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盐聚类后,可以划分成9个水盐组合的生境类型。乔木和灌木的物种数在9个水盐组合的生境类型间未有显著性差别(P>0.05),但草本物种数在高水中盐条件下数值最大,在低水中盐条件下数值最小。Monk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在中等或低等的水盐条件下,具有较高数值。将9个水盐组合依据水分和盐分含量划分成3种不同程度干扰水平后,发现中度水盐干扰生境中的Monk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高度和低度干扰生境的值,表明荒漠生态系统在适中的水盐胁迫下使得群落保持了高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维持过程符合中度干扰假说。
2017年06期 v.31;No.226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06 ] |[引用频次:24 ] - 王海涛;董雅;张昊雁;
借助Landsat 8 TIRS热红外数据,使用传输方程法反演天津市中心城区14个典型公园绿地地表温度,在SPSS 22中对绿地的多圆缓冲区进行降温范围、绿化面积、水体面积和若干景观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1)公园绿地对周边热环境有明显的降温效应,降温范围与降温幅度拟合曲线近似对数方程式。(2)各公园内部温度在10.994℃(水上公园)至20.978℃(珠江公园)之间,相差近10℃,水体和绿化面积越大,内部温度越低。各公园30m降温幅度在0.38℃(月牙湾公园)至1.91℃(珠江公园),相差1.53℃,水体和绿化占比越大,各公园30m降温幅度越小。各公园在极限降温范围内的降温幅度在1.913℃(珠江公园)至5.964℃(水上公园)之间,相差近4℃。(3)影响公园绿地的降温效应的主要因素为公园面积、水体面积、绿地面积。(4)公园绿地LSI值范围在1.0至14.0之间,相差13,其与公园温度相关性表明水体形状越集聚,降温效果越好。
2017年06期 v.31;No.226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37 ] |[引用频次:39 ] - 王海涛;董雅;张昊雁;
借助Landsat 8 TIRS热红外数据,使用传输方程法反演天津市中心城区14个典型公园绿地地表温度,在SPSS 22中对绿地的多圆缓冲区进行降温范围、绿化面积、水体面积和若干景观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1)公园绿地对周边热环境有明显的降温效应,降温范围与降温幅度拟合曲线近似对数方程式。(2)各公园内部温度在10.994℃(水上公园)至20.978℃(珠江公园)之间,相差近10℃,水体和绿化面积越大,内部温度越低。各公园30m降温幅度在0.38℃(月牙湾公园)至1.91℃(珠江公园),相差1.53℃,水体和绿化占比越大,各公园30m降温幅度越小。各公园在极限降温范围内的降温幅度在1.913℃(珠江公园)至5.964℃(水上公园)之间,相差近4℃。(3)影响公园绿地的降温效应的主要因素为公园面积、水体面积、绿地面积。(4)公园绿地LSI值范围在1.0至14.0之间,相差13,其与公园温度相关性表明水体形状越集聚,降温效果越好。
2017年06期 v.31;No.226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37 ] |[引用频次:39 ] - 宋成刚;李红琴;王军邦;张法伟;杨永胜;李英年;
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水耦合及植被演替的重要指标,但其时间格局和主要环境因素仍不清楚。基于青藏高原东北隅高寒嵩草草甸的涡度相关仪器观测的CO_2和H_2O通量数据,分析了2015年植被生长季(4月-10月)的系统水分利用效率(总初级生产力/植被蒸腾)的变化特征和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总初级生产力(GPP)和植被蒸腾具有显著的单峰季节趋势,与群落叶面积指数(LAI)显著相关。生长季日均WUE为3.24g C·kg H_2O~(-1),没有显著的季节动态,呈现出"保守型"的特征。增强回归树的结果表明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饱和水汽压差(VPD)和净辐射(Rn)是其主要调控因素,与WUE显著指数负相关(r~2>0.40,p<0.001)。
2017年06期 v.31;No.226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68 ] |[引用频次:20 ] - 宋成刚;李红琴;王军邦;张法伟;杨永胜;李英年;
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水耦合及植被演替的重要指标,但其时间格局和主要环境因素仍不清楚。基于青藏高原东北隅高寒嵩草草甸的涡度相关仪器观测的CO_2和H_2O通量数据,分析了2015年植被生长季(4月-10月)的系统水分利用效率(总初级生产力/植被蒸腾)的变化特征和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总初级生产力(GPP)和植被蒸腾具有显著的单峰季节趋势,与群落叶面积指数(LAI)显著相关。生长季日均WUE为3.24g C·kg H_2O~(-1),没有显著的季节动态,呈现出"保守型"的特征。增强回归树的结果表明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饱和水汽压差(VPD)和净辐射(Rn)是其主要调控因素,与WUE显著指数负相关(r~2>0.40,p<0.001)。
2017年06期 v.31;No.226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68 ] |[引用频次:20 ] - 王丰年;李保生;蒋树萍;牛东风;温小浩;李志文;郭亿华;司月君;杨志英;刘恩波;
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查格勒布鲁剖面与OIS3a相同时代的CGS3a层段记录了5.5个由沙丘砂或者黄土与湖相构成的沉积旋回。通过对该层段140个样品的Rb,Sr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由沙丘砂或黄土至上覆河湖相Rb、Sr含量相应的由低增高,而Rb/Sr的分布则显示出与Rb和Sr含量变化相反的趋势,Rb、Sr含量与平均粒径Mz(φ)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0.8以上。研究表明CGS3a层段经历了5次冬季风和6次夏季风交替的气候波动,这些气候事件与GRIP冰芯氧同位素记录的D/O事件能一一对应,Heinrich事件也在其中有很好体现。CGS3a层段所记录的千年尺度气候波动既是对东亚季风环流演变历史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响应。
