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建所60周年专栏

  • 甘肃河西60年防沙治沙的问题及出路

    常兆丰;

    我国的防沙治沙工作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甘肃河西走廊的防沙治沙与全国同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防沙治沙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甘肃河西走廊的防沙治沙自创建以来,经过了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基础调查与试验探索阶段、60年代后期-70年代中期以营造乔木林为主阶段和70年代中期-90年代以营造灌木林为主阶段,目前正处在20世纪以来以封育保护为主的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水资源退化和固沙林大面积衰退。未来出路探讨,1)下阶段的突破口在哪里 2)以治标为主转向以治本为主;3)以沙区资源利用促进沙漠化防治; 4)沙产业是必由之路。同时提出几点可供参考的启示。

    2019年09期 v.33;No.253 152-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4 ] |[下载次数:613 ] |[引用频次:17 ]
  • 乌兰布和沙漠植被数量分类及环境解释

    马全林;张德奎;袁宏波;郑庆钟;丁峰;张锦春;魏怀东;靳虎甲;刘有军;孙涛;王继和;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研究一直是植被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对乌兰布和沙漠植物群落进行分类,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建立植物群落与地理位置、气候和土壤因子间的对应关系,以明确乌兰布和沙漠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及影响群落变化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植被由51科161属318种植物组成,可划分为30个群落类型。海拔、降水量以及土壤水分、粒度和养分是影响沙漠植被物种组成及其分布的主要因子。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等主要植物群落生境对应较高沙粒含量,分布范围广;盐爪爪(Kalidium spp.)、马蔺(Iris lactea)、柽柳(Tamarix spp.)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生境对应较高的土壤水分、盐分和粘粒含量,属于小生境群落;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群落生境对应较高的降水量,分布于沙漠东部。因此,在乌兰布和沙漠生态保护与固沙植被建设中,应加强对土壤生境的保护,并针对不同区域的生境特点选择适宜的固沙植物及其恢复管理措施。

    2019年09期 v.33;No.253 160-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7 ] |[下载次数:637 ] |[引用频次:24 ]
  • 民勤绿洲边缘不同演替阶段白刺灌丛水分利用动态

    赵鹏;徐先英;纪永福;李亚;安富博;张慧文;

    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灌丛是民勤绿洲边缘的建群种,也是绿洲风沙灾害防治的重要天然屏障。水分是干旱区植物生存发展的限制性因子,研究不同演替阶段白刺灌丛水分利用动态对民勤绿洲边缘生态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测定白刺灌丛不同季节降水、土壤水、地下水、植物木质部水的稳定氢氧同位素变化特征,结合IsoSource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演替阶段白刺灌丛生长季的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白刺灌丛土壤水分0-200cm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差异明显,土壤水分排序表现为衰退阶段>发育阶段>稳定阶段。5月-9月民勤绿洲大气降水线性方程LMWL为δD=6.59δ~(18)O-4.38,R~2=0.90,n=114。土壤水、地下水、植物水、降水δ~(18)O随季节和演替阶段的变化规律各异。白刺灌丛发育阶段,春季主要利用中层土壤水,夏季和秋季利用地下水。稳定阶段,春季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分,夏季主要利用降水,秋季主要利用地下水。衰退阶段,春季主要利用深层土壤水,夏季和秋季主要利用地下水。地下水埋深、结皮覆盖度、灌丛与农田之间距离等环境因子以及植株枯枝程度共同影响着不同演替阶段白刺灌丛的水分利用策略。

    2019年09期 v.33;No.253 168-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0 ] |[下载次数:359 ] |[引用频次:17 ]
  • 石羊河下游青土湖白刺灌丛水分来源及其对生态输水的响应

    姜生秀;安富博;马剑平;赵鹏;刘虎俊;刘淑娟;

