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基于改进等比例分配方法的我国各省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分配

    王奇;赵欣;

    随着我国一系列碳排放控制目标的提出,如何将碳强度减排目标公平合理地分配到不同省份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文中基于改进的等比例分配法和熵值赋权法,充分考虑各省份在碳排放驱动因素、减排能力、减排成本、排放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对我国2020年碳排放控制目标进行了分配。结果表明,在国家"十三五"期间碳强度下降18%的目标约束下,全国30个省的碳强度平均削减幅度为16. 33%,削减率在10.17%-27. 76%之间。其中,以天津、江苏等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和以内蒙古、山东、山西等为代表的重工业大省和能源输送大省,碳强度削减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大多数中西部欠发达省份的削减率则相对较低。在碳强度减排目标约束下,各地区应结合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征选择差异化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2019年01期 v.33;No.245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7 ] |[下载次数:787 ] |[引用频次:22 ]
  • 生态PPP项目省际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文彬;唐德善;

    基于财政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心(China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center,CPPPC)项目库数据,以各省生态PPP项目、重大项目以及国有企业参与程度的差异性为研究对象,探究省际差异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生态PPP项目主要集中在西部欠发达地区,重大项目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国企在社会投资群体中处于主导地位。进一步分析发现:生态PPP项目立项受GDP增长速度、人均财政收入、地方债务占GDP比重、受教育水平及自然资源因素影响;重大项目立项除受上述因素影响外,还受地方政府效率影响;国有企业参与积极性受地方债务占GDP比重、政府效率和自然资源因素影响。结合分析提出如下建议:政府应避免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PPP)模式当成单纯的融资工具,需要提高政府效率,优化项目质量,发挥PPP模式最大效用,服务生态建设。

    2019年01期 v.33;No.245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5 ] |[下载次数:725 ] |[引用频次:17 ]
  • 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变化及影响因素

    郑翔益;孙思奥;鲍超;

    基于水足迹理论,在1990-2015年中国居民各类食物消费统计量的基础上,分别测算城镇和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绿水、蓝水、灰水足迹,采用结构分解法将不同时期城镇与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的变化量分别分解为由人口规模、人均食物消费量、食物消费结构三个因素引起的变化量。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食物消费水足迹没有明显差异; 2)中国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人口规模增长与食物消费结构变化是中国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 3)城镇化导致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增长,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减少。

    2019年01期 v.33;No.245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4 ] |[下载次数:1472 ] |[引用频次:29 ]
  • 从内外蒙古草地产权差异看“公地悲剧”与“私地悲剧”之争

    张耀启;吴冠宇;邵长亮;陈吉泉;路冠军;

    针对当前"公地悲剧"还是"私地悲剧"之争,文中以草地资源稀缺性的差异分析为主线,比较蒙古与内蒙古草地资源不同产权配置的原因。产权界定的基本原则是界定的边际成本要低于边际收益。蒙古国大部分草地不稀缺,不界定产权或保持共享是合理的,但有必要对城郊以及质量和交通好的草地或可能用作农地、住宅、工业等其他用途的稀缺草地资源进行相应的产权界定。基于内蒙古草地资源的稀缺性,明晰界定草场产权、使用权私有化的方向是必要的,未来需要在保障使用权私有的前提下,遵循市场主导和自主自愿的原则,鼓励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草场,渐进式地推动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并探索对草地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产权界定和制度性补偿。

    2019年01期 v.33;No.245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2 ] |[下载次数:920 ] |[引用频次:16 ]
  • 秦巴山区农户多维贫困测度及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马明义;李桦;

    基于陕西省太白县农户调研数据,利用Alkire-Foster多维贫困测度模型,对农户家庭进行多维贫困测度与分解。结果表明:单维贫困状况不容乐观,各维度贫困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多维贫困指数变化随被剥夺维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各维度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率不同,教育、健康和社会关系是贫困的主要原因;多维贫困指数存在地区差异性,不同地区各维度贡献率不同,各地区在同一维度下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率也有所区别。针对以上结论,提出建立多维的贫困识别和瞄准机制、将农村居民的就业技能培训与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加大同时进行、健全农村医疗体系、加强村委会建设及结合地区贫困的程度合理分配扶贫资金等精准扶贫对策建议。