2017年06期 v.31;No.226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2 ] |[引用频次:4 ] - 王丰年;李保生;蒋树萍;牛东风;温小浩;李志文;郭亿华;司月君;杨志英;刘恩波;
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查格勒布鲁剖面与OIS3a相同时代的CGS3a层段记录了5.5个由沙丘砂或者黄土与湖相构成的沉积旋回。通过对该层段140个样品的Rb,Sr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由沙丘砂或黄土至上覆河湖相Rb、Sr含量相应的由低增高,而Rb/Sr的分布则显示出与Rb和Sr含量变化相反的趋势,Rb、Sr含量与平均粒径Mz(φ)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0.8以上。研究表明CGS3a层段经历了5次冬季风和6次夏季风交替的气候波动,这些气候事件与GRIP冰芯氧同位素记录的D/O事件能一一对应,Heinrich事件也在其中有很好体现。CGS3a层段所记录的千年尺度气候波动既是对东亚季风环流演变历史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响应。
2017年06期 v.31;No.226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2 ] |[引用频次:4 ] - 田庆春;杨太保;石培宏;韩军青;
选择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地区为研究区,以古地磁测年结果为年代框架,应用轨道调谐方法建立了BDQ06孔的年代标尺。通过对BDQ06孔沉积物粒度、磁化率、总有机碳及色度等指标的分析,重建了可可西里地区0.9Ma以来古气候演化序列。气候演化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阶段5(929~660ka BP)暖湿和冷干交替变化;阶段4(660~460ka BP)气候向偏冷偏干方向发展;阶段3(460~360ka BP)气候温和偏干;阶段2(360~160ka BP)气候暖湿冷干波动频繁交替;阶段1(160~5ka BP)暖湿冷干组合。同时该区湖泊沉积物环境指标的变化规律和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在冰期-间冰期旋回尺度上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也出现不同的变化特征,说明本区既表现出全球一致的气候特征,同时也表现出一定区域特征,可能与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有关,这对于研究区域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7年06期 v.31;No.226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4 ] - 田庆春;杨太保;石培宏;韩军青;
选择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地区为研究区,以古地磁测年结果为年代框架,应用轨道调谐方法建立了BDQ06孔的年代标尺。通过对BDQ06孔沉积物粒度、磁化率、总有机碳及色度等指标的分析,重建了可可西里地区0.9Ma以来古气候演化序列。气候演化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阶段5(929~660ka BP)暖湿和冷干交替变化;阶段4(660~460ka BP)气候向偏冷偏干方向发展;阶段3(460~360ka BP)气候温和偏干;阶段2(360~160ka BP)气候暖湿冷干波动频繁交替;阶段1(160~5ka BP)暖湿冷干组合。同时该区湖泊沉积物环境指标的变化规律和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在冰期-间冰期旋回尺度上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也出现不同的变化特征,说明本区既表现出全球一致的气候特征,同时也表现出一定区域特征,可能与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有关,这对于研究区域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7年06期 v.31;No.226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4 ] - 普宗朝;张山清;赵逸舟;贾健;王磊;潘毅;任泉;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台站1961-2014年逐日气温资料,以日平均气温稳定≤5℃为冬季采暖临界温度,使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和t-检验以及基于Arc 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对冬季采暖期日数和采暖强度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以及气候变暖对采暖能耗的可能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采暖期日数和采暖强度总体呈现"北疆多,南疆少;山区多,平原和盆地少"的空间分布特点。近54a新疆年平均气温和冬半年平均气温分别以0.29℃/10a和0.36℃/10a的倾向率呈极显著(P<0.001)的上升趋势,受其影响,采暖期日数和采暖强度分别以-2.25d/10a和-53.86℃·d/10a的倾向率呈极显著(P<0.001)的减小趋势,并分别于1997年和1988年发生了突变,突变后较其之前,全疆平均采暖期日数缩短9.1d,采暖强度减小192.6℃·d,采暖能耗降低11.6%。
2017年06期 v.31;No.226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1 ] |[引用频次:6 ] - 普宗朝;张山清;赵逸舟;贾健;王磊;潘毅;任泉;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台站1961-2014年逐日气温资料,以日平均气温稳定≤5℃为冬季采暖临界温度,使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和t-检验以及基于Arc 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对冬季采暖期日数和采暖强度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以及气候变暖对采暖能耗的可能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采暖期日数和采暖强度总体呈现"北疆多,南疆少;山区多,平原和盆地少"的空间分布特点。近54a新疆年平均气温和冬半年平均气温分别以0.29℃/10a和0.36℃/10a的倾向率呈极显著(P<0.001)的上升趋势,受其影响,采暖期日数和采暖强度分别以-2.25d/10a和-53.86℃·d/10a的倾向率呈极显著(P<0.001)的减小趋势,并分别于1997年和1988年发生了突变,突变后较其之前,全疆平均采暖期日数缩短9.1d,采暖强度减小192.6℃·d,采暖能耗降低11.6%。
