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西部城镇家庭能源消费及其碳排放的区域特征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调研数据

    胡振;王玥;何晶晶;柳燕;张玲;

    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调研数据,对比分析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城镇家庭能源消费及其碳排放水平。结果发现:(1)西部城镇家庭直接能源消费、间接能源消费及其碳排放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与东部、中部地区有较大差距;(2)西部城镇家庭间接能源消费及其碳排放结构方面,食品烟酒与居住消费产生的能耗及其碳排放显著高于其他类别,居住与交通通信类别消费对应的能耗及其碳排放占比高于其它地区;(3)西部城镇户均间接碳排放与家庭经济状况的区域特征与东、中部地区相似,但不同消费项目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具体包括城市化率、家庭收入、家庭规模、家庭结构、户均年龄及家庭成员学历等。西部地区应针对城镇家庭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制定有效措施,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促使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进程协调一致。

    2019年04期 v.33;No.248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90 ] |[下载次数:1876 ] |[引用频次:32 ]
  • 我国大气固定源排放控制政策评估

    李涛;沈尧鑫;王雅琳;杨喆;马晓哲;马中;

    采用环境政策评估的一般模式,对大气固定源排放控制政策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大气污染物减排目标实现情况并不乐观,工业固定源污染物减排效果不佳,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主要原因是:政策目标缺乏受体指标和管理水平等量化指标;年均值目标的确定缺乏管理意义;总量减排目标的确定缺乏科学论证;尚未明确固定源连续稳定达标排放的行动目标。大气环境管理体制的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大气污染外部性的影响程度和范围,现行大气固定源排放控制政策缺乏系统性设计,相关政策协调性差,虽然明确了排污许可证核心地位,但法律效力仍然不足,排放标准制定以及监测、记录、报告缺乏规范。

    2019年04期 v.33;No.248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2 ] |[下载次数:770 ] |[引用频次:9 ]
  • 内蒙古多伦县土地利用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阿如旱;牡丹;苏德苏日古格;阿斯那;

    以内蒙古多伦县为研究区,结合1985-2015年间统计数据和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借助土地利用碳排放计算模型和STIRPAT模型,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碳排放动态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年均增加值为0. 684×10~4t,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量起主导作用;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呈逐年减少趋势;人均碳排放强度则呈逐年增加趋势。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最大的因素是GDP,其次是第一产业,其三是第三产业,最小的是人口数量。

    2019年04期 v.33;No.248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42 ] |[下载次数:1471 ] |[引用频次:37 ]
  • 生计资本对农户退耕参与决策的影响分析——以西北S地区为例

    张朝辉;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是农户调整生计行为、延伸生计空间的重要选择,是生计资本约束下的农户非传统性生计策略。基于西北S地区1451个农户的问卷调研信息,应用多分类有序Logit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户退耕参与决策的影响机制,为促发农户退耕参与决策提供现实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退耕参与决策受其生计资本水平的约束与调节,生计资源禀赋分化将影响退耕区农户的生计策略选择;2)从统计学意义上看,人力、自然、金融、社会与心理资本将显著影响农户退耕参与决策,显现了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关联机制;3)农户林业经营技能、非农就业能力、生产资金获得难易程度、亲戚中是否有村干部、韧性指数等是农户退耕参与决策制定的关键要素,是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农户激励政策制定的关注重点。

    2019年04期 v.33;No.248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03 ] |[下载次数:1165 ] |[引用频次:35 ]
  • 牧区雇工放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胡振通;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336户牧户样本数据,对牧区雇工放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雇工放牧的牧户比例为29. 2%,不同旗县雇工放牧的牧户比例有差异。草场承包面积、净流转草场面积和草料费支出对牧户的雇工放牧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数量对牧户的雇工放牧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现有政策对牧区雇工放牧行为存在制度缺失,建议加强政策调研和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

    2019年04期 v.33;No.248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8 ] |[下载次数:361 ] |[引用频次:6 ]
  • 生态认知、生计资本与牧民草原保护意愿——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张瑶;徐涛;赵敏娟;

