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褚祝杰;隋鑫;夏馨;张凌;
减少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是解决"垃圾围城"问题的关键。文中基于广州市生活垃圾计量收费制度试点小区调研结果,探索生活垃圾计量收费制度在政府信任的中介作用、感知行为控制的调节作用下对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生活垃圾计量收费制度的推行能显著减少垃圾产生量。2)政府信任在生活垃圾计量收费制度与垃圾产生量的关系中起不完全中介效应,其中增加政府行为信任要比增加政府理念信任更能减少垃圾产生量。3)对低感知行为控制的居民来说,外部控制的作用逐渐大于内部控制;对高感知行为控制的居民来说,内部感知行为控制的作用逐渐大于外部感知行为控制,但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优化生活垃圾计量收费制度政策效果提升提供新的视角,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2021年12期 v.35;No.280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22 ] |[引用频次:13 ] - 褚祝杰;隋鑫;夏馨;张凌;
减少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是解决"垃圾围城"问题的关键。文中基于广州市生活垃圾计量收费制度试点小区调研结果,探索生活垃圾计量收费制度在政府信任的中介作用、感知行为控制的调节作用下对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生活垃圾计量收费制度的推行能显著减少垃圾产生量。2)政府信任在生活垃圾计量收费制度与垃圾产生量的关系中起不完全中介效应,其中增加政府行为信任要比增加政府理念信任更能减少垃圾产生量。3)对低感知行为控制的居民来说,外部控制的作用逐渐大于内部控制;对高感知行为控制的居民来说,内部感知行为控制的作用逐渐大于外部感知行为控制,但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优化生活垃圾计量收费制度政策效果提升提供新的视角,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2021年12期 v.35;No.280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22 ] |[引用频次:13 ] - 姚婷;曹霞;
选取1985-2020年相关政策法律文本,运用政策量化分析方法,检视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以下简称"工业固废")的规制路径。分析认为,国内工业固废治理在不同阶段一直以命令控制型工具规制为主,但资源化利用规制刚性明显不足;激励型工具相对充足,但有效性和政策落地存在诸多阻碍;引导型工具相对欠缺,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多元共治"目标及理念存在较大差距。"十四五"期间是全面提升我国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的关键期,需针对上述问题调整优化规制工具。
2021年12期 v.35;No.280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834 ] |[引用频次:5 ] - 姚婷;曹霞;
选取1985-2020年相关政策法律文本,运用政策量化分析方法,检视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以下简称"工业固废")的规制路径。分析认为,国内工业固废治理在不同阶段一直以命令控制型工具规制为主,但资源化利用规制刚性明显不足;激励型工具相对充足,但有效性和政策落地存在诸多阻碍;引导型工具相对欠缺,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多元共治"目标及理念存在较大差距。"十四五"期间是全面提升我国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的关键期,需针对上述问题调整优化规制工具。
2021年12期 v.35;No.280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34 ] |[引用频次:5 ] - 张文娥;罗宇;谢先雄;赵敏娟;
草原生态治理不仅关系着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牧户的生计产生重要的影响。文中基于内蒙古中部农牧交错带427户牧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将牧户参与草原生态治理行为划分为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两个阶段,并运用双栏模型(DHM)实证分析了资本禀赋对牧户参与草原生态治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 92.27%的牧户愿意参与草原生态治理,其中每年愿意支付的户均治理金额为1985.53元,且牧户间参与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2)牧户的资本禀赋中,家庭年收入能够显著提升牧户的参与意愿,而融资能力、人际信任、道德约束对参与意愿有抑制作用;是否为嘎查干部、人际网络、家庭年收入、融资能力、生产设备和草场面积六项指标显著提高牧户的参与程度。3)生态认知较高的牧户更倾向于参与草原生态治理,同时牧户的减畜意愿有助于提升其参与程度。
2021年12期 v.35;No.280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81 ] |[引用频次:26 ] - 张文娥;罗宇;谢先雄;赵敏娟;
草原生态治理不仅关系着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牧户的生计产生重要的影响。文中基于内蒙古中部农牧交错带427户牧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将牧户参与草原生态治理行为划分为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两个阶段,并运用双栏模型(DHM)实证分析了资本禀赋对牧户参与草原生态治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 92.27%的牧户愿意参与草原生态治理,其中每年愿意支付的户均治理金额为1985.53元,且牧户间参与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2)牧户的资本禀赋中,家庭年收入能够显著提升牧户的参与意愿,而融资能力、人际信任、道德约束对参与意愿有抑制作用;是否为嘎查干部、人际网络、家庭年收入、融资能力、生产设备和草场面积六项指标显著提高牧户的参与程度。3)生态认知较高的牧户更倾向于参与草原生态治理,同时牧户的减畜意愿有助于提升其参与程度。
2021年12期 v.35;No.280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81 ] |[引用频次:26 ] - 蔡俊;袁宏伟;王雪兵;张文文;
