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专栏

  • 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视角的区域粮食生产布局分区——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闫旭东;吴晓光;张宏飞;孔祥斌;赵晶;

    文中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分别从"耕地资源条件、粮食种植情况、生态环境压力、社会经济发展压力"等方面选取指标对区域生产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并以评估结果为基础提出了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区域粮食生产布局分区。结果表明:耕地资源条件较好的主要集中在嫩江右岸区域、西辽河区域和河套-土默川平原区;粮食种植情况受耕地资源条件和市场及粮食种植意愿的共同作用的影响;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区域不应盲目扩大粮食生产,需更多的考虑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快速的城镇化、工业化和人口集聚将对区域粮食产生较大影响。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战略需在粮食生产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对粮食生产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2017年09期 v.31;No.229 15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61 ] |[引用频次:22 ]
  • 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视角的区域粮食生产布局分区——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闫旭东;吴晓光;张宏飞;孔祥斌;赵晶;

    文中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分别从"耕地资源条件、粮食种植情况、生态环境压力、社会经济发展压力"等方面选取指标对区域生产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并以评估结果为基础提出了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区域粮食生产布局分区。结果表明:耕地资源条件较好的主要集中在嫩江右岸区域、西辽河区域和河套-土默川平原区;粮食种植情况受耕地资源条件和市场及粮食种植意愿的共同作用的影响;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区域不应盲目扩大粮食生产,需更多的考虑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快速的城镇化、工业化和人口集聚将对区域粮食产生较大影响。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战略需在粮食生产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对粮食生产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2017年09期 v.31;No.229 15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61 ] |[引用频次:22 ]
  • 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视角的区域粮食生产布局分区——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闫旭东;吴晓光;张宏飞;孔祥斌;赵晶;

    文中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分别从"耕地资源条件、粮食种植情况、生态环境压力、社会经济发展压力"等方面选取指标对区域生产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并以评估结果为基础提出了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区域粮食生产布局分区。结果表明:耕地资源条件较好的主要集中在嫩江右岸区域、西辽河区域和河套-土默川平原区;粮食种植情况受耕地资源条件和市场及粮食种植意愿的共同作用的影响;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区域不应盲目扩大粮食生产,需更多的考虑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快速的城镇化、工业化和人口集聚将对区域粮食产生较大影响。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战略需在粮食生产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对粮食生产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2017年09期 v.31;No.229 15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61 ] |[引用频次:22 ]
  • 基于改进综合指标法的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评估及分区

    闫旭东;吴晓光;张宏飞;高艺菡;张瑞;宋旭日;高阳;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评估是释放农村建设用地潜力、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的科学前提。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状况等因素,结合人均用地标准测算法和综合指标法,以地市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对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进行评价,按照整治后适宜性方向,将全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划分为粮农优先区、牧草优先区、城镇优先区和综合保育区四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2017年09期 v.31;No.229 163-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5 ] |[引用频次:11 ]
  • 基于改进综合指标法的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评估及分区

    闫旭东;吴晓光;张宏飞;高艺菡;张瑞;宋旭日;高阳;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评估是释放农村建设用地潜力、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的科学前提。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状况等因素,结合人均用地标准测算法和综合指标法,以地市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对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进行评价,按照整治后适宜性方向,将全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划分为粮农优先区、牧草优先区、城镇优先区和综合保育区四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2017年09期 v.31;No.229 163-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5 ] |[引用频次:11 ]
  • 基于改进综合指标法的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评估及分区

    闫旭东;吴晓光;张宏飞;高艺菡;张瑞;宋旭日;高阳;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评估是释放农村建设用地潜力、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的科学前提。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状况等因素,结合人均用地标准测算法和综合指标法,以地市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对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进行评价,按照整治后适宜性方向,将全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划分为粮农优先区、牧草优先区、城镇优先区和综合保育区四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2017年09期 v.31;No.229 163-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5 ] |[引用频次:11 ]
  • 土地利用的"反规划"与底线思维——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

    于艳华;吴全;唐磊;高淑梅;

    通过建立土地利用规划分类体系、规划属性数据库、分区属性库、"三生用地"空间格局构建流程等,形成了规划空间格局构建的思路与方法,并按照"反规划"和底线思维理念采用系统动力学、景观生态学和地学统计学分析等方法对科尔沁左翼后旗土地利用数量和空间格局构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生态优先理念,基于底线思维构建的"多规合一"用地格局是现势性强的理想用地状态,国家全面系统的机制体制创新改革和不同层级政府、社会力量的协同配合是最佳实现路径。

    2017年09期 v.31;No.229 170-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9 ] |[引用频次:11 ]
  • 土地利用的"反规划"与底线思维——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

    于艳华;吴全;唐磊;高淑梅;

    通过建立土地利用规划分类体系、规划属性数据库、分区属性库、"三生用地"空间格局构建流程等,形成了规划空间格局构建的思路与方法,并按照"反规划"和底线思维理念采用系统动力学、景观生态学和地学统计学分析等方法对科尔沁左翼后旗土地利用数量和空间格局构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生态优先理念,基于底线思维构建的"多规合一"用地格局是现势性强的理想用地状态,国家全面系统的机制体制创新改革和不同层级政府、社会力量的协同配合是最佳实现路径。

    2017年09期 v.31;No.229 170-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9 ] |[引用频次:11 ]
  • 土地利用的"反规划"与底线思维——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

    于艳华;吴全;唐磊;高淑梅;

    通过建立土地利用规划分类体系、规划属性数据库、分区属性库、"三生用地"空间格局构建流程等,形成了规划空间格局构建的思路与方法,并按照"反规划"和底线思维理念采用系统动力学、景观生态学和地学统计学分析等方法对科尔沁左翼后旗土地利用数量和空间格局构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生态优先理念,基于底线思维构建的"多规合一"用地格局是现势性强的理想用地状态,国家全面系统的机制体制创新改革和不同层级政府、社会力量的协同配合是最佳实现路径。

    2017年09期 v.31;No.229 170-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9 ] |[引用频次:11 ]
  •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生态保护红线研究

    吴全;梁洁;徐艳红;李宽;

    以伊金霍洛旗为样本,初探生态红线划定落图落地技术,为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供参考。主要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马尔萨斯预测模型、综合分析方法进行三生用地预测及生态红线保护区划定。结果表明:1)保障区域人口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活功能用地量、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功能的土地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3.05%和89.55%。2)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45%,主要分布在伊金霍洛旗东北部和西北部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和林地。3)伊金霍洛旗是生态敏感性等级较高的区域,对其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既有现实意义,也可以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017年09期 v.31;No.229 176-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2 ] |[引用频次:15 ]
  •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生态保护红线研究

    吴全;梁洁;徐艳红;李宽;

    以伊金霍洛旗为样本,初探生态红线划定落图落地技术,为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供参考。主要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马尔萨斯预测模型、综合分析方法进行三生用地预测及生态红线保护区划定。结果表明:1)保障区域人口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活功能用地量、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功能的土地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3.05%和89.55%。2)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45%,主要分布在伊金霍洛旗东北部和西北部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和林地。3)伊金霍洛旗是生态敏感性等级较高的区域,对其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既有现实意义,也可以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017年09期 v.31;No.229 176-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2 ] |[引用频次:15 ]
  •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生态保护红线研究

    吴全;梁洁;徐艳红;李宽;

    以伊金霍洛旗为样本,初探生态红线划定落图落地技术,为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供参考。主要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马尔萨斯预测模型、综合分析方法进行三生用地预测及生态红线保护区划定。结果表明:1)保障区域人口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活功能用地量、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功能的土地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3.05%和89.55%。2)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45%,主要分布在伊金霍洛旗东北部和西北部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和林地。3)伊金霍洛旗是生态敏感性等级较高的区域,对其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既有现实意义,也可以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017年09期 v.31;No.229 176-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2 ] |[引用频次:15 ]
  •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生长状况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研究

    马媛;李钢铁;梁田雨;麻云霞;赵国芬;姚庆智;潘羿壅;王少雄;

    从浑善达克沙地三个不同地点、三种不同立地类型区采集榆树根际土壤样品,在实验室对土壤中微生物进行培养、分离,力求探索榆树疏林的生长状况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结果是:总体上讲三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上差异显著,平均值分别为细菌46.84(10~6·g~(-1))、放线菌34.69(10~6·g~(-1))、真菌5.49(10~6·g~(-1))。在榆树的生长状况较好的丘间地和阴坡上,三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比榆树生长较差的沙丘阳坡上明显多;细菌在丘间地上、阴坡、阳坡上的数量分别为59.46(10~6·g~(-1))、42.82(10~6·g~(-1))、38.25(10~6·g~(-1))。榆树各项生长指标均较高的沙地中部正蓝旗,土壤三大类微生物数量明显多于西部的正镶白旗和东部的克什克腾旗,细菌数量在正蓝旗、正镶白旗、克什克腾旗分别为59.87(10~6·g~(-1))、49.10(10~6·g~(-1))、41.54(10~6·g~(-1))。由此可见,榆树的生长状况与微生物的数量呈正比关系。

    2017年09期 v.31;No.229 18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5 ] |[引用频次:9 ]
  •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生长状况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研究

    马媛;李钢铁;梁田雨;麻云霞;赵国芬;姚庆智;潘羿壅;王少雄;

    从浑善达克沙地三个不同地点、三种不同立地类型区采集榆树根际土壤样品,在实验室对土壤中微生物进行培养、分离,力求探索榆树疏林的生长状况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结果是:总体上讲三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上差异显著,平均值分别为细菌46.84(10~6·g~(-1))、放线菌34.69(10~6·g~(-1))、真菌5.49(10~6·g~(-1))。在榆树的生长状况较好的丘间地和阴坡上,三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比榆树生长较差的沙丘阳坡上明显多;细菌在丘间地上、阴坡、阳坡上的数量分别为59.46(10~6·g~(-1))、42.82(10~6·g~(-1))、38.25(10~6·g~(-1))。榆树各项生长指标均较高的沙地中部正蓝旗,土壤三大类微生物数量明显多于西部的正镶白旗和东部的克什克腾旗,细菌数量在正蓝旗、正镶白旗、克什克腾旗分别为59.87(10~6·g~(-1))、49.10(10~6·g~(-1))、41.54(10~6·g~(-1))。由此可见,榆树的生长状况与微生物的数量呈正比关系。

    2017年09期 v.31;No.229 18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5 ] |[引用频次:9 ]
  •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生长状况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研究

    马媛;李钢铁;梁田雨;麻云霞;赵国芬;姚庆智;潘羿壅;王少雄;

    从浑善达克沙地三个不同地点、三种不同立地类型区采集榆树根际土壤样品,在实验室对土壤中微生物进行培养、分离,力求探索榆树疏林的生长状况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结果是:总体上讲三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上差异显著,平均值分别为细菌46.84(10~6·g~(-1))、放线菌34.69(10~6·g~(-1))、真菌5.49(10~6·g~(-1))。在榆树的生长状况较好的丘间地和阴坡上,三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比榆树生长较差的沙丘阳坡上明显多;细菌在丘间地上、阴坡、阳坡上的数量分别为59.46(10~6·g~(-1))、42.82(10~6·g~(-1))、38.25(10~6·g~(-1))。榆树各项生长指标均较高的沙地中部正蓝旗,土壤三大类微生物数量明显多于西部的正镶白旗和东部的克什克腾旗,细菌数量在正蓝旗、正镶白旗、克什克腾旗分别为59.87(10~6·g~(-1))、49.10(10~6·g~(-1))、41.54(10~6·g~(-1))。由此可见,榆树的生长状况与微生物的数量呈正比关系。

