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1982-2010年基于不同统计数据的中国城市人口规模体系研究

    金浩然;戚伟;刘盛和;刘振;

    城市规模体系是城市地理和城市规划的基础研究内容,对合理确定城市发展政策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在总结不同城市人口统计口径的基础上,通过金字塔结构和齐普夫位序规模回归方法,探究了不同城市人口规模指代数据的适用性,分析了1982年以来我国城市人口规模体系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1)城市实体地域与行政地域的区别是城市人口统计问题的根源,户籍市区非农业人口显著低估了中国大城市对人口的吸纳能力,将逐渐退出城市人口规模研究;(2)建议在今后的历史城市规模讨论中,使用第三、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的城市人口数量作为城市规模的指代数值,1990年户籍市区非农业人口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年的城市人口规模;(3)受行政区划调整和城市化政策的影响,1982-2010年我国城市人口规模体系结构变化明显,集聚度先降后升。

    2017年08期 v.31;No.22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42 ] |[引用频次:9 ]
  • 1982-2010年基于不同统计数据的中国城市人口规模体系研究

    金浩然;戚伟;刘盛和;刘振;

    城市规模体系是城市地理和城市规划的基础研究内容,对合理确定城市发展政策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在总结不同城市人口统计口径的基础上,通过金字塔结构和齐普夫位序规模回归方法,探究了不同城市人口规模指代数据的适用性,分析了1982年以来我国城市人口规模体系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1)城市实体地域与行政地域的区别是城市人口统计问题的根源,户籍市区非农业人口显著低估了中国大城市对人口的吸纳能力,将逐渐退出城市人口规模研究;(2)建议在今后的历史城市规模讨论中,使用第三、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的城市人口数量作为城市规模的指代数值,1990年户籍市区非农业人口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年的城市人口规模;(3)受行政区划调整和城市化政策的影响,1982-2010年我国城市人口规模体系结构变化明显,集聚度先降后升。

    2017年08期 v.31;No.22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42 ] |[引用频次:9 ]
  •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发展路径探讨

    何霄嘉;许吟隆;郑大玮;

    简要回顾适应气候变化研究的进程,认为适应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不足,是制约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全面广泛开展的一个瓶颈,应当大力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科技支撑。结合巴黎协议达成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现状,探讨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发展的整体思路,提出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发展的原则导向与目标设计,然后对未来适应科技发展的趋势进行展望,提出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的建议。

    2017年08期 v.31;No.228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04 ] |[引用频次:9 ]
  •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发展路径探讨

    何霄嘉;许吟隆;郑大玮;

    简要回顾适应气候变化研究的进程,认为适应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不足,是制约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全面广泛开展的一个瓶颈,应当大力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科技支撑。结合巴黎协议达成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现状,探讨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发展的整体思路,提出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发展的原则导向与目标设计,然后对未来适应科技发展的趋势进行展望,提出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的建议。

    2017年08期 v.31;No.228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04 ] |[引用频次:9 ]
  • 水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胡耘通;何佳楠;

    伴随着水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水环境审计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持续深入开展。由于水环境审计的核心-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不完善、不系统、不科学、不均衡、不统一等诸多问题,导致水环境审计的自身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基于此,围绕水环境审计的内涵与特点展开,通过对比分析两则水环境审计的案例,提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并从审计程序中各阶段指标的特征入手,归纳为审计计划、实施及终结和后续审计的两大阶段,在各阶段分别设定财务指标、合规指标及效益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水环境审计指标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

    2017年08期 v.31;No.228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19 ] |[引用频次:54 ]
  • 水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胡耘通;何佳楠;

    伴随着水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水环境审计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持续深入开展。由于水环境审计的核心-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不完善、不系统、不科学、不均衡、不统一等诸多问题,导致水环境审计的自身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基于此,围绕水环境审计的内涵与特点展开,通过对比分析两则水环境审计的案例,提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并从审计程序中各阶段指标的特征入手,归纳为审计计划、实施及终结和后续审计的两大阶段,在各阶段分别设定财务指标、合规指标及效益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水环境审计指标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

    2017年08期 v.31;No.228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19 ] |[引用频次:54 ]
  • 天然气价格变动对四川省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基于改进的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

    李德山;张淑英;邓翔;

    基于四川省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采用改进的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分析天然气价格变动对四川省其他部门产品价格与物价总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同时考虑政府管制和市场供求关系时,天然气上游和下游产品价格一次性下跌30%,将会导致四川省物价总水平下降0.9024百分点。由于政府管制和供求关系的影响,导致其他产业部门的产品价格变动、物价水平变动都要小于传统模型测算的结果,从而使天然气价格传导机制不能有效地发挥其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

    2017年08期 v.31;No.228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1 ] |[引用频次:3 ]
  • 天然气价格变动对四川省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基于改进的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

    李德山;张淑英;邓翔;

    基于四川省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采用改进的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分析天然气价格变动对四川省其他部门产品价格与物价总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同时考虑政府管制和市场供求关系时,天然气上游和下游产品价格一次性下跌30%,将会导致四川省物价总水平下降0.9024百分点。由于政府管制和供求关系的影响,导致其他产业部门的产品价格变动、物价水平变动都要小于传统模型测算的结果,从而使天然气价格传导机制不能有效地发挥其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

    2017年08期 v.31;No.228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1 ] |[引用频次:3 ]
  • 农地利用中的社会排斥:解释、量表编制与检测

    杨润慈;陈英;魏苹;

    为了探索非物质因素对农地利用产生的作用,文中从社会排斥这一角度出发,理论分析农地利用中社会排斥现象的存在,概括农村社会排斥的概念、属性及其特征,编制农村社会排斥量表,运用预调查数据对量表进行验证。通过信度效度分析,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和KMO值分别为0.915和0.888,通过因素分析,提取4个方面因素,据此,农地利用中的社会排斥可以从经济排斥、政治排斥、观念排斥、关系排斥4个维度来体现。此量表的开发为研究农村社会排斥对农地利用效率、农地集约利用程度、农地规模经营和农业生产资料利用效率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7年08期 v.31;No.228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4 ] |[引用频次:4 ]
  • 农地利用中的社会排斥:解释、量表编制与检测

    杨润慈;陈英;魏苹;

    为了探索非物质因素对农地利用产生的作用,文中从社会排斥这一角度出发,理论分析农地利用中社会排斥现象的存在,概括农村社会排斥的概念、属性及其特征,编制农村社会排斥量表,运用预调查数据对量表进行验证。通过信度效度分析,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和KMO值分别为0.915和0.888,通过因素分析,提取4个方面因素,据此,农地利用中的社会排斥可以从经济排斥、政治排斥、观念排斥、关系排斥4个维度来体现。此量表的开发为研究农村社会排斥对农地利用效率、农地集约利用程度、农地规模经营和农业生产资料利用效率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7年08期 v.31;No.228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4 ] |[引用频次:4 ]
  • 农田循环生产技术农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分析——西北内陆河灌区样本农户数据

    谈存峰;张莉;田万慧;