检验期望权益、确权效应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效应、调节效应与代际差异,为宅基地退出制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应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分析合肥市近郊肥东县615份问卷。研究表明:1)代际继承对农户退出意愿具有负向显著作用,而合理补偿与新区安置对农户退出意愿具有正向显著作用,新区安置是农户相对重点关注的期望权益。2)确权效应对农户退出意愿产生显著正向作用,确权效应在代际继承与退出意愿之间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在合理补偿、新区安置与退出意愿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3)农户期望权益与确权效应对退出意愿影响的主效应存在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户更倾向于获得合理补偿,且确权效应相对更显著;老一代农户更倾向于获得新区安置;确权的调节效应也存在代际差异。通过构建宅基地退出机制、推进宅基地确权颁证与差别化宅基地退出政策安排等对策,助推宅基地退出制度改革。
2021年12期 v.35;No.280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37 ] |[引用频次:32 ] - 蔡俊;袁宏伟;王雪兵;张文文;
检验期望权益、确权效应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效应、调节效应与代际差异,为宅基地退出制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应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分析合肥市近郊肥东县615份问卷。研究表明:1)代际继承对农户退出意愿具有负向显著作用,而合理补偿与新区安置对农户退出意愿具有正向显著作用,新区安置是农户相对重点关注的期望权益。2)确权效应对农户退出意愿产生显著正向作用,确权效应在代际继承与退出意愿之间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在合理补偿、新区安置与退出意愿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3)农户期望权益与确权效应对退出意愿影响的主效应存在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户更倾向于获得合理补偿,且确权效应相对更显著;老一代农户更倾向于获得新区安置;确权的调节效应也存在代际差异。通过构建宅基地退出机制、推进宅基地确权颁证与差别化宅基地退出政策安排等对策,助推宅基地退出制度改革。
2021年12期 v.35;No.280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37 ] |[引用频次:32 ] - 叶子;夏显力;陈哲;钟涨宝;
文中基于2018年黄土高原783户微观样本,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运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地确权、农地细碎化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利用分组回归探究农地确权在农地细碎化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影响中发挥的调节效应,还利用IV-Tobit模型进一步检验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农地确权能有效提升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农地细碎化阻碍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改善。研究进一步证实:农地确权在农地细碎化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中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因此,需从进一步巩固农地确权效果、降低农地细碎化程度等方面提升农户农业生产效率。
2021年12期 v.35;No.280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24 ] |[引用频次:32 ] - 叶子;夏显力;陈哲;钟涨宝;
文中基于2018年黄土高原783户微观样本,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运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地确权、农地细碎化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利用分组回归探究农地确权在农地细碎化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影响中发挥的调节效应,还利用IV-Tobit模型进一步检验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农地确权能有效提升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农地细碎化阻碍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改善。研究进一步证实:农地确权在农地细碎化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中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因此,需从进一步巩固农地确权效果、降低农地细碎化程度等方面提升农户农业生产效率。
2021年12期 v.35;No.280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24 ] |[引用频次:32 ] - 姜伟;陆志翔;刘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基础设施工程,用水户作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受众,实时了解掌握用水户对工程的满意程度,对巩固农村饮水安全成果极为必要。采用问卷调查手段在甘肃省县(区)尺度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水户满意度调查,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011份,覆盖甘肃全省的86个县区,并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各个市州的用水户满意度进行评价(包括水量、水质、供水保证程度、取水便利程度、管理与服务以及总体满意度)。结果表明:甘肃省14个市(州)中平凉、天水、定西、临夏及河西等地满意度较高,均介于满意和非常满意之间,其余市州介于一般满意和满意之间;但各地区又存在差异:庆阳市的水量满意度相对较低,天水市和庆阳市的水质满意度相对较低,而陇南市和甘南州在管理和服务方面的满意度相对较低。未来甘肃省各个地区还需从不同方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平。
