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我国戈壁沙漠区生态-生产-高效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基地建设与布局——以新疆沃霖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奇台基地为例

    申元村;耿宗成;

    我国荒漠区戈壁沙漠面积广阔,是丝绸之路带的主要地域。由于未能处理协调好生态保育、资源开发、社会发展与民生间的关系,戈壁沙漠区呈现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环境未全面改善,社会经济仍然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仍然贫困的状态。本项研究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创新生态-资源耦合经营思路,在奇台县开展生态-生产-高效可持续发展基地建设实验,在当前国家生产力条件下,完全可以实现生态、资源、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基地的奇台模式也将会对新疆、内蒙、甘肃、青海干旱区域产生巨大影响,带动一带一路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11期 v.31;No.231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6 ] |[引用频次:1 ]
  • 我国戈壁沙漠区生态-生产-高效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基地建设与布局——以新疆沃霖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奇台基地为例

    申元村;耿宗成;

    我国荒漠区戈壁沙漠面积广阔,是丝绸之路带的主要地域。由于未能处理协调好生态保育、资源开发、社会发展与民生间的关系,戈壁沙漠区呈现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环境未全面改善,社会经济仍然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仍然贫困的状态。本项研究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创新生态-资源耦合经营思路,在奇台县开展生态-生产-高效可持续发展基地建设实验,在当前国家生产力条件下,完全可以实现生态、资源、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基地的奇台模式也将会对新疆、内蒙、甘肃、青海干旱区域产生巨大影响,带动一带一路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11期 v.31;No.231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6 ] |[引用频次:1 ]
  • 我国戈壁沙漠区生态-生产-高效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基地建设与布局——以新疆沃霖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奇台基地为例

    申元村;耿宗成;

    我国荒漠区戈壁沙漠面积广阔,是丝绸之路带的主要地域。由于未能处理协调好生态保育、资源开发、社会发展与民生间的关系,戈壁沙漠区呈现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环境未全面改善,社会经济仍然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仍然贫困的状态。本项研究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创新生态-资源耦合经营思路,在奇台县开展生态-生产-高效可持续发展基地建设实验,在当前国家生产力条件下,完全可以实现生态、资源、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基地的奇台模式也将会对新疆、内蒙、甘肃、青海干旱区域产生巨大影响,带动一带一路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11期 v.31;No.231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6 ] |[引用频次:1 ]
  • 航空旅行者碳补偿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规范激活理论的综合研究框架

    张琰;崔枫;吴霜霜;吴文智;

    基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乘客的一手调查数据,文中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视角切入,融合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理论中的核心变量,构建研究模型,系统解释了航空旅行者碳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研究表明:责任意识和社会规范正向影响航空旅行者进行环保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和个人规范;社会规范、行为态度、个人规范和行为控制均会提高航空旅行者的碳补偿支付意愿;行为态度在社会规范和碳补偿支付意愿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2017年11期 v.31;No.231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38 ] |[引用频次:58 ]
  • 航空旅行者碳补偿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规范激活理论的综合研究框架

    张琰;崔枫;吴霜霜;吴文智;

    基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乘客的一手调查数据,文中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视角切入,融合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理论中的核心变量,构建研究模型,系统解释了航空旅行者碳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研究表明:责任意识和社会规范正向影响航空旅行者进行环保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和个人规范;社会规范、行为态度、个人规范和行为控制均会提高航空旅行者的碳补偿支付意愿;行为态度在社会规范和碳补偿支付意愿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2017年11期 v.31;No.231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38 ] |[引用频次:58 ]
  • 航空旅行者碳补偿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规范激活理论的综合研究框架

    张琰;崔枫;吴霜霜;吴文智;

    基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乘客的一手调查数据,文中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视角切入,融合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理论中的核心变量,构建研究模型,系统解释了航空旅行者碳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研究表明:责任意识和社会规范正向影响航空旅行者进行环保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和个人规范;社会规范、行为态度、个人规范和行为控制均会提高航空旅行者的碳补偿支付意愿;行为态度在社会规范和碳补偿支付意愿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2017年11期 v.31;No.231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38 ] |[引用频次:58 ]
  • 地方政府官员的生态补偿认知及意愿——来自湘西的实地调查

    刘春腊;胡志丁;徐美;

    政府官员们在生态补偿及其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对其生态补偿认知及意愿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专题座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张家界市、桑植县、湘西州、吉首市、凤凰县和古丈县等各级政府,通过对发改、税务、林业、水利、国土资源、环保、规划、经济开发区、统计、煤炭、科技、农业、畜牧水产及生态补偿相关职能部门官员们的调研。结果表明:官员们的生态补偿意识较好,比较了解生态补偿等概念;在生态补偿态度方面,认为国家和所有生态受益者是补偿主体,赞同国家按比例征收生态补偿税,补偿强度应该与地区发展实际情况相挂钩,在补偿标准确定方法上比较相信和服从国家政策的总体规定;在生态补偿技能与行为方面,大多通过报刊、杂志、书籍、电视了解生态补偿相关信息,最有效的生态补偿方式为现金补偿,且比较注重将政府协调解决与其他手段相结合的生态补偿利益协调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的建议。

    2017年11期 v.31;No.231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6 ] |[引用频次:3 ]
  • 地方政府官员的生态补偿认知及意愿——来自湘西的实地调查

    刘春腊;胡志丁;徐美;

    政府官员们在生态补偿及其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对其生态补偿认知及意愿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专题座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张家界市、桑植县、湘西州、吉首市、凤凰县和古丈县等各级政府,通过对发改、税务、林业、水利、国土资源、环保、规划、经济开发区、统计、煤炭、科技、农业、畜牧水产及生态补偿相关职能部门官员们的调研。结果表明:官员们的生态补偿意识较好,比较了解生态补偿等概念;在生态补偿态度方面,认为国家和所有生态受益者是补偿主体,赞同国家按比例征收生态补偿税,补偿强度应该与地区发展实际情况相挂钩,在补偿标准确定方法上比较相信和服从国家政策的总体规定;在生态补偿技能与行为方面,大多通过报刊、杂志、书籍、电视了解生态补偿相关信息,最有效的生态补偿方式为现金补偿,且比较注重将政府协调解决与其他手段相结合的生态补偿利益协调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的建议。

    2017年11期 v.31;No.231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6 ] |[引用频次:3 ]
  • 地方政府官员的生态补偿认知及意愿——来自湘西的实地调查

    刘春腊;胡志丁;徐美;

    政府官员们在生态补偿及其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对其生态补偿认知及意愿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专题座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张家界市、桑植县、湘西州、吉首市、凤凰县和古丈县等各级政府,通过对发改、税务、林业、水利、国土资源、环保、规划、经济开发区、统计、煤炭、科技、农业、畜牧水产及生态补偿相关职能部门官员们的调研。结果表明:官员们的生态补偿意识较好,比较了解生态补偿等概念;在生态补偿态度方面,认为国家和所有生态受益者是补偿主体,赞同国家按比例征收生态补偿税,补偿强度应该与地区发展实际情况相挂钩,在补偿标准确定方法上比较相信和服从国家政策的总体规定;在生态补偿技能与行为方面,大多通过报刊、杂志、书籍、电视了解生态补偿相关信息,最有效的生态补偿方式为现金补偿,且比较注重将政府协调解决与其他手段相结合的生态补偿利益协调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的建议。

    2017年11期 v.31;No.231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6 ] |[引用频次:3 ]
  • 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

    吕彦昭;伍晓静;阎文静;

    基于公众视角,研究影响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因素及影响程度。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获得相关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环境保护需求、法律制度保障等因素影响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权利的追求、公众的利益追求、个人修养这些内部因素,环境保护需求、法律制度保障、环保组织推动这些外部因素对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推动作用要小。而社会监督力量和信息技术发展对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推动作用则表现不明显。研究可为城市市政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指导和借鉴。

    2017年11期 v.31;No.231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58 ] |[引用频次:49 ]
  • 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

    吕彦昭;伍晓静;阎文静;

    基于公众视角,研究影响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因素及影响程度。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获得相关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环境保护需求、法律制度保障等因素影响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权利的追求、公众的利益追求、个人修养这些内部因素,环境保护需求、法律制度保障、环保组织推动这些外部因素对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推动作用要小。而社会监督力量和信息技术发展对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推动作用则表现不明显。研究可为城市市政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指导和借鉴。

    2017年11期 v.31;No.231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58 ] |[引用频次:49 ]
  • 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

    吕彦昭;伍晓静;阎文静;

    基于公众视角,研究影响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因素及影响程度。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获得相关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环境保护需求、法律制度保障等因素影响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权利的追求、公众的利益追求、个人修养这些内部因素,环境保护需求、法律制度保障、环保组织推动这些外部因素对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推动作用要小。而社会监督力量和信息技术发展对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推动作用则表现不明显。研究可为城市市政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指导和借鉴。

    2017年11期 v.31;No.231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58 ] |[引用频次:49 ]
  • 基于匹配倍差法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实施效果研究

    张墨;王璐;王军锋;

    排污权交易作为一种控制污染物排放的经济激励手段,在理论上被认为是能以较低成本完成减排目标的政策,在实践中也被证明能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文中选取2002年开展的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试点,根据政策实施前后八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比较政策实施前后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的变化,分析该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政策对降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有显著作用,进而对全国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017年11期 v.31;No.231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89 ] |[引用频次:26 ]
  • 基于匹配倍差法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实施效果研究

    张墨;王璐;王军锋;

    排污权交易作为一种控制污染物排放的经济激励手段,在理论上被认为是能以较低成本完成减排目标的政策,在实践中也被证明能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文中选取2002年开展的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试点,根据政策实施前后八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比较政策实施前后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的变化,分析该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政策对降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有显著作用,进而对全国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017年11期 v.31;No.231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89 ] |[引用频次:26 ]
  • 基于匹配倍差法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实施效果研究

    张墨;王璐;王军锋;

    排污权交易作为一种控制污染物排放的经济激励手段,在理论上被认为是能以较低成本完成减排目标的政策,在实践中也被证明能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文中选取2002年开展的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试点,根据政策实施前后八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比较政策实施前后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的变化,分析该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政策对降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有显著作用,进而对全国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017年11期 v.31;No.231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89 ] |[引用频次:26 ]
  • 城市环卫工人岗位去留意向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四市的调研

    郭俊辉;钭利珍;

    以浙江省城市环卫工人为代表性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其潜在的职场流动机制,以求为解决城市化快速进程中出现的职业困境和社会问题提供管理参考。分析发现:环卫工人对其职场采用的是伞状评价模式,组织支持感为其轴心变量、社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为辅助变量,组织支持感比职场态度对于离职意愿的影响更强。这些勾画了城市环卫工人的潜在岗位流动性成因。应当改善劳动力市场中环卫职业的边缘化和低端化的特征,让从业人员爱岗敬业,成为维护城市清洁、城市面貌的中坚力量。

    2017年11期 v.31;No.231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7 ] |[引用频次:11 ]
  • 城市环卫工人岗位去留意向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四市的调研

    郭俊辉;钭利珍;