    以河西走廊石羊河、黑河两大内陆河流域的463户农户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农户采纳农田循环生产技术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农村社会传统的"差序格局"已发生了很多变化,以血缘、地缘、业缘关系为基础的"私人联系"仍然在农业新技术选择中起着重要作用;农业技术采纳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外部性,面对循环农业生产技术,单个农户决策行为明显受周围农户采纳行为的影响,表现出很强的实用主义和规避风险倾向;农村产业及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农户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放在非农产业上,村庄内部维系凝聚力的传统纽带逐渐松动变形,循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着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推广活动组织难度大等诸多困难。

    2017年08期 v.31;No.228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31 ] |[引用频次:39 ]
  • 农田循环生产技术农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分析——西北内陆河灌区样本农户数据

    谈存峰;张莉;田万慧;

    以河西走廊石羊河、黑河两大内陆河流域的463户农户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农户采纳农田循环生产技术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农村社会传统的"差序格局"已发生了很多变化,以血缘、地缘、业缘关系为基础的"私人联系"仍然在农业新技术选择中起着重要作用;农业技术采纳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外部性,面对循环农业生产技术,单个农户决策行为明显受周围农户采纳行为的影响,表现出很强的实用主义和规避风险倾向;农村产业及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农户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放在非农产业上,村庄内部维系凝聚力的传统纽带逐渐松动变形,循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着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推广活动组织难度大等诸多困难。

    2017年08期 v.31;No.228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31 ] |[引用频次:39 ]
  • 基于改进的LMDI模型的内蒙古能源强度变化驱动力分析

    赵胜男;常建闯;林剑艺;

    改进传统LMDI(log-mean Divisia index)模型,定量分析了1995-2014年内蒙古能源强度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995-2014年,内蒙古综合能源强度下降了39.41%,其中生产部门和生活部门分别贡献了92.7%和7.3%;工业对效率效应和结构效应的贡献远大于其他部门,是驱动综合能源强度下降的关键生产部门;城镇对效率效应、结构效应和劳动效率效应所做的贡献均大于乡村,是驱动综合能源强度下降的关键生活部门。内蒙古仍可把提高工业能源效率作为未来节能的重要途径,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节能的长期战略同时积极引导居民形成节能的生活方式,减缓生活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

    2017年08期 v.31;No.228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8 ] |[引用频次:12 ]
  • 基于改进的LMDI模型的内蒙古能源强度变化驱动力分析

    赵胜男;常建闯;林剑艺;

    改进传统LMDI(log-mean Divisia index)模型,定量分析了1995-2014年内蒙古能源强度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995-2014年,内蒙古综合能源强度下降了39.41%,其中生产部门和生活部门分别贡献了92.7%和7.3%;工业对效率效应和结构效应的贡献远大于其他部门,是驱动综合能源强度下降的关键生产部门;城镇对效率效应、结构效应和劳动效率效应所做的贡献均大于乡村,是驱动综合能源强度下降的关键生活部门。内蒙古仍可把提高工业能源效率作为未来节能的重要途径,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节能的长期战略同时积极引导居民形成节能的生活方式,减缓生活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

    2017年08期 v.31;No.228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8 ] |[引用频次:12 ]
  • 森林公园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性分析

    刘振滨;林丽梅;郑逸芳;

    基于2004-2013年全国31个省份森林公园经营状况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森林公园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年度间及地域间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森林公园的TFP整体保持上升势头,技术进步对TFP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地区间TFP增长速度存在差异。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利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方法对森林公园地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通过绝对β收敛检验,西部地区的收敛速度较快,呈现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现象,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的绝对β收敛检验不显著;四个地区均通过条件β收敛检验,中西部地区的收敛速度较快,东部地区的收敛速度较慢。

    2017年08期 v.31;No.228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1 ] |[引用频次:17 ]
  • 森林公园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性分析

    刘振滨;林丽梅;郑逸芳;

    基于2004-2013年全国31个省份森林公园经营状况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森林公园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年度间及地域间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森林公园的TFP整体保持上升势头,技术进步对TFP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地区间TFP增长速度存在差异。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利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方法对森林公园地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通过绝对β收敛检验,西部地区的收敛速度较快,呈现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现象,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的绝对β收敛检验不显著;四个地区均通过条件β收敛检验,中西部地区的收敛速度较快,东部地区的收敛速度较慢。

    2017年08期 v.31;No.228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1 ] |[引用频次:17 ]
  •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合作生态补偿量化研究

    苑清敏;张枭;李健;

    生态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污染联防联控等生态问题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口之一。明确生态环境协同保护责任,可以有效提高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文中量化京津冀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构建基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碳足迹的生态补偿量化模型,测算京津冀区域生态补偿资源类型及补偿标准。结果表明:以2013年为例,河北省应对京津两地生态资源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相应生态补偿,补偿总量5 456.55亿元,但7类生态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供给量与消费量存在较大不匹配,耕地和未利用地两类生态资源是河北省向京津支付生态补偿,北京市需要支付的生态资源是森林,天津市应该支付的生态资源是草地;河北省应获得由北京市和天津市支付碳足迹的生态补偿量271.22亿元。

    2017年08期 v.31;No.228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38 ] |[引用频次:27 ]
  •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合作生态补偿量化研究

    苑清敏;张枭;李健;

    生态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污染联防联控等生态问题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口之一。明确生态环境协同保护责任,可以有效提高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文中量化京津冀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构建基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碳足迹的生态补偿量化模型,测算京津冀区域生态补偿资源类型及补偿标准。结果表明:以2013年为例,河北省应对京津两地生态资源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相应生态补偿,补偿总量5 456.55亿元,但7类生态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供给量与消费量存在较大不匹配,耕地和未利用地两类生态资源是河北省向京津支付生态补偿,北京市需要支付的生态资源是森林,天津市应该支付的生态资源是草地;河北省应获得由北京市和天津市支付碳足迹的生态补偿量271.22亿元。

    2017年08期 v.31;No.228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1238 ] |[引用频次:27 ]
  • 京津冀地区城市化效率与生态效率时空耦合关系研究

    胡彪;张旭东;程达;冀保礼;付中阳;

    运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与耦合度模型对京津冀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两者的效率关系进行了耦合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来京津冀地区城市化效率与生态效率波动交替上升,整体耦合度呈"W"型增长变化;耦合阶段由以中低度耦合为主转变为以中高度耦合为主。其中,京津两地耦合发展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而河北总体水平偏低,且各地区差异较大但整体发展趋势良好;在耦合类型方面,则经历了由城市化效率滞后型向生态效率滞后型转变,两者同步发展型地区数量增多的过程。

    2017年08期 v.31;No.228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45 ] |[引用频次:38 ]
  • 京津冀地区城市化效率与生态效率时空耦合关系研究

    胡彪;张旭东;程达;冀保礼;付中阳;

    运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与耦合度模型对京津冀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两者的效率关系进行了耦合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来京津冀地区城市化效率与生态效率波动交替上升,整体耦合度呈"W"型增长变化;耦合阶段由以中低度耦合为主转变为以中高度耦合为主。其中,京津两地耦合发展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而河北总体水平偏低,且各地区差异较大但整体发展趋势良好;在耦合类型方面,则经历了由城市化效率滞后型向生态效率滞后型转变,两者同步发展型地区数量增多的过程。

    2017年08期 v.31;No.228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45 ] |[引用频次:38 ]
  • 漆水河流域仰韶-龙山遗址的时空特征及其环境背景

    江宝明;崔建新;