2021年12期 v.35;No.280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02 ] |[引用频次:16 ] - 姜伟;陆志翔;刘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基础设施工程,用水户作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受众,实时了解掌握用水户对工程的满意程度,对巩固农村饮水安全成果极为必要。采用问卷调查手段在甘肃省县(区)尺度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水户满意度调查,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011份,覆盖甘肃全省的86个县区,并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各个市州的用水户满意度进行评价(包括水量、水质、供水保证程度、取水便利程度、管理与服务以及总体满意度)。结果表明:甘肃省14个市(州)中平凉、天水、定西、临夏及河西等地满意度较高,均介于满意和非常满意之间,其余市州介于一般满意和满意之间;但各地区又存在差异:庆阳市的水量满意度相对较低,天水市和庆阳市的水质满意度相对较低,而陇南市和甘南州在管理和服务方面的满意度相对较低。未来甘肃省各个地区还需从不同方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平。
2021年12期 v.35;No.280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02 ] |[引用频次:16 ] - 孔锋;孙劭;
地表温度是地表与大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关键参量,在农业、水文、生态、环境等许多领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1961~2018年中国545个气象站点地表温度的观测资料,从气候态特征、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角度分析中国平均地温、极端最高地温和极端最低地温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8年中国平均地温和极端最低地温与纬度和海拔分别具有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全国多数地区的极端最高地温普遍超过了60℃。1991~2018年全国平均地温和极端最低地温相比1961~1990年明显偏高,而极端最高地温则呈现出东南偏低、西北偏高的差异特征。2)1961~2018年中国极端最低地温增加趋势最大,平均地温次之,极端最高地温最小。平均地温和极端最低地温的增加趋势在高纬度地区超过了0.6℃/10a,明显超过了其它地区。极端最高地温呈现东南减少、西北增加的趋势分异规律。1990年前后对比表明中国三种地温整体以增加趋势为主,且1991~2018年的增加幅度整体高于1961~1990年。3)1961~2018年中国平均地温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波动较大。极端最高地温在青藏高原、东北和东南沿海省份波动较大。极端最低地温波动特征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在1990年前后的趋势差异表明中国平均地温波动特征在东北北部、青藏高原北部、新疆中部地偏大。极端最高地温在东南沿海和东北地区偏大,极端最低地温波动特征在华南南部偏北地区、云南南部、四川东部明显偏大。
2021年12期 v.35;No.280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7 ] |[引用频次:3 ] - 孔锋;孙劭;
地表温度是地表与大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关键参量,在农业、水文、生态、环境等许多领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1961~2018年中国545个气象站点地表温度的观测资料,从气候态特征、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角度分析中国平均地温、极端最高地温和极端最低地温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8年中国平均地温和极端最低地温与纬度和海拔分别具有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全国多数地区的极端最高地温普遍超过了60℃。1991~2018年全国平均地温和极端最低地温相比1961~1990年明显偏高,而极端最高地温则呈现出东南偏低、西北偏高的差异特征。2)1961~2018年中国极端最低地温增加趋势最大,平均地温次之,极端最高地温最小。平均地温和极端最低地温的增加趋势在高纬度地区超过了0.6℃/10a,明显超过了其它地区。极端最高地温呈现东南减少、西北增加的趋势分异规律。1990年前后对比表明中国三种地温整体以增加趋势为主,且1991~2018年的增加幅度整体高于1961~1990年。3)1961~2018年中国平均地温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波动较大。极端最高地温在青藏高原、东北和东南沿海省份波动较大。极端最低地温波动特征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在1990年前后的趋势差异表明中国平均地温波动特征在东北北部、青藏高原北部、新疆中部地偏大。极端最高地温在东南沿海和东北地区偏大,极端最低地温波动特征在华南南部偏北地区、云南南部、四川东部明显偏大。
2021年12期 v.35;No.280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7 ] |[引用频次:3 ] - 周晋红;王秀明;蔡晓芳;张泽秀;李树文;
应用常规和非常规观测、ECMWF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7月13日夜间山西东南部突发大暴雨中尺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暴雨发生在高空槽和副高对峙的整层高湿区,强降水发生前大气层结极不稳定,0-6km垂直风切变弱,暖云层深厚,有利于形成高降水效率。地面中尺度辐合线、850hPa切变线和西南急流稳定维持,两层辐合区叠置使动力抬升作用增强是产生强降水的雷暴触发和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维持的重要机制。云团TBB从-42℃降到-52℃、且小于-52℃冷云面积扩大时段与最强降水时段吻合。突发大暴雨雷达回波具有明显列车效应和热带降水型特征。
2021年12期 v.35;No.280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8 ] |[引用频次:3 ] - 周晋红;王秀明;蔡晓芳;张泽秀;李树文;