    2017年09期 v.31;No.229 18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5 ] |[引用频次:9 ]
  • 浑善达克沙地白槽沟植物资源研究

    麻云霞;李钢铁;梁田雨;马媛;王少雄;潘羿壅;

    浑善达克沙地白槽沟发育有不同于沙地的植被类型,且种类多、丰富度高、盖度高。通过对白槽沟的植被调查,分析该地植物区系、植物组成、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维管植物360种,以中生多年生草本及东亚成分最丰富;分属于73科224属,以菊科种数最多,其次为禾本科,显示出沟谷区域的植物多样性较沙地强。2)植物的生活型组成中多年生草本占优势,占全部维管植物的60%;以中生植物为主,占研究区全部维管植物的61%,其次为旱生植物,湿生和水生植物较少,显示白槽沟所处的位置是半干旱区的特点。3)植物种的区系类型可划分为16个,物种中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观赏植物、食用植物、编织用植物等多种资源类型;植物群落可划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半灌木丛、草原甸、沼泽和水生植被,共46个群系,表明了白槽沟沟内与两岸沙地植被的极显著差异。浑善达克沙地白槽沟为沙质地层的下切沟,沟谷特殊的微地形环境是影响植物种类和区系多样性的主导因素,特殊的地形引起植被的显著变化,沟内生境多样,植被类型多样,是浑善达克沙地微地形环境最为良好的地段。

    2017年09期 v.31;No.229 18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1 ]
  • 浑善达克沙地白槽沟植物资源研究

    麻云霞;李钢铁;梁田雨;马媛;王少雄;潘羿壅;

    浑善达克沙地白槽沟发育有不同于沙地的植被类型,且种类多、丰富度高、盖度高。通过对白槽沟的植被调查,分析该地植物区系、植物组成、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维管植物360种,以中生多年生草本及东亚成分最丰富;分属于73科224属,以菊科种数最多,其次为禾本科,显示出沟谷区域的植物多样性较沙地强。2)植物的生活型组成中多年生草本占优势,占全部维管植物的60%;以中生植物为主,占研究区全部维管植物的61%,其次为旱生植物,湿生和水生植物较少,显示白槽沟所处的位置是半干旱区的特点。3)植物种的区系类型可划分为16个,物种中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观赏植物、食用植物、编织用植物等多种资源类型;植物群落可划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半灌木丛、草原甸、沼泽和水生植被,共46个群系,表明了白槽沟沟内与两岸沙地植被的极显著差异。浑善达克沙地白槽沟为沙质地层的下切沟,沟谷特殊的微地形环境是影响植物种类和区系多样性的主导因素,特殊的地形引起植被的显著变化,沟内生境多样,植被类型多样,是浑善达克沙地微地形环境最为良好的地段。

    2017年09期 v.31;No.229 18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1 ]
  • 浑善达克沙地白槽沟植物资源研究

    麻云霞;李钢铁;梁田雨;马媛;王少雄;潘羿壅;

    浑善达克沙地白槽沟发育有不同于沙地的植被类型,且种类多、丰富度高、盖度高。通过对白槽沟的植被调查,分析该地植物区系、植物组成、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维管植物360种,以中生多年生草本及东亚成分最丰富;分属于73科224属,以菊科种数最多,其次为禾本科,显示出沟谷区域的植物多样性较沙地强。2)植物的生活型组成中多年生草本占优势,占全部维管植物的60%;以中生植物为主,占研究区全部维管植物的61%,其次为旱生植物,湿生和水生植物较少,显示白槽沟所处的位置是半干旱区的特点。3)植物种的区系类型可划分为16个,物种中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观赏植物、食用植物、编织用植物等多种资源类型;植物群落可划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半灌木丛、草原甸、沼泽和水生植被,共46个群系,表明了白槽沟沟内与两岸沙地植被的极显著差异。浑善达克沙地白槽沟为沙质地层的下切沟,沟谷特殊的微地形环境是影响植物种类和区系多样性的主导因素,特殊的地形引起植被的显著变化,沟内生境多样,植被类型多样,是浑善达克沙地微地形环境最为良好的地段。

    2017年09期 v.31;No.229 18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1 ]
  • 基于PEST-SWOT分析法的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合作对策研究

    王珊;李金锴;

    内蒙古与蒙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近,随着两国双边政治关系的稳定发展,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较大发展,具有经济和文化双重价值的旅游合作将逐渐成为两个区域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通过对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业发展现状的梳理,针对两个区域的旅游合作进行PEST-SWOT分析,最后对旅游合作对策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2017年09期 v.31;No.229 195-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63 ] |[引用频次:18 ]
  • 基于PEST-SWOT分析法的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合作对策研究

    王珊;李金锴;

    内蒙古与蒙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近,随着两国双边政治关系的稳定发展,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较大发展,具有经济和文化双重价值的旅游合作将逐渐成为两个区域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通过对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业发展现状的梳理,针对两个区域的旅游合作进行PEST-SWOT分析,最后对旅游合作对策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2017年09期 v.31;No.229 195-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63 ] |[引用频次:18 ]
  • 基于PEST-SWOT分析法的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合作对策研究

    王珊;李金锴;

    内蒙古与蒙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近,随着两国双边政治关系的稳定发展,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较大发展,具有经济和文化双重价值的旅游合作将逐渐成为两个区域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通过对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业发展现状的梳理,针对两个区域的旅游合作进行PEST-SWOT分析,最后对旅游合作对策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2017年09期 v.31;No.229 195-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63 ] |[引用频次:18 ]
  • 内蒙古冰雪旅游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郝晶晶;齐晓明;张素丽;侯晓莹;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现阶段发展冰雪旅游最具潜力的地区,拥有大量丰富优质的冰雪旅游资源。基于GIS技术,通过空间插值法、最近邻指数法定量分析了内蒙古年日均温≤0℃天数、积雪日数两个气象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冰雪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选取滑雪场、冰雪游览区、冰雪节庆与赛事活动三个指标深入分析了内蒙古冰雪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发现内蒙古冰雪旅游资源在空间上趋向集聚,具有可利用时间长、种类丰富、组合度好,文化气息浓厚、地域特色明显等优势,同时存在着离中心消费市场距离远,品牌效应低,规范化不足等劣势;依据这些特点,提出了内蒙冰雪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对策。

    2017年09期 v.31;No.229 201-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95 ] |[引用频次:55 ]
  • 内蒙古冰雪旅游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郝晶晶;齐晓明;张素丽;侯晓莹;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现阶段发展冰雪旅游最具潜力的地区,拥有大量丰富优质的冰雪旅游资源。基于GIS技术,通过空间插值法、最近邻指数法定量分析了内蒙古年日均温≤0℃天数、积雪日数两个气象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冰雪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选取滑雪场、冰雪游览区、冰雪节庆与赛事活动三个指标深入分析了内蒙古冰雪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发现内蒙古冰雪旅游资源在空间上趋向集聚,具有可利用时间长、种类丰富、组合度好,文化气息浓厚、地域特色明显等优势,同时存在着离中心消费市场距离远,品牌效应低,规范化不足等劣势;依据这些特点,提出了内蒙冰雪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对策。

    2017年09期 v.31;No.229 201-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95 ] |[引用频次:55 ]
  • 内蒙古冰雪旅游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郝晶晶;齐晓明;张素丽;侯晓莹;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现阶段发展冰雪旅游最具潜力的地区,拥有大量丰富优质的冰雪旅游资源。基于GIS技术,通过空间插值法、最近邻指数法定量分析了内蒙古年日均温≤0℃天数、积雪日数两个气象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冰雪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选取滑雪场、冰雪游览区、冰雪节庆与赛事活动三个指标深入分析了内蒙古冰雪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发现内蒙古冰雪旅游资源在空间上趋向集聚,具有可利用时间长、种类丰富、组合度好,文化气息浓厚、地域特色明显等优势,同时存在着离中心消费市场距离远,品牌效应低,规范化不足等劣势;依据这些特点,提出了内蒙冰雪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对策。

    2017年09期 v.31;No.229 201-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395 ] |[引用频次:55 ]

  • 近年来中国县级行政区划空间变动研究

    赵彪;周成;庄良;

    基于标准差椭圆模型、重心模型和地理偏离指数等方法,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本研究单元,定量分析了1985-2015年间中国县级行政区划的空间变动状况,进而分析县级政区演化的内在规律。研究表明:三十年间,县级政区变动经历了均衡设置阶段、县级市主导阶段和市辖区主导阶段;市辖区的变动轨迹呈现出"沿海"-"沿江"-"沿大城市群"变动的特征,县级市为"东中部"-"西部、沿边"的变动特征;新增的县级市和市辖区分布日益分散,向北和向西偏移的趋势明显;市辖区和县级市设置的变动方向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市辖区设置多为地理中心偏向,县级市设置多为省会偏向;最后,提出了县级政区的优化思路。

    2017年09期 v.31;No.229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51 ] |[引用频次:16 ]
  • 近年来中国县级行政区划空间变动研究

    赵彪;周成;庄良;

    基于标准差椭圆模型、重心模型和地理偏离指数等方法,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本研究单元,定量分析了1985-2015年间中国县级行政区划的空间变动状况,进而分析县级政区演化的内在规律。研究表明:三十年间,县级政区变动经历了均衡设置阶段、县级市主导阶段和市辖区主导阶段;市辖区的变动轨迹呈现出"沿海"-"沿江"-"沿大城市群"变动的特征,县级市为"东中部"-"西部、沿边"的变动特征;新增的县级市和市辖区分布日益分散,向北和向西偏移的趋势明显;市辖区和县级市设置的变动方向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市辖区设置多为地理中心偏向,县级市设置多为省会偏向;最后,提出了县级政区的优化思路。

    2017年09期 v.31;No.229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51 ] |[引用频次:16 ]
  • 近年来中国县级行政区划空间变动研究

    赵彪;周成;庄良;

    基于标准差椭圆模型、重心模型和地理偏离指数等方法,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本研究单元,定量分析了1985-2015年间中国县级行政区划的空间变动状况,进而分析县级政区演化的内在规律。研究表明:三十年间,县级政区变动经历了均衡设置阶段、县级市主导阶段和市辖区主导阶段;市辖区的变动轨迹呈现出"沿海"-"沿江"-"沿大城市群"变动的特征,县级市为"东中部"-"西部、沿边"的变动特征;新增的县级市和市辖区分布日益分散,向北和向西偏移的趋势明显;市辖区和县级市设置的变动方向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市辖区设置多为地理中心偏向,县级市设置多为省会偏向;最后,提出了县级政区的优化思路。

    2017年09期 v.31;No.229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51 ] |[引用频次:16 ]
  • 青年群体生态价值观的结构、现状与特点——基于我国10个城市的实证研究

    刘贤伟;邹洋;

    采用中文版新生态范式量表对我国10个城市8213名青年的生态价值观进行了调查,深入研究了我国青年群体生态价值观的结构、现状及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青年群体的生态价值观由新生态范式和人类例外范式两个维度构成;青年群体对新生态范式的接受程度较高;在现阶段,中国青年群体正经历着生态价值范式的转移,即由以人类为中心的人类例外范式转移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生态范式;性别、年龄、职业状况、在调研城市的居住时间、受教育程度等社会人口学变量对青年群体生态价值观存在显著影响。

    2017年09期 v.31;No.229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44 ] |[引用频次:19 ]
  • 青年群体生态价值观的结构、现状与特点——基于我国10个城市的实证研究

    刘贤伟;邹洋;