    2019年01期 v.33;No.245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8 ] |[下载次数:1646 ] |[引用频次:46 ]
  • 易地扶贫搬迁农户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一个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解释架构

    时鹏;余劲;

    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依据,利用陕西省安康市256个农户调查数据,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对行为意愿有显著的正影响;农户易地扶贫搬迁的决策理性尚处在"生存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过渡阶段,经济理性是促使农户搬迁的主要动机;家人意见、已搬迁户意见、邻里和村干部意见对农户易地扶贫搬迁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影响。

    2019年01期 v.33;No.245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53 ] |[下载次数:3402 ] |[引用频次:91 ]
  • 三权分置下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支付意愿研究

    谢文宝;陈彤;刘国勇;

    基于新疆农户调查数据,研究农户耕地质量保护的支付意愿和支付方式偏好,比较耕地流转农户与非流转农户支付意愿和支付方式偏好的差异,并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88. 87%的农户愿意为保护耕地质量支付劳动或资金,农户资金支付意愿水平为89. 82元/亩,劳动支付意愿水平为6. 94天/亩,综合支付意愿水平为294. 56元/亩。非流转农户偏好于劳动支付方式,流转农户偏好于资本支付方式,流转农户耕地质量保护综合支付意愿水平显著低于非流转农户。影响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支付意愿的因素主要是耕地特征和政策因素,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熟悉程度、参与订单农业生产、农户身体健康程度等因素。新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应该提高补贴标准,采用资金补贴、物化补贴、技术补贴等多种方式进行。

    2019年01期 v.33;No.245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9 ] |[下载次数:741 ] |[引用频次:20 ]
  • 限制开发生态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以宁夏西吉县为例

    王玲;米文宝;王鑫;陈晓珍;

    以西吉县为例,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四期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及统计年鉴数据,借助遥感和GIS技术,从土地利用信息熵、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三方面探究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策法规三方面进行驱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西吉县土地利用以耕地、林地、草地为主,耕地逐年减少,主要转化为林地和草地,建设用地变化速度最快,主要由耕地和未利用地转化而来;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策法规是影响西吉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其中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农业结构的调整。

    2019年01期 v.33;No.245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60 ] |[下载次数:1677 ] |[引用频次:72 ]
  • 情景模拟下粮食主产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效应研究——基于河南省801户农户的实证

    牛海鹏;肖东洋;

    通过设置农业支持保护补贴(Ⅰ)和耕地保护基金(Ⅱ)两种情景,模拟研究了粮食主产区农户对不同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模式预期效应的感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情景Ⅰ城乡结合部和典型农村受访农户认为家庭生活水平有提高的比例分别为36. 71%和41. 99%,而情境Ⅱ下的比例分别为76. 58%和80.25%。相比于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耕地保护基金对农户的家庭生活水平改善更为明显。2)情景Ⅰ城乡结合部和典型农村受访农户表示愿意维护耕地质量的比例分别为77. 22%和84. 60%,愿意管护生态环境的比例分别为68. 35%和78. 85%;而相应情况下农户对情境Ⅱ的感知结果分别为85. 44%和89. 89%、77. 22%和85.23%;故在两种模拟情景下,受访农户的耕地保护意愿均较高且无较大差异。3)农户分化特征对不同情景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效应感知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2019年01期 v.33;No.245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9 ] |[下载次数:831 ] |[引用频次:17 ]
  • 典型生态保育区农户对环境变化的感知研究——基于宁夏党家岔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农户调研

    乔斌;何彤慧;苏芝屯;

    以典型生态保育区宁夏党家岔湿地自然保护区社区农户为研究案例,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方法,计量了当地社区农户生计多样性,分析了农户对环境变化的感知,测度了农户对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的策略选择的认知。结果表明:1)当地农户多为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老龄化问题突出,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占90. 91%。小型家庭、主流家庭和巨型家庭的生计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 45、2. 68和2. 64; 2)不同背景标签的农户对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的感知表现出认知偏差,对居住村落环境变化的感知体现出空间层次性; 3)当地农户更关注短期生计利益,更关心居所村落"小环境"的改善,对自然保护区不能直接获得经济效益的"大生态环境"的保育与恢复不太关注。