    通过测定人工湖面不同距离白刺灌丛生长季降水、土壤水、地下水、植物水的稳定氢氧同位素变化特征,结合IsoSource模型,定量分析了白刺灌丛生长季的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随样地与人工湖面距离的增加,0-200m水平范围白刺灌丛各土层平均土壤水分逐渐减小,其中0m样地最高为10.02%,200m样地最小为5.24%,对250m-600m样地各土层平均土壤水分的影响不大。受蒸发及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白刺灌丛0-70cm土壤水及其δ~(18)O变化剧烈。土壤水的δ~(18)O介于-8.78‰~16.39‰,平均值为0.14‰。地下水的δ~(18)O介于-4.19‰~-3.55‰,平均值为-3.89‰。降水的δ~(18)O介于-17.31‰~3.37‰,平均值为-6.36‰。湖水的δ~(18)O介于-1.84‰~11.66‰,平均值为3.02‰。木质部水的δ~(18)O介于-5.98‰~2.74‰,平均值为-3.59‰,各样地不同土层土壤水分δ~(18)O差异显著(P<0.05)。随样地与人工湖面距离的增加,白刺灌丛逐渐利用更深层次的土壤水及地下水。

    2019年09期 v.33;No.253 176-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0 ]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13 ]
  • 民勤绿洲地下水对人工梭梭林生长的影响

    安富博;纪永福;赵艳丽;李亚;张莹花;赵鹏;

    为分析地下水对民勤绿洲人工梭梭林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0年龄左右的人工梭梭林,分析地下水埋深和土壤含水率对梭梭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梭梭当年新枝生长量与地下水埋深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20-80cm层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地下水埋深小于10m时,20-80cm层土壤含水率高于2%,梭梭生长旺盛,且当年新枝生长量随着地下水埋深的不断增大而逐渐减少,不同地下水埋深间当年新枝生长量差异显著,地下水是梭梭生长的关键因子;当地下水埋深超过10m时,20-80cm层土壤含水率随之小于2%,当年新枝生长量急剧减少,且不同地下水埋深间当年新枝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地下水对梭梭生长的影响非常小,梭梭基本处于生长不良或停滞状态。2)地下水埋深和土壤含水率对梭梭冠幅大小的影响趋势总体和当年新枝的生长量基本相同,但影响程度较当年新枝生长量轻,以地下水埋深10m为分界点,10m以内梭梭冠幅相对较大,不同地下水埋深间冠幅大小差异不显著;大于10m时梭梭冠幅较小,与小于10m的各分布区差异显著。同时梭梭冠幅的大小受生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019年09期 v.33;No.253 183-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4 ] |[下载次数:212 ] |[引用频次:8 ]
  • 梭梭不同密度与配置固沙效果风洞模拟试验

    徐高兴;徐先英;王立;付贵全;赵鹏;丁爱强;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是干旱荒漠区典型的固沙造林树种。文中利用风洞模拟试验,研究了石羊河流域民勤县、凉州区和古浪县雨养条件下梭梭不同适宜造林密度在均匀、随机、一行一带和两行一带4种配置模式的固沙效果。结果表明:在4种配置模式下,梭梭林下沙面均表现为风蚀,林带后为堆积;不同配置梭梭离上风向越远,林下风蚀深度越小,带后堆积越大;在相同风速下,两行一带最不易风蚀,随机配置最易风蚀;在低覆盖度条件下,行带式配置固沙效果明显好于均匀和随机配置;当植被覆盖度达到32.37%时,行带式配置固沙效果与其它配置相比,固沙效果差异不显著。

    2019年09期 v.33;No.253 18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6 ] |[下载次数:387 ] |[引用频次:23 ]
  • 沙拐枣幼苗生理特性对风速变化的响应

    赵丁洁;纪永福;张莹花;魏林源;王飞;李道明;王立;