应用常规和非常规观测、ECMWF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7月13日夜间山西东南部突发大暴雨中尺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暴雨发生在高空槽和副高对峙的整层高湿区,强降水发生前大气层结极不稳定,0-6km垂直风切变弱,暖云层深厚,有利于形成高降水效率。地面中尺度辐合线、850hPa切变线和西南急流稳定维持,两层辐合区叠置使动力抬升作用增强是产生强降水的雷暴触发和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维持的重要机制。云团TBB从-42℃降到-52℃、且小于-52℃冷云面积扩大时段与最强降水时段吻合。突发大暴雨雷达回波具有明显列车效应和热带降水型特征。
2021年12期 v.35;No.280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8 ] |[引用频次:3 ] - 范磊;吕爱锋;张文翔;
研究干旱的时空特征和发展趋势,对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提高抗旱防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青海省24个气象站1980~2018年的逐月气象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青海省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青海省干旱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北大西洋振荡(NAO)、北极振荡(AO)的滞后相关关系,确定了影响青海省干旱的主要大气环流因子。结果表明:1980~2018年青海省多发生轻度、中度干旱;春季干旱变化以5~6年为周期,秋季干旱变化以6~7年为周期,干旱的年际变化以12~13年为周期;干旱的空间特征存在差异,柴达木盆地、三江源流域干旱化趋势显著,青海湖流域呈现湿润化趋势;青海省的干旱受ENSO、PDO、NAO、AO的影响,其中PDO滞后5个月与干旱的响应关系最为强烈。
2021年12期 v.35;No.280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91 ] |[引用频次:16 ] - 范磊;吕爱锋;张文翔;
研究干旱的时空特征和发展趋势,对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提高抗旱防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青海省24个气象站1980~2018年的逐月气象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青海省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青海省干旱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北大西洋振荡(NAO)、北极振荡(AO)的滞后相关关系,确定了影响青海省干旱的主要大气环流因子。结果表明:1980~2018年青海省多发生轻度、中度干旱;春季干旱变化以5~6年为周期,秋季干旱变化以6~7年为周期,干旱的年际变化以12~13年为周期;干旱的空间特征存在差异,柴达木盆地、三江源流域干旱化趋势显著,青海湖流域呈现湿润化趋势;青海省的干旱受ENSO、PDO、NAO、AO的影响,其中PDO滞后5个月与干旱的响应关系最为强烈。
2021年12期 v.35;No.280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91 ] |[引用频次:16 ] - 胡亚男;李兴华;康湘玉;张亚敏;
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推进屋顶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建设工作,以5.3kWp装机容量为基准情景,采用峰值日照时数法、日照时数和发电量建模两种方法估算屋顶太阳能发电量,基于扶贫光伏电站和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两种情景评估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日照时数和屋顶太阳能发电量有显著的线性相关,估算的发电量比峰值日照时数法更接近实际观测。由于二类资源区上网电价高于一类资源区,赤峰市、通辽市和呼伦贝尔市西部地区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年收益最高超过6000元,内蒙古其他地区均达5129元以上;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年经济收益相差不大,在2541元~2890元,其中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赤峰市和通辽市经济收益较高,呼和浩特市相对较低。
2021年12期 v.35;No.280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57 ] |[引用频次:20 ] - 胡亚男;李兴华;康湘玉;张亚敏;
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推进屋顶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建设工作,以5.3kWp装机容量为基准情景,采用峰值日照时数法、日照时数和发电量建模两种方法估算屋顶太阳能发电量,基于扶贫光伏电站和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两种情景评估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日照时数和屋顶太阳能发电量有显著的线性相关,估算的发电量比峰值日照时数法更接近实际观测。由于二类资源区上网电价高于一类资源区,赤峰市、通辽市和呼伦贝尔市西部地区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年收益最高超过6000元,内蒙古其他地区均达5129元以上;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年经济收益相差不大,在2541元~2890元,其中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赤峰市和通辽市经济收益较高,呼和浩特市相对较低。
2021年12期 v.35;No.280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57 ] |[引用频次:20 ] - 韩见弘;王佳;李忠;王克玲;白雪椿;谷雨;
利用呼和浩特市2018~2020年大气环境逐小时监测数据,及同期气象要素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呼和浩特市臭氧浓度年、季、月及日变化等特征规律,及同期气象要素、前体物(CO、NO_2)和臭氧浓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呼和浩特市O_3浓度夏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小;月均浓度呈倒"V"形的单峰变化特征,6月浓度值最大,臭氧超标日发生在4~8月。O_3浓度日变化特征表现为单峰型,早晨6:00~7:00时,浓度值最低,午后15:00~16:00达到最大值。气象要素与O_3浓度关系密切,紫外线辐射强度、气温、日照时数与O_3呈现正相关关系;西南风时,臭氧浓度值较高。四个季节中,O_3与NO_2均保持较高的相关性,与CO的相关性较差。