    采用中文版新生态范式量表对我国10个城市8213名青年的生态价值观进行了调查,深入研究了我国青年群体生态价值观的结构、现状及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青年群体的生态价值观由新生态范式和人类例外范式两个维度构成;青年群体对新生态范式的接受程度较高;在现阶段,中国青年群体正经历着生态价值范式的转移,即由以人类为中心的人类例外范式转移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生态范式;性别、年龄、职业状况、在调研城市的居住时间、受教育程度等社会人口学变量对青年群体生态价值观存在显著影响。

    2017年09期 v.31;No.229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44 ] |[引用频次:19 ]
  • 青年群体生态价值观的结构、现状与特点——基于我国10个城市的实证研究

    刘贤伟;邹洋;

    采用中文版新生态范式量表对我国10个城市8213名青年的生态价值观进行了调查,深入研究了我国青年群体生态价值观的结构、现状及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青年群体的生态价值观由新生态范式和人类例外范式两个维度构成;青年群体对新生态范式的接受程度较高;在现阶段,中国青年群体正经历着生态价值范式的转移,即由以人类为中心的人类例外范式转移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生态范式;性别、年龄、职业状况、在调研城市的居住时间、受教育程度等社会人口学变量对青年群体生态价值观存在显著影响。

    2017年09期 v.31;No.229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44 ] |[引用频次:19 ]
  •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京津冀石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李健;刘安琦;苑清敏;

    文中以京津冀石化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SBM模型将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及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投入产出效率框架中,评价了2003-2014年京津冀石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并将其与传统CCR模型进行比较,通过冗余率分析,寻找促进京津冀石化产业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石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总体较低,12年中仅有2年为有效状态,产业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三废的排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京津冀石化产业效率;应从规模效率着手提高京津冀石化产业效率,降低能耗及废水排放是提升效率的关键。

    2017年09期 v.31;No.229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86 ] |[引用频次:14 ]
  •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京津冀石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李健;刘安琦;苑清敏;

    文中以京津冀石化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SBM模型将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及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投入产出效率框架中,评价了2003-2014年京津冀石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并将其与传统CCR模型进行比较,通过冗余率分析,寻找促进京津冀石化产业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石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总体较低,12年中仅有2年为有效状态,产业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三废的排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京津冀石化产业效率;应从规模效率着手提高京津冀石化产业效率,降低能耗及废水排放是提升效率的关键。

    2017年09期 v.31;No.229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86 ] |[引用频次:14 ]
  •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京津冀石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李健;刘安琦;苑清敏;

    文中以京津冀石化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SBM模型将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及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投入产出效率框架中,评价了2003-2014年京津冀石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并将其与传统CCR模型进行比较,通过冗余率分析,寻找促进京津冀石化产业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石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总体较低,12年中仅有2年为有效状态,产业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三废的排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京津冀石化产业效率;应从规模效率着手提高京津冀石化产业效率,降低能耗及废水排放是提升效率的关键。

    2017年09期 v.31;No.229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86 ] |[引用频次:14 ]
  • 基于能源消耗周期的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赵涛;于晨霞;潘辉;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构建低碳城市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差异性特征决定了低碳城市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不同,必须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文中基于城市能源消耗周期视角,选取6个评价指标,以我国35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采取2010-2014年的面板数据,通过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法进行聚类分析,将35个城市划分为清洁能源型、能源消耗型、碳汇型和混合型四类发展模式,然后利用SYS-GMM方法对各类模式进行显著性分析,提出差异化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及政策建议。

    2017年09期 v.31;No.229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92 ] |[引用频次:13 ]
  • 基于能源消耗周期的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赵涛;于晨霞;潘辉;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构建低碳城市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差异性特征决定了低碳城市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不同,必须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文中基于城市能源消耗周期视角,选取6个评价指标,以我国35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采取2010-2014年的面板数据,通过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法进行聚类分析,将35个城市划分为清洁能源型、能源消耗型、碳汇型和混合型四类发展模式,然后利用SYS-GMM方法对各类模式进行显著性分析,提出差异化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及政策建议。

    2017年09期 v.31;No.229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92 ] |[引用频次:13 ]
  • 基于能源消耗周期的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赵涛;于晨霞;潘辉;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构建低碳城市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差异性特征决定了低碳城市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不同,必须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文中基于城市能源消耗周期视角,选取6个评价指标,以我国35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采取2010-2014年的面板数据,通过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法进行聚类分析,将35个城市划分为清洁能源型、能源消耗型、碳汇型和混合型四类发展模式,然后利用SYS-GMM方法对各类模式进行显著性分析,提出差异化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及政策建议。

    2017年09期 v.31;No.229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92 ] |[引用频次:13 ]
  • 生计资产差异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天津市403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

    吴云青;王多多;密长林;郭佳;何英彬;

    基于天津市实地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生计资产差异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并不高;生计资产差异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显著,生计资产各构成要素中,物质资产对农户意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人力资产、心理资产,三者是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导因素;而社会资产、自然资产、金融资产对农户意愿的影响相对较小。人力资产、心理资产、社会资产、金融资产对农户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自然资产、物质资产对农户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户个体及家庭特征、农户所在村庄特征也显著影响农户意愿。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2017年09期 v.31;No.229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06 ] |[引用频次:51 ]
  • 生计资产差异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天津市403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

    吴云青;王多多;密长林;郭佳;何英彬;

    基于天津市实地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生计资产差异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并不高;生计资产差异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显著,生计资产各构成要素中,物质资产对农户意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人力资产、心理资产,三者是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导因素;而社会资产、自然资产、金融资产对农户意愿的影响相对较小。人力资产、心理资产、社会资产、金融资产对农户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自然资产、物质资产对农户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户个体及家庭特征、农户所在村庄特征也显著影响农户意愿。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2017年09期 v.31;No.229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06 ] |[引用频次:51 ]
  • 生计资产差异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天津市403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

    吴云青;王多多;密长林;郭佳;何英彬;

    基于天津市实地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生计资产差异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并不高;生计资产差异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显著,生计资产各构成要素中,物质资产对农户意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人力资产、心理资产,三者是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导因素;而社会资产、自然资产、金融资产对农户意愿的影响相对较小。人力资产、心理资产、社会资产、金融资产对农户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自然资产、物质资产对农户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户个体及家庭特征、农户所在村庄特征也显著影响农户意愿。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2017年09期 v.31;No.229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06 ] |[引用频次:51 ]
  • 森林文化价值保护支付意愿及其评估研究——以甘肃省迭部县为例

    潘静;张颖;李秀山;

    文化价值作为森林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相关研究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文中以甘肃迭部县为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森林文化价值保护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估算了迭部县森林文化的价值。研究表明:迭部县森林文化价值保护支付意愿较低,愿意支付的人数约占调查人数的35.29%。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主要有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专业知识、个人年收入水平、对森林文化价值保护的了解程度等。其中,了解程度对愿意支付的影响程度最低,个人年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大。另外,个人年收入低也是不愿意支付文化保护费用的最主要影响因素。迭部县森林文化价值的人均支付意愿(MWTP)区间为[18.96元/a,53.71元/a],研究根据2014年迭部县人口数和游客人数,评估得出迭部县森林文化价值约为[827.41万元,2343.90万元]。研究还根据有关结论进行了讨论。

    2017年09期 v.31;No.229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8 ] |[引用频次:24 ]
  • 森林文化价值保护支付意愿及其评估研究——以甘肃省迭部县为例

    潘静;张颖;李秀山;

    文化价值作为森林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相关研究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文中以甘肃迭部县为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森林文化价值保护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估算了迭部县森林文化的价值。研究表明:迭部县森林文化价值保护支付意愿较低,愿意支付的人数约占调查人数的35.29%。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主要有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专业知识、个人年收入水平、对森林文化价值保护的了解程度等。其中,了解程度对愿意支付的影响程度最低,个人年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大。另外,个人年收入低也是不愿意支付文化保护费用的最主要影响因素。迭部县森林文化价值的人均支付意愿(MWTP)区间为[18.96元/a,53.71元/a],研究根据2014年迭部县人口数和游客人数,评估得出迭部县森林文化价值约为[827.41万元,2343.90万元]。研究还根据有关结论进行了讨论。

    2017年09期 v.31;No.229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8 ] |[引用频次:24 ]
  • 森林文化价值保护支付意愿及其评估研究——以甘肃省迭部县为例

    潘静;张颖;李秀山;

    文化价值作为森林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相关研究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文中以甘肃迭部县为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森林文化价值保护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估算了迭部县森林文化的价值。研究表明:迭部县森林文化价值保护支付意愿较低,愿意支付的人数约占调查人数的35.29%。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主要有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专业知识、个人年收入水平、对森林文化价值保护的了解程度等。其中,了解程度对愿意支付的影响程度最低,个人年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大。另外,个人年收入低也是不愿意支付文化保护费用的最主要影响因素。迭部县森林文化价值的人均支付意愿(MWTP)区间为[18.96元/a,53.71元/a],研究根据2014年迭部县人口数和游客人数,评估得出迭部县森林文化价值约为[827.41万元,2343.90万元]。研究还根据有关结论进行了讨论。

    2017年09期 v.31;No.229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8 ] |[引用频次:24 ]
  • 我国内陆河流域农民对强制性农业节水政策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常跟应;孟刘义;王俊沾;王鹭;

    为了缓解水资源超采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我国内陆河流域实施了强制性农业节水政策。文中基于甘肃省黑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的672份问卷调查,分析了农民对强制性农业节水政策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受访的大部分农民支持将流域的地表水按区域分配、控制家庭灌溉用水量,而支持关井压田和提高灌溉用水价格的农户较少。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人口变量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打工经历与受访者对强制性农业节水政策的态度不相关;结构方程分析表明,受访者对政策实行效果的认知、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认知、新生态观、集体主义价值观等可以解释政策态度的41.7%的方差,这些因素也显著影响农民对强制性农业节水政策的态度。

    2017年09期 v.31;No.229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88 ] |[引用频次:11 ]
  • 我国内陆河流域农民对强制性农业节水政策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常跟应;孟刘义;王俊沾;王鹭;

    为了缓解水资源超采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我国内陆河流域实施了强制性农业节水政策。文中基于甘肃省黑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的672份问卷调查,分析了农民对强制性农业节水政策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受访的大部分农民支持将流域的地表水按区域分配、控制家庭灌溉用水量,而支持关井压田和提高灌溉用水价格的农户较少。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人口变量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打工经历与受访者对强制性农业节水政策的态度不相关;结构方程分析表明,受访者对政策实行效果的认知、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认知、新生态观、集体主义价值观等可以解释政策态度的41.7%的方差,这些因素也显著影响农民对强制性农业节水政策的态度。

    2017年09期 v.31;No.229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88 ] |[引用频次:11 ]
  • 我国内陆河流域农民对强制性农业节水政策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常跟应;孟刘义;王俊沾;王鹭;

    为了缓解水资源超采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我国内陆河流域实施了强制性农业节水政策。文中基于甘肃省黑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的672份问卷调查,分析了农民对强制性农业节水政策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受访的大部分农民支持将流域的地表水按区域分配、控制家庭灌溉用水量,而支持关井压田和提高灌溉用水价格的农户较少。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人口变量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打工经历与受访者对强制性农业节水政策的态度不相关;结构方程分析表明,受访者对政策实行效果的认知、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认知、新生态观、集体主义价值观等可以解释政策态度的41.7%的方差,这些因素也显著影响农民对强制性农业节水政策的态度。

    2017年09期 v.31;No.229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88 ] |[引用频次:11 ]
  • 基于Pearson灰色关联熵的粮食产量主影响因子识别——以河南省为例

    张贞;马赛;汪权方;