    以浙江省城市环卫工人为代表性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其潜在的职场流动机制,以求为解决城市化快速进程中出现的职业困境和社会问题提供管理参考。分析发现:环卫工人对其职场采用的是伞状评价模式,组织支持感为其轴心变量、社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为辅助变量,组织支持感比职场态度对于离职意愿的影响更强。这些勾画了城市环卫工人的潜在岗位流动性成因。应当改善劳动力市场中环卫职业的边缘化和低端化的特征,让从业人员爱岗敬业,成为维护城市清洁、城市面貌的中坚力量。

    2017年11期 v.31;No.231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7 ] |[引用频次:11 ]
  • 城市环卫工人岗位去留意向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四市的调研

    郭俊辉;钭利珍;

    以浙江省城市环卫工人为代表性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其潜在的职场流动机制,以求为解决城市化快速进程中出现的职业困境和社会问题提供管理参考。分析发现:环卫工人对其职场采用的是伞状评价模式,组织支持感为其轴心变量、社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为辅助变量,组织支持感比职场态度对于离职意愿的影响更强。这些勾画了城市环卫工人的潜在岗位流动性成因。应当改善劳动力市场中环卫职业的边缘化和低端化的特征,让从业人员爱岗敬业,成为维护城市清洁、城市面貌的中坚力量。

    2017年11期 v.31;No.231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7 ] |[引用频次:11 ]
  • 京津冀区域收入差距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申伟宁;福元健志;张韩模;

    文中利用京津冀区域1994-2014年间的经济与环境数据,在收入差距视角下扩展EKC假说,对收入差距与环境质量间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994-2004年间京津冀区域收入差距与污染物排放之间呈现的关系并不一致,且显著性不强;而2005-2014年间京津冀区域收入差距与污染物排放呈现正向驱动关系,表明2005年之后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加剧了京津冀区域环境质量的恶化。究其原因,与2004年"廊坊共识"达成以后,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为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应抑制区域间收入差距扩大,防止"污染转移假说"效应,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7年11期 v.31;No.231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75 ] |[引用频次:15 ]
  • 京津冀区域收入差距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申伟宁;福元健志;张韩模;

    文中利用京津冀区域1994-2014年间的经济与环境数据,在收入差距视角下扩展EKC假说,对收入差距与环境质量间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994-2004年间京津冀区域收入差距与污染物排放之间呈现的关系并不一致,且显著性不强;而2005-2014年间京津冀区域收入差距与污染物排放呈现正向驱动关系,表明2005年之后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加剧了京津冀区域环境质量的恶化。究其原因,与2004年"廊坊共识"达成以后,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为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应抑制区域间收入差距扩大,防止"污染转移假说"效应,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7年11期 v.31;No.231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75 ] |[引用频次:15 ]
  • 京津冀区域收入差距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申伟宁;福元健志;张韩模;

    文中利用京津冀区域1994-2014年间的经济与环境数据,在收入差距视角下扩展EKC假说,对收入差距与环境质量间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994-2004年间京津冀区域收入差距与污染物排放之间呈现的关系并不一致,且显著性不强;而2005-2014年间京津冀区域收入差距与污染物排放呈现正向驱动关系,表明2005年之后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加剧了京津冀区域环境质量的恶化。究其原因,与2004年"廊坊共识"达成以后,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为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应抑制区域间收入差距扩大,防止"污染转移假说"效应,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7年11期 v.31;No.231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75 ] |[引用频次:15 ]
  • 经济发展中城市化与大气污染曲线拟合相关性研究——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

    崔秀萍;

    呼和浩特市作为我国北方干旱区主要核心城市之一,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特别是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亦越来越受到多方关注。文中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分析探讨了在1996-2015年时间序列内,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大气污染的曲线拟合相关性关系。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现正处于城市化飞速发展时期,而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这一趋势仍将延续;通过构建三次多项式模型发现,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大气污染的曲线拟合表现为"U型"的特殊曲线关系,其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属于典型的颗粒物型污染城市,即在城市化发展较为缓慢的初期,大气环境污染降低,而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凸显,但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使得这种上升趋势并不十分显著。

    2017年11期 v.31;No.231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43 ] |[引用频次:22 ]
  • 经济发展中城市化与大气污染曲线拟合相关性研究——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

    崔秀萍;

    呼和浩特市作为我国北方干旱区主要核心城市之一,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特别是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亦越来越受到多方关注。文中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分析探讨了在1996-2015年时间序列内,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大气污染的曲线拟合相关性关系。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现正处于城市化飞速发展时期,而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这一趋势仍将延续;通过构建三次多项式模型发现,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大气污染的曲线拟合表现为"U型"的特殊曲线关系,其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属于典型的颗粒物型污染城市,即在城市化发展较为缓慢的初期,大气环境污染降低,而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凸显,但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使得这种上升趋势并不十分显著。

    2017年11期 v.31;No.231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43 ] |[引用频次:22 ]
  • 经济发展中城市化与大气污染曲线拟合相关性研究——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

    崔秀萍;

    呼和浩特市作为我国北方干旱区主要核心城市之一,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特别是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亦越来越受到多方关注。文中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分析探讨了在1996-2015年时间序列内,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大气污染的曲线拟合相关性关系。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现正处于城市化飞速发展时期,而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这一趋势仍将延续;通过构建三次多项式模型发现,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大气污染的曲线拟合表现为"U型"的特殊曲线关系,其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属于典型的颗粒物型污染城市,即在城市化发展较为缓慢的初期,大气环境污染降低,而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凸显,但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使得这种上升趋势并不十分显著。

    2017年11期 v.31;No.231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43 ] |[引用频次:22 ]
  • 包头市人口PM2.5暴露风险研究

    同丽嘎;李雪铭;黄哲;张靖;田深圳;

    以包头市为例,利用PM_(2.5)监测站数据、人口普查和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方法和人口PM_(2.5)暴露相对风险模型,进行PM_(2.5)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并完成了该市居民PM_(2.5)暴露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2014、2015年包头市PM_(2.5)浓度日均值超过一、二级标准的天数分别达到>200 d和>60 d,且冬季浓度水平最高,夏季最低;东河区污染较高,昆都仑区和青山区北部次之,九原区西部和昆都仑区南部浓度较低;2)人口PM_(2.5)暴露相对风险以市中心为高风险区域,周边人口较少区风险较低,东河区、昆都仑区和青山区风险较高,九原区以低风险为主;城市居民分布在PM_(2.5)浓度偏高区域。该研究可为包头市大气污染治理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2017年11期 v.31;No.231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9 ] |[引用频次:31 ]
  • 包头市人口PM2.5暴露风险研究

    同丽嘎;李雪铭;黄哲;张靖;田深圳;

    以包头市为例,利用PM_(2.5)监测站数据、人口普查和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方法和人口PM_(2.5)暴露相对风险模型,进行PM_(2.5)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并完成了该市居民PM_(2.5)暴露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2014、2015年包头市PM_(2.5)浓度日均值超过一、二级标准的天数分别达到>200 d和>60 d,且冬季浓度水平最高,夏季最低;东河区污染较高,昆都仑区和青山区北部次之,九原区西部和昆都仑区南部浓度较低;2)人口PM_(2.5)暴露相对风险以市中心为高风险区域,周边人口较少区风险较低,东河区、昆都仑区和青山区风险较高,九原区以低风险为主;城市居民分布在PM_(2.5)浓度偏高区域。该研究可为包头市大气污染治理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2017年11期 v.31;No.231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9 ] |[引用频次:31 ]
  • 包头市人口PM2.5暴露风险研究

    同丽嘎;李雪铭;黄哲;张靖;田深圳;

    以包头市为例,利用PM_(2.5)监测站数据、人口普查和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方法和人口PM_(2.5)暴露相对风险模型,进行PM_(2.5)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并完成了该市居民PM_(2.5)暴露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2014、2015年包头市PM_(2.5)浓度日均值超过一、二级标准的天数分别达到>200 d和>60 d,且冬季浓度水平最高,夏季最低;东河区污染较高,昆都仑区和青山区北部次之,九原区西部和昆都仑区南部浓度较低;2)人口PM_(2.5)暴露相对风险以市中心为高风险区域,周边人口较少区风险较低,东河区、昆都仑区和青山区风险较高,九原区以低风险为主;城市居民分布在PM_(2.5)浓度偏高区域。该研究可为包头市大气污染治理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2017年11期 v.31;No.231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9 ] |[引用频次:31 ]
  • 黄土高原区苹果化肥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358个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

    张波;白秀广;

    基于黄土高原产区358个苹果种植户的微观数据,运用DEA单要素效率模型,对苹果生产的化肥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区苹果生产的化肥利用效率平均为0.43,远低于纯技术效率0.78。技术培训、家庭人口结构、灌溉、种植面积及化肥价格等对化肥利用效率有正影响,而人口结构、种植经验和特殊经历对纯技术效率有正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黄土高原区化肥利用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2017年11期 v.31;No.231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14 ] |[引用频次:28 ]
  • 黄土高原区苹果化肥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358个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

    张波;白秀广;

    基于黄土高原产区358个苹果种植户的微观数据,运用DEA单要素效率模型,对苹果生产的化肥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区苹果生产的化肥利用效率平均为0.43,远低于纯技术效率0.78。技术培训、家庭人口结构、灌溉、种植面积及化肥价格等对化肥利用效率有正影响,而人口结构、种植经验和特殊经历对纯技术效率有正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黄土高原区化肥利用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2017年11期 v.31;No.231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14 ] |[引用频次:28 ]
  • 黄土高原区苹果化肥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358个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

    张波;白秀广;

    基于黄土高原产区358个苹果种植户的微观数据,运用DEA单要素效率模型,对苹果生产的化肥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区苹果生产的化肥利用效率平均为0.43,远低于纯技术效率0.78。技术培训、家庭人口结构、灌溉、种植面积及化肥价格等对化肥利用效率有正影响,而人口结构、种植经验和特殊经历对纯技术效率有正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黄土高原区化肥利用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2017年11期 v.31;No.231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14 ] |[引用频次:28 ]
  • 锡林郭勒盟草原流转牧户的技术效率研究——基于DEA-Tobit模型的分析

    张美艳;董建军;辛姝玉;赵达君;张立中;

    采用锡林郭勒盟实地调研数据,运用DEA方法对草原流转牧户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其规模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转入户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667,仍有81.36%的牧户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因此,草原流转是提高牧户技术效率的有效途径。基于要素投入、户主特征、家庭特征、社会资源禀赋、草原流转特征、地区经济状况对转入户规模效率产生的不同影响,建议重视教育与本土文化,提升牧业人员素质;鼓励草原向养殖大户等效率高的主体适度集中;推进牧业产业链融合,让牧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降低生产成本,规范民间信贷的发展,合理评估草原流转价格。打破草原流转的低水平陷阱,把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市场经营的效率优势。

    2017年11期 v.31;No.231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02 ] |[引用频次:23 ]
  • 锡林郭勒盟草原流转牧户的技术效率研究——基于DEA-Tobit模型的分析

    张美艳;董建军;辛姝玉;赵达君;张立中;