    2019年01期 v.33;No.245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7 ] |[下载次数:622 ] |[引用频次:10 ]
  • 苹果种植户生产环节外包行为研究——基于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

    张强强;闫贝贝;霍学喜;杨慧莲;

    厘清苹果户生产环节外包行动逻辑,解析其对苹果规模经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及960户调查数据,分析影响苹果户生产环节外包决策选择、参与程度的因素及其影响效应差异。结果表明:1)选择生产环节外包的苹果户较多但参与程度偏低。2)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雇工价格显著负向影响外包决策;户主受教育程度、苹果种植年限、苹果种植面积显著正向影响外包决策; 3)户主性别、家庭劳动力人数、苹果种植年限、果园细碎化程度显著负向影响外包程度;户主年龄、是否为社员、苹果种植面积显著正向影响外包程度; 4)从区域来看,甘肃外包比例显著高于山东、陕西。

    2019年01期 v.33;No.245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6 ] |[下载次数:1359 ] |[引用频次:20 ]
  • 基于Shapley值法的奶牛产业链利润分配机制研究

    李治;胡志全;

    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奶牛产业链的价值增值比例、成本构成和利润分配;并利用Shapley值法,根据各方对合作联盟的贡献程度,计算奶牛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方案。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情况下,处于奶牛产业价值链源头的养殖企业及农户从增值中获益不多,乳企等加工环节经营者占有增值的大部分;养殖企业处于养殖成本较高、收益较低甚至亏损的尴尬境地;奶牛产业链最终的利润分配方案为:农户获得全部收益的10. 54%,养殖牧场为3. 34%,乳企为86. 12%。完善政策为:引进乳企、饲料企业等下游加工环节,多渠道加工奶品;实施牛奶收购政府指导价;支持养殖企业持股加工企业;提高对养殖企业与农户的技术支持服务力度。

    2019年01期 v.33;No.245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11 ] |[下载次数:1007 ] |[引用频次:20 ]
  • 冀西北农牧交错带表层土壤营养元素特征研究——以河北省康保县为例

    吴云霞;蔡奎;吕凤军;杨斌;雷玉平;周智勇;李晓敏;

    为了查明冀西北农牧交错带土壤营养状况和理化性状,以4*4km~2网络样方对冀西北康保县表层土壤进行了取样分析研究,分析测试了大量元素N、P、K,中量元素Ca、Mg,微量元素Fe、Mn、Cu、Zn、Mo、B,pH值及有机碳(orgC)。研究结果表明:康保土壤pH平均值为8. 54,属强碱性土壤;除Ca、Mg、K元素含量丰富外,其余营养元素较为缺乏; K和pH值为弱变异,其余元素均为中等变异;相关性分析显示,大多数营养元素在p <0. 01水平上呈显著性相关,认为其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影响,而Ca和K在p <0. 01水平上与其它营养元素相关性程度低,推测与当地的干旱气候和植物吸收有关。Fe、Mn、Cu、Zn、Mo、B及有机碳(orgC)与pH值呈负相关关系。丰缺评价显示K、Mg处于丰富水平,超过50%区域的N、Ca处于三级适中水平,有机碳(orgC)和P处于缺乏和极缺乏水平,微量元素总体处于极缺乏状态。空间分布图显示,芦家营乡、处长地乡、屯垦镇周围全量营养元素含量水平相对较高。

    2019年01期 v.33;No.245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9 ] |[下载次数:303 ] |[引用频次:20 ]
  • 不同材料覆盖对马铃薯田土壤水热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霍轶珍;丁春莲;银花;韩翠莲;