    提高牧户草原保护意愿对于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以内蒙古达茂旗和四子王旗421户牧户的微观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牧户生态认知和家庭生计资本对牧户草原保护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1)生态认知和家庭生计资本均对牧户草原保护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生态认知对牧户草原保护意愿的影响显著高于家庭生计资本;2)家庭生计资本对牧户草原保护意愿影响的直接路径(家庭生计资本→草原保护意愿)系数远大于间接路径(家庭生计资本→生态认知→草原保护意愿)系数。政策启示:一,大力开展草原保护宣传工作,强化牧户生态认知,使其意识到草原保护的正外部性;二,引导牧户转向生态旅游、农家乐等其他生计活动,多样化牧户金融资本的来源方式,从提高农户金融资本的角度提升牧户家庭生计资本,从而减少牧户为寻求经济效益而对草原进行掠夺性开发的行为;三,完善草原网络覆盖、开展牧户集体活动,加强牧民之间的联系,从丰富牧户社会资本的角度提高牧户家庭生计资本。

    2019年04期 v.33;No.248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12 ] |[下载次数:2694 ] |[引用频次:52 ]
  • 家庭理性视角下土地适度经营规模——基于黄土高原区农户调查

    刘宗飞;姚顺波;刘晓伟;

    在市场调节下,劳动力整体收入最大化是农户自发调整土地资源的内生动力,以此视角探索土地适度经营规模更符合农户家庭的一般偏好。基于黄土高原区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测度了土地资源的适度经营规模。研究结果表明:有效区分土地资源种类,可以提升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预测精确性;在黄土高原区,林地经营更依赖政策诱导,其生态作用更强,因而林地生产并不存在适度经营规模;而耕地的经济作用更显著,受限于气候、地形地貌等原因,黄土高原区耕地单位收益更低,其适度经营规模约为644亩,比平原地区更大。基于此,分别就耕地、林地资源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2019年04期 v.33;No.248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30 ] |[下载次数:467 ] |[引用频次:9 ]
  • 农村征地制度改革前后农牧民满意度分析——基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的实证研究

    鲁丽波;徐艳红;王友凤;范海娇;郝梦洁;

    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前后两次调查的383份问卷为依据,采用二值选择的Probit概率模型分析了被征地农牧民对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反应。结果表明:调查区征地制度改革后,对征地行为不满意的户数由占比83%下降为49%,说明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可以大幅度提高被征地农牧民对征地行为的满意度。影响被征地户满意度的因素除了补偿标准以外,还有是否提供医疗服务及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养老保险水平和土地征收用途等。总体来看,镇级统筹,村级建设,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激发农村土地资源活力,合理分配增值收益,使农村更加有序发展,使农牧民积极主动参与征地过程等政策措施都对农牧民满意度有重要影响;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提高公众参与度应该是内蒙古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019年04期 v.33;No.248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7 ] |[下载次数:474 ] |[引用频次:7 ]
  • 互联网使用、市场意识与农民收入——来自陕西908户农户调查的经验证据

    何学松;孔荣;

    基于陕西省7个市10个县(区)的908户农户入户调查数据,采用交互效应模型,分析了互联网使用与市场意识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62. 2%的农民通过手机与电脑上网积极搜寻生产经营、外出务工与投资理财等市场信息,其收入比未采用互联网的农民高出37. 58%;市场意识每提升1个单位则农民收入将增加6. 08%;市场意识在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民收入关系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2019年04期 v.33;No.248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2 ] |[下载次数:1668 ] |[引用频次:51 ]
  • 中国苹果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研究——基于C-D单产函数模型

    朱海燕;刘学忠;

    2001-2016年中国苹果产量持续增长,通过对全国及苹果主产省苹果产量、单产和面积变化情况的分析以及苹果产量增长贡献率的分解发现,苹果产量的增加主要靠单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文中运用2001-2016年七个苹果主产省的数据,构建了C-D单产函数模型,分析各种投入、技术进步和气候对苹果单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单产提高的传统动能是农药、化肥、人工的投入和良好的气候条件。然而,苹果生产已处于投入要素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传统动能面临着一系列障碍。为克服这些障碍,文中提出了苹果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对策措施。