    采用锡林郭勒盟实地调研数据,运用DEA方法对草原流转牧户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其规模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转入户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667,仍有81.36%的牧户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因此,草原流转是提高牧户技术效率的有效途径。基于要素投入、户主特征、家庭特征、社会资源禀赋、草原流转特征、地区经济状况对转入户规模效率产生的不同影响,建议重视教育与本土文化,提升牧业人员素质;鼓励草原向养殖大户等效率高的主体适度集中;推进牧业产业链融合,让牧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降低生产成本,规范民间信贷的发展,合理评估草原流转价格。打破草原流转的低水平陷阱,把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市场经营的效率优势。

    2017年11期 v.31;No.231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02 ] |[引用频次:23 ]
  • 锡林郭勒盟草原流转牧户的技术效率研究——基于DEA-Tobit模型的分析

    张美艳;董建军;辛姝玉;赵达君;张立中;

    采用锡林郭勒盟实地调研数据,运用DEA方法对草原流转牧户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其规模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转入户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667,仍有81.36%的牧户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因此,草原流转是提高牧户技术效率的有效途径。基于要素投入、户主特征、家庭特征、社会资源禀赋、草原流转特征、地区经济状况对转入户规模效率产生的不同影响,建议重视教育与本土文化,提升牧业人员素质;鼓励草原向养殖大户等效率高的主体适度集中;推进牧业产业链融合,让牧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降低生产成本,规范民间信贷的发展,合理评估草原流转价格。打破草原流转的低水平陷阱,把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市场经营的效率优势。

    2017年11期 v.31;No.231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02 ] |[引用频次:23 ]
  • 基于定量计算的承德地貌与乡村聚落地名相关分析

    孙百生;葛伟;杨依天;郭翠恩;

    文中使用ASTER GDEM30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数据自动量化承德地区的地形地貌,其结果与不同用字的地名位置叠加运算输出为统计数据。结果表明:承德地区乡村地名命名及分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承德地区地形地貌;地貌类型也影响地名命名的广度和深度。说明了人与自然发展中的和谐关系,也为地名文化传播提供了必要的量化基础。有利于文化地理学者运用地理信息科学工具来研究地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

    2017年11期 v.31;No.231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78 ] |[引用频次:11 ]
  • 基于定量计算的承德地貌与乡村聚落地名相关分析

    孙百生;葛伟;杨依天;郭翠恩;

    文中使用ASTER GDEM30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数据自动量化承德地区的地形地貌,其结果与不同用字的地名位置叠加运算输出为统计数据。结果表明:承德地区乡村地名命名及分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承德地区地形地貌;地貌类型也影响地名命名的广度和深度。说明了人与自然发展中的和谐关系,也为地名文化传播提供了必要的量化基础。有利于文化地理学者运用地理信息科学工具来研究地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

    2017年11期 v.31;No.231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78 ] |[引用频次:11 ]
  • 基于定量计算的承德地貌与乡村聚落地名相关分析

    孙百生;葛伟;杨依天;郭翠恩;

    文中使用ASTER GDEM30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数据自动量化承德地区的地形地貌,其结果与不同用字的地名位置叠加运算输出为统计数据。结果表明:承德地区乡村地名命名及分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承德地区地形地貌;地貌类型也影响地名命名的广度和深度。说明了人与自然发展中的和谐关系,也为地名文化传播提供了必要的量化基础。有利于文化地理学者运用地理信息科学工具来研究地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

    2017年11期 v.31;No.231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78 ] |[引用频次:11 ]
  • 干旱区夯土长城遗址表层病害微观研究

    杨龙;张虎元;刘平;王沛涛;谭煜;

    以武威市明代夯土长城遗址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将干旱区夯土长城遗址表面病害划分为风蚀、雨蚀及表层剥离三类。结合室内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及激光粒度分析试验,综合研究遗址表层病害的形成及发育的微观原因。结果表明:遗址表层中的土颗粒呈薄片状,并按叠瓦状紧密排列;母墙土颗粒表面粗糙,形状呈角砾状,颗粒无序紧密排列,夯筑痕迹明显。遗址表层与母墙中的矿物含量相近,粘土矿物含量低。母墙土的砂粒含量高,粉粒含量低;表层土粉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研究认为:粘粒组粘土矿物的低含量导致遗址土颗粒间的连接力差,这是遗址表面雨蚀和风蚀病害发育的内在原因,表层与母墙的粒度组分与微观结构差异为遗址体的表层剥离提供了物质与结构基础。

    2017年11期 v.31;No.231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74 ] |[引用频次:19 ]
  • 干旱区夯土长城遗址表层病害微观研究

    杨龙;张虎元;刘平;王沛涛;谭煜;

    以武威市明代夯土长城遗址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将干旱区夯土长城遗址表面病害划分为风蚀、雨蚀及表层剥离三类。结合室内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及激光粒度分析试验,综合研究遗址表层病害的形成及发育的微观原因。结果表明:遗址表层中的土颗粒呈薄片状,并按叠瓦状紧密排列;母墙土颗粒表面粗糙,形状呈角砾状,颗粒无序紧密排列,夯筑痕迹明显。遗址表层与母墙中的矿物含量相近,粘土矿物含量低。母墙土的砂粒含量高,粉粒含量低;表层土粉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研究认为:粘粒组粘土矿物的低含量导致遗址土颗粒间的连接力差,这是遗址表面雨蚀和风蚀病害发育的内在原因,表层与母墙的粒度组分与微观结构差异为遗址体的表层剥离提供了物质与结构基础。

    2017年11期 v.31;No.231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74 ] |[引用频次:19 ]
  • 干旱区夯土长城遗址表层病害微观研究

    杨龙;张虎元;刘平;王沛涛;谭煜;

    以武威市明代夯土长城遗址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将干旱区夯土长城遗址表面病害划分为风蚀、雨蚀及表层剥离三类。结合室内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及激光粒度分析试验,综合研究遗址表层病害的形成及发育的微观原因。结果表明:遗址表层中的土颗粒呈薄片状,并按叠瓦状紧密排列;母墙土颗粒表面粗糙,形状呈角砾状,颗粒无序紧密排列,夯筑痕迹明显。遗址表层与母墙中的矿物含量相近,粘土矿物含量低。母墙土的砂粒含量高,粉粒含量低;表层土粉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研究认为:粘粒组粘土矿物的低含量导致遗址土颗粒间的连接力差,这是遗址表面雨蚀和风蚀病害发育的内在原因,表层与母墙的粒度组分与微观结构差异为遗址体的表层剥离提供了物质与结构基础。

    2017年11期 v.31;No.231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474 ] |[引用频次:19 ]
  • "石田"非"砂田"-兼论陇西高原砂田的起源

    徐臣攀;赵阳阳;张婧;

    砂田是一种源于甘肃陇中地区抗旱保墒农业耕作方式。侯甬坚认为砂田历史起源于北凉时期的"治石田",但据史料,此石田绝非现在的砂田。同时,文中对砂田起源于明中期的观点也进行探讨,认为甘肃砂田应起于清初,是陇中人在面对巨大的社会生存压力前提,充分应用古代防旱保墒的农业技术知识,进而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再经左宗棠等人的推广,方成今日之砂田。

    2017年11期 v.31;No.231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5 ]
  • "石田"非"砂田"-兼论陇西高原砂田的起源

    徐臣攀;赵阳阳;张婧;

    砂田是一种源于甘肃陇中地区抗旱保墒农业耕作方式。侯甬坚认为砂田历史起源于北凉时期的"治石田",但据史料,此石田绝非现在的砂田。同时,文中对砂田起源于明中期的观点也进行探讨,认为甘肃砂田应起于清初,是陇中人在面对巨大的社会生存压力前提,充分应用古代防旱保墒的农业技术知识,进而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再经左宗棠等人的推广,方成今日之砂田。

    2017年11期 v.31;No.231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5 ]
  • "石田"非"砂田"-兼论陇西高原砂田的起源

    徐臣攀;赵阳阳;张婧;

    砂田是一种源于甘肃陇中地区抗旱保墒农业耕作方式。侯甬坚认为砂田历史起源于北凉时期的"治石田",但据史料,此石田绝非现在的砂田。同时,文中对砂田起源于明中期的观点也进行探讨,认为甘肃砂田应起于清初,是陇中人在面对巨大的社会生存压力前提,充分应用古代防旱保墒的农业技术知识,进而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再经左宗棠等人的推广,方成今日之砂田。

    2017年11期 v.31;No.231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5 ]
  • 滴灌条件下脱硫石膏对盐碱土改良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

    刘娟;张凤华;李小东;李丹;

    为实现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再利用,使其能运用于新疆大面积盐碱地改良,在新疆农八师134团盐碱地施用脱硫石膏,研究滴灌条件下脱硫石膏对盐碱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评估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盐碱地施用脱硫石膏后土壤容重降低,>0.25mm团聚体数量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pH值、碱化度和电导率降低,尤其在0-10cm、10-20cm土层改善效果明显;土壤中Na~+、Cl~-含量降低,0-10cm土层较其他土层Na~+含量下降明显,于对照相比下降40.62%,表层土壤中Ca~(2+)、SO_4~(2-)含量增加,有利于降低土壤盐碱危害;施用脱硫石膏对土壤Hg含量没有影响,Cr元素含量下降,各项重金属元素含量均远低于国家环境二级标准,说明施用脱硫石膏不会对土壤造成重金属污染。综上所述,脱硫石膏对盐碱地有一定的改良效果且不会对土壤安全造成威胁。

    2017年11期 v.31;No.231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18 ] |[引用频次:44 ]
  • 滴灌条件下脱硫石膏对盐碱土改良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

    刘娟;张凤华;李小东;李丹;

    为实现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再利用,使其能运用于新疆大面积盐碱地改良,在新疆农八师134团盐碱地施用脱硫石膏,研究滴灌条件下脱硫石膏对盐碱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评估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盐碱地施用脱硫石膏后土壤容重降低,>0.25mm团聚体数量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pH值、碱化度和电导率降低,尤其在0-10cm、10-20cm土层改善效果明显;土壤中Na~+、Cl~-含量降低,0-10cm土层较其他土层Na~+含量下降明显,于对照相比下降40.62%,表层土壤中Ca~(2+)、SO_4~(2-)含量增加,有利于降低土壤盐碱危害;施用脱硫石膏对土壤Hg含量没有影响,Cr元素含量下降,各项重金属元素含量均远低于国家环境二级标准,说明施用脱硫石膏不会对土壤造成重金属污染。综上所述,脱硫石膏对盐碱地有一定的改良效果且不会对土壤安全造成威胁。

    2017年11期 v.31;No.231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18 ] |[引用频次:44 ]
  • 滴灌条件下脱硫石膏对盐碱土改良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

    刘娟;张凤华;李小东;李丹;