    区域粮食产量主控因子的诊断需要合理遴选评价指标并准确测度气象气候等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文中以河南省1989-2014年的农业统计资料为数据源,首先将Pearson相关分析法应用于从资源投入、气候变化、技术进步、制度政策等四个方面构建的河南省粮食产量影响因子评价指标集,以进行评价指标的定量遴选和消除依据主观经验选择评价指标的局限性,然后再应用熵权法改进后的灰色关联分析法来识别河南省粮食产量主影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基于Pearson系数和灰色关联熵相结合的粮食产量主影响因子识别结果较符合河南省的客观实际,对于与粮食产量关系密切但其影响通常难以量化的气象气候等因子所起的作用也能够较准确地测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三项因子是河南省粮食产量的主控因子,并且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灰色关联熵最高,耕地面积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灰色关联熵也明显高出位于其后的其它因子,这表明河南省粮食生产受到区域内水资源匮乏的强烈影响,同时该省当前的粮食产量(产出)是通过投入大量的耕地资源要素并保持较高的作物种植规模而得以实现的,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不相符。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年降水总量以及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和成灾面积也是河南省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这显示出该省粮食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不高,受气象气候因子的制约作用明显,对灾害的防御和抵抗能力较弱,存在对易于造成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化肥农药依赖性较强的现象;农业机械等科技投入要素对河南省1989年以来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小,明显低于气温和降水等气象气候因子的作用。

    2017年09期 v.31;No.229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02 ] |[引用频次:30 ]
  • 基于Pearson灰色关联熵的粮食产量主影响因子识别——以河南省为例

    张贞;马赛;汪权方;

    区域粮食产量主控因子的诊断需要合理遴选评价指标并准确测度气象气候等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文中以河南省1989-2014年的农业统计资料为数据源,首先将Pearson相关分析法应用于从资源投入、气候变化、技术进步、制度政策等四个方面构建的河南省粮食产量影响因子评价指标集,以进行评价指标的定量遴选和消除依据主观经验选择评价指标的局限性,然后再应用熵权法改进后的灰色关联分析法来识别河南省粮食产量主影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基于Pearson系数和灰色关联熵相结合的粮食产量主影响因子识别结果较符合河南省的客观实际,对于与粮食产量关系密切但其影响通常难以量化的气象气候等因子所起的作用也能够较准确地测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三项因子是河南省粮食产量的主控因子,并且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灰色关联熵最高,耕地面积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灰色关联熵也明显高出位于其后的其它因子,这表明河南省粮食生产受到区域内水资源匮乏的强烈影响,同时该省当前的粮食产量(产出)是通过投入大量的耕地资源要素并保持较高的作物种植规模而得以实现的,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不相符。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年降水总量以及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和成灾面积也是河南省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这显示出该省粮食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不高,受气象气候因子的制约作用明显,对灾害的防御和抵抗能力较弱,存在对易于造成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化肥农药依赖性较强的现象;农业机械等科技投入要素对河南省1989年以来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小,明显低于气温和降水等气象气候因子的作用。

    2017年09期 v.31;No.229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02 ] |[引用频次:30 ]
  • 基于Pearson灰色关联熵的粮食产量主影响因子识别——以河南省为例

    张贞;马赛;汪权方;

    区域粮食产量主控因子的诊断需要合理遴选评价指标并准确测度气象气候等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文中以河南省1989-2014年的农业统计资料为数据源,首先将Pearson相关分析法应用于从资源投入、气候变化、技术进步、制度政策等四个方面构建的河南省粮食产量影响因子评价指标集,以进行评价指标的定量遴选和消除依据主观经验选择评价指标的局限性,然后再应用熵权法改进后的灰色关联分析法来识别河南省粮食产量主影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基于Pearson系数和灰色关联熵相结合的粮食产量主影响因子识别结果较符合河南省的客观实际,对于与粮食产量关系密切但其影响通常难以量化的气象气候等因子所起的作用也能够较准确地测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三项因子是河南省粮食产量的主控因子,并且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灰色关联熵最高,耕地面积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灰色关联熵也明显高出位于其后的其它因子,这表明河南省粮食生产受到区域内水资源匮乏的强烈影响,同时该省当前的粮食产量(产出)是通过投入大量的耕地资源要素并保持较高的作物种植规模而得以实现的,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不相符。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年降水总量以及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和成灾面积也是河南省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这显示出该省粮食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不高,受气象气候因子的制约作用明显,对灾害的防御和抵抗能力较弱,存在对易于造成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化肥农药依赖性较强的现象;农业机械等科技投入要素对河南省1989年以来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小,明显低于气温和降水等气象气候因子的作用。

    2017年09期 v.31;No.229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02 ] |[引用频次:30 ]
  • 基于Miami模型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用水效果评价——以甘宁蒙为例

    于智媛;梁书民;

    文中基于西北地区甘宁蒙三省区213个农户的种植生产调查资料,通过气候生产力模型中的Miami模型估算调研地区考虑区域气候差异的作物需水量,对采用覆膜滴灌、滴灌、喷灌、地下管灌、覆膜漫灌及不覆膜漫灌方式种植春玉米、向日葵的节水效果和用水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研地区不同灌溉方式下春玉米、向日葵的节水效果和用水效率差异较大,均呈由覆膜滴灌,滴灌,喷灌,覆膜漫灌,到地下管灌及不覆膜漫灌递减的趋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具有高效用水和高产值的"双高"特点,而传统漫灌方式在节水和增效方面具有潜在的提升空间。最后围绕农田灌溉节水与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提出加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配套设施建设、倡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选择高效节水型作物及进一步完善水权及水市场制度等政策建议。

    2017年09期 v.31;No.229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34 ] |[引用频次:27 ]
  • 基于Miami模型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用水效果评价——以甘宁蒙为例

    于智媛;梁书民;

    文中基于西北地区甘宁蒙三省区213个农户的种植生产调查资料,通过气候生产力模型中的Miami模型估算调研地区考虑区域气候差异的作物需水量,对采用覆膜滴灌、滴灌、喷灌、地下管灌、覆膜漫灌及不覆膜漫灌方式种植春玉米、向日葵的节水效果和用水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研地区不同灌溉方式下春玉米、向日葵的节水效果和用水效率差异较大,均呈由覆膜滴灌,滴灌,喷灌,覆膜漫灌,到地下管灌及不覆膜漫灌递减的趋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具有高效用水和高产值的"双高"特点,而传统漫灌方式在节水和增效方面具有潜在的提升空间。最后围绕农田灌溉节水与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提出加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配套设施建设、倡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选择高效节水型作物及进一步完善水权及水市场制度等政策建议。

    2017年09期 v.31;No.229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34 ] |[引用频次:27 ]
  • 基于Miami模型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用水效果评价——以甘宁蒙为例

    于智媛;梁书民;

    文中基于西北地区甘宁蒙三省区213个农户的种植生产调查资料,通过气候生产力模型中的Miami模型估算调研地区考虑区域气候差异的作物需水量,对采用覆膜滴灌、滴灌、喷灌、地下管灌、覆膜漫灌及不覆膜漫灌方式种植春玉米、向日葵的节水效果和用水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研地区不同灌溉方式下春玉米、向日葵的节水效果和用水效率差异较大,均呈由覆膜滴灌,滴灌,喷灌,覆膜漫灌,到地下管灌及不覆膜漫灌递减的趋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具有高效用水和高产值的"双高"特点,而传统漫灌方式在节水和增效方面具有潜在的提升空间。最后围绕农田灌溉节水与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提出加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配套设施建设、倡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选择高效节水型作物及进一步完善水权及水市场制度等政策建议。

    2017年09期 v.31;No.229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34 ] |[引用频次:27 ]
  • 阿克苏市民对城市公园绿地满意度调查

    古丽卡玛尔·迪力木拉提;玉米提·哈力克;阿丽亚·拜热都拉;古力比亚·乌买尔;Martin Welp;

    以干旱区绿洲城市-阿克苏市主城区5个公园为研究对象,从利用者的角度出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就阿克苏市民对城市公园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阿克苏市民对城市公园的总体满意度不高,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受访者分别为15.07%、38.79%。2)阿克苏市民对城市公园不同特征的满意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对公园总体景观满意度最高,对公园内部服务设施满意度最低。3)阿克苏市民个人特征与公园可达程度对满意度有一定的影响,个人条件越好,对城市公园的期望越高,满意度越低;公园可达性越好,满意度越高。4)阿克苏市民理想中的城市公园类型依次为:游乐园>植物园>动物园>综合性公园>城市郊区>儿童公园>度假村。

    2017年09期 v.31;No.229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6 ] |[引用频次:13 ]
  • 阿克苏市民对城市公园绿地满意度调查

    古丽卡玛尔·迪力木拉提;玉米提·哈力克;阿丽亚·拜热都拉;古力比亚·乌买尔;Martin Welp;

    以干旱区绿洲城市-阿克苏市主城区5个公园为研究对象,从利用者的角度出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就阿克苏市民对城市公园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阿克苏市民对城市公园的总体满意度不高,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受访者分别为15.07%、38.79%。2)阿克苏市民对城市公园不同特征的满意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对公园总体景观满意度最高,对公园内部服务设施满意度最低。3)阿克苏市民个人特征与公园可达程度对满意度有一定的影响,个人条件越好,对城市公园的期望越高,满意度越低;公园可达性越好,满意度越高。4)阿克苏市民理想中的城市公园类型依次为:游乐园>植物园>动物园>综合性公园>城市郊区>儿童公园>度假村。

    2017年09期 v.31;No.229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6 ] |[引用频次:13 ]
  • 阿克苏市民对城市公园绿地满意度调查

    古丽卡玛尔·迪力木拉提;玉米提·哈力克;阿丽亚·拜热都拉;古力比亚·乌买尔;Martin Welp;

    以干旱区绿洲城市-阿克苏市主城区5个公园为研究对象,从利用者的角度出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就阿克苏市民对城市公园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阿克苏市民对城市公园的总体满意度不高,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受访者分别为15.07%、38.79%。2)阿克苏市民对城市公园不同特征的满意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对公园总体景观满意度最高,对公园内部服务设施满意度最低。3)阿克苏市民个人特征与公园可达程度对满意度有一定的影响,个人条件越好,对城市公园的期望越高,满意度越低;公园可达性越好,满意度越高。4)阿克苏市民理想中的城市公园类型依次为:游乐园>植物园>动物园>综合性公园>城市郊区>儿童公园>度假村。

    2017年09期 v.31;No.229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6 ] |[引用频次:13 ]
  • 贺兰山西麓地下水库系统分析

    杨亚慧;卢玉东;李鑫;梁欣阳;

    通过对贺兰山西麓腰坝凹陷盆地储水构造特征的分析,提出腰坝储水盆地的地下水库工程系统框架,并对系统中的关键模块及系统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为地下水库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以实现腰坝绿洲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17年09期 v.31;No.229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52 ] |[引用频次:5 ]
  • 贺兰山西麓地下水库系统分析

    杨亚慧;卢玉东;李鑫;梁欣阳;

    通过对贺兰山西麓腰坝凹陷盆地储水构造特征的分析,提出腰坝储水盆地的地下水库工程系统框架,并对系统中的关键模块及系统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为地下水库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以实现腰坝绿洲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17年09期 v.31;No.229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52 ] |[引用频次:5 ]
  • 贺兰山西麓地下水库系统分析

    杨亚慧;卢玉东;李鑫;梁欣阳;

    通过对贺兰山西麓腰坝凹陷盆地储水构造特征的分析,提出腰坝储水盆地的地下水库工程系统框架,并对系统中的关键模块及系统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为地下水库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以实现腰坝绿洲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17年09期 v.31;No.229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2 ] |[引用频次:5 ]
  • 岷江上游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龚雪梅;冯文兰;郑杰;黄宇倩;王凤杰;