    为研究不同材料覆盖对马铃薯田土壤水热状况、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裸地、秸秆覆盖、液态地膜覆盖和普通地膜覆盖共4个处理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表覆盖后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率,全生育期内普通地膜、液态地膜和秸秆覆盖处理平均较裸地处理高19. 67%、14. 83%和6. 60%。不同覆盖条件可显著提高马铃薯耕层土壤温度,且在马铃薯生育前中期达到显著水平,普通地膜覆盖、液态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平均较裸地处理高5. 95℃、4. 44℃和1. 55℃。生育后期,裸地覆盖地温显著低于普通地膜和秸秆覆盖,而与液态地膜覆盖间差异性不显著,但该阶段气温较高,液态地膜覆盖相对其他覆盖处理达到了降温的效果,有利于马铃薯产量的形成。各覆盖处理均显著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以液态地膜覆盖增幅最为显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裸地处理提高46. 26%和35. 00%。综合考虑,液态地膜覆盖较适宜在该地区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推广应用。

    2019年01期 v.33;No.245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6 ] |[下载次数:631 ] |[引用频次:42 ]
  • 兰州市地下水中“三氮”污染特征及成因

    吕晓立;刘景涛;朱亮;刘春燕;刘俊建;

    以兰州市41组浅层地下水样品水化学组分测试结果为依据,研究兰州市地下水中"三氮"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兰州浅层地下水中"三氮"污染较严重,NO_3-N超标率最高,超标率为51. 2%; NO_2-N和NH_4-N次之,超标率分别为26. 8%和12. 2%。"三氮"污染分布不均,局部区域呈面状污染。NO_3-N重污染区主要分布于兰州市城关区的掩埋垃圾填埋场和受地表排污沟渠污染区域,西固区的石油化工区,以及七里河区西南部的污灌区。兰州断陷盆地"三氮"超标点相对较少。含氮化肥使用、污水灌溉及生活污水入渗是地下水中NO_3-N的主要来源;工业废水入渗是地下水中NH_4-N的重要来源。污染源类型不同,地下水"三氮"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亦不同;氧化还原条件、包气带岩性结构特征、补径排条件是"三氮"迁移转化及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2019年01期 v.33;No.245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1 ] |[下载次数:639 ] |[引用频次:39 ]
  • 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MnFe_2O_4纳米微粒修复技术研究

    李元杰;李林;刘永茂;王梁;路红霞;

    为研究铁锰氧化物纳米颗粒(MnFe_2O_4)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修复效果,文中以内蒙古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静态震动浸出实验和土柱淋洗实验,系统分析了不同梯度铁锰氧化物纳米颗粒和pH值对土壤重金属的吸附效应。结果表明:随MnFe_2O_4用量增加(<10g/kg),土壤淋洗液中铜(Cu)、铅(Pb)、锌(Zn)和砷(As)浓度呈显著降低趋势;不同pH值条件下,随pH降低,淋洗液中Cu,Pb,Zn浓度则逐步升高,As浓度则略微减少。相比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经MnFe_2O_4修复后,土壤中Cu、Pb、Zn、As去除率分别高达93. 6%、69. 2%、57. 0%和99. 7%,效果显著。

    2019年01期 v.33;No.245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12 ] |[下载次数:629 ] |[引用频次:11 ]
  •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土壤重金属源解析——以晋中盆地为例

    刘斌;郭星;朱宇恩;

    为了解晋中盆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来源,测定了302个土壤样品中Pb、Cr、Cd、As和Hg五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地统计学方法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了盆地内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五种重金属含量均值都高于山西省背景值含量,其中As和Cr含量均值接近山西省背景值含量,Pb略高于山西土壤背景值、Cd和Hg则存在明显超标,其中Hg和Cd分别有11. 5%和60. 0%的样点超过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源解析结果显示:As和Cr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等自然源,Pb、Cd和Hg主要来源于工、农业生产等人为源。随机森林结果显示:影响Cd含量的主要因素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人均工业产值和土壤全氮含量,说明Cd的积累受工业活动和农业活动中化肥施用的共同影响;影响Hg含量的主要因素重要性排序依次为人均工业产值和污染企业距离,说明Hg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活动;影响Pb含量的主要因素重要性排序依次为道路距离、人均工业产值和污染企业距离,说明Pb既受交通运输的影响又受工业活动的影响。

    2019年01期 v.33;No.245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8 ] |[下载次数:1556 ] |[引用频次:42 ]
  • 和田河流域绿洲区地下水中氟的分布特征及形成过程