    为了研究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m Turcz.)幼苗生理特性对风速变化的响应,利用风洞分别模拟5、8、11、14和17m·s~(-1)持续30min的风吹条件,测定风吹后幼苗同化枝的丙二醛、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和未吹风对照相比,不同风速吹袭后沙拐枣幼苗同化枝的各生理指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除8m·s~(-1)和17m·s~(-1)风速条件下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各风速条件与对照以及不同风速条件之间的各生理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风速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中,沙拐枣幼苗的丙二醛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叶绿素a和b的比值先下降后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过氧化物酶活性先下降后上升,脯氨酸含量呈波动式变化。结果表明:低风速对沙拐枣幼苗的生理过程没有影响甚至是有利的,表现为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增加,叶绿素a和b的比值下降,丙二醛含量下降;高风速对沙拐枣幼苗的生理过程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为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降低,叶绿素a和b的比值升高,丙二醛含量升高,同化枝受到肉眼可见的伤害。

    2019年09期 v.33;No.253 196-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2 ]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8 ]
  • 五种生物质炭的特性分析

    富丽;徐先英;付贵全;邱晓娜;张仁铎;赵锦梅;

    以南北方5种农林废弃物水稻壳、果壳、花生壳、玉米秸秆和竹子为原料,采用限氧控温法制备生物质炭,分析生物质炭的基本性质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5种生物质炭呈碱性,炭化结构清晰良好,呈疏松多孔结构;竹炭的pH值、灰分含量、电导率和阳离子交换量显著高于秸秆类炭和壳渣类炭,500℃热裂解条件下竹炭适合作为土壤改良剂;花生壳炭平均孔径最大且为多孔隙结构,表明有最佳的组成与结构用于重金属的吸附固定。

    2019年09期 v.33;No.253 202-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5 ] |[下载次数:1264 ] |[引用频次:38 ]

  • 生活垃圾管理社会成本评估方法与应用——以北京市为例

    孙月阳;宋国君;张大为;张珵;黄秀丽;

    生活垃圾管理社会成本是社会在生活垃圾管理各环节承担的可识别的以市场价核算的成本。这一成本是考察现有管理系统是否经济的重要指标,但我国城市政府没有专项核算,管理过程犹如黑箱。本研究对生活垃圾管理社会成本进行界定,从公共角度出发,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税收减免、健康损失,并在收集、清运、转运、处理、处置、排放几个环节选取案例计算。研究表明,1)各环节社会成本为:分类收集404.6元/t,混合收集204.9元/t,清运305.5元/t,转运129.5元/t,堆肥121.6元/t,焚烧294.7元/t,填埋封场前157.2元/t,填埋封场后6.3元/t,健康损失898.6元/t。2)强制垃圾分类能降低全过程社会成本。建议城市管理部门:一是建立生活垃圾管理社会成本核算准则并准确统计各环节成本项目;二是通过强制源头分类、计量收费、鼓励自主回收、负责厨余与可回收物回收等方式,提高收集与清运管理水平,减少流入转运、处理、处置环节垃圾量,有效降低生活垃圾管理社会成本及其他环境污染风险。

    2019年09期 v.33;No.253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4 ] |[下载次数:1240 ] |[引用频次:25 ]
  • 城镇化对绿色发展绩效的门槛效应研究——以大西北、黄河中游两大经济区城市为例

    赵领娣;袁田;赵志博;

    探究城镇化对生态脆弱、环境敏感的大西北和黄河中游两大综合经济区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对于实现全国绿色发展战略目标有着决定性意义。文中创新性地选取大西北和黄河中游经济区6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6年数据,运用全局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构建绿色发展绩效指数(GDPI),深刻揭示了该地区绿色发展状况。进一步地,为克服已有文献使用线性模型研究的局限性,文中选取城镇化率作为门槛变量,运用基于拓展的STIRPAT模型的面板门槛回归,更为准确地刻画了城镇化与绿色发展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发现以城镇化率77.3%与93.4%为门槛值,城镇化对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分为前期消极抑制、中期微弱促进、后期积极促进三个阶段。

    2019年09期 v.33;No.253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8 ] |[下载次数:1083 ] |[引用频次:26 ]
  • 环境规制对养殖户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拓展决策实验分析法的实证

    司瑞石;潘嗣同;袁雨馨;陆迁;