    关中地区仰韶-龙山聚落遗址分布演变的特点,龙山时期有无出现大规模人口迁出的现象,它们与当时的环境背景有无关系,还需要更多的资料来证明。文中以漆水河流域为例,利用文物普查资料,结合统计学,ARC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上述问题。结果表明:从宏观上来说,漆水河流域龙山时期聚落较仰韶时期衰落,但比东部地区情况要好;遗址的迁徙变化更为频繁;漆水河流域遗址整体高程增高和呈远离河流的趋势,与这一时期频发的洪水有一定的关系。从微观上来说,漆水河流域各个支流和河段在遗址数量与规模组合、高程与距河流远近组合与整体演化并不一致。按数量与规模组合的不同可以将各支流和河段分为三组,从三组河流的变化趋势来看,确实存在一种东西向遗址演变模式的不同,但这种不同是否体现这一时期关中地区人口迁出这一现象还不能做最后的结论。按高程与距河流远近组合的不同可以将各支流和河段分为两组,似乎是洪水事件对不同地形地貌区影响不同的结果。最后,西部诸河数量与规模组合的与众不同似乎也可以在关中地区洪水事件发生时间的不同中得到解释。

    2017年08期 v.31;No.228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0 ] |[引用频次:5 ]
  • 漆水河流域仰韶-龙山遗址的时空特征及其环境背景

    江宝明;崔建新;

    关中地区仰韶-龙山聚落遗址分布演变的特点,龙山时期有无出现大规模人口迁出的现象,它们与当时的环境背景有无关系,还需要更多的资料来证明。文中以漆水河流域为例,利用文物普查资料,结合统计学,ARC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上述问题。结果表明:从宏观上来说,漆水河流域龙山时期聚落较仰韶时期衰落,但比东部地区情况要好;遗址的迁徙变化更为频繁;漆水河流域遗址整体高程增高和呈远离河流的趋势,与这一时期频发的洪水有一定的关系。从微观上来说,漆水河流域各个支流和河段在遗址数量与规模组合、高程与距河流远近组合与整体演化并不一致。按数量与规模组合的不同可以将各支流和河段分为三组,从三组河流的变化趋势来看,确实存在一种东西向遗址演变模式的不同,但这种不同是否体现这一时期关中地区人口迁出这一现象还不能做最后的结论。按高程与距河流远近组合的不同可以将各支流和河段分为两组,似乎是洪水事件对不同地形地貌区影响不同的结果。最后,西部诸河数量与规模组合的与众不同似乎也可以在关中地区洪水事件发生时间的不同中得到解释。

    2017年08期 v.31;No.228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0 ] |[引用频次:5 ]
  • 农户退耕还林生态补偿预期及其影响因素——以哈巴湖自然保护区和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王一超;郝海广;翟瑞雪;刘淑芳;

    为遏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我国于2002年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201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出台标志着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正式启动。在两次工程实施起到承前启后的节点上,开展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中以退耕还林典型项目区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CVM方法定量分析农户继续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受偿预期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哈巴湖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生态补偿预期均值是2584元/hm~2,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预期均值是4820元/hm~2,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农户的生态补偿预期显著高于哈巴湖自然保护区。2)哈巴湖自然保护区95.8%的农户的生态补偿预期低于新一轮国家生态补偿标准,而六盘山自然保护区71.7%的农户的生态补偿预期低于该标准。3)机会成本和家庭年收入是生态补偿预期的显著影响因素。家庭年收入越少的农户对生态补偿的预期越高,反映出低收入农户期望得到更高的生态补偿。此外,机会成本越高的农户对生态补偿的预期也越高。

    2017年08期 v.31;No.228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55 ] |[引用频次:38 ]
  • 农户退耕还林生态补偿预期及其影响因素——以哈巴湖自然保护区和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王一超;郝海广;翟瑞雪;刘淑芳;

    为遏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我国于2002年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201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出台标志着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正式启动。在两次工程实施起到承前启后的节点上,开展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中以退耕还林典型项目区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CVM方法定量分析农户继续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受偿预期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哈巴湖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生态补偿预期均值是2584元/hm~2,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预期均值是4820元/hm~2,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农户的生态补偿预期显著高于哈巴湖自然保护区。2)哈巴湖自然保护区95.8%的农户的生态补偿预期低于新一轮国家生态补偿标准,而六盘山自然保护区71.7%的农户的生态补偿预期低于该标准。3)机会成本和家庭年收入是生态补偿预期的显著影响因素。家庭年收入越少的农户对生态补偿的预期越高,反映出低收入农户期望得到更高的生态补偿。此外,机会成本越高的农户对生态补偿的预期也越高。

    2017年08期 v.31;No.228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55 ] |[引用频次:38 ]
  •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汾河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孟雅丽;苏志珠;马杰;钞锦龙;马义娟;

    流域作为独特的地貌单元,是地理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以流域为基本单元,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上中下游之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重要经济机制。文中利用汾河流域2013年土地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上中下游流域和各县域2个空间尺度,计算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明确补偿的优先地区和支付地区。结果表明:1)上游段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远大于中、下游段,应当优先获得生态补偿。2)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的县域,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较高,应急需优先获得生态补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级市的市辖区和县级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较低,应率先支付生态补偿。

    2017年08期 v.31;No.228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37 ] |[引用频次:63 ]
  •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汾河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孟雅丽;苏志珠;马杰;钞锦龙;马义娟;

    流域作为独特的地貌单元,是地理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以流域为基本单元,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上中下游之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重要经济机制。文中利用汾河流域2013年土地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上中下游流域和各县域2个空间尺度,计算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明确补偿的优先地区和支付地区。结果表明:1)上游段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远大于中、下游段,应当优先获得生态补偿。2)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的县域,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较高,应急需优先获得生态补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级市的市辖区和县级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较低,应率先支付生态补偿。

    2017年08期 v.31;No.228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37 ] |[引用频次:63 ]
  • 农民土地流转行为决策:一个道义经济的分析视角——基于和田地区K村的考察

    王岩;马贤磊;石晓平;饶芳萍;

    通过对维吾尔族聚居村落K村的调研与访谈,从道义经济视角辨析了农民土地流转决策中的经济理性和道义理性。结果发现:农民遵循"道义理性"而非"经济理性"作出决策。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归纳得出惠农政策的推进及土地保障功能的发挥、宗教信仰及劳动力转移的困境、少数民族熟人社会中"自己人"逻辑对市场的排斥、"象征性"地租与互惠机制的形成共同建构了土地流转中的"道义理性"。现阶段以政府为主导的大规模流转导致土地对农民生存伦理的瓦解和道义经济的式微。基于此提出应尊重农民的道义理性决策,减少行政干预,警惕公共政策执行的异化等建议。

    2017年08期 v.31;No.228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23 ] |[引用频次:27 ]
  • 农民土地流转行为决策:一个道义经济的分析视角——基于和田地区K村的考察

    王岩;马贤磊;石晓平;饶芳萍;

    通过对维吾尔族聚居村落K村的调研与访谈,从道义经济视角辨析了农民土地流转决策中的经济理性和道义理性。结果发现:农民遵循"道义理性"而非"经济理性"作出决策。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归纳得出惠农政策的推进及土地保障功能的发挥、宗教信仰及劳动力转移的困境、少数民族熟人社会中"自己人"逻辑对市场的排斥、"象征性"地租与互惠机制的形成共同建构了土地流转中的"道义理性"。现阶段以政府为主导的大规模流转导致土地对农民生存伦理的瓦解和道义经济的式微。基于此提出应尊重农民的道义理性决策,减少行政干预,警惕公共政策执行的异化等建议。