    李玲;周金龙;齐万秋;陈锋;曾妍妍;陈云飞;

    以和田河流域绿洲区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法、Gibbs图和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对该区地下水中氟的含量水平、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形成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和田河流域绿洲区地下水中氟含量偏高,变化范围为0. 22-5. 80mg/L,平均含量为1. 50mg/L。水平方向上高氟水集中分布在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之间以及绿洲边缘;垂直方向上浅层潜水中氟含量普遍高于中深层潜水。绿洲区含水介质中大量的含氟矿物是地下水中氟的主要来源;地下水偏碱性、高TDS、HCO_3~-含量偏高等化学特征为氟的迁移与富集提供了良好条件;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是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矿物的溶解-沉淀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等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9年01期 v.33;No.245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9 ] |[下载次数:441 ] |[引用频次:25 ]
  • 太行山片麻岩基岩裂隙富水性的激电衰减参数特征——以阜平县为例

    卢放;胡文广;于蕾;王高峰;

    为研究太行山片麻岩基岩裂隙富水性和激电衰减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依据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了阜平县某研究区的水文地质特征,总结了片麻岩基岩裂隙水的赋存规律。利用激电法获取了半衰时、衰减度和偏离度等激电衰减参数。分析了片麻岩基岩裂隙水富水性的激电衰减参数特征,估计了地下水的富水性,并布置地质钻孔验证了基岩裂隙水富水性与激电衰减参数特征之间的对应程度。结果表明:半衰时和衰减度越大、偏离度越小,片麻岩基岩裂隙水富水性更为优越;半衰时分布在960~1600ms、衰减度分布在35~48%,以及偏离度分布在4. 8%以下,研究区片麻岩基岩裂隙水富水性较为优越;不同片麻岩基岩裂隙水分布区的水文地质特征不同,激电衰减参数值分布范围各异;相比电阻率和极化率,激电衰减参数的分辨率和准确度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效果可靠,在条件类似的片麻岩基岩裂隙水分布区具有很强意义的示范性。

    2019年01期 v.33;No.245 11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11 ]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3 ]
  • 怒江上游河谷川西云杉树轮宽度指示的气候水文变化

    陈友平;张合理;王勇辉;范子昂;陈峰;

    使用树轮年代学的研究方法,对采自青藏高原怒江上游河谷川西云杉进行研究,建立了1761-2016年的树轮宽度年表。通过对树轮差值年表与1960-2016年间的气候数据进行相关普查,发现树轮差值年表与区域上一年8月到当年6月的月降水量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达0. 655。利用该年表重建了研究区过去171年(1846-2016年)上一年8月到当年6月的月降水量变化,经相关检验,降水重建具有较好的可信性。经分析,重建序列中存在3个极端干旱年和4个极端湿润年;研究区经历了5次湿润期和5个干旱期,其中最长湿润期间为1890-1913年,最长干旱期间为1914-1948年;该降水重建序列存在1. 9~2. 0年、2. 3年、2. 5~2. 6年、2. 7~2. 8年的准周期变化;空间相关分析表明该重建序列能够表征研究区大范围的降水量变化;另外,流域水文变化和树木生长变化存在联系,说明怒江上游河谷川西云杉径向生长不仅仅包含了降水信号,而且同时包含了水文信号。

    2019年01期 v.33;No.245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4 ] |[下载次数:479 ] |[引用频次:5 ]
  • 2000-2015年阿坝州积雪时空特征研究

    张鑫钰;柳锦宝;郭斌;王增武;李玉婷;

    积雪由于自身的高地表反射率和高导热率,在气候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地表和大气间的能量交换及相关水文过程。文中基于MOD10A2积雪产品,结合GIS技术和统计学方法,研究2000-2015年阿坝州积雪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空间上,年积雪覆盖主要分布在阿坝县、红原县和若尔盖县;时间上,全域积雪面积存在明显月份、季节差异,年积雪覆盖总体呈下降趋势,夏季为年最低值时期;年积雪大部分为短期积雪,且主要出现在海拔高度3000-4000m的地区。

    2019年01期 v.33;No.245 13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2 ] |[下载次数:308 ] |[引用频次:4 ]
  • 基于LUCC的泾河流域景观格局与径流的响应关系