    为实现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再利用,使其能运用于新疆大面积盐碱地改良,在新疆农八师134团盐碱地施用脱硫石膏,研究滴灌条件下脱硫石膏对盐碱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评估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盐碱地施用脱硫石膏后土壤容重降低,>0.25mm团聚体数量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pH值、碱化度和电导率降低,尤其在0-10cm、10-20cm土层改善效果明显;土壤中Na~+、Cl~-含量降低,0-10cm土层较其他土层Na~+含量下降明显,于对照相比下降40.62%,表层土壤中Ca~(2+)、SO_4~(2-)含量增加,有利于降低土壤盐碱危害;施用脱硫石膏对土壤Hg含量没有影响,Cr元素含量下降,各项重金属元素含量均远低于国家环境二级标准,说明施用脱硫石膏不会对土壤造成重金属污染。综上所述,脱硫石膏对盐碱地有一定的改良效果且不会对土壤安全造成威胁。

    2017年11期 v.31;No.231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18 ] |[引用频次:44 ]
  • 2012年春季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颗粒的组成研究

    张延伟;唐湘玲;陆辉;葛全胜;王雯雯;魏文寿;

    为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颗粒的微观形貌及其矿物、元素组成,应用扫描电镜能谱技术(SEM/EDX)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观测站2012年5月采集的PM10样品进行了识别和分析。统计622个单颗粒高分辨电镜图像及能谱的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PM10主要来源于地壳矿物。其中,矿物组成主要是石英、粘土矿物、方解石、岩盐,特别是岩盐含量高达14.5%,石英、方解石、石膏、岩盐单体矿物相对含量较高,但大部分都以矿物集合体的形式存在,与其它人为源颗粒物的混合主要是外混合。不同天气类型下,其矿物组成差异明显,重矿物(岩盐等)主要来源于强风就地扬起或携带的较粗颗粒。

    2017年11期 v.31;No.231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1 ]
  • 2012年春季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颗粒的组成研究

    张延伟;唐湘玲;陆辉;葛全胜;王雯雯;魏文寿;

    为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颗粒的微观形貌及其矿物、元素组成,应用扫描电镜能谱技术(SEM/EDX)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观测站2012年5月采集的PM10样品进行了识别和分析。统计622个单颗粒高分辨电镜图像及能谱的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PM10主要来源于地壳矿物。其中,矿物组成主要是石英、粘土矿物、方解石、岩盐,特别是岩盐含量高达14.5%,石英、方解石、石膏、岩盐单体矿物相对含量较高,但大部分都以矿物集合体的形式存在,与其它人为源颗粒物的混合主要是外混合。不同天气类型下,其矿物组成差异明显,重矿物(岩盐等)主要来源于强风就地扬起或携带的较粗颗粒。

    2017年11期 v.31;No.231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1 ]
  • 2012年春季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颗粒的组成研究

    张延伟;唐湘玲;陆辉;葛全胜;王雯雯;魏文寿;

    为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颗粒的微观形貌及其矿物、元素组成,应用扫描电镜能谱技术(SEM/EDX)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观测站2012年5月采集的PM10样品进行了识别和分析。统计622个单颗粒高分辨电镜图像及能谱的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PM10主要来源于地壳矿物。其中,矿物组成主要是石英、粘土矿物、方解石、岩盐,特别是岩盐含量高达14.5%,石英、方解石、石膏、岩盐单体矿物相对含量较高,但大部分都以矿物集合体的形式存在,与其它人为源颗粒物的混合主要是外混合。不同天气类型下,其矿物组成差异明显,重矿物(岩盐等)主要来源于强风就地扬起或携带的较粗颗粒。

    2017年11期 v.31;No.231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1 ]
  • 不同作物间坡面径流和泥沙流失量特征与差异分析

    王小云;

    为了揭示作物种类对坡面径流和泥沙流失的影响,对坡耕地玉米、莜麦和土豆三种作物小区在7~9月侵蚀性降雨期的降雨量、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7~9月侵蚀性降雨单场降雨量在25.76~40.25mm之间,均值为31.49mm,属大雨。作物种类对坡面径流量影响显著,表现为莜麦地>土豆地>玉米地,均值分别为:41.45L、37.48L和30.84L。三种作物小区泥沙流失量与降雨量和径流量间成正向线性关系,但相关系数和斜率均存在差异。随着径流量的增加,玉米小区泥沙流失量增加最慢,莜麦小区居中,土豆小区最快。三种作物小区径流含沙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土豆小区>莜麦小区>玉米小区,均值分别为150.22g/L、121.47g/L和52.36g/L。作物种类对坡耕地坡面径流量、泥沙流失量、径流含沙率以及它们间相互关系均有影响,但玉米比莜麦和土豆具有更强的调蓄径流和保护泥沙流失的作用。

    2017年11期 v.31;No.231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6 ]
  • 不同作物间坡面径流和泥沙流失量特征与差异分析

    王小云;

    为了揭示作物种类对坡面径流和泥沙流失的影响,对坡耕地玉米、莜麦和土豆三种作物小区在7~9月侵蚀性降雨期的降雨量、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7~9月侵蚀性降雨单场降雨量在25.76~40.25mm之间,均值为31.49mm,属大雨。作物种类对坡面径流量影响显著,表现为莜麦地>土豆地>玉米地,均值分别为:41.45L、37.48L和30.84L。三种作物小区泥沙流失量与降雨量和径流量间成正向线性关系,但相关系数和斜率均存在差异。随着径流量的增加,玉米小区泥沙流失量增加最慢,莜麦小区居中,土豆小区最快。三种作物小区径流含沙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土豆小区>莜麦小区>玉米小区,均值分别为150.22g/L、121.47g/L和52.36g/L。作物种类对坡耕地坡面径流量、泥沙流失量、径流含沙率以及它们间相互关系均有影响,但玉米比莜麦和土豆具有更强的调蓄径流和保护泥沙流失的作用。

    2017年11期 v.31;No.231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6 ]
  • 不同作物间坡面径流和泥沙流失量特征与差异分析

    王小云;

    为了揭示作物种类对坡面径流和泥沙流失的影响,对坡耕地玉米、莜麦和土豆三种作物小区在7~9月侵蚀性降雨期的降雨量、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7~9月侵蚀性降雨单场降雨量在25.76~40.25mm之间,均值为31.49mm,属大雨。作物种类对坡面径流量影响显著,表现为莜麦地>土豆地>玉米地,均值分别为:41.45L、37.48L和30.84L。三种作物小区泥沙流失量与降雨量和径流量间成正向线性关系,但相关系数和斜率均存在差异。随着径流量的增加,玉米小区泥沙流失量增加最慢,莜麦小区居中,土豆小区最快。三种作物小区径流含沙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土豆小区>莜麦小区>玉米小区,均值分别为150.22g/L、121.47g/L和52.36g/L。作物种类对坡耕地坡面径流量、泥沙流失量、径流含沙率以及它们间相互关系均有影响,但玉米比莜麦和土豆具有更强的调蓄径流和保护泥沙流失的作用。

    2017年11期 v.31;No.231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6 ]
  • 复垦模式对采煤沉陷区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

    金永昌;刘美英;刘金善;姚懿曼;

    研究不同复垦模式对采煤沉陷区复垦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为选择适宜的复垦植被及培肥沉陷区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在神府东胜采煤沉陷区设置4种复垦模式(对照、文冠果、欧李和长柄扁桃复垦模式),分析土壤0-20cm和20-40cm两个土层机械稳定性、水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以及有机碳库的构成。结果表明:文冠果植被模式提高了0-20cm表层土壤各粒级机械稳定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欧李植被模式提高了下层土壤(20-40cm)中2-0.25mm和0.25-0.05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欧李和长柄扁桃植被模式对>2mm和<0.05mm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三种复垦模式中促进作用大小顺序为欧李>文冠果>长柄扁桃。根据有机碳物理分组方法,将有机碳分为粗颗粒有机碳(c POM)、微团聚体的有机碳(m M)和粉黏粒有机碳(s+c_M),文冠果植被模式显著增加了0-20cm表层土壤19.03%的s+c_M组分有机碳,而欧李却增加了表层c POM组分的有机碳含量。下层土壤中,三种植被模式都明显增加了c POM组分的有机碳含量,以文冠果增加幅度最大。综合三种不同复垦方式,以文冠果和欧李对团聚体有机碳的贡献较大,结合当地生长条件以及植被的长势,文冠果长势优于欧李,在后续复垦植被的选择上可以选择文冠果,值得推广应用。

    2017年11期 v.31;No.231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338 ] |[引用频次:17 ]
  • 复垦模式对采煤沉陷区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

    金永昌;刘美英;刘金善;姚懿曼;

    研究不同复垦模式对采煤沉陷区复垦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为选择适宜的复垦植被及培肥沉陷区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在神府东胜采煤沉陷区设置4种复垦模式(对照、文冠果、欧李和长柄扁桃复垦模式),分析土壤0-20cm和20-40cm两个土层机械稳定性、水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以及有机碳库的构成。结果表明:文冠果植被模式提高了0-20cm表层土壤各粒级机械稳定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欧李植被模式提高了下层土壤(20-40cm)中2-0.25mm和0.25-0.05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欧李和长柄扁桃植被模式对>2mm和<0.05mm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三种复垦模式中促进作用大小顺序为欧李>文冠果>长柄扁桃。根据有机碳物理分组方法,将有机碳分为粗颗粒有机碳(c POM)、微团聚体的有机碳(m M)和粉黏粒有机碳(s+c_M),文冠果植被模式显著增加了0-20cm表层土壤19.03%的s+c_M组分有机碳,而欧李却增加了表层c POM组分的有机碳含量。下层土壤中,三种植被模式都明显增加了c POM组分的有机碳含量,以文冠果增加幅度最大。综合三种不同复垦方式,以文冠果和欧李对团聚体有机碳的贡献较大,结合当地生长条件以及植被的长势,文冠果长势优于欧李,在后续复垦植被的选择上可以选择文冠果,值得推广应用。

    2017年11期 v.31;No.231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8 ] |[引用频次:17 ]
  • 复垦模式对采煤沉陷区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

    金永昌;刘美英;刘金善;姚懿曼;

    研究不同复垦模式对采煤沉陷区复垦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为选择适宜的复垦植被及培肥沉陷区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在神府东胜采煤沉陷区设置4种复垦模式(对照、文冠果、欧李和长柄扁桃复垦模式),分析土壤0-20cm和20-40cm两个土层机械稳定性、水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以及有机碳库的构成。结果表明:文冠果植被模式提高了0-20cm表层土壤各粒级机械稳定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欧李植被模式提高了下层土壤(20-40cm)中2-0.25mm和0.25-0.05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欧李和长柄扁桃植被模式对>2mm和<0.05mm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三种复垦模式中促进作用大小顺序为欧李>文冠果>长柄扁桃。根据有机碳物理分组方法,将有机碳分为粗颗粒有机碳(c POM)、微团聚体的有机碳(m M)和粉黏粒有机碳(s+c_M),文冠果植被模式显著增加了0-20cm表层土壤19.03%的s+c_M组分有机碳,而欧李却增加了表层c POM组分的有机碳含量。下层土壤中,三种植被模式都明显增加了c POM组分的有机碳含量,以文冠果增加幅度最大。综合三种不同复垦方式,以文冠果和欧李对团聚体有机碳的贡献较大,结合当地生长条件以及植被的长势,文冠果长势优于欧李,在后续复垦植被的选择上可以选择文冠果,值得推广应用。