    推进病死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对于维护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公卫安全和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河北、河南和湖北3省346户生猪养殖户数据,从命令型规制、激励型规制、引导型规制和自愿型规制4个维度刻画环境规制,并在拓展决策实验分析法的基础上,探讨环境规制对养殖户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引导型规制中的与政府签订承诺书外,其他规制因素对养殖户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行为均存在显著影响。2)环境规制是通过规制因素相互作用对养殖户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行为发挥约束作用,各规制维度影响效应的序次为:命令型规制(0.5493)>激励型规制(0.4814)>自愿型规制(0.3575)>引导型规制(0.3096)。3)政府监管政策使得命令型规制的影响效应最强,合作社等组织规章制度乏力使得引导型规制的影响效应最弱。4)在废弃物资源化治理中,政府注重监管、处罚和补贴等法治政策,而忽视了社会自治机制的职能发挥。研究还根据相关结论进行了讨论。

    2019年09期 v.33;No.253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9 ] |[下载次数:885 ] |[引用频次:41 ]
  • 资源环境治理下内蒙古农户种植行为决策测度

    赵丽霞;谭超;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384份农户调查数据,从资源环境治理视角构建解释农户种植行为决策框架,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农户种植行为的影响因素,评价资源环境治理相关政策实施前后对农户种植行为决策的绩效,并测度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显示:资源环境治理、农户收入结构、生产投入、技术进步等变量对农户种植行为决策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进一步对农户种植行为决策效应分解表明,资源环境治理政策对农户种植行为的影响显著为负(-12.97%),表明资源环境治理政策实施并不一定促进农户扩大种植面积,但通过土壤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农业自然灾害补贴、农业发展基金等措施可显著改善农户种植行为,推动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9年09期 v.33;No.253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9 ] |[下载次数:468 ] |[引用频次:11 ]
  • 有意愿无行为:农民秸秆资源化意愿与行为相悖问题探究——基于MOA模型的实证

    张童朝;颜廷武;何可;张俊飚;

    文中利用鲁鄂冀皖四省1372份农户调研数据,基于MOA模型,通过对秸秆还田的考察探究了农民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与行为相悖离的原因。结果发现:(1)36.81%的农民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与行为相悖离,且多表现为"有意愿而无行为",占比28.64%;(2)农民秸秆资源化的动机(3.76)>机会(3.38)>能力(2.71),三者的改进对于农民秸秆资源化意愿转化为行为具有促进作用;(3)机会的强化能够增强动机和能力在农民意愿向行为转化中的积极效应。据此,着重增强农民相应的个体能力并提升外部条件,以改进秸秆利用成本收益比,是推进农民秸秆资源化意愿付诸行动的治本之策。

    2019年09期 v.33;No.253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7 ] |[下载次数:1941 ] |[引用频次:56 ]
  • 生态文明进程中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均衡性测度研究

    廖冰;张智光;

    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产业与生态互利共生,目标是在一个区域内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协同。在中国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测度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均衡差异性,有利于管理者深入掌握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差距,进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为解决已有研究的不足,利用2007~2016十年数据,通过"阈值-绿值"二步方法,首先,测度了生态文明阈值,据此判定全国及其省域是否"入门"(进入生态文明阶段,下同);其次,测度了已"入门"区域生态文明绿值,并对生态文明水平进行了判定;最后,根据绿值测度了已"入门"区域生态与产业的均衡系数。研究表明:1)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均衡性逐渐向好但均衡水平仍然不高;2)生态建设与产业经济存在"U形"变化趋势。创新在于:建立了绿值模型来测度生态与产业的均衡性,进而辨析了已"入门"省域生态与产业的均衡等级。

    2019年09期 v.33;No.253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9 ] |[下载次数:567 ] |[引用频次:12 ]
  • 草地退化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绩效评价——基于异质性农牧民满意度的新视角

    周升强;赵凯;