2021年12期 v.35;No.280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2 ] |[引用频次:7 ] - 韩见弘;王佳;李忠;王克玲;白雪椿;谷雨;
利用呼和浩特市2018~2020年大气环境逐小时监测数据,及同期气象要素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呼和浩特市臭氧浓度年、季、月及日变化等特征规律,及同期气象要素、前体物(CO、NO_2)和臭氧浓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呼和浩特市O_3浓度夏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小;月均浓度呈倒"V"形的单峰变化特征,6月浓度值最大,臭氧超标日发生在4~8月。O_3浓度日变化特征表现为单峰型,早晨6:00~7:00时,浓度值最低,午后15:00~16:00达到最大值。气象要素与O_3浓度关系密切,紫外线辐射强度、气温、日照时数与O_3呈现正相关关系;西南风时,臭氧浓度值较高。四个季节中,O_3与NO_2均保持较高的相关性,与CO的相关性较差。
2021年12期 v.35;No.280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2 ] |[引用频次:7 ] - 朱刚;高会军;曾光;
应用"3S"技术,对黄河源区1975~2019年沙质荒漠化土地的景观格局变化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沙质荒漠化土地分布面积先增大而后减小、总体减小,程度先增强而后减弱、总体减弱,截止2019年底,沙质荒漠化土地在研究区仍占有较大比例,程度以中度为主;沙质荒漠化的景观多样性先增大而后减小、优势度与破碎度均先减小而后增大,景观格局的复杂程度加重,出现了分割、破碎化、缩小与消失的景观变化过程;气候条件中的升温、大风与人类活动中的超载、过牧等要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沙质荒漠化土地在2000年以前的快速发展,而在2000年以后的逐步逆转与退牧还草、封山禁牧等生态修复政策密切相关。
2021年12期 v.35;No.280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17 ] |[引用频次:13 ] - 朱刚;高会军;曾光;
应用"3S"技术,对黄河源区1975~2019年沙质荒漠化土地的景观格局变化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沙质荒漠化土地分布面积先增大而后减小、总体减小,程度先增强而后减弱、总体减弱,截止2019年底,沙质荒漠化土地在研究区仍占有较大比例,程度以中度为主;沙质荒漠化的景观多样性先增大而后减小、优势度与破碎度均先减小而后增大,景观格局的复杂程度加重,出现了分割、破碎化、缩小与消失的景观变化过程;气候条件中的升温、大风与人类活动中的超载、过牧等要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沙质荒漠化土地在2000年以前的快速发展,而在2000年以后的逐步逆转与退牧还草、封山禁牧等生态修复政策密切相关。
2021年12期 v.35;No.280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17 ] |[引用频次:13 ] - 贾燕;
在分析敦格铁路沿线风动力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对HDPE阻沙栅栏、PE蜂巢式固沙障、功能型塑料防沙网、冲孔钢板和编织金属网材料阻沙栅栏等措施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0%~45%孔隙度的HDPE尼龙网阻沙栅栏积沙效率在中风速、特大风时的积沙效率分别为70%、50%。2)当孔隙度为40%时,PE型材料蜂巢式固沙障的输沙率最小,效果最为明显。3)488型和2810型功能型塑料防沙网,在风速大于16m/s条件下,2.5m~10.0m高度范围内的输沙率分别是12.43g/(cm~2·min)、14.28g/(cm~2·min),固沙效果最好。4)冲孔钢板阻沙栅栏后方输沙总量平均减少80.58%,编织金属网阻沙栅栏后方输沙量平均减少83.65%,两种栅栏的防护距离均可达到40倍障高。取得的关键技术参数,解决了敦格铁路修建中存在戈壁风沙流活动频繁、风沙危害段落长、风沙防护措施平面布置受限、传统阻沙固沙措施不适用等技术难题,为干旱区风沙防治工程提供了技术储备。
2021年12期 v.35;No.280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4 ] |[引用频次:5 ] - 贾燕;
在分析敦格铁路沿线风动力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对HDPE阻沙栅栏、PE蜂巢式固沙障、功能型塑料防沙网、冲孔钢板和编织金属网材料阻沙栅栏等措施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0%~45%孔隙度的HDPE尼龙网阻沙栅栏积沙效率在中风速、特大风时的积沙效率分别为70%、50%。2)当孔隙度为40%时,PE型材料蜂巢式固沙障的输沙率最小,效果最为明显。3)488型和2810型功能型塑料防沙网,在风速大于16m/s条件下,2.5m~10.0m高度范围内的输沙率分别是12.43g/(cm~2·min)、14.28g/(cm~2·min),固沙效果最好。4)冲孔钢板阻沙栅栏后方输沙总量平均减少80.58%,编织金属网阻沙栅栏后方输沙量平均减少83.65%,两种栅栏的防护距离均可达到40倍障高。取得的关键技术参数,解决了敦格铁路修建中存在戈壁风沙流活动频繁、风沙危害段落长、风沙防护措施平面布置受限、传统阻沙固沙措施不适用等技术难题,为干旱区风沙防治工程提供了技术储备。
2021年12期 v.35;No.280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4 ] |[引用频次:5 ] - 韩蕾;齐晓明;郝军;
为防止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进一步破坏,通过定量测算蒙古国各省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现状,警示矿产开采和放牧等行为活动。文中以蒙古国的22个省市为研究单元,分别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基于P-S-R模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熵权TOPSIS模型测算蒙古国2010、2015、2019年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综合指数。研究表明:蒙古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整体偏低,数值分别为0.191、0.224、0.221,约3/4的省份承载力水平处于第Ⅲ、Ⅳ类别;各省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差距较大,中部偏北的省份得分较高,南部省份得分较低。对于承载力较低的省份应限制过度放牧和矿产开采等活动。