    2019年04期 v.33;No.248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1 ] |[下载次数:635 ] |[引用频次:10 ]
  • 再生水研究的发展态势与研究热点分析——基于CiteSpace的图谱量化研究

    刘晓君;杨兴;付汉良;

    全球水资源短缺形势日益严峻,再生水作为水资源替代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对再生水研究领域进行科学的梳理显得尤为必要。该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88年至2018年近30年的4263篇文献为原始数据,应用知识图谱工具Cite SpaceⅤ绘制再生水研究知识图谱,以各阶段再生水研究前沿为基础,从微观、中观、宏观的角度分析了近30年来再生水研究的发展状况,并识别了近三年来再生水研究热点,最后对再生水后续研究提出了跨学科合作和加强管理应用研究的建议。

    2019年04期 v.33;No.248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21 ] |[下载次数:1769 ] |[引用频次:15 ]
  • 国内保护性耕作研究知识图谱分析——基于CNKI的数据

    刘丽;白秀广;姜志德;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兼具生态治理与修复的作用。文中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在CNKI中进行检索,得到与保护性耕作研究相关的文献数据,以知识图谱可视化的形式展现保护性耕作的研究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结论是保护性耕作研究的内容从传统的研究保护性耕作措施及其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发展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肥力、养分、含水量,再到目前的土壤有机碳、理化性质、温室气体等。研究的机构和作者之间合作密切,有稳定的科研团队,并且成果显著,关注的焦点不仅包括农业方面,还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护性耕作不仅限于理论研究,还包括众多的技术试验、应用和推广。

    2019年04期 v.33;No.248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7 ] |[下载次数:1539 ] |[引用频次:22 ]
  • 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与交通网络的空间耦合关系研究

    薛东前;樊婷;赵少敏;

    文化产业和交通在空间上具有耦合现象,二者相互依赖且对彼此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文中运用空间分析法、文化产业企业点密度分析和交通路网密度分析等方法对西安市的文化产业和交通网络分布状况进行定量化分析,研究西安市文化产业空间分布和交通路网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叠加分析法研究西安市文化产业与交通系统在空间上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西安市主城区文化产业分布相对集中,集中分布区为中部、南部和西南部,而东部和北部分布稀疏。(2)主城区的交通路网总体比较完善,成网率高、断头路少、通达性高,空间分异明显。(3)文化产业发展与交通网络的空间关系密切,高度相关的街道数量占到了一半以上,弱相关的街道数量仅占一小部分,高度相关与中度相关的街道数量占比之和高达88. 8%。

    2019年04期 v.33;No.248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4 ] |[下载次数:1058 ] |[引用频次:17 ]
  • 城市通勤者低碳出行选择研究——基于TPB与VBN整合模型

    和占琼;姜玉婷;何明卫;

    引导低碳环保出行是缓解城市空气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构建计划行为理论和价值-信念-规范理论整合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进行潜变量分析和结构分析。利用2017年9-10月在中国7个主要省市获取的2082份意向调查问卷数据对城市通勤者的出行选择意向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1)计划行为理论与价值-信念-规范理论的整合模型提高了环境态度对低碳出行选择意向的解释能力;(2)环境态度直接正向影响低碳出行选择意向,而环境意识通过影响后果意识影响个人规范,从而间接影响低碳出行选择意向;(3)一般环境态度正向影响出行环境态度,并且二者都正向影响低碳出行选择意向;(4)群组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选择低碳出行的驱动因素略有不同,高收入高学历人群更容易选择低碳方式出行。

    2019年04期 v.33;No.248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99 ] |[下载次数:2070 ] |[引用频次:51 ]
  • 基于经济和生态视角的民勤县种植结构效益对比分析

    高雅灵;林慧龙;陈磊;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是干旱地区在生态重建时期的重要手段之一。选择水资源短缺的甘肃省民勤县,对不同种植结构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对于我国干旱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具有启示意义。本研究基于对民勤县3个样本乡镇的实地调研及对应的农田土壤采样,通过建立C-D函数模型和计算相关生态指标,从经济和生态视角探索,传统粮食种植结构、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和"粮改饲"种植结构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在上述三种种植结构中,"粮改饲"种植结构的总投入最少,收益率最高;现阶段苜蓿、小麦、玉米和葵花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但相比较,苜蓿各要素的弹性系数之和更高。增加种子、肥料和机械费用投入可实现苜蓿增产;种植饲草作物较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土壤有机碳的平均含量更高,绿期更长,水经济效益也更高。