    基于草地生态退化区279份农牧民调研数据,在划分农牧民养殖类型的基础上,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异质性农牧民对修复工程实施绩效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牧民对修复工程生态绩效的满意度较高,对经济绩效与社会绩效的满意度较低;持续养殖农牧民对工程的满意度低于断续养殖农牧民。(2)工程的生态绩效和经济绩效是影响两类农牧民满意度的关键;同时,工程可持续性对持续养殖农牧民满意度影响显著,社会绩效对断续养殖农牧民满意度影响显著。基于此,未来修复工程的实施须避免过去"一刀切"式的实施方式,应根据不同类型农牧民的自身特质需要,就修复工程进行系统的优化调整,统筹解决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民利益之间的矛盾,以此提高修复工程的实施绩效。

    2019年09期 v.33;No.253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8 ] |[下载次数:593 ] |[引用频次:9 ]
  • 安置区移民生态意识会影响其生态行为吗?——来自宁夏的证据

    东梅;赵家艺;高越红;欧耀文;

    生态移民是自然环境恶劣地区贫困人口解决贫困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些移民在安置区是否培育了足够的生态意识,这些生态意识能否引导他们实施生态行为是值得深入的问题。文中在国内外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宁夏生态移民迁入区486个移民作为研究对象,以"态度-意向-行为"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选取移民生态意识、生态意向、私人和公共领域生态行为、个人特征变量四类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生态意识与生态行为之间的定量关系。以上研究发现为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移民生态意识,转化为生态行为提供了理论和政策启示。

    2019年09期 v.33;No.253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9 ] |[下载次数:634 ] |[引用频次:14 ]
  • 北京市民的城市森林空间意象感知研究——基于语义差别法的分析

    赵正;侯一蕾;温亚利;

    本研究以三类典型城市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在北京市城六区范围内进行了样本数为2975的市民问卷调查,通过语义差别法对北京城市森林的市民感知进行深入的定量分析,重点研究不同城市森林类型、不同市民群体类型下市民对于城市森林的感知规律及特点,并就市民感知与其个体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市民对城市森林在视觉、心理层面的感知差异较大,而在空间感方面的感知差异并不明显;(2)市民对社区绿地的评价最高,公园绿地次之,公共绿地的感知评价最低;(3)公共绿地和社区绿地市民认为其属于感知受损方,而公园绿地市民认为其属于感知受益方;(4)市民感知与其个体特征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本研究基于研究结论进行了相应的讨论。

    2019年09期 v.33;No.253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7 ] |[下载次数:755 ] |[引用频次:9 ]
  • 基于博弈理论的国有公益林管护补贴标准研究

    李达;张绍文;黄杰龙;张炳江;冯强;

    文中界定了公益林管护中的主要参与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国有林场,运用动态博弈模型求解了三方不同态势下的博弈均衡解,并解释了三方参与者的博弈行为。从博弈结果来看:(1)中央政府可利用的生态价值是补贴标准的关键影响因素;(2)地方政府更趋向于利用中央政府补贴维系国有林场的基本建设;(3)国有林场充分利用二级公益林拓展三产维持林场自身发展和建设,并切实做好一级公益林的管护工作。最后,文中以河北省官厅水库国有林场为例,综合利用博弈方程均衡解和生态价值核算评估,认为当前8元/亩的的公益林管护补贴偏低,即使以5%的"中央-地方"拦蓄降水价值配比计算,该林场仍有10多元的管护补贴缺口。

    2019年09期 v.33;No.253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5 ] |[下载次数:376 ] |[引用频次:5 ]
  • 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中国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动态格局

    徐雨晴;於琍;周波涛;石英;徐影;