2017年06期 v.31;No.226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1 ] |[引用频次:6 ] - 杨晓玲;汪宗成;周华;王润元;
利用1961-2015年河西走廊东部4个气象站点逐日冻土观测资料和地温、气温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冻土初、终日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冻土初、终日与地、气温和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海拔高度、地形地势以及植被覆盖情况的影响,在空间变化上,冻土初日为山区早于荒漠区早于绿洲平原区,冻土终日为山区晚于荒漠区晚于绿洲平原区。在时间变化上,冻土初日呈推迟趋势,冻土终日呈提早趋势,民勤冻土初日推迟趋势和终日提早的趋势尤为明显。冻土初、终日时间序列均分别存在着6~7a、4~6a的准周期变化。冻土初、终日与地、气温和海拔高度具有极显著相关性,地、气温每升高1℃,冻土初日分别推迟约2.1d、2.2d,冻土终日分别提早约4.9d、5.2d,海拔每升高100m,冻土初日提早约1.8d,冻土终日推迟约2.3d。了解河西走廊东部冻土初、终日的变化特征,对研究区域气候变化、指导各行业安全生产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06期 v.31;No.226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9 ] - 杨晓玲;汪宗成;周华;王润元;
利用1961-2015年河西走廊东部4个气象站点逐日冻土观测资料和地温、气温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冻土初、终日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冻土初、终日与地、气温和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海拔高度、地形地势以及植被覆盖情况的影响,在空间变化上,冻土初日为山区早于荒漠区早于绿洲平原区,冻土终日为山区晚于荒漠区晚于绿洲平原区。在时间变化上,冻土初日呈推迟趋势,冻土终日呈提早趋势,民勤冻土初日推迟趋势和终日提早的趋势尤为明显。冻土初、终日时间序列均分别存在着6~7a、4~6a的准周期变化。冻土初、终日与地、气温和海拔高度具有极显著相关性,地、气温每升高1℃,冻土初日分别推迟约2.1d、2.2d,冻土终日分别提早约4.9d、5.2d,海拔每升高100m,冻土初日提早约1.8d,冻土终日推迟约2.3d。了解河西走廊东部冻土初、终日的变化特征,对研究区域气候变化、指导各行业安全生产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06期 v.31;No.226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9 ] - 常耀杰;刘敏;王文忠;马明璐;范耀秀;
根据文水县1990-2014年逐月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等气候数据和冬小麦产量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数学统计和Thornthwaite Memoriae模型,定量分析各气候要素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对未来气候变化情形下的冬小麦产量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近25年来文水县冬小麦单产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其气候产量却呈上升趋势;气温上升有利于冬小麦产量的提高,而极端低温、过多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冬小麦生产不利;未来"暖湿型"和"冷湿型"气候有利于提高冬小麦的产量,"暖干型"和"冷干型"气候均不利于冬小麦产量的提升。
2017年06期 v.31;No.226 12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0 ] |[引用频次:5 ] - 常耀杰;刘敏;王文忠;马明璐;范耀秀;
根据文水县1990-2014年逐月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等气候数据和冬小麦产量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数学统计和Thornthwaite Memoriae模型,定量分析各气候要素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对未来气候变化情形下的冬小麦产量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近25年来文水县冬小麦单产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其气候产量却呈上升趋势;气温上升有利于冬小麦产量的提高,而极端低温、过多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冬小麦生产不利;未来"暖湿型"和"冷湿型"气候有利于提高冬小麦的产量,"暖干型"和"冷干型"气候均不利于冬小麦产量的提升。
2017年06期 v.31;No.226 12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0 ] |[引用频次:5 ] - 杨宇;