    2017年08期 v.31;No.228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23 ] |[引用频次:27 ]
  • 内蒙古西部沙漠颗粒物磷的化学形态研究

    李琰;杨宏伟;王峰;马晓宇;于林清;郭博书;

    文中用一种连续萃取方法(SEDEX)分析了内蒙古西部沙漠<63μm颗粒物磷的五种形态:可交换态磷P_(ex);铁结合态磷P_(Fe);自生碳酸盐氟磷灰石+CaCO_3缔合磷P_(au);由岩屑形成磷灰石磷(P_(det))和有机磷(P_(org))。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内蒙古西部沙漠颗粒物中的磷以Pau为主,在自然粒径的颗粒物样品中P_(au)在154.44~1836.66mg·Kg~(-1),P_(au)含量与颗粒物粒径成反比,即粒径越小,含量越高。其次是P_(det),含量在8.12~477.72mg·Kg~(-1)。其他两种较易被生物利用的P(P_(ex)、P_(Fe))的总和为19.71~44.63mg·Kg~(-1),占TP的0.27%~8.51%;2)两种粒度相比,TP含量顺序均为甘肃临泽>巴丹吉林(阿右旗)>巴丹吉林(嘎顺诺尔)>乌兰布和(巴彦高勒)>腾格里(阿左旗)>巴丹吉林(八道桥)。作为沙尘暴源头,<63μm颗粒物易形成高空飞尘,飘过我国东部海区至太平洋,远距离输送了磷。

    2017年08期 v.31;No.228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0 ]
  • 内蒙古西部沙漠颗粒物磷的化学形态研究

    李琰;杨宏伟;王峰;马晓宇;于林清;郭博书;

    文中用一种连续萃取方法(SEDEX)分析了内蒙古西部沙漠<63μm颗粒物磷的五种形态:可交换态磷P_(ex);铁结合态磷P_(Fe);自生碳酸盐氟磷灰石+CaCO_3缔合磷P_(au);由岩屑形成磷灰石磷(P_(det))和有机磷(P_(org))。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内蒙古西部沙漠颗粒物中的磷以Pau为主,在自然粒径的颗粒物样品中P_(au)在154.44~1836.66mg·Kg~(-1),P_(au)含量与颗粒物粒径成反比,即粒径越小,含量越高。其次是P_(det),含量在8.12~477.72mg·Kg~(-1)。其他两种较易被生物利用的P(P_(ex)、P_(Fe))的总和为19.71~44.63mg·Kg~(-1),占TP的0.27%~8.51%;2)两种粒度相比,TP含量顺序均为甘肃临泽>巴丹吉林(阿右旗)>巴丹吉林(嘎顺诺尔)>乌兰布和(巴彦高勒)>腾格里(阿左旗)>巴丹吉林(八道桥)。作为沙尘暴源头,<63μm颗粒物易形成高空飞尘,飘过我国东部海区至太平洋,远距离输送了磷。

    2017年08期 v.31;No.228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0 ]
  • 从城市发展水平与年均降雨量的关系探究我国雾霾污染问题研究——基于2013年73个主要城市截面数据的分析

    周景坤;

    文中基于2013年73个主要城市的截面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对城市发展水平进行了测量,采用相关分析探讨了城市发展水平与空气质量的关系,采用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年均降雨量下城市发展水平与空气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城市年均降雨极强的城市,不管其城市发展速度如何,城市空气质量都很好,极少有雾霾天气出现;城市年均降雨强度极低的城市,如果其城市发展速度较快,那么其空气质量非常不好,雾霾污染特别严重;城市年均降雨强度极低的城市,如果其城市发展速度不快和那些城市年均降雨强度一般的城市,不管其城市发展速度如何,城市空气质量的好坏与其高污染产业密集程度,煤炭使用量的多少、汽车拥有的数量和强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最后给出了我国应该加大城市空气污染自净能力研究的力度,科学划分出我国主要城市空气污染自净能力等级,并根据城市等级的不同有效控制其发展速度,规模,特别是其高污染产业如何发展等对策建议。

    2017年08期 v.31;No.228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48 ] |[引用频次:37 ]
  • 从城市发展水平与年均降雨量的关系探究我国雾霾污染问题研究——基于2013年73个主要城市截面数据的分析

    周景坤;

    文中基于2013年73个主要城市的截面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对城市发展水平进行了测量,采用相关分析探讨了城市发展水平与空气质量的关系,采用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年均降雨量下城市发展水平与空气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城市年均降雨极强的城市,不管其城市发展速度如何,城市空气质量都很好,极少有雾霾天气出现;城市年均降雨强度极低的城市,如果其城市发展速度较快,那么其空气质量非常不好,雾霾污染特别严重;城市年均降雨强度极低的城市,如果其城市发展速度不快和那些城市年均降雨强度一般的城市,不管其城市发展速度如何,城市空气质量的好坏与其高污染产业密集程度,煤炭使用量的多少、汽车拥有的数量和强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最后给出了我国应该加大城市空气污染自净能力研究的力度,科学划分出我国主要城市空气污染自净能力等级,并根据城市等级的不同有效控制其发展速度,规模,特别是其高污染产业如何发展等对策建议。

    2017年08期 v.31;No.228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48 ] |[引用频次:37 ]
  • 兰州市PM2.5无机化学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

    张有贤;郑玉祥;王丹璐;

    在兰州市5个监测点采集了2013年各季节典型月大气PM_(2.5)样品,对PM_(2.5)的质量浓度、无机水溶性离子及无机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兰州市PM_(2.5)平均质量浓度是标准限值1.8倍。其中无机水溶性离子SO_4~(2-)、NO_3~-、Cl~-、Ca~(2+)、Na~+、NH_4~+、K~+和无机元素B、V、Mn、Fe、Cu、Pb、As随季节的变化明显。利用正交矩阵因子分析法(PMF)对兰州市PM_(2.5)的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兰州市PM_(2.5)各来源因子中人为因素造成的来源因子分担率整体上高于自然因素,影响PM_(2.5)来源的主要是人为因素。

    2017年08期 v.31;No.228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2 ] |[引用频次:12 ]
  • 兰州市PM2.5无机化学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

    张有贤;郑玉祥;王丹璐;

    在兰州市5个监测点采集了2013年各季节典型月大气PM_(2.5)样品,对PM_(2.5)的质量浓度、无机水溶性离子及无机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兰州市PM_(2.5)平均质量浓度是标准限值1.8倍。其中无机水溶性离子SO_4~(2-)、NO_3~-、Cl~-、Ca~(2+)、Na~+、NH_4~+、K~+和无机元素B、V、Mn、Fe、Cu、Pb、As随季节的变化明显。利用正交矩阵因子分析法(PMF)对兰州市PM_(2.5)的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兰州市PM_(2.5)各来源因子中人为因素造成的来源因子分担率整体上高于自然因素,影响PM_(2.5)来源的主要是人为因素。

    2017年08期 v.31;No.228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2 ] |[引用频次:12 ]
  • 再生水补水后永定河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