2021年12期 v.35;No.280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54 ] |[引用频次:7 ] - 韩蕾;齐晓明;郝军;
为防止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进一步破坏,通过定量测算蒙古国各省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现状,警示矿产开采和放牧等行为活动。文中以蒙古国的22个省市为研究单元,分别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基于P-S-R模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熵权TOPSIS模型测算蒙古国2010、2015、2019年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综合指数。研究表明:蒙古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整体偏低,数值分别为0.191、0.224、0.221,约3/4的省份承载力水平处于第Ⅲ、Ⅳ类别;各省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差距较大,中部偏北的省份得分较高,南部省份得分较低。对于承载力较低的省份应限制过度放牧和矿产开采等活动。
2021年12期 v.35;No.280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54 ] |[引用频次:7 ] - 孟小玉;齐晓明;佟宝全;
蒙古是一个资源大国,矿产资源在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对蒙古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为其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理论依据。本文利用2010年-2019年间10年间蒙古国数据构建OLS回归模型,研究各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主要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程度对蒙古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矿产资源的开发对蒙古国的经济发展仍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蒙古国矿产资源开发仍处在低水平阶段,自然环境恶劣、探勘设备陈旧和开发技术的落后等原因限制了采矿业的充分发展。但同时过度依赖资源,对制造业等其他行业投入较低,也限制了蒙古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阻碍了区域经济发展。
2021年12期 v.35;No.280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699 ] |[引用频次:4 ] - 孟小玉;齐晓明;佟宝全;
蒙古是一个资源大国,矿产资源在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对蒙古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为其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理论依据。本文利用2010年-2019年间10年间蒙古国数据构建OLS回归模型,研究各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主要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程度对蒙古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矿产资源的开发对蒙古国的经济发展仍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蒙古国矿产资源开发仍处在低水平阶段,自然环境恶劣、探勘设备陈旧和开发技术的落后等原因限制了采矿业的充分发展。但同时过度依赖资源,对制造业等其他行业投入较低,也限制了蒙古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阻碍了区域经济发展。
2021年12期 v.35;No.280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99 ] |[引用频次:4 ] - 杨丽芝;朱恒华;刘治政;高宗军;鲁统民;冯建国;孙浩;
以2017年12月采集的淄博大武水源地的63件地下水样品有机物检测结果为依据,首先采用改进的潜在危害指数法在89项检测指标中确定了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再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武水源地地下水中优先控制的有机污染物为1,1,2-三氯乙烷、1,1-二氯乙烯等8种;地下水非致癌总风险值为[0~36.1],暴露人群患病潜在区域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为18.6%;致癌总风险值为[0~4030],患癌的潜在区域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为33.6%。饮水摄入为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大武水源地地下水有机污染的来源与石油化工企业的工业活动和城区人类活动有关,地下水有机污染高风险的分布区为齐鲁石化烯烃厂—西夏庄—金岭回族镇附近和临淄城区辛店街道东南。
2021年12期 v.35;No.280 106-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0 ] |[引用频次:9 ] - 杨丽芝;朱恒华;刘治政;高宗军;鲁统民;冯建国;孙浩;
以2017年12月采集的淄博大武水源地的63件地下水样品有机物检测结果为依据,首先采用改进的潜在危害指数法在89项检测指标中确定了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再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武水源地地下水中优先控制的有机污染物为1,1,2-三氯乙烷、1,1-二氯乙烯等8种;地下水非致癌总风险值为[0~36.1],暴露人群患病潜在区域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为18.6%;致癌总风险值为[0~4030],患癌的潜在区域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为33.6%。饮水摄入为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大武水源地地下水有机污染的来源与石油化工企业的工业活动和城区人类活动有关,地下水有机污染高风险的分布区为齐鲁石化烯烃厂—西夏庄—金岭回族镇附近和临淄城区辛店街道东南。
2021年12期 v.35;No.280 106-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0 ] |[引用频次:9 ] - 李亚新;陈伟;孙从建;王红阳;乔鹏;