    2019年04期 v.33;No.248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5 ] |[下载次数:571 ] |[引用频次:17 ]
  • 园林废弃物堆肥用作绿化基质对佛甲草生长的影响

    倪肖卫;郭建斌;殷庆霏;马菁;周梦玲;彭冲;徐军;

    泥炭在我国屋顶绿化基质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泥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为了探索合适的营养土来替代泥炭,本研究选取园林废弃物堆肥、泥炭、蛭石和砂土四种原料,并将其按不同体积比制备成6种栽培基质T1~T6,以屋顶绿化常用植物佛甲草作为供试植株,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不同处理基质理化性状的差异以及对佛甲草生长的影响,采用熵权系数与TOPISIS集成评价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佳基质配方。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园林废弃物堆肥可提高基质的容重、持水孔隙,降低基质的总孔隙和通气孔隙;还可提高基质的p H、EC值、有机碳、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同时,添加园林废弃物堆肥能显著提高佛甲草株高和叶片叶绿素含量(P <0. 05),对佛甲草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综合评价得出最佳基质配方为T3,即园林废弃物堆肥:蛭石:砂土体积比为6:4:1,可作为佛甲草栽培的替代基质。

    2019年04期 v.33;No.248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6 ] |[下载次数:681 ] |[引用频次:31 ]
  •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沙冬青衰退等级划分

    党晓宏;潘霞;刘阳;高永;蒙仲举;胡生荣;

    由于生境严酷及人类活动影响,古老孑遗物种沙冬青群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生存现状岌岌可危。基于此,本研究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野外现地获取热红外影像,运用ENVI软件提取植被冠层表面温度,并根据"三温模型"计算植被蒸腾扩散系数hat,探明不同衰退等级下沙冬青植被蒸腾扩散系数与其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气孔导度Gs)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依据hat日均值,将沙冬青植株衰退等级划分为:未衰退(hat<0. 50),轻中度衰退(hat在0. 50~0. 65),重度衰退(hat> 0. 65)。(2) Pn、Tr及Gs随hat的升高呈递减趋势。此外,各衰退等级沙冬青光合参数与hat的日变化规律相反。(3)hat与Pn、Tr及Gs能同步反映出植物的生长状态。hat与光合参数的最优回归模型为:Y=a-blnx。因此,热红外成像技术是划分沙冬青衰退程度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无损伤诊断方法。

    2019年04期 v.33;No.248 10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17 ] |[下载次数:269 ] |[引用频次:5 ]
  • 一株耐旱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徐春燕;王涛;徐婷;苏建宇;

    文中以贺兰山上的耐旱乔木灰榆的根际土壤为研究材料,在对其根际细菌进行分离纯化的基础上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环境进行筛选,得到一株耐旱菌TH11。进一步采用10%~80%的PEG6000模拟不同干旱程度培养菌株TH11以探究其耐旱能力,在明确其生长特性的基础上扩增其16S r DNA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以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菌株TH11归属于虚构芽孢杆菌(Fictibacillus),其在p H值7. 5、37℃条件下生长最好;此培养条件下测得该菌在0~4h为调整期,4~45h为对数生长期,45~80h为生长稳定期,80h以后为衰亡期;其生物量大且能够耐受80%PEG6000的干旱胁迫,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

    2019年04期 v.33;No.248 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9 ] |[下载次数:922 ] |[引用频次:6 ]
  • 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区植物根系分布特征研究

    高英旭;