    于一雷;谷洪彪;张佳佳;

    北京长期面临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再生水补水有效恢复了干涸的永定河生态系统,但亟需加强对再生水水质的研究,为其合理利用和水质安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上游水库水及补水后河水的采样、室内外实验和数据分析,结论如下:再生水碱性较高、富含盐分和氮磷,其中硝态氮为可溶性氮主要形态,而重金属含量极低。除氟离子外,主要离子、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和磷酸盐经过园博园湿地净化后明显降低。结合Gibbs图、离子关系及pH-pe关系分析,发现水化学成分主要受蒸发-结晶和水岩作用(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和石膏以及其他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的溶解作用)、钠与钙镁的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以及硝化作用控制。

    2017年08期 v.31;No.228 10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78 ] |[引用频次:8 ]
  • 再生水补水后永定河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

    于一雷;谷洪彪;张佳佳;

    北京长期面临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再生水补水有效恢复了干涸的永定河生态系统,但亟需加强对再生水水质的研究,为其合理利用和水质安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上游水库水及补水后河水的采样、室内外实验和数据分析,结论如下:再生水碱性较高、富含盐分和氮磷,其中硝态氮为可溶性氮主要形态,而重金属含量极低。除氟离子外,主要离子、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和磷酸盐经过园博园湿地净化后明显降低。结合Gibbs图、离子关系及pH-pe关系分析,发现水化学成分主要受蒸发-结晶和水岩作用(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和石膏以及其他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的溶解作用)、钠与钙镁的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以及硝化作用控制。

    2017年08期 v.31;No.228 10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78 ] |[引用频次:8 ]
  • 新疆高砷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罗艳丽;李晶;蒋平安;周敏;

    以中国大陆第一个砷中毒病区新疆奎屯垦区为研究区域,测定了72份地下水水样中的主要化学离子,运用统计学、Piper三线图和Gibbs图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该地区地下水为弱碱性、碱性的还原环境,地下水中As和F~-含量较高,呈极显著正相关。水化学类型主要为碱金属-重碳酸型,离子组成主要受蒸发岩风化和碳酸盐岩的控制。天山与河流沉积平原相结合的地质环境、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使地下水中的砷得以富集,铁氧化物/氢氧化物还原过程可能是该地区导致固相砷的活化并向地下水中迁移和富集的主要原因。

    2017年08期 v.31;No.228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04 ] |[引用频次:35 ]
  • 新疆高砷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罗艳丽;李晶;蒋平安;周敏;

    以中国大陆第一个砷中毒病区新疆奎屯垦区为研究区域,测定了72份地下水水样中的主要化学离子,运用统计学、Piper三线图和Gibbs图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该地区地下水为弱碱性、碱性的还原环境,地下水中As和F~-含量较高,呈极显著正相关。水化学类型主要为碱金属-重碳酸型,离子组成主要受蒸发岩风化和碳酸盐岩的控制。天山与河流沉积平原相结合的地质环境、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使地下水中的砷得以富集,铁氧化物/氢氧化物还原过程可能是该地区导致固相砷的活化并向地下水中迁移和富集的主要原因。

    2017年08期 v.31;No.228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04 ] |[引用频次:35 ]
  • 渭南大气降水中氢氧同位素特征与水汽来源关系

    王晓艳;卢爱刚;蒋缠文;王少安;刘晖;

    利用渭南大气降水δD和δ~(18)O实测值及相关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降水δD和δ~(18)O的特征及其变化与水汽来源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的同位素值变化幅度大,且呈现春季高、其他季节较低的季节变化;大气降水线的斜率低于全球大气降水线,截距接近且略高于全球大气降水线;大气降水的δ~(18)O与温度效应相关关系非常弱,温度效应不存在,存在降水量效应,但春冬季不显著,夏秋季较显著;大气气团来源的后向轨迹显示,冬半年降水水汽主要受控于西风环流,同时存在少有的局地蒸发作用,夏半年水汽来源于东南和西南海洋蒸发水汽,明确了氢氧稳定同位素存在季节变化的原因。

    2017年08期 v.31;No.228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471 ] |[引用频次:31 ]
  • 渭南大气降水中氢氧同位素特征与水汽来源关系

    王晓艳;卢爱刚;蒋缠文;王少安;刘晖;

    利用渭南大气降水δD和δ~(18)O实测值及相关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降水δD和δ~(18)O的特征及其变化与水汽来源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的同位素值变化幅度大,且呈现春季高、其他季节较低的季节变化;大气降水线的斜率低于全球大气降水线,截距接近且略高于全球大气降水线;大气降水的δ~(18)O与温度效应相关关系非常弱,温度效应不存在,存在降水量效应,但春冬季不显著,夏秋季较显著;大气气团来源的后向轨迹显示,冬半年降水水汽主要受控于西风环流,同时存在少有的局地蒸发作用,夏半年水汽来源于东南和西南海洋蒸发水汽,明确了氢氧稳定同位素存在季节变化的原因。

    2017年08期 v.31;No.228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471 ] |[引用频次:31 ]
  • 西北旱区主要气候资源的空间变异性研究

    章慧;董艳;张慧荟;张青峰;

    西北旱区地处生态脆弱区,为充分利用其气候资源、协调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开展主要气候资源的空间变异性研究极为重要。文中利用西北旱区191个气象站点的7个主要气象因子,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来研究各气象因子空间变异性特征。结果表明:(1)干燥度的变异系数>1,其余因子变异系数皆∈(0.157,0.712),表明各气象因子在空间上呈现中等或强烈的空间变异特征;(2)各因子的基底效应值均>0.75,说明气象因子主要受到结构性因子的影响,不会轻易改变或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3)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自西北向东南呈现出递增趋势;蒸发量和干燥度则反之。年均温于新疆和陕西南部出现峰值;日照时数和风速整体上自北向南呈递减趋势。文中通过研究西北旱区气候变化的空间变异特征,有利于把握西北旱区的气候变化规律,为西北旱区农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017年08期 v.31;No.228 129-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9 ] |[引用频次:9 ]
  • 西北旱区主要气候资源的空间变异性研究

    章慧;董艳;张慧荟;张青峰;

    西北旱区地处生态脆弱区,为充分利用其气候资源、协调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开展主要气候资源的空间变异性研究极为重要。文中利用西北旱区191个气象站点的7个主要气象因子,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来研究各气象因子空间变异性特征。结果表明:(1)干燥度的变异系数>1,其余因子变异系数皆∈(0.157,0.712),表明各气象因子在空间上呈现中等或强烈的空间变异特征;(2)各因子的基底效应值均>0.75,说明气象因子主要受到结构性因子的影响,不会轻易改变或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3)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自西北向东南呈现出递增趋势;蒸发量和干燥度则反之。年均温于新疆和陕西南部出现峰值;日照时数和风速整体上自北向南呈递减趋势。文中通过研究西北旱区气候变化的空间变异特征,有利于把握西北旱区的气候变化规律,为西北旱区农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017年08期 v.31;No.228 129-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9 ] |[引用频次:9 ]
  •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西安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曹璞源;胡胜;邱海军;杨冬冬;曹明明;