土壤水分是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的重要限制因子,其对植被的生长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植被恢复工程的推进和区域城镇化的提速,致使大量农耕地被撂荒,为探明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对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的影响,选取山西省冯家沟农耕地和撂荒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18-11月至2019-10月逐日降雨量和土壤含水量的长期观测数据,系统分析了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对降雨变化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农耕地各月土壤含水量均大于撂荒地且差异显著(p<0.05)。农耕地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均大于撂荒地且差异显著(p<0.05),农耕地最大含水量出现在40~60cm土层,而撂荒地最大含水量在20~40cm土层。2)除35.3mm降雨外农耕地和撂荒地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的增加量和土层的响应深度均呈增加的趋势。研究发现适当的人工恢复比自然恢复更有利于土壤水分的储存,为黄土高原东部地区农业生产和植被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数据支持。
2021年12期 v.35;No.280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949 ] |[引用频次:17 ] - 李亚新;陈伟;孙从建;王红阳;乔鹏;
土壤水分是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的重要限制因子,其对植被的生长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植被恢复工程的推进和区域城镇化的提速,致使大量农耕地被撂荒,为探明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对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的影响,选取山西省冯家沟农耕地和撂荒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18-11月至2019-10月逐日降雨量和土壤含水量的长期观测数据,系统分析了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对降雨变化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农耕地各月土壤含水量均大于撂荒地且差异显著(p<0.05)。农耕地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均大于撂荒地且差异显著(p<0.05),农耕地最大含水量出现在40~60cm土层,而撂荒地最大含水量在20~40cm土层。2)除35.3mm降雨外农耕地和撂荒地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的增加量和土层的响应深度均呈增加的趋势。研究发现适当的人工恢复比自然恢复更有利于土壤水分的储存,为黄土高原东部地区农业生产和植被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数据支持。
2021年12期 v.35;No.280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49 ] |[引用频次:17 ] - 耿林昇;李红丽;董智;郭建英;李斌鹏;窦晓慧;杨子晋;
探究放牧强度对草原土壤物理特性尤其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有助于了解和防治草原水土流失,科学管理草原生态系统。文中以希拉穆仁典型草原为主要对象,研究放牧对不同深度土壤粒径的组成特征及单重分形维数的影响和交互关系。研究表明:放牧强度的增加对土壤质地有恶化趋势,土壤粒径逐渐变粗,土壤类型由砂质壤土向壤质砂土转变。放牧主要影响0~10cm土层,尤其在0~5cm土层,土壤粒度特征值与单重分形维数值均随放牧强度增加而逐渐恶化;5~10cm土层,适度放牧使土壤粒度特征值、单重分形维数值均表现最好。轻度放牧对表层土壤粒度特征及单重分形维数的影响最小,采取轻度放牧可较好地权衡草地的生态与生产功能。
2021年12期 v.35;No.280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97 ] |[引用频次:14 ] - 耿林昇;李红丽;董智;郭建英;李斌鹏;窦晓慧;杨子晋;
探究放牧强度对草原土壤物理特性尤其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有助于了解和防治草原水土流失,科学管理草原生态系统。文中以希拉穆仁典型草原为主要对象,研究放牧对不同深度土壤粒径的组成特征及单重分形维数的影响和交互关系。研究表明:放牧强度的增加对土壤质地有恶化趋势,土壤粒径逐渐变粗,土壤类型由砂质壤土向壤质砂土转变。放牧主要影响0~10cm土层,尤其在0~5cm土层,土壤粒度特征值与单重分形维数值均随放牧强度增加而逐渐恶化;5~10cm土层,适度放牧使土壤粒度特征值、单重分形维数值均表现最好。轻度放牧对表层土壤粒度特征及单重分形维数的影响最小,采取轻度放牧可较好地权衡草地的生态与生产功能。
2021年12期 v.35;No.280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97 ] |[引用频次:14 ] - 唐鹏飞;韩兵兵;王佳敏;罗艳琴;张凤华;
通过长期定位田间试验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棉秆还田0年(0y)、5年(5y)、10年(10y)、15年(15y)、20年(20y)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矿化动态和官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秆还田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与0y相比,棉秆还田5y、10y、15y、20y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42.45%、47.88%、33.40%和63.38%。与0y相比,还田5y、10y、15y、20y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均显著降低。棉秆还田5y、10y土壤有机碳脂族性增强,结构趋于简单,而棉秆还田20y土壤有机碳芳香性增强,结构趋于复杂。总体来看,棉秆还田促进土壤有机碳积累,降低其累积矿化率,增强土壤固碳能力。
2021年12期 v.35;No.280 127-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68 ] |[引用频次:14 ] - 唐鹏飞;韩兵兵;王佳敏;罗艳琴;张凤华;