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将可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由此,文中依托于经济-气候新生产函数模型,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玉米和小麦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温度对小麦单产的影响呈现了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但对玉米单产却未产生显著的非线性影响;降雨对玉米和小麦单产都产生了显著的"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化肥投入、机械投入与技术进步对黄淮海平原玉米和小麦生产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2017年06期 v.31;No.226 13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84 ] |[引用频次:25 ] - 杨宇;
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将可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由此,文中依托于经济-气候新生产函数模型,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玉米和小麦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温度对小麦单产的影响呈现了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但对玉米单产却未产生显著的非线性影响;降雨对玉米和小麦单产都产生了显著的"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化肥投入、机械投入与技术进步对黄淮海平原玉米和小麦生产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2017年06期 v.31;No.226 13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84 ] |[引用频次:25 ] - 高琳;潘志华;杨书运;王立为;徐慧;潘宇鹰;韩国琳;樊栋樑;王佳琳;吴东;
文中通过大田实验设计马铃薯生育期无覆膜(N)、生育期全覆膜(NPM)及花期揭膜(NPMH)三种方式探究不同的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田土壤温湿度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期全覆膜与花期揭膜处理明显增加播种至开花期土壤5~25cm温度以及播种至苗期土壤5~25cm含水量;马铃薯生育期内,在无覆膜基础上生育期全覆膜与花期揭膜处理分别减少了43.6%(P<0.01)和51.6%(P<0.01)的N2O排放量,对应马铃薯产量分别增加31.2%和39.0%。花期揭膜处理在增产和减排等方面优于生育期全覆膜,是一种能够在半干旱地区推广的覆膜方式。
2017年06期 v.31;No.226 13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584 ] |[引用频次:24 ] - 高琳;潘志华;杨书运;王立为;徐慧;潘宇鹰;韩国琳;樊栋樑;王佳琳;吴东;
文中通过大田实验设计马铃薯生育期无覆膜(N)、生育期全覆膜(NPM)及花期揭膜(NPMH)三种方式探究不同的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田土壤温湿度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期全覆膜与花期揭膜处理明显增加播种至开花期土壤5~25cm温度以及播种至苗期土壤5~25cm含水量;马铃薯生育期内,在无覆膜基础上生育期全覆膜与花期揭膜处理分别减少了43.6%(P<0.01)和51.6%(P<0.01)的N2O排放量,对应马铃薯产量分别增加31.2%和39.0%。花期揭膜处理在增产和减排等方面优于生育期全覆膜,是一种能够在半干旱地区推广的覆膜方式。
2017年06期 v.31;No.226 13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84 ] |[引用频次:24 ] - 张雪松;朱想;赵波;魏海坤;赵鑫;
太阳辐射的预测对于光伏发电与并网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太阳辐射数据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和非平稳性,因此将太阳辐射序列进行小波分解,可以提取更多的信息。文中以羊八井光伏电站的观测数据为实验样本,对不同层小波低频系数进行重构,将重构后的序列和原始数据序列一起作为建模数据。最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投影系数法选取特征,建立太阳辐射短期预测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结合神经网络模型效果最好,能够很好的预测太阳短期辐射,而且比原始数据的建模精度有很大提高。
2017年06期 v.31;No.226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18 ] |[引用频次:9 ] - 张雪松;朱想;赵波;魏海坤;赵鑫;
太阳辐射的预测对于光伏发电与并网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太阳辐射数据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和非平稳性,因此将太阳辐射序列进行小波分解,可以提取更多的信息。文中以羊八井光伏电站的观测数据为实验样本,对不同层小波低频系数进行重构,将重构后的序列和原始数据序列一起作为建模数据。最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投影系数法选取特征,建立太阳辐射短期预测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结合神经网络模型效果最好,能够很好的预测太阳短期辐射,而且比原始数据的建模精度有很大提高。
2017年06期 v.31;No.226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8 ] |[引用频次:9 ] - 李明;张永清;张莲芝;
干旱是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它对环境和经济有着显著的影响。文中根据长春气象站106年的气象数据,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定义了干旱的两个主要特征:干旱历时和干旱程度,并利用Clayton Copula函数构造了干旱历时和干旱程度的联合分布函数,进而计算了干旱历时和干旱程度在不同组合条件下的联合超越概率、联合重现期、同现重现期及条件重现期。结果表明:(1)干旱历时和干旱程度的联合超越概率值随干旱历时和程度的值增大而呈现减小趋势,且递减速度逐渐变小;(2)单变量边缘分布的重现期介于联合重现期和同现重现期之间;(3)干旱历时(干旱程度)的条件重现期与干旱程度(干旱历时)的值成正比。研究结果可以为吉林省干旱风险的评估、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2017年06期 v.31;No.226 147-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6 ] |[引用频次:29 ] - 李明;张永清;张莲芝;