    刘芳;熊伟;王彦辉;于澎涛;徐丽宏;

    量化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和景观格局变化与径流的响应关系对于科学认识、评估和管理区域水资源及其生态修复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GIS和Fragstats等软件,文中分析了泾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和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水量呈现先下降后微弱上升的变化规律且年际变化剧烈,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713. 49mm(2003年)和348. 18mm(1997年);径流量则表现为逐渐减少的趋势,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72. 16mm(1966年)和13. 59mm(2004年)。2) 1980-2010年,该流域的景观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二者占总面积的87%以上;其次是林地,占比8. 98-9. 97%;而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仅占1. 96-2. 39%。受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实施的影响,森林和草地的面积分别增加了447. 08km2和201. 58km2。3)研究期内流域景观格局朝着低连通、破碎化和异质性高的方向演变。相关分析表明:蔓延度指数(CONTAG)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AWMSI)与年径流深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各斑块之间聚集程度的增加和斑块形状的复杂化有利于径流的形成,而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景观分割度(DIVISION)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SHEI)与年径流深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景观破碎化和异质性的提高对径流有明显的阻滞作用。

    2019年01期 v.33;No.245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7 ] |[下载次数:809 ] |[引用频次:22 ]
  • 45年来内蒙古兴安盟作物生长季干旱时空特征

    高红霞;唐红艳;

    基于内蒙古兴安盟8个气象观测站1973~2017年的逐日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风速、水汽压等要素,选用国家标准中相对湿润度指数分析了兴安盟近45年生长季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45年来,兴安盟干旱发生频率平均为4. 12n/a,其中轻旱和重旱发生频率较高,其次为中旱,特旱发生频率较低。全盟多年平均干旱频率空间分布差异不大,各地平均干旱频率在3. 36n/a~4. 58n/a。干旱频率气候倾向率为0.19n/10a,增加趋势不显著。历年生长季各月干旱指数分布结果显示,全盟春旱发生范围大、强度强,秋旱次之,夏旱强度总体较小。兴安盟生长季干旱变化经历了4个明显的阶段变化,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干旱程度逐渐增强; 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末期,干旱强度逐渐减弱; 90年代末期到2010年,干旱强度再一次增强;2011年以后,干旱强度有所减弱。M-K突变检测显示,兴安盟生长季干旱指数在1975年、1976年、1978年、1995年、2012年和2017年均存在突变。

    2019年01期 v.33;No.245 14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0 ] |[下载次数:352 ] |[引用频次:12 ]
  • 济南市地表参数变化及其热岛效应响应

    王林申;付佳;贾琦;范勇;

    基于Landsat遥感卫星影像反演济南市四个年份的地表温度,归一化处理后得到地表温度等级分布图,使用ENVI软件提取研究区各年份植被和不透水面等地表参数,分析相关地表参数的时空变化及其热岛效应特征响应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济南中心城区各地表参数在过去20余年间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些变化对城市热岛效应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呈现关联形式,而植被覆盖面对地表温度变化的影响程度比不透水面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城市规划管理措施以缓解热岛效应。

    2019年01期 v.33;No.245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4 ] |[下载次数:594 ] |[引用频次:18 ]
  • 近56a宁夏高速公路大雾时空特征及风险评价

    杨军;张杰;刘垚;陆晓静;邓敏君;

    基于1960-2015年宁夏大雾逐日观测及大雾发生、结束时间资料,分析了宁夏四条主要高速公路大雾天气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选取平均雾日数、平均持续时间、河网密度、道路密度等10个评价指标,构建宁夏高速公路大雾灾害评估模型,开展风险评价与区划。结果表明:宁夏高速公路9-11月是大雾发生最多的月份,一天中大雾事件高影响时段为02:00-08:00。大雾年平均雾日数特征为京藏高速由中间段向南北逐渐减少;定武高速西段多东段少;福银高速北段少南段多;青银高速北段多东段少。宁夏大雾天气有三个大雾灾害高风险区域中心,即京藏高速银川段、青铜峡段,定武高速中卫段,福银高速固原段。较高风险区域中心位于京藏高速平罗段,定武高速中宁段、盐池段,福银高速固原段附近,其他路段为中等到较低风险区域。