    岷江上游属于我国西南山区典型的脆弱生态系统,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对保护山区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IS和RS技术,采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USLE)计算土壤侵蚀敏感性综合指数,综合评价和分析了1995、2000、2005、2010、2014年岷江上游土壤侵蚀敏感性,并分析了汶川地震和人类干扰对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土壤侵蚀敏感性以轻度敏感和中度敏感为主,高度敏感和极敏感区域主要分布于岷江上游的干旱河谷区和高山裸土区。1995-2014年土壤侵蚀敏感性整体上较稳定,变异系数平均值为0.05,但土壤侵蚀敏感性综合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2)汶川地震使地震烈度较高区域的土壤侵蚀敏感性增强,到2014年,较高敏感性等级的面积变化比例减小,生态恢复明显;3)由人为干扰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使土壤侵蚀敏感性增强,环保工程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使敏感性降低。

    2017年09期 v.31;No.229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07 ] |[引用频次:21 ]
  • 岷江上游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龚雪梅;冯文兰;郑杰;黄宇倩;王凤杰;

    岷江上游属于我国西南山区典型的脆弱生态系统,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对保护山区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IS和RS技术,采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USLE)计算土壤侵蚀敏感性综合指数,综合评价和分析了1995、2000、2005、2010、2014年岷江上游土壤侵蚀敏感性,并分析了汶川地震和人类干扰对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土壤侵蚀敏感性以轻度敏感和中度敏感为主,高度敏感和极敏感区域主要分布于岷江上游的干旱河谷区和高山裸土区。1995-2014年土壤侵蚀敏感性整体上较稳定,变异系数平均值为0.05,但土壤侵蚀敏感性综合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2)汶川地震使地震烈度较高区域的土壤侵蚀敏感性增强,到2014年,较高敏感性等级的面积变化比例减小,生态恢复明显;3)由人为干扰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使土壤侵蚀敏感性增强,环保工程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使敏感性降低。

    2017年09期 v.31;No.229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07 ] |[引用频次:21 ]
  • 岷江上游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龚雪梅;冯文兰;郑杰;黄宇倩;王凤杰;

    岷江上游属于我国西南山区典型的脆弱生态系统,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对保护山区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IS和RS技术,采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USLE)计算土壤侵蚀敏感性综合指数,综合评价和分析了1995、2000、2005、2010、2014年岷江上游土壤侵蚀敏感性,并分析了汶川地震和人类干扰对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土壤侵蚀敏感性以轻度敏感和中度敏感为主,高度敏感和极敏感区域主要分布于岷江上游的干旱河谷区和高山裸土区。1995-2014年土壤侵蚀敏感性整体上较稳定,变异系数平均值为0.05,但土壤侵蚀敏感性综合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2)汶川地震使地震烈度较高区域的土壤侵蚀敏感性增强,到2014年,较高敏感性等级的面积变化比例减小,生态恢复明显;3)由人为干扰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使土壤侵蚀敏感性增强,环保工程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使敏感性降低。

    2017年09期 v.31;No.229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07 ] |[引用频次:21 ]
  • 近11a克里雅河绿洲生态位演变态势及发展预测评价

    何珍珍;王宏卫;魏敏;桂阳;赵喆;张贝贝;刘枝军;

    以新疆克里雅河绿洲为研究靶区,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对克里雅河绿洲2003-2013年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表明:1)2003-2013年克里雅河绿洲三个子系统生态位的高低排序由2003年的资源生态位>经济生态位>社会生态位演变为2013年的经济生态位>社会生态位>资源生态位;2)克里雅河绿洲经济生态位与资源生态位总体趋势呈负相关,经济生态位和社会生态位基本呈现正相关;3)2003-2013年克里雅河绿洲生态位变化揭示了克里雅河绿洲近11a来综合生态位和资源、经济、社会各子系统生态位的发展变化;4)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2014-2018年该绿洲的生态位综合指数预测值分别为:0.6964,0.7680,0.8312,0.8619,0.8765。

    2017年09期 v.31;No.229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4 ]
  • 近11a克里雅河绿洲生态位演变态势及发展预测评价

    何珍珍;王宏卫;魏敏;桂阳;赵喆;张贝贝;刘枝军;

    以新疆克里雅河绿洲为研究靶区,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对克里雅河绿洲2003-2013年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表明:1)2003-2013年克里雅河绿洲三个子系统生态位的高低排序由2003年的资源生态位>经济生态位>社会生态位演变为2013年的经济生态位>社会生态位>资源生态位;2)克里雅河绿洲经济生态位与资源生态位总体趋势呈负相关,经济生态位和社会生态位基本呈现正相关;3)2003-2013年克里雅河绿洲生态位变化揭示了克里雅河绿洲近11a来综合生态位和资源、经济、社会各子系统生态位的发展变化;4)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2014-2018年该绿洲的生态位综合指数预测值分别为:0.6964,0.7680,0.8312,0.8619,0.8765。

    2017年09期 v.31;No.229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4 ]
  • 近11a克里雅河绿洲生态位演变态势及发展预测评价

    何珍珍;王宏卫;魏敏;桂阳;赵喆;张贝贝;刘枝军;

    以新疆克里雅河绿洲为研究靶区,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对克里雅河绿洲2003-2013年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表明:1)2003-2013年克里雅河绿洲三个子系统生态位的高低排序由2003年的资源生态位>经济生态位>社会生态位演变为2013年的经济生态位>社会生态位>资源生态位;2)克里雅河绿洲经济生态位与资源生态位总体趋势呈负相关,经济生态位和社会生态位基本呈现正相关;3)2003-2013年克里雅河绿洲生态位变化揭示了克里雅河绿洲近11a来综合生态位和资源、经济、社会各子系统生态位的发展变化;4)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2014-2018年该绿洲的生态位综合指数预测值分别为:0.6964,0.7680,0.8312,0.8619,0.8765。

    2017年09期 v.31;No.229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4 ]
  •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煤矿区降尘特征研究

    姚喜军;张宇;吴全;徐艳红;鲁丽波;

    通过对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煤矿区一年内大气降尘监测样点的数据分析,研究了煤矿区大气降尘的特征,评价了煤矿区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从一年内降尘量月平均分布特征来看,年内降尘量最高的月份为12月,降尘量最高达到128.94t/km~2·30d,最低月份为4月,仅为42.86t/km~2·30d,冬春季降尘量明显高于夏秋季;从降尘区域分布特征来看,工业区、采坑及周边、交通区是主要的降尘分布区,年度平均降尘量在88.79-149.65t/km~2·30d之间,明显高于居民区的77.83t/km~2·30d和农业区的73.93t/km~2·30d;从降尘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距离采矿核心区域0-1000m范围的年均降尘量最小为62.36t/km~2·30d,1000-3000m范围内,大气降尘均量达峰值为128.69t/km~2·30d,随距离的变化降尘量呈衰减趋势;对比自治区其他省份降尘限值要求,研究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采煤活动已对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矿区造成了严重的粉尘污染,采煤活动是大气降尘的主要来源。

    2017年09期 v.31;No.229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11 ]
  •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煤矿区降尘特征研究

    姚喜军;张宇;吴全;徐艳红;鲁丽波;

    通过对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煤矿区一年内大气降尘监测样点的数据分析,研究了煤矿区大气降尘的特征,评价了煤矿区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从一年内降尘量月平均分布特征来看,年内降尘量最高的月份为12月,降尘量最高达到128.94t/km~2·30d,最低月份为4月,仅为42.86t/km~2·30d,冬春季降尘量明显高于夏秋季;从降尘区域分布特征来看,工业区、采坑及周边、交通区是主要的降尘分布区,年度平均降尘量在88.79-149.65t/km~2·30d之间,明显高于居民区的77.83t/km~2·30d和农业区的73.93t/km~2·30d;从降尘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距离采矿核心区域0-1000m范围的年均降尘量最小为62.36t/km~2·30d,1000-3000m范围内,大气降尘均量达峰值为128.69t/km~2·30d,随距离的变化降尘量呈衰减趋势;对比自治区其他省份降尘限值要求,研究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采煤活动已对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矿区造成了严重的粉尘污染,采煤活动是大气降尘的主要来源。

    2017年09期 v.31;No.229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11 ]
  •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煤矿区降尘特征研究

    姚喜军;张宇;吴全;徐艳红;鲁丽波;

    通过对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煤矿区一年内大气降尘监测样点的数据分析,研究了煤矿区大气降尘的特征,评价了煤矿区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从一年内降尘量月平均分布特征来看,年内降尘量最高的月份为12月,降尘量最高达到128.94t/km~2·30d,最低月份为4月,仅为42.86t/km~2·30d,冬春季降尘量明显高于夏秋季;从降尘区域分布特征来看,工业区、采坑及周边、交通区是主要的降尘分布区,年度平均降尘量在88.79-149.65t/km~2·30d之间,明显高于居民区的77.83t/km~2·30d和农业区的73.93t/km~2·30d;从降尘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距离采矿核心区域0-1000m范围的年均降尘量最小为62.36t/km~2·30d,1000-3000m范围内,大气降尘均量达峰值为128.69t/km~2·30d,随距离的变化降尘量呈衰减趋势;对比自治区其他省份降尘限值要求,研究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采煤活动已对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矿区造成了严重的粉尘污染,采煤活动是大气降尘的主要来源。

    2017年09期 v.31;No.229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11 ]
  • 新疆若羌县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曾妍妍;周金龙;王松涛;郑勇;

    文中在新疆若羌县154组农田土壤样品的8种重金属(Cr、Pb、Cd、Cu、Zn、Ni、As、Hg)测试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除Cr和Cd之外,其余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新疆土壤背景值,深层土壤中的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新疆土壤基准值,说明表层土壤受到轻度污染,深层土壤基本未受到污染,这与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一致;土壤中除Pb外,其余7种重金属均呈现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进行农田表层土壤重金属来源分析,结果表明,Cr、Cd、Cu、Zn、Ni和As 6种重金属来源相似,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而Pb和Hg主要为人为来源。

    2017年09期 v.31;No.229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5 ] |[引用频次:24 ]
  • 新疆若羌县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曾妍妍;周金龙;王松涛;郑勇;

    文中在新疆若羌县154组农田土壤样品的8种重金属(Cr、Pb、Cd、Cu、Zn、Ni、As、Hg)测试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除Cr和Cd之外,其余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新疆土壤背景值,深层土壤中的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新疆土壤基准值,说明表层土壤受到轻度污染,深层土壤基本未受到污染,这与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一致;土壤中除Pb外,其余7种重金属均呈现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进行农田表层土壤重金属来源分析,结果表明,Cr、Cd、Cu、Zn、Ni和As 6种重金属来源相似,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而Pb和Hg主要为人为来源。

    2017年09期 v.31;No.229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5 ] |[引用频次:24 ]
  • 新疆若羌县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曾妍妍;周金龙;王松涛;郑勇;

    文中在新疆若羌县154组农田土壤样品的8种重金属(Cr、Pb、Cd、Cu、Zn、Ni、As、Hg)测试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除Cr和Cd之外,其余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新疆土壤背景值,深层土壤中的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新疆土壤基准值,说明表层土壤受到轻度污染,深层土壤基本未受到污染,这与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一致;土壤中除Pb外,其余7种重金属均呈现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进行农田表层土壤重金属来源分析,结果表明,Cr、Cd、Cu、Zn、Ni和As 6种重金属来源相似,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而Pb和Hg主要为人为来源。

    2017年09期 v.31;No.229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5 ] |[引用频次:24 ]
  • 三种LID的雨水污染物去除效果评价

    付恒阳;李榜晏;