    基于气温及降水数据,运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未来(2021-2099年)RCP4.5和RCP8.5气候情景相对于基准期(1986-2005年)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基准期、未来RCP4.5及RCP8.5情景下中国气候生产潜力(CPP)年均值分别为754.14、878.48、920.34g/(m~2·a)。未来CPP呈显著增加趋势,但并未发生突变。其中,RCP4.5情景下年均增加124.34g/(m~2·a),只21世纪前半叶显著增加;RCP8.5情景下年均增加166.20g/(m~2·a),21世纪前半、后半叶均显著增加,且后半叶增幅更大。未来RCP4.5、RCP8.5情景下中国CPP呈年代际递增趋势,20年代最低,分别为841.90、849.94g/(m~2·a),90年代最高,分别为894.43、1001.44g/(m~2·a);随着年代增加距平百分率由负到正,增幅逐渐变大。在空间上CPP总体呈现出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增的带状分布。未来CPP在大部分区域都增加,增幅在北部大于南部,大部分地区增幅在300g/(m~2·a)以下,只有西北部分地区增幅超过600g/(m~2·a),最高达14倍。在西、南部少数地区,未来CPP将下降,最大降幅为293g/(m~2·a)(93%)。该研究对于未来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9年09期 v.33;No.253 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8 ] |[下载次数:585 ] |[引用频次:13 ]
  • 1961-2017年南疆地区沙尘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森;王雪姣;陈东东;吉春容;江远安;刘纪疆;

    利用南疆地区49个地面气象站1961-2017年沙尘资料,通过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 IDW插值法、多元回归分析和相对贡献率等方法,对南疆地区沙尘天气的月、季和年及年代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7a南疆地区沙尘天气呈极显著波动下降趋势,减速为-1.06d/a,其中浮尘日数减速最大(-8.6d/10a);沙尘变化特征表现为单峰式的先增后减;沙尘暴、扬沙和浮尘日数突变年为1989、1995和1994年;沙尘天气具有季节性、区域性差异,春夏秋冬分别为31.4、20.9、11.4和6.8d,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季(-4.1d/10a)最大,年内月份均表现显著减少趋势;浮尘、沙尘暴和扬沙均呈现南多北少的纬向特征,主要发生在和田和巴州地区的南部,且绝大部分站点沙尘天气呈现显著减少趋势;风速、气温日较差与沙尘天气日数呈显著正相关,对沙尘天气的相对贡献率为51.2%和13.1%,水汽压、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贡献率为20.4%、9.5%、0.5%和0.2%,影响排序为风速>水汽压>气温日较差>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风速对沙尘天气发生的影响占主导地位。综上所述,风速、下垫面的干湿状况、气温和冷空气活动等因素是南疆沙尘天气发生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可为南疆地区绿洲合理扩张和沙土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019年09期 v.33;No.253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7 ] |[下载次数:763 ] |[引用频次:33 ]
  •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土壤蒸发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刘志伟;李胜男;张寅生;郭燕红;韦玮;王坤鑫;

    蒸发作为水量平衡和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圈-水圈-大气圈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变化对于农业、生态水文具有重要的影响。青藏高原作为气候变暖的先兆区,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改变大气和土壤的水热交换过程,为明确青藏高原冻土区蒸发在气候变暖大背景下的变化趋势,本研究选取典型冻土区色林错流域,于2017年8-9月、2018年7-9月利用小型蒸渗仪对植被覆盖度15%、30%和60%高寒草原土壤水分分布特征以及蒸发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并探讨了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植被覆盖度为15%,日均蒸发量最大,为2.25mm;植被覆盖度为60%的日均蒸发量最小,为1.88mm;在日蒸发过程上,12:00-16:00蒸发量最大,16:00-20:00蒸发量最小。(2)3种植被覆盖度条件下土壤水分最大值位于20-30cm层;最小值在土壤表层(0-10cm)。随植被覆盖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大,尤其是浅层土壤(20cm)表现的十分明显。(3)通过对地上生物量和蒸发量的相关性研究,生物量越大,蒸发量越低。(4)在高寒草原蒸发与气象要素关系研究中发现,蒸发主要受水汽压和净辐射的影响。

    2019年09期 v.33;No.253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1 ] |[下载次数:767 ] |[引用频次:21 ]
  • 河北省干热风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评估

    康西言;权畅;刘宏举;李春强;

    干热风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评估是农业气象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文中选取河北省冬麦区涿州、栾城、南宫、肥乡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考虑干热风日土壤墒情、冬小麦品种等因素,分析干热风天数与千粒重、相对千粒重的相关性,确定影响干热风与千粒重关系的主要因子,建立了干热风评估模型。结果表明:灌浆期轻度干热风天数与千粒重相关不显著,重度干热风天数与千粒重的相关系数受干热风日的土壤墒情、干热风持续天数、干热风出现时期以及冬小麦品种因素的影响,经处理的重度干热风天数与相对千粒重相关显著(P<0.01);建立的相对千粒重回归模型,拟合准确率93.1%,应用准确率95.0%,可以满足农业气象业务服务需求。