干旱是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它对环境和经济有着显著的影响。文中根据长春气象站106年的气象数据,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定义了干旱的两个主要特征:干旱历时和干旱程度,并利用Clayton Copula函数构造了干旱历时和干旱程度的联合分布函数,进而计算了干旱历时和干旱程度在不同组合条件下的联合超越概率、联合重现期、同现重现期及条件重现期。结果表明:(1)干旱历时和干旱程度的联合超越概率值随干旱历时和程度的值增大而呈现减小趋势,且递减速度逐渐变小;(2)单变量边缘分布的重现期介于联合重现期和同现重现期之间;(3)干旱历时(干旱程度)的条件重现期与干旱程度(干旱历时)的值成正比。研究结果可以为吉林省干旱风险的评估、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2017年06期 v.31;No.226 147-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6 ] |[引用频次:29 ] - 陈莹;赵剑强;汤丹娜;田晓雷;吴亚刚;
在西安市13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点采集大气降尘,用ICP-MS法测试降尘重金属Pb、Zn、Cu、Cr、Ni、Cd、As及参比元素Al的质量浓度,研究降尘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富集程度,并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西安市大气降尘Pb、Zn、Cu、Cr、Ni、Cd、As浓度均值分别为310.29mg/kg、721.20mg/kg、125.31mg/kg、195.52mg/kg、71.52mg/kg、4.18mg/kg和92.85mg/kg,市域范围各重金属浓度差异显著,除Cu外,重金属污染居于国内较高水平;Cd严重富集,其主要来自交通及工业等人为源,As、Pb、Zn富集程度中等,其受土壤扬尘等自然源及燃煤、交通、工业等人为源的复合影响,Cu、Cr、Ni富集系数较小且各点位差异不大,表明其主要来自自然源;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潜在生态风险极高,As生态风险较高,Pb存在中度生态风险,Zn、Cu、Cr、Ni生态风险较低,因Cd的显著污染贡献,西安市大气降尘重金属总体潜在生态风险程度高。
2017年06期 v.31;No.226 154-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69 ] |[引用频次:28 ] - 陈莹;赵剑强;汤丹娜;田晓雷;吴亚刚;
在西安市13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点采集大气降尘,用ICP-MS法测试降尘重金属Pb、Zn、Cu、Cr、Ni、Cd、As及参比元素Al的质量浓度,研究降尘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富集程度,并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西安市大气降尘Pb、Zn、Cu、Cr、Ni、Cd、As浓度均值分别为310.29mg/kg、721.20mg/kg、125.31mg/kg、195.52mg/kg、71.52mg/kg、4.18mg/kg和92.85mg/kg,市域范围各重金属浓度差异显著,除Cu外,重金属污染居于国内较高水平;Cd严重富集,其主要来自交通及工业等人为源,As、Pb、Zn富集程度中等,其受土壤扬尘等自然源及燃煤、交通、工业等人为源的复合影响,Cu、Cr、Ni富集系数较小且各点位差异不大,表明其主要来自自然源;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潜在生态风险极高,As生态风险较高,Pb存在中度生态风险,Zn、Cu、Cr、Ni生态风险较低,因Cd的显著污染贡献,西安市大气降尘重金属总体潜在生态风险程度高。
2017年06期 v.31;No.226 154-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69 ] |[引用频次:28 ] - 崔克强;王学中;何友江;孟凡;
露天煤矿排土场大风起尘为露天煤矿扬尘排放的主要部分。为准确计算露天煤矿排土场扬尘排放量,文中借鉴WRF模式中的土壤风蚀起尘方法,在测定矿区排土场土壤粒径分布,获取土壤湿度、摩阻风速等气象条件后,计算并分析锡林格勒露天煤矿排土场扬尘排放量。计算结果表明摩擦速度u*为确定排土场扬尘排放量大小的主要因素。当U*达到0.62m/s后,可观测到明显的起尘过程;从U*和10m高处风速对比关系可知,对于露天煤矿排土场,其起尘风速约为6.6m/s。当摩擦速度u*为1m/s时,"使用中"排土场的尘排放量为0.01g/m~3/s。当摩擦速度u*为1.2m/s时,"使用中"排土场的尘排放量以指数形势增加为0.03g/m~3/s。文中进一步利用扩散模型ADMS估算了排土场扬尘对市区扬尘污染的贡献。模拟的2013年4月使用中的排土场扬尘污染对锡林浩特的贡献为,平均状况下在锡林浩特市区西部尘污染浓度达0.04mg/m~3。在大风起尘日子城区部分浓度可达0.4mg/m~3。
2017年06期 v.31;No.226 160-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1 ] |[引用频次:15 ] - 崔克强;王学中;何友江;孟凡;
露天煤矿排土场大风起尘为露天煤矿扬尘排放的主要部分。为准确计算露天煤矿排土场扬尘排放量,文中借鉴WRF模式中的土壤风蚀起尘方法,在测定矿区排土场土壤粒径分布,获取土壤湿度、摩阻风速等气象条件后,计算并分析锡林格勒露天煤矿排土场扬尘排放量。计算结果表明摩擦速度u*为确定排土场扬尘排放量大小的主要因素。当U*达到0.62m/s后,可观测到明显的起尘过程;从U*和10m高处风速对比关系可知,对于露天煤矿排土场,其起尘风速约为6.6m/s。当摩擦速度u*为1m/s时,"使用中"排土场的尘排放量为0.01g/m~3/s。当摩擦速度u*为1.2m/s时,"使用中"排土场的尘排放量以指数形势增加为0.03g/m~3/s。文中进一步利用扩散模型ADMS估算了排土场扬尘对市区扬尘污染的贡献。模拟的2013年4月使用中的排土场扬尘污染对锡林浩特的贡献为,平均状况下在锡林浩特市区西部尘污染浓度达0.04mg/m~3。在大风起尘日子城区部分浓度可达0.4mg/m~3。