    选取三种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措施:透水铺装、植草沟和生物滞留池,利用10次降雨事件中各LID系统进水和出水水样中的污染物监测结果,对比分析三种低影响开发措施的雨水污染物去除效果。所有监测指标的结果表明,生态滞留池的雨水径流去污效果最好,其次是植草沟,透水铺装表现最弱。

    2017年09期 v.31;No.229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4 ] |[引用频次:23 ]
  • 三种LID的雨水污染物去除效果评价

    付恒阳;李榜晏;

    选取三种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措施:透水铺装、植草沟和生物滞留池,利用10次降雨事件中各LID系统进水和出水水样中的污染物监测结果,对比分析三种低影响开发措施的雨水污染物去除效果。所有监测指标的结果表明,生态滞留池的雨水径流去污效果最好,其次是植草沟,透水铺装表现最弱。

    2017年09期 v.31;No.229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4 ] |[引用频次:23 ]
  • 三种LID的雨水污染物去除效果评价

    付恒阳;李榜晏;

    选取三种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措施:透水铺装、植草沟和生物滞留池,利用10次降雨事件中各LID系统进水和出水水样中的污染物监测结果,对比分析三种低影响开发措施的雨水污染物去除效果。所有监测指标的结果表明,生态滞留池的雨水径流去污效果最好,其次是植草沟,透水铺装表现最弱。

    2017年09期 v.31;No.229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4 ] |[引用频次:23 ]
  • 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衣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艾尼瓦尔·吐米尔;阿不都拉·阿巴斯;

    根据在新疆托木尔峰地区对地衣物种进行的实际调查资料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初步整理了分布在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衣种类,共有151种,9变种、9变型,隶属于62属、25科、8目。其中茶渍目(Lecanoralis)种类占优势,有112种,隶属于18科、47属、分别占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地衣科、属、种总数的72.00%,75.81%和74.17%。优势地衣科共有7个包括93个地衣种类,分别占该地区地衣总属数的50%和总种数的62.59%。优势地衣属共有10个,包括73个地衣种,占总地衣种数的53.62%。壳状地衣最多有90种,占总种数的59.60%;其次为叶状地衣有42种,占总种数的27.81%,枝状地衣种类最小有19种,占总种数的12.58%。地衣的生活型分为湿润石生固着型、附生固着型、旱生岩面固着型等三种类型。

    2017年09期 v.31;No.229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7 ]
  • 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衣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艾尼瓦尔·吐米尔;阿不都拉·阿巴斯;

    根据在新疆托木尔峰地区对地衣物种进行的实际调查资料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初步整理了分布在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衣种类,共有151种,9变种、9变型,隶属于62属、25科、8目。其中茶渍目(Lecanoralis)种类占优势,有112种,隶属于18科、47属、分别占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地衣科、属、种总数的72.00%,75.81%和74.17%。优势地衣科共有7个包括93个地衣种类,分别占该地区地衣总属数的50%和总种数的62.59%。优势地衣属共有10个,包括73个地衣种,占总地衣种数的53.62%。壳状地衣最多有90种,占总种数的59.60%;其次为叶状地衣有42种,占总种数的27.81%,枝状地衣种类最小有19种,占总种数的12.58%。地衣的生活型分为湿润石生固着型、附生固着型、旱生岩面固着型等三种类型。

    2017年09期 v.31;No.229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7 ]
  • 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衣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艾尼瓦尔·吐米尔;阿不都拉·阿巴斯;

    根据在新疆托木尔峰地区对地衣物种进行的实际调查资料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初步整理了分布在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衣种类,共有151种,9变种、9变型,隶属于62属、25科、8目。其中茶渍目(Lecanoralis)种类占优势,有112种,隶属于18科、47属、分别占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地衣科、属、种总数的72.00%,75.81%和74.17%。优势地衣科共有7个包括93个地衣种类,分别占该地区地衣总属数的50%和总种数的62.59%。优势地衣属共有10个,包括73个地衣种,占总地衣种数的53.62%。壳状地衣最多有90种,占总种数的59.60%;其次为叶状地衣有42种,占总种数的27.81%,枝状地衣种类最小有19种,占总种数的12.58%。地衣的生活型分为湿润石生固着型、附生固着型、旱生岩面固着型等三种类型。

    2017年09期 v.31;No.229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7 ]
  • 神府煤田采煤塌陷引起的生态问题探讨

    赵国平;朱建军;张继平;徐伟洲;

    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和室内分析,研究了神府煤田风沙区采煤塌陷1-2年后地表颗粒组成、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的动态变化及引发的生态问题。结果表明:非塌陷区(对照)沙丘,地表颗粒组成以细砂和极细砂为主,占整个组成的63.76%,而采煤塌陷1-2年后,颗粒组成以粗砂和中砂为主,占整个组成的65%以上,呈现粗化现象,潜在可风蚀性程度加强;形成的塌陷裂缝和地表破损,增加了土壤蒸发面,导致土壤水分降低,和对照相比,地表层(0-20cm)范围内的土壤水分流失量最大,达151%,中间层(30-70cm)流失139%,深层(70cm以下)流失101%,整个沙丘典型位置的累积土壤水分流失量达392%,且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大而减小,直接加剧了沙质土壤的旱化;采煤塌陷引起的塌陷裂缝、地表破损、地表颗粒粗化以及土壤水分的流失等因素,促使植被大量死亡,植被的死亡率加大又直接反作用于塌陷地表,在风的作用下引发严重风蚀。

    2017年09期 v.31;No.229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7 ]
  • 神府煤田采煤塌陷引起的生态问题探讨

    赵国平;朱建军;张继平;徐伟洲;

    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和室内分析,研究了神府煤田风沙区采煤塌陷1-2年后地表颗粒组成、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的动态变化及引发的生态问题。结果表明:非塌陷区(对照)沙丘,地表颗粒组成以细砂和极细砂为主,占整个组成的63.76%,而采煤塌陷1-2年后,颗粒组成以粗砂和中砂为主,占整个组成的65%以上,呈现粗化现象,潜在可风蚀性程度加强;形成的塌陷裂缝和地表破损,增加了土壤蒸发面,导致土壤水分降低,和对照相比,地表层(0-20cm)范围内的土壤水分流失量最大,达151%,中间层(30-70cm)流失139%,深层(70cm以下)流失101%,整个沙丘典型位置的累积土壤水分流失量达392%,且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大而减小,直接加剧了沙质土壤的旱化;采煤塌陷引起的塌陷裂缝、地表破损、地表颗粒粗化以及土壤水分的流失等因素,促使植被大量死亡,植被的死亡率加大又直接反作用于塌陷地表,在风的作用下引发严重风蚀。

    2017年09期 v.31;No.229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7 ]
  • 神府煤田采煤塌陷引起的生态问题探讨

    赵国平;朱建军;张继平;徐伟洲;

    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和室内分析,研究了神府煤田风沙区采煤塌陷1-2年后地表颗粒组成、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的动态变化及引发的生态问题。结果表明:非塌陷区(对照)沙丘,地表颗粒组成以细砂和极细砂为主,占整个组成的63.76%,而采煤塌陷1-2年后,颗粒组成以粗砂和中砂为主,占整个组成的65%以上,呈现粗化现象,潜在可风蚀性程度加强;形成的塌陷裂缝和地表破损,增加了土壤蒸发面,导致土壤水分降低,和对照相比,地表层(0-20cm)范围内的土壤水分流失量最大,达151%,中间层(30-70cm)流失139%,深层(70cm以下)流失101%,整个沙丘典型位置的累积土壤水分流失量达392%,且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大而减小,直接加剧了沙质土壤的旱化;采煤塌陷引起的塌陷裂缝、地表破损、地表颗粒粗化以及土壤水分的流失等因素,促使植被大量死亡,植被的死亡率加大又直接反作用于塌陷地表,在风的作用下引发严重风蚀。

    2017年09期 v.31;No.229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7 ]
  • 胡杨林净生态系统CO2交换特征

    马小红;冯起;苏永红;鱼腾飞;金华;

    文中使用2014年生长季两个胡杨林通量观测样地的数据,分析了黑河下游荒漠河岸胡杨林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F_(NEE))的变化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冠层内CO_2储存通量(F_S)对F_(NEE)的贡献。结果表明:(1)2014年生长季总的F_(NEE)为-198.85g·C·m~(-2),5-10月F_(NEE)分别为-24.45,-46.10,-60.48,-50.70,-34.30和17.18g·C·m~(-2)·mon~(-1)。日最小F_(NEE)为-2.97g·C·m~(-2)·d~(-1),日最大F_(NEE)为1.69g·C·m~(-2)·d~(-1)。(2)各月F_(NEE)的日变化过程明显不同,白天吸收和夜间释放CO_2的强度随生长过程而变化,7月F_(NEE)的日变化幅度最大。(3)各月冠层内CO_2储存通量(FS)的日变化过程基本一致且季节变化不明显,半小时尺度上FS对F_(NEE)的影响较大,然而在月、季节尺度上FS对F_(NEE)的贡献太小,可以忽略不计。(4)F_(NEE)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日尺度上F_(NEE)与PAR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月尺度上F_(NEE)的值随着LAI的增大(降低)而降低(增大)。

    2017年09期 v.31;No.229 10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8 ] |[引用频次:10 ]
  • 胡杨林净生态系统CO2交换特征

    马小红;冯起;苏永红;鱼腾飞;金华;

    文中使用2014年生长季两个胡杨林通量观测样地的数据,分析了黑河下游荒漠河岸胡杨林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F_(NEE))的变化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冠层内CO_2储存通量(F_S)对F_(NEE)的贡献。结果表明:(1)2014年生长季总的F_(NEE)为-198.85g·C·m~(-2),5-10月F_(NEE)分别为-24.45,-46.10,-60.48,-50.70,-34.30和17.18g·C·m~(-2)·mon~(-1)。日最小F_(NEE)为-2.97g·C·m~(-2)·d~(-1),日最大F_(NEE)为1.69g·C·m~(-2)·d~(-1)。(2)各月F_(NEE)的日变化过程明显不同,白天吸收和夜间释放CO_2的强度随生长过程而变化,7月F_(NEE)的日变化幅度最大。(3)各月冠层内CO_2储存通量(FS)的日变化过程基本一致且季节变化不明显,半小时尺度上FS对F_(NEE)的影响较大,然而在月、季节尺度上FS对F_(NEE)的贡献太小,可以忽略不计。(4)F_(NEE)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日尺度上F_(NEE)与PAR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月尺度上F_(NEE)的值随着LAI的增大(降低)而降低(增大)。

    2017年09期 v.31;No.229 10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8 ] |[引用频次:10 ]
  • 胡杨林净生态系统CO2交换特征

    马小红;冯起;苏永红;鱼腾飞;金华;

    文中使用2014年生长季两个胡杨林通量观测样地的数据,分析了黑河下游荒漠河岸胡杨林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F_(NEE))的变化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冠层内CO_2储存通量(F_S)对F_(NEE)的贡献。结果表明:(1)2014年生长季总的F_(NEE)为-198.85g·C·m~(-2),5-10月F_(NEE)分别为-24.45,-46.10,-60.48,-50.70,-34.30和17.18g·C·m~(-2)·mon~(-1)。日最小F_(NEE)为-2.97g·C·m~(-2)·d~(-1),日最大F_(NEE)为1.69g·C·m~(-2)·d~(-1)。(2)各月F_(NEE)的日变化过程明显不同,白天吸收和夜间释放CO_2的强度随生长过程而变化,7月F_(NEE)的日变化幅度最大。(3)各月冠层内CO_2储存通量(FS)的日变化过程基本一致且季节变化不明显,半小时尺度上FS对F_(NEE)的影响较大,然而在月、季节尺度上FS对F_(NEE)的贡献太小,可以忽略不计。(4)F_(NEE)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日尺度上F_(NEE)与PAR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月尺度上F_(NEE)的值随着LAI的增大(降低)而降低(增大)。