    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12个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对西安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单因子和多因子评价与区划,并进行了相关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西安市地质灾害等级以中低危险性为主,轻度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和高危险区所占比例分别为24%、33%、27%、16%;2)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呈现条带和面状分布、主城区较少、周边县区较多的空间格局,以蓝田县和长安区居多;3)地质灾害安全区提取与危险性区划结果的验证精度较高,可为西安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撑。

    2017年08期 v.31;No.228 136-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32 ] |[引用频次:55 ]
  •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西安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曹璞源;胡胜;邱海军;杨冬冬;曹明明;

    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12个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对西安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单因子和多因子评价与区划,并进行了相关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西安市地质灾害等级以中低危险性为主,轻度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和高危险区所占比例分别为24%、33%、27%、16%;2)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呈现条带和面状分布、主城区较少、周边县区较多的空间格局,以蓝田县和长安区居多;3)地质灾害安全区提取与危险性区划结果的验证精度较高,可为西安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撑。

    2017年08期 v.31;No.228 136-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32 ] |[引用频次:55 ]
  • 天山典型湖泊水位变化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以博斯腾湖与伊塞克湖为例

    阿依努尔·买买提;玉米提·哈力克;阿依加马力·克然木;

    利用1960~2015年水文、气候与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定量的分析了近55年博斯腾湖与伊塞克湖水位变化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近55年来,在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下,博斯腾湖与伊塞克湖水位经历上升与下降的变化过程,其中博斯腾湖水位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而伊赛克湖水位表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第一主成分为人文因素,第二主成分为自然气候因素,而引起伊塞克湖水位变化的第一主成分为气候因素,第二主成分为人文因素。

    2017年08期 v.31;No.228 14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97 ] |[引用频次:10 ]
  • 天山典型湖泊水位变化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以博斯腾湖与伊塞克湖为例

    阿依努尔·买买提;玉米提·哈力克;阿依加马力·克然木;

    利用1960~2015年水文、气候与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定量的分析了近55年博斯腾湖与伊塞克湖水位变化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近55年来,在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下,博斯腾湖与伊塞克湖水位经历上升与下降的变化过程,其中博斯腾湖水位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而伊赛克湖水位表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第一主成分为人文因素,第二主成分为自然气候因素,而引起伊塞克湖水位变化的第一主成分为气候因素,第二主成分为人文因素。

    2017年08期 v.31;No.228 14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97 ] |[引用频次:10 ]
  • 基于GS+的阜阳市城郊菜地重金属空间分布研究

    陈毛华;高鹏;刘明广;郭斌;

    通过地统计学方法和GS~+技术研究阜阳市城郊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应用Kriging方法进行空间插值作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Ni、Pb、Zn元素的算术平均值超过当地背景值,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的是Pb。通过变异函数分析,Ni、Cr、Cu元素半变量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指数模型,Pb元素符合高斯模型,Zn元素符合球状模型。5种元素以结构性变异为主,空间相关性较强。Kriging插值结果显示:Ni元素污染覆盖城郊的东部、北部绝大部分区域,以工业园区为中心向周围扩散。Zn、Cr污染和Ni污染的区域重叠,但污染级别大大降低。Pb元素污染主要是在城郊的公路和铁路线两侧呈带状分布。

    2017年08期 v.31;No.228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0 ] |[引用频次:27 ]
  • 基于GS+的阜阳市城郊菜地重金属空间分布研究

    陈毛华;高鹏;刘明广;郭斌;

    通过地统计学方法和GS~+技术研究阜阳市城郊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应用Kriging方法进行空间插值作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Ni、Pb、Zn元素的算术平均值超过当地背景值,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的是Pb。通过变异函数分析,Ni、Cr、Cu元素半变量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指数模型,Pb元素符合高斯模型,Zn元素符合球状模型。5种元素以结构性变异为主,空间相关性较强。Kriging插值结果显示:Ni元素污染覆盖城郊的东部、北部绝大部分区域,以工业园区为中心向周围扩散。Zn、Cr污染和Ni污染的区域重叠,但污染级别大大降低。Pb元素污染主要是在城郊的公路和铁路线两侧呈带状分布。

    2017年08期 v.31;No.228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0 ] |[引用频次:27 ]
  • 菹草腐烂分解过程中污染物的动态释放

    陈志刚;林志军;周晓红;王鸣远;冯德友;韩顼;任琪琪;

    采用分解袋法,对典型沉水植物菹草进行了连续100天的室外腐烂分解试验,分析了菹草干物质的损失及营养元素释放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100天的分解实验中,菹草干物质量急剧减少,且表现为前期损失快,后期损失减缓的趋势,第100天时,菹草干物质质量损失了92.51%,残留率为7.49%。采用Olson指数模型菹草枯落物干物质的动态变化,计算其分解速率常数(k)为0.028g/d,分解50%干物质所需时间为24.47天,分解95%干物质量所需时间为105.57d,年残留率为0,表明菹草枯落物在一年内能彻底分解。植物枯落物中氮磷含量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而呈波动变动,但氮磷营养元素的损失与干重的损失速率并不同步。分解初期氮含量上升,随后呈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而磷含量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试验结束后,氮、磷元素分别释放了9.14%、32.02%。此外,菹草枯落物氮、磷元素积累指数(NAI)平均值分别为46.10和32.23,表明菹草在腐烂分解过程中,氮磷元素均以净释放为主。

    2017年08期 v.31;No.228 153-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0 ] |[引用频次:31 ]
  • 菹草腐烂分解过程中污染物的动态释放

    陈志刚;林志军;周晓红;王鸣远;冯德友;韩顼;任琪琪;

    采用分解袋法,对典型沉水植物菹草进行了连续100天的室外腐烂分解试验,分析了菹草干物质的损失及营养元素释放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100天的分解实验中,菹草干物质量急剧减少,且表现为前期损失快,后期损失减缓的趋势,第100天时,菹草干物质质量损失了92.51%,残留率为7.49%。采用Olson指数模型菹草枯落物干物质的动态变化,计算其分解速率常数(k)为0.028g/d,分解50%干物质所需时间为24.47天,分解95%干物质量所需时间为105.57d,年残留率为0,表明菹草枯落物在一年内能彻底分解。植物枯落物中氮磷含量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而呈波动变动,但氮磷营养元素的损失与干重的损失速率并不同步。分解初期氮含量上升,随后呈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而磷含量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试验结束后,氮、磷元素分别释放了9.14%、32.02%。此外,菹草枯落物氮、磷元素积累指数(NAI)平均值分别为46.10和32.23,表明菹草在腐烂分解过程中,氮磷元素均以净释放为主。

    2017年08期 v.31;No.228 153-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0 ] |[引用频次:31 ]
  • 毛乌素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及其与林分生长的关系

    邓继峰;丁国栋;魏亚伟;赵国平;张若菡;邓舸;周永斌;殷有;

    对比研究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密度樟子松人工林林下各土层(0~10cm,10~30cm,30~60cm)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及与林分生长关系。结果表明:自然化培育下的人工林林地土壤物理性质:PⅦ和PⅧ样地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较高,持水能力较强且与其它样地差异明显。土壤化学性质:PⅧ和PⅪ样地各层土壤的全N、P含量、水解性N、有效P含量较高且与其它样地差异明显;全K含量和pH值在各样地土层无明显差别;有机质方面,上层土壤有机质含量PⅠ,PⅣ,PⅥ,PⅧ,PⅩ,PⅪ样地含量高于其它样地。结合频度分布和Pearson分析结果,土壤化学物质对林分生长如树高、胸径有较好的支撑作用。综合考虑PⅧ样地林地密度为较为合适的造林密度,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半干旱地区的生态效益。