2017年06期 v.31;No.226 160-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1 ] |[引用频次:15 ] - 庞瑜;赵转军;南忠仁;王兆炜;
以干旱绿洲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外源Pb-Zn复合胁迫下,重金属对胡萝卜生长形态的影响及两种元素在研究区土壤-胡萝卜中的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大,胡萝卜叶长随之降低,根长变化不明显,干重变化呈"低促高抑"态势。从两种重金属的积累特征看:胡萝卜对Pb、Zn的富集系数(BCF)均小于1,迁移系数(TF)均大于1,即两种重金属在整个迁移系统中的运移界面主要位于根-叶之间,且根-叶间迁移能力大小为:Zn>Pb。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两种元素交互作用为:Pb对于Zn的富集和迁移均产生拮抗作用;Zn的共存对Pb的迁移是协同作用,但对其富集作用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拮抗,高浓度协同。
2017年06期 v.31;No.226 166-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0 ] |[引用频次:8 ] - 庞瑜;赵转军;南忠仁;王兆炜;
以干旱绿洲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外源Pb-Zn复合胁迫下,重金属对胡萝卜生长形态的影响及两种元素在研究区土壤-胡萝卜中的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大,胡萝卜叶长随之降低,根长变化不明显,干重变化呈"低促高抑"态势。从两种重金属的积累特征看:胡萝卜对Pb、Zn的富集系数(BCF)均小于1,迁移系数(TF)均大于1,即两种重金属在整个迁移系统中的运移界面主要位于根-叶之间,且根-叶间迁移能力大小为:Zn>Pb。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两种元素交互作用为:Pb对于Zn的富集和迁移均产生拮抗作用;Zn的共存对Pb的迁移是协同作用,但对其富集作用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拮抗,高浓度协同。
2017年06期 v.31;No.226 166-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0 ] |[引用频次:8 ] - 潘佳颖;王建宇;王超;杨海江;
以贺兰山东麓葡萄主产区-玉泉营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宁夏土壤元素背景值诊断该区土壤Zn、Cu、Ni、Pb、Cd、Cr6种重金属污染现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险程度,旨在为贺兰山东麓葡萄主产区土壤污染防治和葡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贺兰山东麓葡萄主产区土壤Zn、Cu、Ni、Pb、Cd和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95、32.50、39.58、14.46、0.08和63.93mg·kg~(-1),与宁夏土壤元素背景值相比,Cu、Cr的平均含量均超过背景值;Ni、Cu和Cr达到轻度污染水平,Cd属于尚清洁水平,Zn和Pb属于清洁水平;Cd是最主要的潜在生态危险因子。相关性分析发现Cu、Zn、Cd、Pb之间具有相似的迁移规律及来源。研究区域土壤存在一定程度重金属积累现象。在今后的生产耕作中,应追根溯源,加强控制超标重金属来源,确保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土壤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2017年06期 v.31;No.226 173-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9 ] |[引用频次:34 ] - 潘佳颖;王建宇;王超;杨海江;
以贺兰山东麓葡萄主产区-玉泉营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宁夏土壤元素背景值诊断该区土壤Zn、Cu、Ni、Pb、Cd、Cr6种重金属污染现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险程度,旨在为贺兰山东麓葡萄主产区土壤污染防治和葡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贺兰山东麓葡萄主产区土壤Zn、Cu、Ni、Pb、Cd和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95、32.50、39.58、14.46、0.08和63.93mg·kg~(-1),与宁夏土壤元素背景值相比,Cu、Cr的平均含量均超过背景值;Ni、Cu和Cr达到轻度污染水平,Cd属于尚清洁水平,Zn和Pb属于清洁水平;Cd是最主要的潜在生态危险因子。相关性分析发现Cu、Zn、Cd、Pb之间具有相似的迁移规律及来源。研究区域土壤存在一定程度重金属积累现象。在今后的生产耕作中,应追根溯源,加强控制超标重金属来源,确保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土壤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2017年06期 v.31;No.226 173-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9 ] |[引用频次:34 ] - 马彦军;杨万鹏;杨坤;马瑞;
以黄果枸杞无菌苗的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丛生芽的分化及生根培养的影响,获得再生植株,筛选出适宜各阶段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从而建立黄果枸杞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新体系。结果表明:适合嫩茎段腋芽诱导与生长的培养基为MS;叶片和茎段都适合黄果枸杞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4-0.6mg/L+NAA1.0mg/L,诱导率为90.23%和89.14%;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MS+6-BA 0.6mg/L+IBA 0.15mg/L,分化率90.12%;诱导丛生芽生根适宜培养基为1/2MS+NAA0.4mg/L+IBA0.6mg/L,生根率为90.33%;诱导生根的组培苗在实验室内打开瓶口炼苗7d,在温室内移栽到适宜的营养钵中,营养钵中的基质为森林土、河沙及蛭石的比例为2:1:1,移栽成活率达93%。