    2017年11期 v.31;No.231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8 ] |[引用频次:17 ]
  •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土壤氮储量分布研究

    李瑞华;李晓兵;牛海鹏;张蒙;白云晓;

    基于野外调查数据、气象站观测数据和草原放牧统计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识别区域土壤氮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土壤氮储量与放牧压力指数和降雨两个影响变量的地理加权多元回归克里金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预测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氮储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降水和放牧压力指数与土壤氮储量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区域0-50cm土壤氮储量在0.01kg·m-2和1.56kg·m-2之间;土壤氮储量空间分布整体上呈自东北向西南递减的特征。区域降水减少对土壤氮储量累积具有不利的影响,而通过降低草原载畜率或采用草场封育措施降低放牧压力则有助于提高区域土壤氮储量。

    2017年11期 v.31;No.231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87 ] |[引用频次:6 ]
  •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土壤氮储量分布研究

    李瑞华;李晓兵;牛海鹏;张蒙;白云晓;

    基于野外调查数据、气象站观测数据和草原放牧统计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识别区域土壤氮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土壤氮储量与放牧压力指数和降雨两个影响变量的地理加权多元回归克里金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预测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氮储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降水和放牧压力指数与土壤氮储量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区域0-50cm土壤氮储量在0.01kg·m-2和1.56kg·m-2之间;土壤氮储量空间分布整体上呈自东北向西南递减的特征。区域降水减少对土壤氮储量累积具有不利的影响,而通过降低草原载畜率或采用草场封育措施降低放牧压力则有助于提高区域土壤氮储量。

    2017年11期 v.31;No.231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87 ] |[引用频次:6 ]
  •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土壤氮储量分布研究

    李瑞华;李晓兵;牛海鹏;张蒙;白云晓;

    基于野外调查数据、气象站观测数据和草原放牧统计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识别区域土壤氮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土壤氮储量与放牧压力指数和降雨两个影响变量的地理加权多元回归克里金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预测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氮储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降水和放牧压力指数与土壤氮储量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区域0-50cm土壤氮储量在0.01kg·m-2和1.56kg·m-2之间;土壤氮储量空间分布整体上呈自东北向西南递减的特征。区域降水减少对土壤氮储量累积具有不利的影响,而通过降低草原载畜率或采用草场封育措施降低放牧压力则有助于提高区域土壤氮储量。

    2017年11期 v.31;No.231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87 ] |[引用频次:6 ]
  •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不同沟垄宽度集雨技术对马铃薯的影响

    胡琦;谭英;杨鹏宇;王潇潇;董蓓;王晓晨;潘学标;

    为研究和解决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地区降水资源不足、雨养农业产量不稳的问题,于2011~2012年在内蒙古武川县进行了不同垄宽和沟宽的集雨措施栽培马铃薯的试验,测定了沟垄集雨处理下土壤水分状况、马铃薯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沟垄集雨技术提高了种植区土壤水分,增幅16.1%~26.0%。马铃薯生育期内的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干物重均高于对照处理。沟垄集雨处理的商品薯率较平作高5.0~30.5%,商品薯产量高于平作,垄宽1.0m沟宽1.0m集雨处理商品薯产量平作增产52.0%~81.0%。较平作相比,集雨处理提高了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沟垄集雨技术对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地区雨养农业规避干旱气候风险以实现马铃薯稳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17年11期 v.31;No.231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4 ] |[引用频次:19 ]
  •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不同沟垄宽度集雨技术对马铃薯的影响

    胡琦;谭英;杨鹏宇;王潇潇;董蓓;王晓晨;潘学标;

    为研究和解决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地区降水资源不足、雨养农业产量不稳的问题,于2011~2012年在内蒙古武川县进行了不同垄宽和沟宽的集雨措施栽培马铃薯的试验,测定了沟垄集雨处理下土壤水分状况、马铃薯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沟垄集雨技术提高了种植区土壤水分,增幅16.1%~26.0%。马铃薯生育期内的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干物重均高于对照处理。沟垄集雨处理的商品薯率较平作高5.0~30.5%,商品薯产量高于平作,垄宽1.0m沟宽1.0m集雨处理商品薯产量平作增产52.0%~81.0%。较平作相比,集雨处理提高了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沟垄集雨技术对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地区雨养农业规避干旱气候风险以实现马铃薯稳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17年11期 v.31;No.231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4 ] |[引用频次:19 ]
  •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不同沟垄宽度集雨技术对马铃薯的影响

    胡琦;谭英;杨鹏宇;王潇潇;董蓓;王晓晨;潘学标;

    为研究和解决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地区降水资源不足、雨养农业产量不稳的问题,于2011~2012年在内蒙古武川县进行了不同垄宽和沟宽的集雨措施栽培马铃薯的试验,测定了沟垄集雨处理下土壤水分状况、马铃薯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沟垄集雨技术提高了种植区土壤水分,增幅16.1%~26.0%。马铃薯生育期内的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干物重均高于对照处理。沟垄集雨处理的商品薯率较平作高5.0~30.5%,商品薯产量高于平作,垄宽1.0m沟宽1.0m集雨处理商品薯产量平作增产52.0%~81.0%。较平作相比,集雨处理提高了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沟垄集雨技术对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地区雨养农业规避干旱气候风险以实现马铃薯稳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17年11期 v.31;No.231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84 ] |[引用频次:19 ]
  • 北京平谷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姜体胜;曲辞晓;王明玉;胡波;

    平谷平原区是北京市重要的地下水水源地,在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开展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可科学地识别该区域地下水系统循环更新路径,并为地下水水源地保护提供技术依据。文中通过综合运用Piper三线图、Schoeller图、Gibbs图、离子比率图等方法,对研究区61个浅层监测井的地下水主要组成成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较好,其p H值范围在7.1-8.3之间,呈弱碱性;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均远低于饮用水标准限值;HCO-3、Ca2+浓度变异系数较小,且浓度值较大,是地下水中最主要的阴、阳离子。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其次为HCO3-Mg型。岩石风化及水岩交互作用是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在碳酸岩矿物风化作用和水岩交互作用下,地下水中主要化学组分逐步形成,并伴随着强烈的离子交换作用。

    2017年11期 v.31;No.231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25 ] |[引用频次:63 ]
  • 北京平谷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姜体胜;曲辞晓;王明玉;胡波;

    平谷平原区是北京市重要的地下水水源地,在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开展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可科学地识别该区域地下水系统循环更新路径,并为地下水水源地保护提供技术依据。文中通过综合运用Piper三线图、Schoeller图、Gibbs图、离子比率图等方法,对研究区61个浅层监测井的地下水主要组成成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较好,其p H值范围在7.1-8.3之间,呈弱碱性;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均远低于饮用水标准限值;HCO-3、Ca2+浓度变异系数较小,且浓度值较大,是地下水中最主要的阴、阳离子。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其次为HCO3-Mg型。岩石风化及水岩交互作用是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在碳酸岩矿物风化作用和水岩交互作用下,地下水中主要化学组分逐步形成,并伴随着强烈的离子交换作用。

    2017年11期 v.31;No.231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25 ] |[引用频次:63 ]
  • 北京平谷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姜体胜;曲辞晓;王明玉;胡波;

    平谷平原区是北京市重要的地下水水源地,在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开展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可科学地识别该区域地下水系统循环更新路径,并为地下水水源地保护提供技术依据。文中通过综合运用Piper三线图、Schoeller图、Gibbs图、离子比率图等方法,对研究区61个浅层监测井的地下水主要组成成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较好,其p H值范围在7.1-8.3之间,呈弱碱性;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均远低于饮用水标准限值;HCO-3、Ca2+浓度变异系数较小,且浓度值较大,是地下水中最主要的阴、阳离子。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其次为HCO3-Mg型。岩石风化及水岩交互作用是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在碳酸岩矿物风化作用和水岩交互作用下,地下水中主要化学组分逐步形成,并伴随着强烈的离子交换作用。

    2017年11期 v.31;No.231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25 ] |[引用频次:63 ]
  • 西鄂尔多斯地区5种荒漠灌丛光合固碳能力研究

    党晓宏;蒙仲举;高永;汪季;张波;刘斌;王祯仪;翟波;

    以西鄂尔多斯地区5种天然荒漠灌丛为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灌丛的光合生理生态指标,对灌丛的光合固碳能力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灌丛日均固碳能力由强到弱为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golicus)>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依据年光合固碳量将荒漠灌丛分为3类:年光合固碳高灌丛-沙冬青、霸王(6.216~8.892t·hm~(-2)·a~(-1))、年光合固碳中等灌丛-四合木、红砂(1.742~3.962t·hm~(-2)·a~(-1))和年光合固碳低等灌丛-半日花(0.386t·hm~(-2)·a~(-1));5种灌丛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除了霸王、四合木和红砂灌丛在秋季呈现"单峰"曲线外,灌丛净光合速率日动态均呈现"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5种荒漠灌丛均属于喜阳植物,其中四合木灌丛对强光有一定的适应性,沙冬青、霸王和红砂灌丛的光能利用效率相对较高,本研究将为荒漠地区的固碳潜力及碳汇计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7年11期 v.31;No.231 128-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72 ] |[引用频次:15 ]
  • 西鄂尔多斯地区5种荒漠灌丛光合固碳能力研究

    党晓宏;蒙仲举;高永;汪季;张波;刘斌;王祯仪;翟波;

    以西鄂尔多斯地区5种天然荒漠灌丛为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灌丛的光合生理生态指标,对灌丛的光合固碳能力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灌丛日均固碳能力由强到弱为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golicus)>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依据年光合固碳量将荒漠灌丛分为3类:年光合固碳高灌丛-沙冬青、霸王(6.216~8.892t·hm~(-2)·a~(-1))、年光合固碳中等灌丛-四合木、红砂(1.742~3.962t·hm~(-2)·a~(-1))和年光合固碳低等灌丛-半日花(0.386t·hm~(-2)·a~(-1));5种灌丛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除了霸王、四合木和红砂灌丛在秋季呈现"单峰"曲线外,灌丛净光合速率日动态均呈现"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5种荒漠灌丛均属于喜阳植物,其中四合木灌丛对强光有一定的适应性,沙冬青、霸王和红砂灌丛的光能利用效率相对较高,本研究将为荒漠地区的固碳潜力及碳汇计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7年11期 v.31;No.231 128-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72 ] |[引用频次:15 ]
  • 西鄂尔多斯地区5种荒漠灌丛光合固碳能力研究

    党晓宏;蒙仲举;高永;汪季;张波;刘斌;王祯仪;翟波;