    2017年09期 v.31;No.229 10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8 ] |[引用频次:10 ]
  • 中国西南喀斯特潮湿气候下干旱胁迫人工牧草地土壤水生态系统服务研究

    董颖苹;熊康宁;李开忠;闫利会;池永宽;

    文中质疑草地的"覆盖减少蒸散说",验证冷季型人工牧草地在西南喀斯特冬春旱季是否能发挥有益的土壤水调节功能。将盆栽草和原生土壤视为最小的可测量生态系统单元,通过差减法连续观察草类对土壤系统水分散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季型人工草并不能保证生态系统具有比无覆盖土壤更好的水分保持能力,相反加速了土壤水散失。仅常态下10天内高密度高羊茅草地消耗1.11×10~4t/km~2和黑麦草地6.3×10~3t/km~2水,就远大于裸地消耗5.2×10~3t/km~2。"覆盖减少蒸散说"在西南喀斯特冬春少雨季节并不成立,反之短时裸土生态系统具有良好水调节能力,其季节性生态服务价值也较多年生草地生态系统更大。

    2017年09期 v.31;No.229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1 ] |[引用频次:11 ]
  • 中国西南喀斯特潮湿气候下干旱胁迫人工牧草地土壤水生态系统服务研究

    董颖苹;熊康宁;李开忠;闫利会;池永宽;

    文中质疑草地的"覆盖减少蒸散说",验证冷季型人工牧草地在西南喀斯特冬春旱季是否能发挥有益的土壤水调节功能。将盆栽草和原生土壤视为最小的可测量生态系统单元,通过差减法连续观察草类对土壤系统水分散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季型人工草并不能保证生态系统具有比无覆盖土壤更好的水分保持能力,相反加速了土壤水散失。仅常态下10天内高密度高羊茅草地消耗1.11×10~4t/km~2和黑麦草地6.3×10~3t/km~2水,就远大于裸地消耗5.2×10~3t/km~2。"覆盖减少蒸散说"在西南喀斯特冬春少雨季节并不成立,反之短时裸土生态系统具有良好水调节能力,其季节性生态服务价值也较多年生草地生态系统更大。

    2017年09期 v.31;No.229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1 ] |[引用频次:11 ]
  • 中国西南喀斯特潮湿气候下干旱胁迫人工牧草地土壤水生态系统服务研究

    董颖苹;熊康宁;李开忠;闫利会;池永宽;

    文中质疑草地的"覆盖减少蒸散说",验证冷季型人工牧草地在西南喀斯特冬春旱季是否能发挥有益的土壤水调节功能。将盆栽草和原生土壤视为最小的可测量生态系统单元,通过差减法连续观察草类对土壤系统水分散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季型人工草并不能保证生态系统具有比无覆盖土壤更好的水分保持能力,相反加速了土壤水散失。仅常态下10天内高密度高羊茅草地消耗1.11×10~4t/km~2和黑麦草地6.3×10~3t/km~2水,就远大于裸地消耗5.2×10~3t/km~2。"覆盖减少蒸散说"在西南喀斯特冬春少雨季节并不成立,反之短时裸土生态系统具有良好水调节能力,其季节性生态服务价值也较多年生草地生态系统更大。

    2017年09期 v.31;No.229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1 ] |[引用频次:11 ]
  • 基于相位图分析法研究羊草与大针茅的种间竞争关系

    刘菊红;韩国栋;张彩琴;张军;

    文中利用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的理论,对经典的Lotka-Volterra模型进行改进和实证分析,建立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羊草与大针茅种间竞争的数学模型,分别绘制了2005年和2014年两年度羊草、大针茅生物量变化的相位图。结果表明:2005年的环境条件更有利于羊草生长,大针茅相对受到抑制;而2014年的环境条件更利于大针茅生长,羊草受到抑制。二者在总体生长趋势上具有补偿性,优势种和建群种的这种补偿作用,弥补了由于年度间降水、气温等气候条件改变所导致的生产力波动过大,有利于维护整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17年09期 v.31;No.229 12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3 ]
  • 基于相位图分析法研究羊草与大针茅的种间竞争关系

    刘菊红;韩国栋;张彩琴;张军;

    文中利用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的理论,对经典的Lotka-Volterra模型进行改进和实证分析,建立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羊草与大针茅种间竞争的数学模型,分别绘制了2005年和2014年两年度羊草、大针茅生物量变化的相位图。结果表明:2005年的环境条件更有利于羊草生长,大针茅相对受到抑制;而2014年的环境条件更利于大针茅生长,羊草受到抑制。二者在总体生长趋势上具有补偿性,优势种和建群种的这种补偿作用,弥补了由于年度间降水、气温等气候条件改变所导致的生产力波动过大,有利于维护整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17年09期 v.31;No.229 12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3 ]
  • 基于相位图分析法研究羊草与大针茅的种间竞争关系

    刘菊红;韩国栋;张彩琴;张军;

    文中利用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的理论,对经典的Lotka-Volterra模型进行改进和实证分析,建立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羊草与大针茅种间竞争的数学模型,分别绘制了2005年和2014年两年度羊草、大针茅生物量变化的相位图。结果表明:2005年的环境条件更有利于羊草生长,大针茅相对受到抑制;而2014年的环境条件更利于大针茅生长,羊草受到抑制。二者在总体生长趋势上具有补偿性,优势种和建群种的这种补偿作用,弥补了由于年度间降水、气温等气候条件改变所导致的生产力波动过大,有利于维护整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17年09期 v.31;No.229 12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3 ]
  • 大赖草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蔡小霞;吾买尔夏提·塔汉;代培红;加尔肯·切木森;

    采用荧光AFLP标记对大赖草(Leymus racemosus(Lam.)Tzvel)的6个天然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6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出1269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1203个(PPL=80.61%)。在物种水平上,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0.188,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I=0.313;在种群水平上,H=0.177;I=0.288。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1009,表明有10.0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之间,基因流Nm为4.4554>1,说明种群间基因交流可以阻止由于遗传漂变导致的遗传分化,遗传分化呈现均质化的趋势。PCo A聚类结果表明,大赖草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该研究结果显示,遗传多样性水平不仅与物种本身特性和研究方法有关,濒危植物并不一定表现为遗传变异水平的降低而濒危,还与人类活动与气候环境密切相关。

    2017年09期 v.31;No.229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0 ] |[引用频次:3 ]
  • 大赖草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蔡小霞;吾买尔夏提·塔汉;代培红;加尔肯·切木森;

    采用荧光AFLP标记对大赖草(Leymus racemosus(Lam.)Tzvel)的6个天然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6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出1269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1203个(PPL=80.61%)。在物种水平上,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0.188,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I=0.313;在种群水平上,H=0.177;I=0.288。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1009,表明有10.0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之间,基因流Nm为4.4554>1,说明种群间基因交流可以阻止由于遗传漂变导致的遗传分化,遗传分化呈现均质化的趋势。PCo A聚类结果表明,大赖草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该研究结果显示,遗传多样性水平不仅与物种本身特性和研究方法有关,濒危植物并不一定表现为遗传变异水平的降低而濒危,还与人类活动与气候环境密切相关。

    2017年09期 v.31;No.229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0 ] |[引用频次:3 ]
  • 大赖草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蔡小霞;吾买尔夏提·塔汉;代培红;加尔肯·切木森;

    采用荧光AFLP标记对大赖草(Leymus racemosus(Lam.)Tzvel)的6个天然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6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出1269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1203个(PPL=80.61%)。在物种水平上,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0.188,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I=0.313;在种群水平上,H=0.177;I=0.288。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1009,表明有10.0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之间,基因流Nm为4.4554>1,说明种群间基因交流可以阻止由于遗传漂变导致的遗传分化,遗传分化呈现均质化的趋势。PCo A聚类结果表明,大赖草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该研究结果显示,遗传多样性水平不仅与物种本身特性和研究方法有关,濒危植物并不一定表现为遗传变异水平的降低而濒危,还与人类活动与气候环境密切相关。

    2017年09期 v.31;No.229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0 ] |[引用频次:3 ]
  • 干旱胁迫下火棘种子萌发过程及其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井瑾;王方贞;张瑜;舒健虹;

    以火棘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萌发过程中种子吸水规律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火棘种子吸水率随浸种时间的变化趋势近似呈"S"型曲线,最高吸水率为18.14%;其萌发过程经历快速吸水期、稳定吸水期和饱和吸水期三个阶段;不同干旱胁迫对火棘种子的萌发及萌发进程具有显著的延缓和抑制作用,且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萌发率显著降低,平均萌发时间逐渐加长,萌发开始时间逐渐推迟。四种抗氧化酶活性随种子萌发进程均呈多项式变化,表现为"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在非干旱胁迫下,SOD和POD活性均在芽期达到最大值,CAT和GR均以吸胀期的活性最高,但吸胀期与芽期的CAT活性无显著差异;在不同干旱胁迫下,SOD、POD、CAT活性均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GR活性的变化则正好相反。上述结果表明,喀斯特环境下火棘种子能够通过种子萌发进程的调控和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调节适应干旱环境胁迫。

    2017年09期 v.31;No.229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3 ] |[引用频次:24 ]
  • 干旱胁迫下火棘种子萌发过程及其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井瑾;王方贞;张瑜;舒健虹;

    以火棘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萌发过程中种子吸水规律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火棘种子吸水率随浸种时间的变化趋势近似呈"S"型曲线,最高吸水率为18.14%;其萌发过程经历快速吸水期、稳定吸水期和饱和吸水期三个阶段;不同干旱胁迫对火棘种子的萌发及萌发进程具有显著的延缓和抑制作用,且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萌发率显著降低,平均萌发时间逐渐加长,萌发开始时间逐渐推迟。四种抗氧化酶活性随种子萌发进程均呈多项式变化,表现为"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在非干旱胁迫下,SOD和POD活性均在芽期达到最大值,CAT和GR均以吸胀期的活性最高,但吸胀期与芽期的CAT活性无显著差异;在不同干旱胁迫下,SOD、POD、CAT活性均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GR活性的变化则正好相反。上述结果表明,喀斯特环境下火棘种子能够通过种子萌发进程的调控和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调节适应干旱环境胁迫。

    2017年09期 v.31;No.229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3 ] |[引用频次:24 ]
  • 干旱胁迫下火棘种子萌发过程及其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井瑾;王方贞;张瑜;舒健虹;

    以火棘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萌发过程中种子吸水规律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火棘种子吸水率随浸种时间的变化趋势近似呈"S"型曲线,最高吸水率为18.14%;其萌发过程经历快速吸水期、稳定吸水期和饱和吸水期三个阶段;不同干旱胁迫对火棘种子的萌发及萌发进程具有显著的延缓和抑制作用,且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萌发率显著降低,平均萌发时间逐渐加长,萌发开始时间逐渐推迟。四种抗氧化酶活性随种子萌发进程均呈多项式变化,表现为"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在非干旱胁迫下,SOD和POD活性均在芽期达到最大值,CAT和GR均以吸胀期的活性最高,但吸胀期与芽期的CAT活性无显著差异;在不同干旱胁迫下,SOD、POD、CAT活性均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GR活性的变化则正好相反。上述结果表明,喀斯特环境下火棘种子能够通过种子萌发进程的调控和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调节适应干旱环境胁迫。

    2017年09期 v.31;No.229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3 ] |[引用频次:24 ]
  • 不同复垦年限煤矸山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指示作用