2017年06期 v.31;No.226 179-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51 ] |[引用频次:7 ] - 马彦军;杨万鹏;杨坤;马瑞;
以黄果枸杞无菌苗的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丛生芽的分化及生根培养的影响,获得再生植株,筛选出适宜各阶段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从而建立黄果枸杞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新体系。结果表明:适合嫩茎段腋芽诱导与生长的培养基为MS;叶片和茎段都适合黄果枸杞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4-0.6mg/L+NAA1.0mg/L,诱导率为90.23%和89.14%;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MS+6-BA 0.6mg/L+IBA 0.15mg/L,分化率90.12%;诱导丛生芽生根适宜培养基为1/2MS+NAA0.4mg/L+IBA0.6mg/L,生根率为90.33%;诱导生根的组培苗在实验室内打开瓶口炼苗7d,在温室内移栽到适宜的营养钵中,营养钵中的基质为森林土、河沙及蛭石的比例为2:1:1,移栽成活率达93%。
2017年06期 v.31;No.226 179-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51 ] |[引用频次:7 ] - 任运涛;徐翀;张晨曦;张宝林;傅华;牛得草;
为了研究青海云杉叶片养分随环境的变化特征,通过测定贺兰山海拔梯度上的青海云杉针叶碳、氮、磷含量,研究不同海拔青海云杉叶片C、N、P的变异特征,同时探讨叶片C、N、P含量及其计量比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植物对环境的响应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随着海拔升高、温度的下降以及降水的逐渐增加,青海云杉叶片C含量没有显著的变化,叶片N含量随海拔梯度显著下降。而叶片P随海拔梯度波动较大但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只是在海拔为2810m之后,P含量显著降低,C:N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由于叶片P含量波动,使C:P和N:P的比值均表现先降低后迅速升高的趋势。(2)本研究青海云杉叶片C、N、P含量及C:N、C:P及N:P值的变异系数均小于30%,其大小排序为P(27.03%)>C:P(26.74%)>N:P(19.19%)>C:N(12.44%)>N(12.33)>C(1.07%)。(3)青海云杉叶片N、P含量及N:P比值相比于其他研究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在海拔梯度上,优势树种青海云杉叶片C含量受影响不大,而N、P含量随环境变化较大;较低的N:P值说明贺兰山青海云杉在生长中主要受N的限制。
2017年06期 v.31;No.226 185-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2 ] |[引用频次:41 ] - 任运涛;徐翀;张晨曦;张宝林;傅华;牛得草;
为了研究青海云杉叶片养分随环境的变化特征,通过测定贺兰山海拔梯度上的青海云杉针叶碳、氮、磷含量,研究不同海拔青海云杉叶片C、N、P的变异特征,同时探讨叶片C、N、P含量及其计量比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植物对环境的响应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随着海拔升高、温度的下降以及降水的逐渐增加,青海云杉叶片C含量没有显著的变化,叶片N含量随海拔梯度显著下降。而叶片P随海拔梯度波动较大但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只是在海拔为2810m之后,P含量显著降低,C:N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由于叶片P含量波动,使C:P和N:P的比值均表现先降低后迅速升高的趋势。(2)本研究青海云杉叶片C、N、P含量及C:N、C:P及N:P值的变异系数均小于30%,其大小排序为P(27.03%)>C:P(26.74%)>N:P(19.19%)>C:N(12.44%)>N(12.33)>C(1.07%)。(3)青海云杉叶片N、P含量及N:P比值相比于其他研究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在海拔梯度上,优势树种青海云杉叶片C含量受影响不大,而N、P含量随环境变化较大;较低的N:P值说明贺兰山青海云杉在生长中主要受N的限制。
2017年06期 v.31;No.226 185-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2 ] |[引用频次:41 ] - 叶远荣;林辰壹;马晓蓓;谢晶晶;刘梦婕;
通过同质生境下比较国内仅分布于新疆的三个倍性棱叶蒜的开花物候。结果如下:1)不同倍性的棱叶蒜花期均在6月。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开花同步指数分别为0.8745和0.8208,表现出集中的开花式样;三倍体的开花同步指数为0.6010,表现出分散的开花式样,并在其伞形花序上形成30~50个珠芽。2)二倍体和四倍体棱叶蒜的开花数都与温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603,r=0.679,P<0.01),二倍体棱叶蒜的花热间距为2.334,开花速率最快。高温下花被片展开和花药散粉快,温度影响开花进程。3)二倍体和四倍体棱叶蒜开花数与花期持续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527,r=0.835,P<0.05),与坐果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785,r=0.991,P<0.01)。在长期适应生存环境过程中,不同倍性棱叶蒜形成了提高生态适应性的特殊开花物候特征,采取不同的生殖策略保障生殖成功。
2017年06期 v.31;No.226 192-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4 ] - 叶远荣;林辰壹;马晓蓓;谢晶晶;刘梦婕;