    2019年01期 v.33;No.245 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6 ] |[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5 ]
  • 霍州煤矸石山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辛未冬;王宇欣;

    为揭示煤矸石山复垦后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于2016年9月对霍州煤矸石山4个样地(油葵、草地、桃树、对照)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霍州煤矸石山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蚁科和弹尾目,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的水平分布表现分别为桃树>油葵>草地>对照、对照>桃树>油葵>草地,其中桃树地土壤动物密度与其他样地有显著差异;土壤动物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具有表聚性特征,但是各层次间无显著差异;对照样地土壤动物多样性高于煤矸山样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Jaccard相似性系数基本集中在0. 5左右,为中等相似。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与土壤p 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磷及全钾则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煤矸石山的修复治理提供土壤动物生态学依据。

    2019年01期 v.33;No.245 158-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1 ] |[下载次数:334 ] |[引用频次:7 ]
  • 不同草本植物根系力动力学及抗压力特征研究

    曹磊;马海天才;

    为了研究草本植物根系力动力学特征及其抗压力。以四川省广泛的4种常见坡边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根系在土体中的垂直分布规律及根系抗拉、原状土体抗压和抗崩解等力学指标。1) 4种草本植物0-30cm土层根系生物量的大小排序为:麦冬>黑麦草>白三叶>满天星,且主要集中于0-10cm土层中; 2)根系抗拉力基本表现为:麦冬>黑麦草>白三叶>满天星,且根系极限抗拉强度与直径呈显著的幂函数负相关关系,决定系数均大于0. 9000(p <0. 05);平均根茎与平均抗压强度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大小依次为麦冬>黑麦草>白三叶>满天星。3)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植物根系的抗拉强度和直径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 <0. 001),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 8569、-0. 9985、-0. 9963、-0. 9234。4)根-土复合体抗压强度依次表现为麦冬>黑麦草>白三叶>满天星;植物比根长与根-土复合体抗压性成正相关,但没有显著相关性;土层深度与土体的抗压性成显著正相关(p <0. 05); 5)根系含量和土层深度是土体崩解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崩解速率降低,无根土的崩解速率均大于有根土,土壤中根系比根长和崩解速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 <0. 05);不同植物抗压强度和崩解速率基本表现为:麦冬>黑麦草>白三叶>满天星。综上所述,麦冬和黑麦草(禾本科植物)护坡能力和适应性更强。

    2019年01期 v.33;No.245 164-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8 ] |[下载次数:464 ] |[引用频次:13 ]
  • 地域视角下的蒙东农村牧区居住建筑类型研究

    张嫩江;宋祥;张杰;王伟栋;

    运用"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以内蒙古东部农村牧区为地域背景,对其聚落形态及当地居住建筑的空间形态特征进行解读。得出该地区不同区域所具有的自然资源、文化习惯以及产业经济是地域性居住建筑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为蒙东农村牧区居住建筑的营造提供科学的指导信息和依据。

    2019年01期 v.33;No.245 171-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2 ] |[下载次数:592 ] |[引用频次:5 ]
  • 兰州市中心城区便民自行车点时空格局及其特征变化

    张旻;白永平;汪凡;王雪;车磊;

    基于便民自行车点的空间数据以及兰州市中心城区各类服务的POI点数据,运用DBSCAN空间聚类算法、空间形态指标以及缓冲区分析法对中心城区便民自行车点的时空分布格局、空间集聚特征以及缓冲区的服务范围面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2014-2017年,兰州市中心城区自行车集群在空间上总体呈现出"东密西疏"的分布格局; 2)不同自行车集群等级的形态特征不同,自行车在集群内的密度趋于上升,但地域集中指数趋于下降; 3)兰州市中心城区便民自行车的可获取性表现出相似性和差异性,城关区和安宁区部分便民自行车的可获取性较好,七里河区内便民自行车的可获取性较差; 4)通过结合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优化兰州市中心城区自行车空间布局。