    王继萍;庞碧琳;于亚军;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功能的重要指示物,因此,研究其群落特征对指导煤矸山复垦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山西省曹村煤矿复垦3a(R-3a)、5a(R-5a)和7a(R-7a)煤矸山为例,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测定了3种复垦年限土壤微生物总浓度和群落浓度,分析了对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菌种。结果表明:1)复垦煤矸山土壤微生物总浓度和群落浓度随年限增加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表明煤矸山复垦土壤质量状况总体有改善。2)3种复垦样地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及其总浓度和群落浓度低于普通果园(CK)的事实表明复垦地土壤质量仍难达到与CK相当的状况。3)普通细菌中i15:1 G和16:0、真菌中18:1 w9c、革兰氏阳性菌中i15:0和a15:0、阴性菌中11Me18:1 w7c和18:1 w5c可指示复垦土壤质量的改善。

    2017年09期 v.31;No.229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5 ] |[引用频次:16 ]
  • 不同复垦年限煤矸山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指示作用

    王继萍;庞碧琳;于亚军;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功能的重要指示物,因此,研究其群落特征对指导煤矸山复垦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山西省曹村煤矿复垦3a(R-3a)、5a(R-5a)和7a(R-7a)煤矸山为例,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测定了3种复垦年限土壤微生物总浓度和群落浓度,分析了对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菌种。结果表明:1)复垦煤矸山土壤微生物总浓度和群落浓度随年限增加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表明煤矸山复垦土壤质量状况总体有改善。2)3种复垦样地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及其总浓度和群落浓度低于普通果园(CK)的事实表明复垦地土壤质量仍难达到与CK相当的状况。3)普通细菌中i15:1 G和16:0、真菌中18:1 w9c、革兰氏阳性菌中i15:0和a15:0、阴性菌中11Me18:1 w7c和18:1 w5c可指示复垦土壤质量的改善。

    2017年09期 v.31;No.229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5 ] |[引用频次:16 ]
  • 不同复垦年限煤矸山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指示作用

    王继萍;庞碧琳;于亚军;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功能的重要指示物,因此,研究其群落特征对指导煤矸山复垦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山西省曹村煤矿复垦3a(R-3a)、5a(R-5a)和7a(R-7a)煤矸山为例,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测定了3种复垦年限土壤微生物总浓度和群落浓度,分析了对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菌种。结果表明:1)复垦煤矸山土壤微生物总浓度和群落浓度随年限增加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表明煤矸山复垦土壤质量状况总体有改善。2)3种复垦样地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及其总浓度和群落浓度低于普通果园(CK)的事实表明复垦地土壤质量仍难达到与CK相当的状况。3)普通细菌中i15:1 G和16:0、真菌中18:1 w9c、革兰氏阳性菌中i15:0和a15:0、阴性菌中11Me18:1 w7c和18:1 w5c可指示复垦土壤质量的改善。

    2017年09期 v.31;No.229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55 ] |[引用频次:16 ]
  • 短期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萨如拉;杨恒山;高聚林;李纯燕;范富;侯迷红;

    为揭示秸秆还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差异。在春玉米吐丝期,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常规秸秆不还田(CK)、秸秆深翻还田(SF)和秸秆旋耕还田(XG)3个处理下,0-10cm、10-20cm、20-30cm 3个土层细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化。秸秆还田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影响较大,细菌菌群Alpha多样性及样品属水平群落组成丰度分析可知,XG及SF 10-30cm土层细菌多样性均比CK的高。CK中纤维素分解菌为鞘氨醇单胞菌属,而XG和SF中纤维素分解菌多样化,其中节杆菌属、湖沉积杆菌属、噬几丁质菌和乳杆菌属相对丰度较高。SF表层土壤固氮、解磷、解钾等功能细菌多样性均比XG的高。秸秆深翻还田提高土壤纤维素降解菌、固氮、解磷、解钾功能细菌多样性。

    2017年09期 v.31;No.229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00 ] |[引用频次:19 ]
  • 短期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萨如拉;杨恒山;高聚林;李纯燕;范富;侯迷红;

    为揭示秸秆还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差异。在春玉米吐丝期,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常规秸秆不还田(CK)、秸秆深翻还田(SF)和秸秆旋耕还田(XG)3个处理下,0-10cm、10-20cm、20-30cm 3个土层细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化。秸秆还田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影响较大,细菌菌群Alpha多样性及样品属水平群落组成丰度分析可知,XG及SF 10-30cm土层细菌多样性均比CK的高。CK中纤维素分解菌为鞘氨醇单胞菌属,而XG和SF中纤维素分解菌多样化,其中节杆菌属、湖沉积杆菌属、噬几丁质菌和乳杆菌属相对丰度较高。SF表层土壤固氮、解磷、解钾等功能细菌多样性均比XG的高。秸秆深翻还田提高土壤纤维素降解菌、固氮、解磷、解钾功能细菌多样性。

    2017年09期 v.31;No.229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00 ] |[引用频次:19 ]
  • 短期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萨如拉;杨恒山;高聚林;李纯燕;范富;侯迷红;

    为揭示秸秆还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差异。在春玉米吐丝期,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常规秸秆不还田(CK)、秸秆深翻还田(SF)和秸秆旋耕还田(XG)3个处理下,0-10cm、10-20cm、20-30cm 3个土层细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化。秸秆还田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影响较大,细菌菌群Alpha多样性及样品属水平群落组成丰度分析可知,XG及SF 10-30cm土层细菌多样性均比CK的高。CK中纤维素分解菌为鞘氨醇单胞菌属,而XG和SF中纤维素分解菌多样化,其中节杆菌属、湖沉积杆菌属、噬几丁质菌和乳杆菌属相对丰度较高。SF表层土壤固氮、解磷、解钾等功能细菌多样性均比XG的高。秸秆深翻还田提高土壤纤维素降解菌、固氮、解磷、解钾功能细菌多样性。

    2017年09期 v.31;No.229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00 ] |[引用频次:19 ]
  • 半干旱黄土高原生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群落分析

    李彦林;陈吉祥;张彦;韩彦文;王永刚;杨智;

    对半干旱黄土高原生态区山地干草原、耕地和河谷荒地等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可培养微生物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山地干草原土壤可培养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分别为6.43×10~6cfu·g~(-1)、2.68×10~6cfu·g~(-1)和0.11×10~6cfu·g~(-1),耕地分别为9.27×10~6cfu·g~(-1)、5.33×10~6cfu·g~(-1)和0.07×10~6cfu·g~(-1),河谷荒地分别为2.35×10~6cfu·g~(-1)、2.36×10~6cfu·g~(-1)和0.08×10~6cfu·g~(-1)。山地干草原可培养细菌包括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和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69.23%),耕地为厚壁菌门、放线菌门、α变形菌纲和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的芽孢杆菌属、农杆菌属、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节杆菌属、假单胞菌属(Peseudomonas),河谷荒地包括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的节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和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以葡萄球菌属为主(50.00%)。不同类型土壤放线菌以链霉菌属(Atreptomyces)为主,其余包括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链轮丝菌属(Streptoverticillium)和小单孢菌属(Micromonspora)。霉菌以青霉属(Penicillium)为主,其余包括曲霉属(Aspergillus)、芽枝霉属(Cladosporium)、毛霉属(Mucor)、镰孢霉属(Coniothecium)和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

    2017年09期 v.31;No.229 150-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4 ] |[引用频次:8 ]
  • 半干旱黄土高原生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群落分析

    李彦林;陈吉祥;张彦;韩彦文;王永刚;杨智;

    对半干旱黄土高原生态区山地干草原、耕地和河谷荒地等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可培养微生物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山地干草原土壤可培养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分别为6.43×10~6cfu·g~(-1)、2.68×10~6cfu·g~(-1)和0.11×10~6cfu·g~(-1),耕地分别为9.27×10~6cfu·g~(-1)、5.33×10~6cfu·g~(-1)和0.07×10~6cfu·g~(-1),河谷荒地分别为2.35×10~6cfu·g~(-1)、2.36×10~6cfu·g~(-1)和0.08×10~6cfu·g~(-1)。山地干草原可培养细菌包括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和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69.23%),耕地为厚壁菌门、放线菌门、α变形菌纲和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的芽孢杆菌属、农杆菌属、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节杆菌属、假单胞菌属(Peseudomonas),河谷荒地包括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的节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和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以葡萄球菌属为主(50.00%)。不同类型土壤放线菌以链霉菌属(Atreptomyces)为主,其余包括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链轮丝菌属(Streptoverticillium)和小单孢菌属(Micromonspora)。霉菌以青霉属(Penicillium)为主,其余包括曲霉属(Aspergillus)、芽枝霉属(Cladosporium)、毛霉属(Mucor)、镰孢霉属(Coniothecium)和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

    2017年09期 v.31;No.229 150-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324 ] |[引用频次:8 ]
  • 半干旱黄土高原生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群落分析

    李彦林;陈吉祥;张彦;韩彦文;王永刚;杨智;

    对半干旱黄土高原生态区山地干草原、耕地和河谷荒地等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可培养微生物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山地干草原土壤可培养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分别为6.43×10~6cfu·g~(-1)、2.68×10~6cfu·g~(-1)和0.11×10~6cfu·g~(-1),耕地分别为9.27×10~6cfu·g~(-1)、5.33×10~6cfu·g~(-1)和0.07×10~6cfu·g~(-1),河谷荒地分别为2.35×10~6cfu·g~(-1)、2.36×10~6cfu·g~(-1)和0.08×10~6cfu·g~(-1)。山地干草原可培养细菌包括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和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69.23%),耕地为厚壁菌门、放线菌门、α变形菌纲和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的芽孢杆菌属、农杆菌属、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节杆菌属、假单胞菌属(Peseudomonas),河谷荒地包括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的节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和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以葡萄球菌属为主(50.00%)。不同类型土壤放线菌以链霉菌属(Atreptomyces)为主,其余包括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链轮丝菌属(Streptoverticillium)和小单孢菌属(Micromonspora)。霉菌以青霉属(Penicillium)为主,其余包括曲霉属(Aspergillus)、芽枝霉属(Cladosporium)、毛霉属(Mucor)、镰孢霉属(Coniothecium)和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

    2017年09期 v.31;No.229 150-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4 ] |[引用频次:8 ]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征稿简则

    <正>《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是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区研究委员会及内蒙古农业大学合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宗旨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充分发扬学术民主,促进科技发展,活跃学术气氛,交流学术经验,繁荣学术研究,及时反映国内外干旱区研究趋势与动态,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发展与建设提供有益经验。本刊以区域性、综合性、学术性为特色,严谨,规范,求真,求新,重信誉,重质量。创刊30年来,以主要刊登干旱区形成、演变及环境特

    2017年09期 v.31;No.229 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17 ] |[引用频次:0 ]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征稿简则

    <正>《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是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区研究委员会及内蒙古农业大学合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宗旨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充分发扬学术民主,促进科技发展,活跃学术气氛,交流学术经验,繁荣学术研究,及时反映国内外干旱区研究趋势与动态,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发展与建设提供有益经验。本刊以区域性、综合性、学术性为特色,严谨,规范,求真,求新,重信誉,重质量。创刊30年来,以主要刊登干旱区形成、演变及环境特

    2017年09期 v.31;No.229 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17 ] |[引用频次:0 ]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征稿简则

    <正>《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是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区研究委员会及内蒙古农业大学合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宗旨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充分发扬学术民主,促进科技发展,活跃学术气氛,交流学术经验,繁荣学术研究,及时反映国内外干旱区研究趋势与动态,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发展与建设提供有益经验。本刊以区域性、综合性、学术性为特色,严谨,规范,求真,求新,重信誉,重质量。创刊30年来,以主要刊登干旱区形成、演变及环境特

    2017年09期 v.31;No.229 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17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