    2019年09期 v.33;No.253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2 ]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8 ]
  • 汾河流域传统民居的环境选择与适应性研究

    田毅;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发源于宁武县,自北向南,于万荣县汇入黄河。汾河流域现存大量的明清民居,其建筑形制、院落布局、装饰风格等均呈现出地域特色。通过对汾河流域传统民居类型的分析,发现呈现出沿河线型分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汾河流域传统民居对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的选择和适应,发现不同类型的传统民居选择并适应着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传统民居的形态也不断适应着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2019年09期 v.33;No.253 99-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0 ] |[下载次数:466 ] |[引用频次:10 ]
  • 太阳辐射影响下的建筑经济保温厚度计算方法

    何知衡;董浩;王磊;

    经济保温厚度的研究是寻找建筑经济性与节能性最优解的过程,但目前经济保温厚度的简化计算方法都忽略了太阳辐射的影响,软件模拟方法耗时费力且专业性要求高。为了集成两种方法的优势,该文总结了目前国内经济保温厚度研究的技术路线与优缺点,分析了将太阳辐射对于建筑经济保温厚度影响的三种途径,基于非平衡保温的思想利用OTTV法建立了全周期费用评价模型,并选取了西安市一栋三层典型居住建筑进行了实例分析,得出该建筑南、北、东西向外墙的经济保温厚度分别为35mm、44mm和40mm。文中最后对比分析了经典模型与改良模型的计算结果,并计算分析了窗墙比变化对经济保温厚度的影响,得出在西安地区改良算法得出的结果比传统算法小12%左右,窗墙比变化对经济保温厚度影响很小。

    2019年09期 v.33;No.253 10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5 ] |[下载次数:249 ] |[引用频次:5 ]
  • 生菜在建筑外墙遮阳板、屋顶、阳台的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研究

    穆大伟;张玉坤;孙莉;何秦丽;

    在建筑内部进行农业生产能够使建筑产生从单纯的资源消耗型向生产型的革新性转变。本研究在建筑外墙南向遮阳板(T_1)、北向遮阳板(T_2)、南向阳台(T_3)、西向阳台(T_4)和屋顶(T_5)进行生菜种植试验,定量分析生菜的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结果:1)T_1、T_3叶片数、株高、茎粗和叶片干鲜重与CK差异不显著,形态适应性较好;T_4徒长严重,T_2和T_5生长较弱。2)T_1和T_3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高于T_2(P=0.01),生理适应性较好;T_2的生理适应性较差。3)T_1、T_3、T_4的产量极显著高于T_2和T_5(P=0.01)。4)T_1、T_3单株生菜的三维绿量、固碳量释氧量和增湿降温量高于T_2、T_4和T_5,生态效益较好;T_2生态效益较差;T_4绿量较大,单位面积叶片固碳释氧量和增湿降温量较低;T_5绿量较小,单位面积叶片固碳释氧量和增湿降温量较高。总之,生菜在建筑南向遮阳板和南向阳台的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最好,在建筑北向的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最差。光照强度和温度是影响建筑内外过度空间生菜适应性和生态效益的主要因素,建筑朝向对生菜的影响大于建筑构件。

    2019年09期 v.33;No.253 116-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6 ] |[下载次数:378 ] |[引用频次:4 ]
  • 兰州市区地热水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马宝强;张凌鹏;范斌;孟华;蒲万旭;