    为揭示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区植物根系分布特征,文中结合根钻法和Win RHIZO根系分析系统对刺槐林地、榆树林地、灌木林地(紫穗槐)、荒草地0~50cm土层根系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各个样地根密度表现为灌木大于草本和乔木,0~10cm土层根密度在154. 99~1397. 48个/m2;根重密度表现为乔木大于草地和灌木,在0. 1218~0. 7076g/cm3之间。(2)各个样地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随土层增加而减少,表现为灌木大于草地和乔木。植物根系主要集中在0~40cm,其中根长占0~50cm的76. 5%~95. 1%,根表面积占0~50cm的73. 4%~98. 2%。(3)刺槐林地和榆树林地以径级<1mm和1~2mm为主,而灌木林地和荒草地以径级<1mm为主。

    2019年04期 v.33;No.248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0 ] |[下载次数:315 ] |[引用频次:10 ]
  • 3种灌木直根抗剪特性及其与化学组分的关系

    武艺儒;刘静;张欣;于红凤;孙旭;李强;

    以柠条、沙柳和沙棘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灌木根系1~4mm抗剪特性及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综纤维素、木纤比含量,分析其化学组分对抗剪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灌木直根抗剪力、抗剪强度均存在显著差异,种间变化为柠条(172. 68N,17. 18MPa)>沙柳(124. 99N,12. 49MPa)>沙棘(68. 49N,6.76MPa),且3种直根抗剪力与直径均呈幂函数正相关,抗剪强度与直径均呈幂函数负相关。3种灌木直根化学组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柠条纤维素、综纤维素平均含量最高,分别为35. 92%和66. 44%;木质素、木纤比平均含量整体表现为:沙棘(48. 80%、3. 22)>沙柳(30. 16%、1. 46)>柠条(20. 58%、0. 57)。3种灌木直根抗剪强度与纤维素、综纤维素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这表明纤维素和综纤维素是影响灌木根系材料力学特性的主要化学组分。

    2019年04期 v.33;No.248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5 ] |[下载次数:321 ] |[引用频次:15 ]
  • 沙地榆年轮宽度指示的阿巴嘎旗151a春季降水变化

    曹红芳;秦伟;胡永宁;秦艳;纪磊;张娜;

    基于采自阿巴嘎旗的沙地榆树芯建立了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将标准年表与气象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结果显示其与4-5月份降水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 673。建立的标准年表与4-5月份降水量回归方程(R2=45. 36%)通过了可靠性检验,利用该方程得到了阿巴嘎旗1862-2012年的4-5月份降水量。重建的151a降水量序列存在2个湿润期和3个干旱期,多窗谱分析检测到该序列存在29-41a、6. 5-7a和2-3a周期。比对其他重建序列,干旱时期较为一致,历史资料记载也可证实重建序列的可靠性。

    2019年04期 v.33;No.248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4 ]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2 ]
  • 市场化改革背景下中国城市污水治理效率研究

    李晓莉;陈健;

    文中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2015年中国158个城市污水治理效率进行测算,发现中国城市污水治理效率差异较大,总体水平较低,呈现出超大城市和西部城市的污水治理效率较高,特大城市和中部城市的污水治理效率较低的分布特征。通过效率比较,发现城市污水治理效率略高于污水处理产业的除污效率,城市污水处理产业的除污效率低于产出效率。不同城市采用不同的治理模式导致了不同的治理效率,而城市对非市场化方式的重视和积极采用将会有助于提升城市污水治理的效率。

    2019年04期 v.33;No.248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9 ] |[下载次数:516 ] |[引用频次:16 ]
  • 响应面法优化微絮凝法处理黄河兰州段低温低浊水

    闫晓涛;席春晓;李杰;冯淑琪;靳宇辉;

    为探究微絮凝法对冬季黄河兰州段低温低浊水中浊度、有机物、氨氮的最优去除效果,采用响应面中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混凝剂(PFAC)与助凝剂(PAM)投加量、絮凝转速、絮凝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微絮凝工艺去除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絮凝法对低温低浊水中浊度、有机物、氨氮去除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混凝剂投加量8. 16mg/L、助凝剂投加量6. 04mg/L、絮凝时间35. 03min、絮凝转速90. 24r/min。在此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浊度去除率为77. 95%、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为55. 22%、氨氮去除率为94. 62%。研究结果为兰州城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处理工艺升级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