    以西鄂尔多斯地区5种天然荒漠灌丛为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灌丛的光合生理生态指标,对灌丛的光合固碳能力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灌丛日均固碳能力由强到弱为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golicus)>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依据年光合固碳量将荒漠灌丛分为3类:年光合固碳高灌丛-沙冬青、霸王(6.216~8.892t·hm~(-2)·a~(-1))、年光合固碳中等灌丛-四合木、红砂(1.742~3.962t·hm~(-2)·a~(-1))和年光合固碳低等灌丛-半日花(0.386t·hm~(-2)·a~(-1));5种灌丛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除了霸王、四合木和红砂灌丛在秋季呈现"单峰"曲线外,灌丛净光合速率日动态均呈现"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5种荒漠灌丛均属于喜阳植物,其中四合木灌丛对强光有一定的适应性,沙冬青、霸王和红砂灌丛的光能利用效率相对较高,本研究将为荒漠地区的固碳潜力及碳汇计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7年11期 v.31;No.231 128-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72 ] |[引用频次:15 ]
  •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丛日征;王兵;谷建才;牛香;胡天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以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我国权威机构公布的社会公共数据为基础,依托国家林业局贺兰山森林生态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长期、连续、定位观测研究数据集,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为16.8708×10~8yuan/a,单位面积价值量为60239.63yuan/(hm~2·a);各功能价值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林木积累营养物质>森林游憩;灌木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最高以及油松林单位面积价值量最高,分别为1.47×108yuan/a和66587yuan/(hm2·a);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与单位面积价值量均高于人工林。

    2017年11期 v.31;No.231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56 ] |[引用频次:40 ]
  •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丛日征;王兵;谷建才;牛香;胡天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以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我国权威机构公布的社会公共数据为基础,依托国家林业局贺兰山森林生态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长期、连续、定位观测研究数据集,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为16.8708×10~8yuan/a,单位面积价值量为60239.63yuan/(hm~2·a);各功能价值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林木积累营养物质>森林游憩;灌木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最高以及油松林单位面积价值量最高,分别为1.47×108yuan/a和66587yuan/(hm2·a);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与单位面积价值量均高于人工林。

    2017年11期 v.31;No.231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56 ] |[引用频次:40 ]
  •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丛日征;王兵;谷建才;牛香;胡天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以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我国权威机构公布的社会公共数据为基础,依托国家林业局贺兰山森林生态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长期、连续、定位观测研究数据集,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为16.8708×10~8yuan/a,单位面积价值量为60239.63yuan/(hm~2·a);各功能价值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林木积累营养物质>森林游憩;灌木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最高以及油松林单位面积价值量最高,分别为1.47×108yuan/a和66587yuan/(hm2·a);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与单位面积价值量均高于人工林。

    2017年11期 v.31;No.231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56 ] |[引用频次:40 ]
  • 苹果正异常开花的植物功能性状比较

    姬盼盼;杨晓东;李宏侠;陈磊;

    针对乌鲁木齐市苹果异常开花现象,对异常(11月)和正常(4月)开花时不同苹果亚种的枝、叶和花的功能性状观测采集,分析正异常开花时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别,同时结合异常和正常开花时的环境因子数据,探索异常性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红白花苹果亚种的花瓣长度、叶柄长度和小枝叶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小枝叶面积、小枝直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正常与异常开花时比较,叶柄长度、叶柄直径、雄蕊长度、花瓣长度、单叶面积、小枝单位横截面积上的叶面积、比叶面积、小枝上叶片数量在同亚种苹果间的性状存在差异(P<0.05);3)苹果正异常功能性状与土壤含水率、气温和土壤氮含量存在显著相关(P<0.05),说明土壤含水率、气温和土壤含氮量是造成苹果异常开花现象和其异常性状的最主要因素。

    2017年11期 v.31;No.231 14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3 ]
  • 苹果正异常开花的植物功能性状比较

    姬盼盼;杨晓东;李宏侠;陈磊;

    针对乌鲁木齐市苹果异常开花现象,对异常(11月)和正常(4月)开花时不同苹果亚种的枝、叶和花的功能性状观测采集,分析正异常开花时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别,同时结合异常和正常开花时的环境因子数据,探索异常性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红白花苹果亚种的花瓣长度、叶柄长度和小枝叶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小枝叶面积、小枝直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正常与异常开花时比较,叶柄长度、叶柄直径、雄蕊长度、花瓣长度、单叶面积、小枝单位横截面积上的叶面积、比叶面积、小枝上叶片数量在同亚种苹果间的性状存在差异(P<0.05);3)苹果正异常功能性状与土壤含水率、气温和土壤氮含量存在显著相关(P<0.05),说明土壤含水率、气温和土壤含氮量是造成苹果异常开花现象和其异常性状的最主要因素。

    2017年11期 v.31;No.231 14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3 ]
  • 苹果正异常开花的植物功能性状比较

    姬盼盼;杨晓东;李宏侠;陈磊;

    针对乌鲁木齐市苹果异常开花现象,对异常(11月)和正常(4月)开花时不同苹果亚种的枝、叶和花的功能性状观测采集,分析正异常开花时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别,同时结合异常和正常开花时的环境因子数据,探索异常性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红白花苹果亚种的花瓣长度、叶柄长度和小枝叶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小枝叶面积、小枝直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正常与异常开花时比较,叶柄长度、叶柄直径、雄蕊长度、花瓣长度、单叶面积、小枝单位横截面积上的叶面积、比叶面积、小枝上叶片数量在同亚种苹果间的性状存在差异(P<0.05);3)苹果正异常功能性状与土壤含水率、气温和土壤氮含量存在显著相关(P<0.05),说明土壤含水率、气温和土壤含氮量是造成苹果异常开花现象和其异常性状的最主要因素。

    2017年11期 v.31;No.231 14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3 ]
  • 豆科3属6种植物叶片特征比较研究

    李琪;贺晓;贺一鸣;吴敏;孟刚;郭刚;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叶片解离技术对豆科6种植物的叶片特征进行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3属6种豆科植物的叶表皮及叶片解剖结构,统计并测量了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表皮细胞面积、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叶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等相关的特征,并分析了叶片特征在种属之间存在的异同。结果表明:3属6种植物的气孔在上下表皮均有分布,气孔类型为不规则型,气孔形状均为椭圆形。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气孔密度、气孔指数、下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等指标在种属之间存在差异且具有一定的规律。分析显示:锦鸡儿属两种植物与草木樨属两种植物亲缘关系较近。

    2017年11期 v.31;No.231 148-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02 ] |[引用频次:6 ]
  • 豆科3属6种植物叶片特征比较研究

    李琪;贺晓;贺一鸣;吴敏;孟刚;郭刚;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叶片解离技术对豆科6种植物的叶片特征进行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3属6种豆科植物的叶表皮及叶片解剖结构,统计并测量了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表皮细胞面积、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叶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等相关的特征,并分析了叶片特征在种属之间存在的异同。结果表明:3属6种植物的气孔在上下表皮均有分布,气孔类型为不规则型,气孔形状均为椭圆形。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气孔密度、气孔指数、下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等指标在种属之间存在差异且具有一定的规律。分析显示:锦鸡儿属两种植物与草木樨属两种植物亲缘关系较近。

    2017年11期 v.31;No.231 148-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02 ] |[引用频次:6 ]
  • 豆科3属6种植物叶片特征比较研究

    李琪;贺晓;贺一鸣;吴敏;孟刚;郭刚;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叶片解离技术对豆科6种植物的叶片特征进行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3属6种豆科植物的叶表皮及叶片解剖结构,统计并测量了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表皮细胞面积、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叶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等相关的特征,并分析了叶片特征在种属之间存在的异同。结果表明:3属6种植物的气孔在上下表皮均有分布,气孔类型为不规则型,气孔形状均为椭圆形。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气孔密度、气孔指数、下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等指标在种属之间存在差异且具有一定的规律。分析显示:锦鸡儿属两种植物与草木樨属两种植物亲缘关系较近。

    2017年11期 v.31;No.231 148-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02 ] |[引用频次:6 ]
  • 紫花鼠尾草多因素优化扩繁条件及生根机制研究

    韦东山;常金宝;胡柏芳;张秋良;

    对紫花鼠尾草进行嫩枝扦插正交试验研究,发现影响插穗生根效果的关键因素及其多因素优化扩繁条件。通过解剖学研究,揭示了插穗生成不定根的组织学起源、生根类型、不定根的发生部位以及愈伤组织的产生对扦插生根的影响。通过生理学研究,初步探明插穗生根过程中各个阶段营养物质代谢的基本规律、植物酶保护系统在逆境胁迫下对有害物质动态消长变化的响应机制及各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关系。

    2017年11期 v.31;No.231 154-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6 ]
  • 紫花鼠尾草多因素优化扩繁条件及生根机制研究

    韦东山;常金宝;胡柏芳;张秋良;

    对紫花鼠尾草进行嫩枝扦插正交试验研究,发现影响插穗生根效果的关键因素及其多因素优化扩繁条件。通过解剖学研究,揭示了插穗生成不定根的组织学起源、生根类型、不定根的发生部位以及愈伤组织的产生对扦插生根的影响。通过生理学研究,初步探明插穗生根过程中各个阶段营养物质代谢的基本规律、植物酶保护系统在逆境胁迫下对有害物质动态消长变化的响应机制及各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关系。

    2017年11期 v.31;No.231 154-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6 ]
  • 紫花鼠尾草多因素优化扩繁条件及生根机制研究

    韦东山;常金宝;胡柏芳;张秋良;

    对紫花鼠尾草进行嫩枝扦插正交试验研究,发现影响插穗生根效果的关键因素及其多因素优化扩繁条件。通过解剖学研究,揭示了插穗生成不定根的组织学起源、生根类型、不定根的发生部位以及愈伤组织的产生对扦插生根的影响。通过生理学研究,初步探明插穗生根过程中各个阶段营养物质代谢的基本规律、植物酶保护系统在逆境胁迫下对有害物质动态消长变化的响应机制及各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关系。

    2017年11期 v.31;No.231 154-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6 ]
  • 阿拉善白刺生长季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特征研究

    程业森;赵晨光;高立平;

    为了探究阿拉善白刺生长季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特征,文中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阿拉善地区白刺群落生长季叶片尺度下的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日变化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特征。结果表明:1)白刺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典型的单峰型;2)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的7月份,日变化为0.3μmol CO_2·m~(-2)s~(-1)~43.9μmol CO_2·m~(-2)s~(-1),在10:00达到最大值,5、10月份光合速率最小,且5月份光合作用速率峰值略大于10月份;3)白刺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双峰型;4)整体上光合作用速率上午比较强,而蒸腾速率上午是呈现上升的趋势,随着气温的升高,辐射的增强,植物蒸腾速率在中午达到最大值,下午二者都呈现递减的趋势,即光合作用减弱,蒸腾减弱;5)白刺生长季节各月叶片水势与蒸腾速率变化呈现明显的相反趋势。

    2017年11期 v.31;No.231 161-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3 ] |[引用频次:14 ]
  • 阿拉善白刺生长季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特征研究

    程业森;赵晨光;高立平;

    为了探究阿拉善白刺生长季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特征,文中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阿拉善地区白刺群落生长季叶片尺度下的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日变化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特征。结果表明:1)白刺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典型的单峰型;2)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的7月份,日变化为0.3μmol CO_2·m~(-2)s~(-1)~43.9μmol CO_2·m~(-2)s~(-1),在10:00达到最大值,5、10月份光合速率最小,且5月份光合作用速率峰值略大于10月份;3)白刺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双峰型;4)整体上光合作用速率上午比较强,而蒸腾速率上午是呈现上升的趋势,随着气温的升高,辐射的增强,植物蒸腾速率在中午达到最大值,下午二者都呈现递减的趋势,即光合作用减弱,蒸腾减弱;5)白刺生长季节各月叶片水势与蒸腾速率变化呈现明显的相反趋势。