    兰州市区地处民和-兰州坳陷盆地东端的中生代断陷盆地内。盆地内断裂构造发育,为地热水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文中基于兰州城区地下热水的水化学基本特征,评价了地热水的结垢趋势与腐蚀性,以地球化学温标法估算了地热水热储温度,分析了地热水的同位素特征,探讨了水化学成因。兰州城区地热水的温度为37-74℃,矿化度3.89-45.93g/L,属于中低温高矿化度水热资源,水化学类型以Cl-Na型和Cl-Na·Ca型为主,且富含锶、偏硅酸等特殊组分。地热水来源于兰州市城区西南一带的早白垩系砂岩、砾岩等出露区的大气降水补给。

    2019年09期 v.33;No.253 125-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9 ] |[下载次数:277 ] |[引用频次:8 ]
  • 火星Kaiser陨石坑新月形沙丘近表层风况特征

    赵杰;董治宝;李超;刘铮瑶;杨军怀;

    风沙地貌的形态和分布能够较好地反映区域风况,而沙波纹作为一种小尺度的风沙地貌类型,可以很好地指示现代风况下沙丘近表层的流场状况。文中利用HIRISE影像监测了火星南部Kaiser陨石坑内新月形沙丘表层沙波纹的形态特征,并以此探讨分析了沙丘近表层的气流场特征。结果表明:(1)沙波纹的脊线长度主要分布在100-300m之间,平均长度为190.3m;波长主要分布在2-5m之间,平均波长为3.1m,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2)三处样地沙波纹的主要走向分别为NE-SW、N-S和NW-SE,与沙丘脊线走向呈近似90°的夹角。(3)沙丘近表层气流的走向主要为NW-SE、W-E和SW-NE,并由此推断陨石坑内沙丘主要受到自西向东气流到控制,在遭遇地形影像后又向西发生了折返。上述研究表明沙丘形态及其分布的区域差异性是在复杂的风沙环境下形成的,沙波纹可用作沙丘近表层风况特征研究的代用指标。

    2019年09期 v.33;No.253 13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9 ] |[下载次数:281 ] |[引用频次:3 ]
  • 甘肃省民勤县大型真菌及黏菌多样性调查

    魏书威;李姝;亓宝;李壮;胡亚萍;王琦;李玉;

    本研究调查了民勤县大型真菌及黏菌的物种多样性及分布。共采集大型真菌296份,隶属于5目16科22属60种,其中食用菌12种、药用菌12种、有毒真菌6种。首次在民勤县针对黏菌进行标本采集和湿室培养,共获得黏菌标本484份,隶属于3目4科8属39种。调查发现民勤县域大型真菌主要分布于靠近水源的水渠旁及人工林下,分别占调查总种数的68.33%和45%;黏菌主要分布于荒漠过渡带地区的灌木植被下,占调查总种数的79.49%。民勤县大型真菌及黏菌分布与当地水源、植被和特有微生境具有密切的联系。

    2019年09期 v.33;No.253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4 ] |[下载次数:417 ] |[引用频次:10 ]
  • 不同放牧强度对典型草原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张东;钞然;万志强;梁存柱;杨劼;包铁军;高清竹;

    与碳(C)、氮(N)和磷(P)分解矿化相关的土壤胞外酶的相对活性可以揭示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为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对典型草原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对不同放牧强度下0-10和10-20cm土层的胞外酶活性展开调查。本研究的胞外酶包括:β-1,4-葡萄糖苷酶(BG)、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磷酸酶(AP)。结果显示:0-10cm土层,轻度放牧强度显著增加NAG和LAP活性;中度放牧强度显著增加了BG, NAG, LAP和AP活性;重度放牧强度显著增加LAP活性。10-20cm土层,轻度放牧强度显著增加NAG和LAP活性;中度放牧强度显著增加BG, NAG和LAP活性。随放牧强度的增加,两个土层土壤胞外酶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随土壤深度增加酶活性均呈降低趋势。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胞外酶活性(EEA)在0-10cm土层主要受微生物碳、铵态氮和土壤水分的影响,而10-20cm层受微生物氮、pH值、土壤水分和硝态氮的影响。在本研究区域尺度上,轻度和中度放牧强度下的土壤胞外酶具有更高的活性。

    2019年09期 v.33;No.253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8 ] |[下载次数:464 ] |[引用频次: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