    2019年04期 v.33;No.248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7 ] |[下载次数:360 ] |[引用频次:12 ]
  • 塔克拉玛干沙漠策勒河岸风水复合地貌过程研究

    李小妹;吴玉伟;吴文健;杨发相;

    沙漠河岸作为独特的地理单元,在世界主要沙漠中普遍存在,风水复合地貌过程是其独特性的突出表现。以塔克拉玛干沙漠策勒河为例,利用"3S"技术,对策勒河下游地区70年代以来四期Landsat卫星图像,分析近40a以来的风水复合地貌过程的时空变化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策勒河下游地区风水复合地貌过程可以分为流水地貌过程为主、风力地貌过程为主以及风水复合地貌过程为主三种类型;流水地貌过程主要表现间歇性流水河道的变迁、冲沟的盈涸及其冲洪积扇流水出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沙丘发育过程;风力地貌过程主要发生在河流绿洲边缘流动沙丘地带,表现为河岸沙丘侵入河道;风水复合作用区,风沙和流水交互作用影响沙丘发育过程,风力作用促使沙丘顺着主风向延伸,流水作用则削弱沙丘的发育过程。本研究有助于理解干旱区风水复合地貌过程演变机制,丰富风沙地貌的相关研究内容,实践上为沙漠绿洲的生态保护和防沙治沙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2019年04期 v.33;No.248 152-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70 ] |[下载次数:424 ] |[引用频次:5 ]
  • 甘肃敦煌雅丹地貌沉积物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指示意义

    王彦洁;武法东;李秀明;陈丽红;曾鹏;

    文中对甘肃敦煌雅丹地貌沉积物常量地球化学元素的成分、含量和相关气候指标参数进行分析,揭示其反应的古气候、古环境意义。结果显示:(1)沉积物的常量地球化学元素百分含量最多的为Si O2,其次为Al2O3和Ca O,平均含量之和达到75. 3%。氧化物含量比值指示了地层沉积期环境以弱氧化条件和氧化-还原条件为主。(2)研究区沉积期气候以干旱条件为主,间有相对湿润的气候阶段,基本呈现温暖与寒冷相间的特征,可以划分4个阶段:暖干-相对暖湿-暖干-冷干。(3)敦煌雅丹地貌沉积物为陆源物质,河湖相沉积,且基本为近源沉积。

    2019年04期 v.33;No.248 161-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7 ] |[下载次数:636 ] |[引用频次:18 ]
  • 丹江谷地晚更新世黄土剖面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王海燕;庞奖励;黄春长;周亚利;张文桐;

    文中以丹江河谷二级阶地前缘覆盖的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研究Mn、Ni、Cu、Ba、La、Rb、Sr 7种微量元素在剖面中的波动特征,并对比黄土高原典型黄土,探讨其蕴含的古气候意义。结果显示:7种微量元素在剖面中的波动特征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反映;Mn、Ni、Cu、Ba、Rb在古土壤层(S1、S0)出现高值,在黄土层(Lt、L2、L1)出现低值,La、Sr在黄土层(Lt、L2、L1)含量较高,在古土壤(S1、S0)层含量低,微量元素动态变化特征指示古土壤形成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成壤作用强,黄土堆积时期冬季风为主导,降水较少,成壤作用较弱;其中在马兰黄土形成时期,气候经历了短暂的温暖期;与黄土高原微量元素总体具有较好的相似性,指示两个区域受后期沉积环境影响基本相同,相比较而言,丹江地区的形成环境较黄土高原暖湿,风化成壤作用强于黄土高原地区。

    2019年04期 v.33;No.248 168-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7 ] |[下载次数:460 ] |[引用频次:12 ]
  • 太行山片麻岩基岩裂隙富水性的金属因素特征——以易县为例

    卢放;胡文广;于蕾;