    2017年11期 v.31;No.231 161-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3 ] |[引用频次:14 ]
  • 阿拉善白刺生长季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特征研究

    程业森;赵晨光;高立平;

    为了探究阿拉善白刺生长季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特征,文中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阿拉善地区白刺群落生长季叶片尺度下的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日变化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特征。结果表明:1)白刺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典型的单峰型;2)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的7月份,日变化为0.3μmol CO_2·m~(-2)s~(-1)~43.9μmol CO_2·m~(-2)s~(-1),在10:00达到最大值,5、10月份光合速率最小,且5月份光合作用速率峰值略大于10月份;3)白刺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双峰型;4)整体上光合作用速率上午比较强,而蒸腾速率上午是呈现上升的趋势,随着气温的升高,辐射的增强,植物蒸腾速率在中午达到最大值,下午二者都呈现递减的趋势,即光合作用减弱,蒸腾减弱;5)白刺生长季节各月叶片水势与蒸腾速率变化呈现明显的相反趋势。

    2017年11期 v.31;No.231 161-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3 ] |[引用频次:14 ]
  • 冀北山地白桦全生长季树干液流特征

    任启文;毕君;李联地;尤海舟;高克号;

    依据组织热平衡原理,运用热扩散探针法,于2015年3月1日-2016年3月1日对冀北山地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白桦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监测,并同步观测气温、相对湿度、净辐射、总辐射、风速等环境因子的变化,研究其树干液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小五台地区白桦树干液流启动于4月下旬,结束于10月上旬,前后历时160多天。晴天条件下,不同月份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均呈典型的单峰曲线。2)生长季各月白桦树干液流速率日均值变化表现为单峰型,以7、8月最高,分别达到0.074和0.083kg·h~(-1)·cm~(-1);5、6、9月次之,达到0.06kg·h~(-1)·cm~(-1)以上。3)白桦5-9月单株日耗水量在65.04-86.69kg·tree-1·d-1之间;生长季单株总耗水量11452.07kg·tree-1,其中以7、8月耗水量最大,分别为2374.32和2687.24kg·tree-1。4)白桦树干液流速率与空气温度、净辐射、总辐射、水汽压亏缺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风速相关关系不显著。辐射和气温是影响白桦树干液流速率的主要因子。

    2017年11期 v.31;No.231 169-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0 ] |[引用频次:14 ]
  • 冀北山地白桦全生长季树干液流特征

    任启文;毕君;李联地;尤海舟;高克号;

    依据组织热平衡原理,运用热扩散探针法,于2015年3月1日-2016年3月1日对冀北山地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白桦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监测,并同步观测气温、相对湿度、净辐射、总辐射、风速等环境因子的变化,研究其树干液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小五台地区白桦树干液流启动于4月下旬,结束于10月上旬,前后历时160多天。晴天条件下,不同月份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均呈典型的单峰曲线。2)生长季各月白桦树干液流速率日均值变化表现为单峰型,以7、8月最高,分别达到0.074和0.083kg·h~(-1)·cm~(-1);5、6、9月次之,达到0.06kg·h~(-1)·cm~(-1)以上。3)白桦5-9月单株日耗水量在65.04-86.69kg·tree-1·d-1之间;生长季单株总耗水量11452.07kg·tree-1,其中以7、8月耗水量最大,分别为2374.32和2687.24kg·tree-1。4)白桦树干液流速率与空气温度、净辐射、总辐射、水汽压亏缺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风速相关关系不显著。辐射和气温是影响白桦树干液流速率的主要因子。

    2017年11期 v.31;No.231 169-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0 ] |[引用频次:14 ]
  • 冀北山地白桦全生长季树干液流特征

    任启文;毕君;李联地;尤海舟;高克号;

    依据组织热平衡原理,运用热扩散探针法,于2015年3月1日-2016年3月1日对冀北山地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白桦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监测,并同步观测气温、相对湿度、净辐射、总辐射、风速等环境因子的变化,研究其树干液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小五台地区白桦树干液流启动于4月下旬,结束于10月上旬,前后历时160多天。晴天条件下,不同月份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均呈典型的单峰曲线。2)生长季各月白桦树干液流速率日均值变化表现为单峰型,以7、8月最高,分别达到0.074和0.083kg·h~(-1)·cm~(-1);5、6、9月次之,达到0.06kg·h~(-1)·cm~(-1)以上。3)白桦5-9月单株日耗水量在65.04-86.69kg·tree-1·d-1之间;生长季单株总耗水量11452.07kg·tree-1,其中以7、8月耗水量最大,分别为2374.32和2687.24kg·tree-1。4)白桦树干液流速率与空气温度、净辐射、总辐射、水汽压亏缺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风速相关关系不显著。辐射和气温是影响白桦树干液流速率的主要因子。

    2017年11期 v.31;No.231 169-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0 ] |[引用频次:14 ]
  • 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在新疆伊犁河谷的入侵及扩散特征

    董合干;周明冬;刘忠权;郝晓云;刘延;艾尼瓦尔·阿不都瓦依提;刘彤;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和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分别是我国公布的首批/第二批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目前已经在新疆伊犁河谷呈快速扩散趋势。文中通过对比分析2010~2016年的两个物种的分布状况,研究这两个物种在伊犁河谷的入侵及扩散特征。结果表明:(1)在入侵速度上,2010年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开始入侵伊犁河谷,新源县是两个物种的主要分布区,2011年至2013年呈点状分布,2014年后大面积爆发。2016年豚草和三裂叶豚草面积分别是1015km~2、215 km~2,是2010年的10150倍、2150倍;2016年在100个调查样点的分布频度分别为0.52、0.38,是2010年的52倍、38倍,两个物种的分布频度是意大利苍耳和刺苍耳的5~9倍。(2)种子传播是两个物种的主要扩散方式。长距离扩散主要沿道路和河流,主要传播方式为人畜活动(车辆、人员往来,牛羊转场等)和流水(巩乃斯河);局部扩散主要以道路和河流为中心向周围扩散,主要传播方式为山间、田间、路边流水,人畜活动(农牧活动,车辆、人员往来等),地势(种子从高处向低处传播)等。

    2017年11期 v.31;No.231 175-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08 ] |[引用频次:39 ]
  • 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在新疆伊犁河谷的入侵及扩散特征

    董合干;周明冬;刘忠权;郝晓云;刘延;艾尼瓦尔·阿不都瓦依提;刘彤;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和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分别是我国公布的首批/第二批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目前已经在新疆伊犁河谷呈快速扩散趋势。文中通过对比分析2010~2016年的两个物种的分布状况,研究这两个物种在伊犁河谷的入侵及扩散特征。结果表明:(1)在入侵速度上,2010年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开始入侵伊犁河谷,新源县是两个物种的主要分布区,2011年至2013年呈点状分布,2014年后大面积爆发。2016年豚草和三裂叶豚草面积分别是1015km~2、215 km~2,是2010年的10150倍、2150倍;2016年在100个调查样点的分布频度分别为0.52、0.38,是2010年的52倍、38倍,两个物种的分布频度是意大利苍耳和刺苍耳的5~9倍。(2)种子传播是两个物种的主要扩散方式。长距离扩散主要沿道路和河流,主要传播方式为人畜活动(车辆、人员往来,牛羊转场等)和流水(巩乃斯河);局部扩散主要以道路和河流为中心向周围扩散,主要传播方式为山间、田间、路边流水,人畜活动(农牧活动,车辆、人员往来等),地势(种子从高处向低处传播)等。

    2017年11期 v.31;No.231 175-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08 ] |[引用频次:39 ]
  • 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在新疆伊犁河谷的入侵及扩散特征

    董合干;周明冬;刘忠权;郝晓云;刘延;艾尼瓦尔·阿不都瓦依提;刘彤;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和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分别是我国公布的首批/第二批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目前已经在新疆伊犁河谷呈快速扩散趋势。文中通过对比分析2010~2016年的两个物种的分布状况,研究这两个物种在伊犁河谷的入侵及扩散特征。结果表明:(1)在入侵速度上,2010年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开始入侵伊犁河谷,新源县是两个物种的主要分布区,2011年至2013年呈点状分布,2014年后大面积爆发。2016年豚草和三裂叶豚草面积分别是1015km~2、215 km~2,是2010年的10150倍、2150倍;2016年在100个调查样点的分布频度分别为0.52、0.38,是2010年的52倍、38倍,两个物种的分布频度是意大利苍耳和刺苍耳的5~9倍。(2)种子传播是两个物种的主要扩散方式。长距离扩散主要沿道路和河流,主要传播方式为人畜活动(车辆、人员往来,牛羊转场等)和流水(巩乃斯河);局部扩散主要以道路和河流为中心向周围扩散,主要传播方式为山间、田间、路边流水,人畜活动(农牧活动,车辆、人员往来等),地势(种子从高处向低处传播)等。

    2017年11期 v.31;No.231 175-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08 ] |[引用频次:39 ]
  • 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4种植被土壤层水文调节功能的综合评价

    王正安;邸利;王彦辉;刘宇;李振华;韩新生;左海军;

    深入认识和定量评价植被土壤层的水文调节功能,是干旱半干旱区生态工程建设和流域水土资源管理的重要科学依据。文中在宁夏六盘山北侧半干旱区的叠叠沟小流域,分析了4种典型植被(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林、沙棘灌丛和草地)100cm土层的土壤容重、持水能力和渗透性等土壤水文物理性质,运用坐标综合评定法定量评价了其土壤水文调节功能。结果表明:土壤容重(g/cm3)以沙棘灌丛(1.17)最高,白桦林、华北落叶松林和天然草地较接近(1.05~1.07);土壤总孔隙度表现为华北落叶松林(54.41%)>白桦林(53.30%)>天然草地(51.91%)>沙棘灌丛(50.11%);华北落叶松林和白桦林的蓄水性能和渗透性能要优于沙棘灌丛和草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白桦林地的土壤水文调节功能最强(0.0008),华北落叶松林地(0.0148)和沙棘灌丛(0.0678)次之,草地的土壤水文调节功能最差(0.2418)。

    2017年11期 v.31;No.231 181-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2 ] |[引用频次:21 ]
  • 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4种植被土壤层水文调节功能的综合评价

    王正安;邸利;王彦辉;刘宇;李振华;韩新生;左海军;