通过同质生境下比较国内仅分布于新疆的三个倍性棱叶蒜的开花物候。结果如下:1)不同倍性的棱叶蒜花期均在6月。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开花同步指数分别为0.8745和0.8208,表现出集中的开花式样;三倍体的开花同步指数为0.6010,表现出分散的开花式样,并在其伞形花序上形成30~50个珠芽。2)二倍体和四倍体棱叶蒜的开花数都与温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603,r=0.679,P<0.01),二倍体棱叶蒜的花热间距为2.334,开花速率最快。高温下花被片展开和花药散粉快,温度影响开花进程。3)二倍体和四倍体棱叶蒜开花数与花期持续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527,r=0.835,P<0.05),与坐果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785,r=0.991,P<0.01)。在长期适应生存环境过程中,不同倍性棱叶蒜形成了提高生态适应性的特殊开花物候特征,采取不同的生殖策略保障生殖成功。
2017年06期 v.31;No.226 192-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4 ] - 马媛;李钢铁;潘羿壅;麻云霞;王强;张驰;
灌木生物量模型是目前预测灌木生物量的重要方法之一。以浑善达克沙地3种灌木作为研究对象,每种灌木各取70个样本,实测其生物量。依据株高(H)和基径(D)的复合因子D~2H作为自变量,以实测生物量(W)为因变量构建回归分析模型。通过分析判别系数R2和估计值标准误差SEE筛选出最佳的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土庄绣线菊灌木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1.772(D~2H)0.757;虎榛子灌木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12.004+1.006(D~2H)-0.014(D~2H)2+0.001(D~2H)3;黄柳灌木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16.359-0.009(D~2H)+0.001(D~2H)2-7.415E-07(D~2H)3。经验证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率在72.08~88.72%,其预测效果较好。
2017年06期 v.31;No.226 198-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380 ] |[引用频次:26 ] - 马媛;李钢铁;潘羿壅;麻云霞;王强;张驰;
灌木生物量模型是目前预测灌木生物量的重要方法之一。以浑善达克沙地3种灌木作为研究对象,每种灌木各取70个样本,实测其生物量。依据株高(H)和基径(D)的复合因子D~2H作为自变量,以实测生物量(W)为因变量构建回归分析模型。通过分析判别系数R2和估计值标准误差SEE筛选出最佳的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土庄绣线菊灌木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1.772(D~2H)0.757;虎榛子灌木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12.004+1.006(D~2H)-0.014(D~2H)2+0.001(D~2H)3;黄柳灌木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16.359-0.009(D~2H)+0.001(D~2H)2-7.415E-07(D~2H)3。经验证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率在72.08~88.72%,其预测效果较好。
2017年06期 v.31;No.226 198-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80 ] |[引用频次:26 ] - 杨静萱;吉文丽;刘玲;魏双雨;李程程;张延龙;
以油用牡丹品种‘凤丹’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9种不同株行距对植株生长发育、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优化油用牡丹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增大株行距有利于提高平均冠幅、分枝量、新枝基径和单株叶面积(LA),降低株高和新枝长度,对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Chl)有明显促进作用,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1.0m行距各配置植株个体生长发育最好,单株结实量最高。0.6m行距各配置株高及单株叶面积最大,植株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徒长,光合生理指标和产量最低。产量受到单株结实量和种植株数的共同影响,以0.5m×0.8m株行距配置的产量最高,为1211.11kg/hm~2。
2017年06期 v.31;No.226 202-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7 ] |[引用频次:33 ] - 杨静萱;吉文丽;刘玲;魏双雨;李程程;张延龙;
以油用牡丹品种‘凤丹’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9种不同株行距对植株生长发育、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优化油用牡丹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增大株行距有利于提高平均冠幅、分枝量、新枝基径和单株叶面积(LA),降低株高和新枝长度,对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Chl)有明显促进作用,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1.0m行距各配置植株个体生长发育最好,单株结实量最高。0.6m行距各配置株高及单株叶面积最大,植株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徒长,光合生理指标和产量最低。产量受到单株结实量和种植株数的共同影响,以0.5m×0.8m株行距配置的产量最高,为1211.11kg/hm~2。
2017年06期 v.31;No.226 202-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7 ] |[引用频次:33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