    2017年08期 v.31;No.228 160-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2 ] |[引用频次:24 ]
  • 毛乌素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及其与林分生长的关系

    邓继峰;丁国栋;魏亚伟;赵国平;张若菡;邓舸;周永斌;殷有;

    对比研究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密度樟子松人工林林下各土层(0~10cm,10~30cm,30~60cm)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及与林分生长关系。结果表明:自然化培育下的人工林林地土壤物理性质:PⅦ和PⅧ样地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较高,持水能力较强且与其它样地差异明显。土壤化学性质:PⅧ和PⅪ样地各层土壤的全N、P含量、水解性N、有效P含量较高且与其它样地差异明显;全K含量和pH值在各样地土层无明显差别;有机质方面,上层土壤有机质含量PⅠ,PⅣ,PⅥ,PⅧ,PⅩ,PⅪ样地含量高于其它样地。结合频度分布和Pearson分析结果,土壤化学物质对林分生长如树高、胸径有较好的支撑作用。综合考虑PⅧ样地林地密度为较为合适的造林密度,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半干旱地区的生态效益。

    2017年08期 v.31;No.228 160-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2 ] |[引用频次:24 ]
  • 富锦市湿地不同开垦年限土壤养分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董芳辰;刘晓光;于杰;宁静;张鹏;杜国明;王赛;

    采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以2012年富锦市实地调查和采样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富锦市土壤表层(0-20cm)中有机质(SOM)、全氮(TN)、有效磷(AP)、速效钾(AK)的空间分布情况。利用空间置换时间法,研究了不同开垦年限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富锦市土壤养分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变异程度均为中等变异,各土壤属性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结构分析表明,4种土壤养分均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克里格插值结果表明,富锦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有效磷含量由西向东逐渐增加,速效钾含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在本研究的时间尺度内,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的含量随着开垦年限的变化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速效钾含量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在开垦50年以上的地块,速效钾平均含量最高为202.44mg/kg。研究表明,富锦市土壤养分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部分土壤养分性状出现退化现象。掌握土壤养分的时空分布状况,对保证区域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7年08期 v.31;No.228 16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86 ] |[引用频次:10 ]
  • 富锦市湿地不同开垦年限土壤养分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董芳辰;刘晓光;于杰;宁静;张鹏;杜国明;王赛;

    采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以2012年富锦市实地调查和采样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富锦市土壤表层(0-20cm)中有机质(SOM)、全氮(TN)、有效磷(AP)、速效钾(AK)的空间分布情况。利用空间置换时间法,研究了不同开垦年限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富锦市土壤养分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变异程度均为中等变异,各土壤属性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结构分析表明,4种土壤养分均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克里格插值结果表明,富锦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有效磷含量由西向东逐渐增加,速效钾含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在本研究的时间尺度内,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的含量随着开垦年限的变化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速效钾含量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在开垦50年以上的地块,速效钾平均含量最高为202.44mg/kg。研究表明,富锦市土壤养分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部分土壤养分性状出现退化现象。掌握土壤养分的时空分布状况,对保证区域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7年08期 v.31;No.228 16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86 ] |[引用频次:10 ]
  • 内蒙古地区黄柳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马少薇;董建芳;刘果厚;

    黄柳是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重要的固沙先锋植物。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内蒙古境内黄柳4个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用13个引物对4个种群的36个个体进行扩增,共检测到153个位点,其中有128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比(PPB)达83.66%,种群内的多态位点百分比变化范围为88.24%-96.08%,说明黄柳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遗传分化系数(Gst=13.79%)表明黄柳的遗传变异主要以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为主(86.21%),种群间的基因流较大(Nm=3.13)。对黄柳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做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53,P<0.01)。黄柳的繁育方式和种群间频繁的基因流等因素可能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应就地保护和合理利用黄柳的遗传资源,以维持其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2017年08期 v.31;No.228 175-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7 ] |[引用频次:15 ]
  • 内蒙古地区黄柳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马少薇;董建芳;刘果厚;

    黄柳是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重要的固沙先锋植物。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内蒙古境内黄柳4个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用13个引物对4个种群的36个个体进行扩增,共检测到153个位点,其中有128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比(PPB)达83.66%,种群内的多态位点百分比变化范围为88.24%-96.08%,说明黄柳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遗传分化系数(Gst=13.79%)表明黄柳的遗传变异主要以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为主(86.21%),种群间的基因流较大(Nm=3.13)。对黄柳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做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53,P<0.01)。黄柳的繁育方式和种群间频繁的基因流等因素可能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应就地保护和合理利用黄柳的遗传资源,以维持其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2017年08期 v.31;No.228 175-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7 ] |[引用频次:15 ]
  • 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大型真菌的组成及生态分布

    张孝然;周鑫;黄治昊;蒲真;张秀丽;王清春;邢韶华;

    大型真菌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查清北京市八达岭森林公园大型真菌资源情况,对于森林公园的科学管理和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标准样地和样线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大型真菌资源丰富,且大多数真菌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调查到有大型真菌127种,隶属于5纲、8目、30科、62属,其中食用菌51种,药用菌30种,毒菌12种。大型真菌的种类分布与海拔、植被类型有密切的联系,它们广泛分布于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灌从草地中,以阔叶林中分布种类最多,约占调查总数的77.95%;灌丛草地中种类最少,占调查总数的18.11%。

    2017年08期 v.31;No.228 18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09 ] |[引用频次:20 ]
  • 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大型真菌的组成及生态分布

    张孝然;周鑫;黄治昊;蒲真;张秀丽;王清春;邢韶华;

    大型真菌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查清北京市八达岭森林公园大型真菌资源情况,对于森林公园的科学管理和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标准样地和样线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大型真菌资源丰富,且大多数真菌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调查到有大型真菌127种,隶属于5纲、8目、30科、62属,其中食用菌51种,药用菌30种,毒菌12种。大型真菌的种类分布与海拔、植被类型有密切的联系,它们广泛分布于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灌从草地中,以阔叶林中分布种类最多,约占调查总数的77.95%;灌丛草地中种类最少,占调查总数的18.11%。

    2017年08期 v.31;No.228 18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509 ] |[引用频次:20 ]
  • 马鬃山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及地理区系

    刘开明;龚大洁;赵海斌;李晓军;李万江;陈章;

    经2013年12月、2014年4月、7-8月及11月三次近80天的实地调查,掌握了马鬃山地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受胁情况。结果表明:马鬃山地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分属3纲16目35科68属80种。其中爬行类7种,鸟类48种,兽类25种;分属广布种、古北界两种区系;分布型以中亚型为主。对各类群进行G-F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鸟类G-F指数明显高于兽类,爬行类G-F指数为负。

    2017年08期 v.31;No.228 187-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1 ] |[引用频次:7 ]
  • 马鬃山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及地理区系

    刘开明;龚大洁;赵海斌;李晓军;李万江;陈章;