    深入认识和定量评价植被土壤层的水文调节功能,是干旱半干旱区生态工程建设和流域水土资源管理的重要科学依据。文中在宁夏六盘山北侧半干旱区的叠叠沟小流域,分析了4种典型植被(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林、沙棘灌丛和草地)100cm土层的土壤容重、持水能力和渗透性等土壤水文物理性质,运用坐标综合评定法定量评价了其土壤水文调节功能。结果表明:土壤容重(g/cm3)以沙棘灌丛(1.17)最高,白桦林、华北落叶松林和天然草地较接近(1.05~1.07);土壤总孔隙度表现为华北落叶松林(54.41%)>白桦林(53.30%)>天然草地(51.91%)>沙棘灌丛(50.11%);华北落叶松林和白桦林的蓄水性能和渗透性能要优于沙棘灌丛和草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白桦林地的土壤水文调节功能最强(0.0008),华北落叶松林地(0.0148)和沙棘灌丛(0.0678)次之,草地的土壤水文调节功能最差(0.2418)。

    2017年11期 v.31;No.231 181-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2 ] |[引用频次:21 ]
  • 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4种植被土壤层水文调节功能的综合评价

    王正安;邸利;王彦辉;刘宇;李振华;韩新生;左海军;

    深入认识和定量评价植被土壤层的水文调节功能,是干旱半干旱区生态工程建设和流域水土资源管理的重要科学依据。文中在宁夏六盘山北侧半干旱区的叠叠沟小流域,分析了4种典型植被(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林、沙棘灌丛和草地)100cm土层的土壤容重、持水能力和渗透性等土壤水文物理性质,运用坐标综合评定法定量评价了其土壤水文调节功能。结果表明:土壤容重(g/cm3)以沙棘灌丛(1.17)最高,白桦林、华北落叶松林和天然草地较接近(1.05~1.07);土壤总孔隙度表现为华北落叶松林(54.41%)>白桦林(53.30%)>天然草地(51.91%)>沙棘灌丛(50.11%);华北落叶松林和白桦林的蓄水性能和渗透性能要优于沙棘灌丛和草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白桦林地的土壤水文调节功能最强(0.0008),华北落叶松林地(0.0148)和沙棘灌丛(0.0678)次之,草地的土壤水文调节功能最差(0.2418)。

    2017年11期 v.31;No.231 181-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2 ] |[引用频次:21 ]
  • 淮河流域气象干旱风险的区域特征分析

    杨娜;段凯;刘梅;刘俊杰;梅亚东;

    利用淮河流域30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2013年的月降水数据,基于贝叶斯空间插值方法对其不同时间尺度(月、季和年)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进行空间插值,以评估淮河流域内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片区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气象干旱风险与干旱演变趋势。结果显示:各片区的气象干旱情势呈现显著性差异,其中山东片干旱频次最高,但以轻旱事件居多;安徽片出现干旱的总频次最小,但极旱、重旱频次略高。河南片和山东片遭遇重旱的风险较高,安徽片和江苏片遭遇极旱的风险较高。就全流域来说,在三种时间尺度之中,季节尺度上的干旱风险最大、频次最高,表明季节性干旱可能对流域各个片区的影响都较大。然而,各片区的长序列干旱风险演变结果显示:多个片区年/季节尺度上的干旱事件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但在月尺度上却呈现不显著增加趋势,说明未来在小尺度上的干旱风险有可能增大。

    2017年11期 v.31;No.231 188-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71 ] |[引用频次:16 ]
  • 淮河流域气象干旱风险的区域特征分析

    杨娜;段凯;刘梅;刘俊杰;梅亚东;

    利用淮河流域30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2013年的月降水数据,基于贝叶斯空间插值方法对其不同时间尺度(月、季和年)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进行空间插值,以评估淮河流域内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片区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气象干旱风险与干旱演变趋势。结果显示:各片区的气象干旱情势呈现显著性差异,其中山东片干旱频次最高,但以轻旱事件居多;安徽片出现干旱的总频次最小,但极旱、重旱频次略高。河南片和山东片遭遇重旱的风险较高,安徽片和江苏片遭遇极旱的风险较高。就全流域来说,在三种时间尺度之中,季节尺度上的干旱风险最大、频次最高,表明季节性干旱可能对流域各个片区的影响都较大。然而,各片区的长序列干旱风险演变结果显示:多个片区年/季节尺度上的干旱事件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但在月尺度上却呈现不显著增加趋势,说明未来在小尺度上的干旱风险有可能增大。

    2017年11期 v.31;No.231 188-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71 ] |[引用频次:16 ]
  • 淮河流域气象干旱风险的区域特征分析

    杨娜;段凯;刘梅;刘俊杰;梅亚东;

    利用淮河流域30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2013年的月降水数据,基于贝叶斯空间插值方法对其不同时间尺度(月、季和年)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进行空间插值,以评估淮河流域内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片区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气象干旱风险与干旱演变趋势。结果显示:各片区的气象干旱情势呈现显著性差异,其中山东片干旱频次最高,但以轻旱事件居多;安徽片出现干旱的总频次最小,但极旱、重旱频次略高。河南片和山东片遭遇重旱的风险较高,安徽片和江苏片遭遇极旱的风险较高。就全流域来说,在三种时间尺度之中,季节尺度上的干旱风险最大、频次最高,表明季节性干旱可能对流域各个片区的影响都较大。然而,各片区的长序列干旱风险演变结果显示:多个片区年/季节尺度上的干旱事件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但在月尺度上却呈现不显著增加趋势,说明未来在小尺度上的干旱风险有可能增大。

    2017年11期 v.31;No.231 188-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71 ] |[引用频次:16 ]
  • 三维冰雹云模式对巴彦淖尔市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王凯;苏立娟;达布希拉图;方晓红;郑旭程;

    为了深入研究巴彦淖尔市冰雹云形成的宏微观条件,利用三维冰雹云模式对该地区的一次冰雹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探讨了三维冰雹云模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模式能够模拟出冰雹云发生、发展、成熟、消散的过程,最大上升气流以及降雹量的特征,表明此次冰雹云具有连续发展的态势。模式中固态水成物粒子对降水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模拟出的最大冰雹直径为4.362mm。分析冰雹云的流场结构、总水成物场的分布与演变发现,较强的辐合上升气流为冰雹云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有利的总水成物分布为冰雹云提供了水汽条件。针对冰雹粒子的微物理过程,此次巴彦淖尔市冰雹粒子以霰粒子的自动转化(CNgh)增长为主,冰雹碰并雪增长(CLsh)为辅,适量的冰晶及丰富的过冷水的存在,对此次冰雹云的形成和增长极为有利。三维冰雹云模式的应用,能够判断是否有冰雹发生,以及冰雹的起止时间,为巴彦淖尔市冰雹的预报提供了帮助。

    2017年11期 v.31;No.231 194-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7 ]
  • 三维冰雹云模式对巴彦淖尔市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王凯;苏立娟;达布希拉图;方晓红;郑旭程;

    为了深入研究巴彦淖尔市冰雹云形成的宏微观条件,利用三维冰雹云模式对该地区的一次冰雹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探讨了三维冰雹云模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模式能够模拟出冰雹云发生、发展、成熟、消散的过程,最大上升气流以及降雹量的特征,表明此次冰雹云具有连续发展的态势。模式中固态水成物粒子对降水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模拟出的最大冰雹直径为4.362mm。分析冰雹云的流场结构、总水成物场的分布与演变发现,较强的辐合上升气流为冰雹云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有利的总水成物分布为冰雹云提供了水汽条件。针对冰雹粒子的微物理过程,此次巴彦淖尔市冰雹粒子以霰粒子的自动转化(CNgh)增长为主,冰雹碰并雪增长(CLsh)为辅,适量的冰晶及丰富的过冷水的存在,对此次冰雹云的形成和增长极为有利。三维冰雹云模式的应用,能够判断是否有冰雹发生,以及冰雹的起止时间,为巴彦淖尔市冰雹的预报提供了帮助。

    2017年11期 v.31;No.231 194-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7 ]
  • 三维冰雹云模式对巴彦淖尔市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王凯;苏立娟;达布希拉图;方晓红;郑旭程;

    为了深入研究巴彦淖尔市冰雹云形成的宏微观条件,利用三维冰雹云模式对该地区的一次冰雹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探讨了三维冰雹云模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模式能够模拟出冰雹云发生、发展、成熟、消散的过程,最大上升气流以及降雹量的特征,表明此次冰雹云具有连续发展的态势。模式中固态水成物粒子对降水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模拟出的最大冰雹直径为4.362mm。分析冰雹云的流场结构、总水成物场的分布与演变发现,较强的辐合上升气流为冰雹云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有利的总水成物分布为冰雹云提供了水汽条件。针对冰雹粒子的微物理过程,此次巴彦淖尔市冰雹粒子以霰粒子的自动转化(CNgh)增长为主,冰雹碰并雪增长(CLsh)为辅,适量的冰晶及丰富的过冷水的存在,对此次冰雹云的形成和增长极为有利。三维冰雹云模式的应用,能够判断是否有冰雹发生,以及冰雹的起止时间,为巴彦淖尔市冰雹的预报提供了帮助。

    2017年11期 v.31;No.231 194-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7 ]
  • 基于多源信息的山西省土壤墒情监测站网规划布局研究

    吴迪;张亮亮;翟家齐;冯保清;

    综合考虑全省地形地貌、农业气候、土壤类型等自然属性信息,以及灌溉和雨养农业区、粮食主产区、易旱区等空间分布特点,提出了基于多源信息的土壤墒情站网规划布设原则和方法,运用Arc GIS技术实现空间信息的叠加、提取和融合;并在已有站网基础上对研究区土壤墒情监测站网进行了规划布局。全省共规划土壤墒情监测站392个,其中已有墒情站71个,新增墒情站321个;规划墒情站平均代表面积399.49km2,站网密度每县3.92个。该方法可为抗旱管理部门墒情站网规划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2017年11期 v.31;No.231 201-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4 ]
  • 基于多源信息的山西省土壤墒情监测站网规划布局研究

    吴迪;张亮亮;翟家齐;冯保清;

    综合考虑全省地形地貌、农业气候、土壤类型等自然属性信息,以及灌溉和雨养农业区、粮食主产区、易旱区等空间分布特点,提出了基于多源信息的土壤墒情站网规划布设原则和方法,运用Arc GIS技术实现空间信息的叠加、提取和融合;并在已有站网基础上对研究区土壤墒情监测站网进行了规划布局。全省共规划土壤墒情监测站392个,其中已有墒情站71个,新增墒情站321个;规划墒情站平均代表面积399.49km2,站网密度每县3.92个。该方法可为抗旱管理部门墒情站网规划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2017年11期 v.31;No.231 201-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4 ]
  • 基于多源信息的山西省土壤墒情监测站网规划布局研究

    吴迪;张亮亮;翟家齐;冯保清;

    综合考虑全省地形地貌、农业气候、土壤类型等自然属性信息,以及灌溉和雨养农业区、粮食主产区、易旱区等空间分布特点,提出了基于多源信息的土壤墒情站网规划布设原则和方法,运用Arc GIS技术实现空间信息的叠加、提取和融合;并在已有站网基础上对研究区土壤墒情监测站网进行了规划布局。全省共规划土壤墒情监测站392个,其中已有墒情站71个,新增墒情站321个;规划墒情站平均代表面积399.49km2,站网密度每县3.92个。该方法可为抗旱管理部门墒情站网规划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2017年11期 v.31;No.231 201-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