    2019年01期 v.33;No.245 17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7 ] |[下载次数:370 ] |[引用频次:4 ]
  • 干旱区水面覆盖苯板的防蒸发效果及对水体的影响

    王正成;毛海涛;王晓菊;侍克斌;吴恒滨;

    为探明覆盖遮挡物对水体的影响,以改进后的多个20m2蒸发池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研究苯板的防蒸发效果和对水体的影响。研究表明:蒸发消减率随苯板覆盖率增加而增大,蒸发越强烈的月份(6-8月)蒸发消减率越高,其中8月的蒸发消减率为:26. 07~99. 83%;水体月蒸发量变化规律类似于"开口向下的抛物线",7月出现极大值210. 91(无覆盖);水面100%覆盖苯板时,水体矿化度和浊度相比无覆盖时明显降低,分别降低25. 99%和69. 17%。

    2019年01期 v.33;No.245 184-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3 ]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2 ]
  • 基于电阻率成像的沙地土壤水分监测技术

    高君亮;马迎宾;罗凤敏;张格;边凯;段娜;刘禹廷;

    土壤水分是影响干旱半干旱区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快速准确、长期连续地监测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可为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建设与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灌木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多电极电阻仪对林地土壤电阻率进行了测量,同步采取土样用烘干法测定了土壤实际含水率,建立了2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剖面上土壤水分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率(y)与土壤电阻率(x)之间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2=0. 81,P <0. 01),可用幂函数y=88. 68x-0. 63表示。2)强降水之后,二维剖面上土壤水分整体呈增加趋势。随着雨后时间的延长,1m以上土层的含水率由于受蒸发和植物蒸腾耗水而明显降低,1m以下土层的含水率由于受上层水分入渗有增加趋势,说明连续强降雨(81. 2mm)能对1m以下土层的土壤水分进行有效补给。3)多电极电阻率成像技术在野外能够快速准确,长期定位监测土壤水分含量;且对地表扰动小,实现了非破坏性测量;能够提供尺度较大、分辨率较高的土壤水分二维分布图像及水分入渗过程的图像,是今后中等尺度上监测土壤水分的一种新途径。

    2019年01期 v.33;No.245 190-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0 ] |[下载次数:259 ] |[引用频次:6 ]
  • 两种遥感蒸散产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应用对比

    宫菲;杜灵通;刘可;朱玉果;丹杨;王乐;郑琪琪;

    为探讨MOD16和BESS两种蒸散产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适用性,从区域尺度、逐像元尺度和不同植被类型等层面对两种蒸散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MOD16估算的宁夏近15a平均蒸散为264. 23mm,略高于BESS估算的259. 39mm,二者均略低于该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空间上,MOD16在中部干旱带低估了蒸散,而在南部丘陵山区高估了蒸散;两种蒸散在像元尺度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 87-0. 95之间(P <0. 01);两种模型对不同植被类型地表蒸散的估算一致,均为林地蒸散最高,农田蒸散次之,草地蒸散最低;两种蒸散在年尺度上和年降水量序列具有较为一致的波动特征;总体来看,两种遥感蒸散产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适用性较一致,均能反映出不同植被类型和地理单元的蒸散差异特征,但因模型机理不同又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2019年01期 v.33;No.245 197-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7 ] |[下载次数:466 ] |[引用频次:6 ]
  • TSI粉尘仪与集沙仪粉尘收集效率比较

    王一娇;严平;董苗;吴伟;孟小楠;

    通过在风洞进行4组土壤风蚀实验,利用TSI粉尘仪和集沙仪两种仪器,分别在距离样品表面不同高度、不同风速和时间下,同时测量PM_(10)和PM_(2. 5)的粉尘收集效率。结合样品粒度特征,尝试建立两种仪器粉尘收集效率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 TSI粉尘仪切割粒径分别选择PM_(10)和PM_(2. 5)时,所测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特征明显,且变化趋势一致; 2)集沙仪输沙量不同风速下的垂线分布规律基本一致; 3)对比TSI粉尘仪和集沙仪的粉尘收集效率发现,两者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综上,初步认为TSI粉尘仪可以代替集沙仪进行风沙监测方面的研究。

    2019年01期 v.33;No.245 203-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7 ]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