    经2013年12月、2014年4月、7-8月及11月三次近80天的实地调查,掌握了马鬃山地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受胁情况。结果表明:马鬃山地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分属3纲16目35科68属80种。其中爬行类7种,鸟类48种,兽类25种;分属广布种、古北界两种区系;分布型以中亚型为主。对各类群进行G-F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鸟类G-F指数明显高于兽类,爬行类G-F指数为负。

    2017年08期 v.31;No.228 187-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1 ] |[引用频次:7 ]
  • 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朽木生地衣群落特征的研究

    艾尼瓦尔·吐米尔;阿不都拉·阿巴斯;

    应用多元分析方法对分布在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朽木生地衣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对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相似性和均匀度等群落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托木尔峰地区的朽木生地衣共计39种,隶属于5目14科19属。根据数量分类的结果,把该地区的朽木生地衣划分为以下4个群落:群落1:糙皮石蕊Cladonia scabriuscula(Delise)Nyl.+喇叭粉石蕊Cl.chlorophaea(Florke ex Sommerf.)Sprengel+藓生双缘衣Diploschistes muscorum(Scop)R.Sant.群落。群落2:分指地卷Peltigera didactyla(With.)J.R.Laundon+察氏地卷P.zahlbruckneri Gylen.+绿皮地卷P.aphthosa(L.)Willd.群落。群落3:茎口果粉衣Chaenotheca stemonea(Ach.)Mull.Arg.+脱落网衣Lecidea elabens Th.Fr.群落。群落4:漆毛黑瘤衣Buellia cf.vernicoma(Tuck.)Tuck.+黑蜈蚣衣Physcia nigricans(Florke)Moberg+斑面蜈蚣衣Ph.aipolia(Ehrh.Ex Humb.)Furnr.群落。各群落的多样性具有差异,群落3的多样性最大为1.852,其次为群落2和群落4,分别为1.578和1.471,群落1的多样性最小为0.958。

    2017年08期 v.31;No.228 192-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2 ]
  • 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朽木生地衣群落特征的研究

    艾尼瓦尔·吐米尔;阿不都拉·阿巴斯;

    应用多元分析方法对分布在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朽木生地衣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对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相似性和均匀度等群落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托木尔峰地区的朽木生地衣共计39种,隶属于5目14科19属。根据数量分类的结果,把该地区的朽木生地衣划分为以下4个群落:群落1:糙皮石蕊Cladonia scabriuscula(Delise)Nyl.+喇叭粉石蕊Cl.chlorophaea(Florke ex Sommerf.)Sprengel+藓生双缘衣Diploschistes muscorum(Scop)R.Sant.群落。群落2:分指地卷Peltigera didactyla(With.)J.R.Laundon+察氏地卷P.zahlbruckneri Gylen.+绿皮地卷P.aphthosa(L.)Willd.群落。群落3:茎口果粉衣Chaenotheca stemonea(Ach.)Mull.Arg.+脱落网衣Lecidea elabens Th.Fr.群落。群落4:漆毛黑瘤衣Buellia cf.vernicoma(Tuck.)Tuck.+黑蜈蚣衣Physcia nigricans(Florke)Moberg+斑面蜈蚣衣Ph.aipolia(Ehrh.Ex Humb.)Furnr.群落。各群落的多样性具有差异,群落3的多样性最大为1.852,其次为群落2和群落4,分别为1.578和1.471,群落1的多样性最小为0.958。

    2017年08期 v.31;No.228 192-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2 ]
  • 雾霾天气对北京入境旅游者的影响分析

    唐承财;冯时;戴湘毅;

    近年来频繁爆发的雾霾天气已成为影响北京入境旅游者的重要因素。通过查阅文献、设计问卷、抽样调查,分析雾霾天气对北京入境旅游者的来京计划、来京途中、旅游行程等方面影响。研究表明:(1)62.68%的入境旅游者认为雾霾对其北京短期旅行计划影响较小,37.32%的入境旅游者认为雾霾天气对其来京计划有一定的影响,选择取消来京计划、到其他城市游览、缩短在京游览时间。(2)调查样本中43.44%的北京入境旅游者在来京的路途中受到了雾霾天气的影响,主要为飞机延误或航班取消(23.91%)以及交通堵塞(16.32%)。(3)雾霾对北京入境旅游者的行程造成的影响因出游组织方式差异而不同,自助来京的入境旅游者因雾霾变换行程的可能性高于参加团队游的入境旅游者。(4)入境旅游者在来京前后对北京雾霾天气的感知存在较大差异。(5)分析了入境旅游者对本次来京旅游总体满意、重游率、推荐率。

    2017年08期 v.31;No.228 198-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44 ] |[引用频次:14 ]
  • 雾霾天气对北京入境旅游者的影响分析

    唐承财;冯时;戴湘毅;

    近年来频繁爆发的雾霾天气已成为影响北京入境旅游者的重要因素。通过查阅文献、设计问卷、抽样调查,分析雾霾天气对北京入境旅游者的来京计划、来京途中、旅游行程等方面影响。研究表明:(1)62.68%的入境旅游者认为雾霾对其北京短期旅行计划影响较小,37.32%的入境旅游者认为雾霾天气对其来京计划有一定的影响,选择取消来京计划、到其他城市游览、缩短在京游览时间。(2)调查样本中43.44%的北京入境旅游者在来京的路途中受到了雾霾天气的影响,主要为飞机延误或航班取消(23.91%)以及交通堵塞(16.32%)。(3)雾霾对北京入境旅游者的行程造成的影响因出游组织方式差异而不同,自助来京的入境旅游者因雾霾变换行程的可能性高于参加团队游的入境旅游者。(4)入境旅游者在来京前后对北京雾霾天气的感知存在较大差异。(5)分析了入境旅游者对本次来京旅游总体满意、重游率、推荐率。

    2017年08期 v.31;No.228 198-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44 ] |[引用频次:14 ]
  • 基于旅行费用法的拉萨市主要旅游点游憩价值评估

    赵剑波;杨雪丰;杨雪梅;董瑞霞;

    旅行费用法是游憩价值评估比较流行和成熟的方法。文中以拉萨市为研究对象,选择布达拉宫等五个主要旅游点为样本点,在充分考虑ZTCM模型各种参数及旅行费用项目构成的基础上,通过连续时间段的问卷调查,评估了拉萨市主要旅游点的游憩价值。结果表明:2014-2015年拉萨市主要旅游点游憩价值为875.67亿元,平均每人每次旅游可享有7766元的游憩价值。同时,文中认为多目的地旅行的影响在特殊情况下可忽略不计,调查对象选择时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2017年08期 v.31;No.228 203-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34 ] |[引用频次:29 ]
  • 基于旅行费用法的拉萨市主要旅游点游憩价值评估

    赵剑波;杨雪丰;杨雪梅;董瑞霞;

    旅行费用法是游憩价值评估比较流行和成熟的方法。文中以拉萨市为研究对象,选择布达拉宫等五个主要旅游点为样本点,在充分考虑ZTCM模型各种参数及旅行费用项目构成的基础上,通过连续时间段的问卷调查,评估了拉萨市主要旅游点的游憩价值。结果表明:2014-2015年拉萨市主要旅游点游憩价值为875.67亿元,平均每人每次旅游可享有7766元的游憩价值。同时,文中认为多目的地旅行的影响在特殊情况下可忽略不计,调查对象选择时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2017年08期 v.31;No.228 203-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34 ] |[引用频次:2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