    为研究金属矿化效应对太行山片麻岩基岩裂隙地下水勘查时的影响,依据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了易县某研究区的水文地质特征,总结了该研究区片麻岩基岩裂隙水的赋存规律。利用激发极化法获取了金属因素和极化率,分析了研究区金属因素的特征,讨论了金属因素与基岩裂隙水富水性的关系,并布置地质钻孔验证了基岩裂隙水富水性与金属因素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在无金属矿化效应影响的地区,金属因素曲线和极化率曲线大体上呈现水平轴对称形态;在有金属矿化效应影响的地区,金属因素曲线和极化率曲线形态基本相同;金属因素全曲线和极化率全曲线均同时快速增加,意味着研究区存在金属矿化效应影响的可能性急剧加大;金属因素大于1×102/(Ω·m),极化率大于3%,研究区存在较为明显的金属矿化效应影响;相比极化率,金属因素对地下水勘查时金属矿化效应影响的分辨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效果可靠,在条件类似的存在金属矿化效应影响的太行山片麻岩基岩裂隙水分布区具有推广性。

    2019年04期 v.33;No.248 176-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3 ]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1 ]
  • 宁夏海原盆地地下水淡水——微咸水分布规律

    李海学;程旭学;李林阳;王雨山;刘伟坡;张梦南;

    结合地质调查成果,基于88组水化学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矿化度与主要离子的相关性特征、圈定了淡水-微咸水的分布范围、总结了淡水-微咸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海原盆地淡水-微咸水面积共计544. 2km2,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华山断陷洼地、古洪积扇及河谷阶地等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和古河道附近浅部第三系含水层,微咸水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前缘和西安州洼地;地下水矿化度与Na+、Mg2+、SO2-4、Cl-相关性显著,沿地下水流向地下水矿化度逐渐增大,地形坡降大、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水岩作用时间短的区域地下水矿化度一般相对较小;适度的人类开采可以改善浅层地下水水质,过度开采导致深层咸水顶托补给造成上部潜水矿化度升高。

    2019年04期 v.33;No.248 182-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4 ] |[下载次数:273 ] |[引用频次:10 ]
  • 基于主导离子分类的呼和浩特盆地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

    张恒星;张翼龙;李政红;王文中;郝奇琛;

    根据主要离子的毫克当量百分比是否超过50%,将呼和浩特盆地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划分为主导离子型和无主导离子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Piper三线图和各种离子比例系数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阳离子水化学类型具有较强的水平分带性,阴离子中HCO3主导型水分布十分广泛。Ca主导型水全部为HCO3主导的低矿化度水,主要受溶滤作用控制;大黑河冲湖积平原中西部HCO3主导的Na主导型水的形成受阳离子交换作用和脱硫酸作用影响,该区域湖相沉积环境为其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无主导阳离子型水和Mg主导型水的水化学组成是Ca主导型水向Na主导型水演化的中间状态。

    2019年04期 v.33;No.248 18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6 ] |[下载次数:343 ] |[引用频次:21 ]
  •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游客不文明行为产生机理研究

    陆敏;殷樱;陶卓民;

    计划行为理论已经广泛运用于各种行为研究,但目前结合结构方程模型,运用计划行为理论来研究旅游不文明行为还尚属空白。文中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选取不文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以及不文明行为作为潜变量,构建以不文明行为意向为中介变量的游客不文明行为产生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调研了苏南地区294名受访者,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发现,游客在惯常环境中所表现的态度与非惯常环境中的行为不符;主观规范对不文明行为意向表现出最强的解释力,并通过不文明意向的中介作用,对旅游者不文明行为起作用。同时,知觉行为控制也能较好地预测不文明行为。

    2019年04期 v.33;No.248 196-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9 ] |[下载次数:3034 ] |[引用频次:62 ]
  • 内蒙古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测评

    周彬;张梦瑶;钟林生;虞虎;

    在构建内蒙古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TOPSIS法、秩和比法(RSR)分别对其在2004-2015年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档;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两者在该时段内的协调发展程度,并使用Logistic模型对其2016-2025年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发现:(1)2004-2015年,内蒙古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都有较明显的提升;两者均在2004年处于下档水平,在2005-2013期间处于中档水平,在2014-2015年处于上档水平。(2)2004-2015年间,内蒙古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等级由严重失调演化为初步协调。(3)2016-2025年,内蒙古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将向更高级的耦合协调方向演化。

    2019年04期 v.33;No.248 203-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5 ] |[下载次数:2456 ] |[引用频次:5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