通过长期定位田间试验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棉秆还田0年(0y)、5年(5y)、10年(10y)、15年(15y)、20年(20y)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矿化动态和官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秆还田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与0y相比,棉秆还田5y、10y、15y、20y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42.45%、47.88%、33.40%和63.38%。与0y相比,还田5y、10y、15y、20y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均显著降低。棉秆还田5y、10y土壤有机碳脂族性增强,结构趋于简单,而棉秆还田20y土壤有机碳芳香性增强,结构趋于复杂。总体来看,棉秆还田促进土壤有机碳积累,降低其累积矿化率,增强土壤固碳能力。
2021年12期 v.35;No.280 127-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68 ] |[引用频次:14 ] - 徐存东;赵志宏;程慧;刘子金;王鑫;
为揭示干旱区农田沟灌模式下田间尺度土壤水盐运移规律,选定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灌区为研究区,通过构建HYDRUS-3D沟灌田间水盐运移三维模型,对一个灌水周期内田间微观尺度的土壤水盐运移过程进行了模拟与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运用田间试验实测值对HYDRUS-3D模型中的参数及边界条件修正之后,模拟结果合理,模型可靠性较高;在一个灌水周期内,模拟试验区内的土壤平均含水率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并在灌水结束约20天后达到稳定值20%,且沿纵向分层现象明显;在灌溉水淋洗与水分蒸散发耦合作用下,模拟区土壤含盐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整个沟灌模拟区域内的含盐量出现了明显的分区现象,表现为沟顶种植一侧(7 mg/cm~3)>中间部分(3.8 mg/cm~3)>灌水沟一侧(2.5 mg/cm~3)。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区土壤盐碱化治理提供参考。
2021年12期 v.35;No.280 134-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06 ] |[引用频次:24 ] - 徐存东;赵志宏;程慧;刘子金;王鑫;
为揭示干旱区农田沟灌模式下田间尺度土壤水盐运移规律,选定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灌区为研究区,通过构建HYDRUS-3D沟灌田间水盐运移三维模型,对一个灌水周期内田间微观尺度的土壤水盐运移过程进行了模拟与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运用田间试验实测值对HYDRUS-3D模型中的参数及边界条件修正之后,模拟结果合理,模型可靠性较高;在一个灌水周期内,模拟试验区内的土壤平均含水率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并在灌水结束约20天后达到稳定值20%,且沿纵向分层现象明显;在灌溉水淋洗与水分蒸散发耦合作用下,模拟区土壤含盐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整个沟灌模拟区域内的含盐量出现了明显的分区现象,表现为沟顶种植一侧(7 mg/cm~3)>中间部分(3.8 mg/cm~3)>灌水沟一侧(2.5 mg/cm~3)。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区土壤盐碱化治理提供参考。
2021年12期 v.35;No.280 134-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06 ] |[引用频次:24 ] - 李帅;王家鼎;李承霖;苏昱博;
研究黄土在循环荷载下的动力学特性,是探讨黄土地区相关工程问题的关键,对于相应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文中以西吉县夏家大陆地区的黄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含水率、固结应力比、振动频率以及围压对黄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振动加载后土样,从微观角度解释引起黄土动力特性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动剪切模量随动剪应变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用对数函数可以拟合二者之间的关系;动剪切模量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随固结比、加载频率和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阻尼比随含水率的增大呈现增大的趋势,随着固结比和围压的增大而呈现减小的趋势,围压对其影响不明显;通过PCAS分析系统计算对比不同试验条件下土样概率熵、平均形状系数、分形维数的差异,可以对黄土动力特性的变化规律做出合理的解释。
2021年12期 v.35;No.280 142-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76 ] |[引用频次:15 ] - 李帅;王家鼎;李承霖;苏昱博;
研究黄土在循环荷载下的动力学特性,是探讨黄土地区相关工程问题的关键,对于相应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文中以西吉县夏家大陆地区的黄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含水率、固结应力比、振动频率以及围压对黄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振动加载后土样,从微观角度解释引起黄土动力特性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动剪切模量随动剪应变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用对数函数可以拟合二者之间的关系;动剪切模量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随固结比、加载频率和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阻尼比随含水率的增大呈现增大的趋势,随着固结比和围压的增大而呈现减小的趋势,围压对其影响不明显;通过PCAS分析系统计算对比不同试验条件下土样概率熵、平均形状系数、分形维数的差异,可以对黄土动力特性的变化规律做出合理的解释。
2021年12期 v.35;No.280 142-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76 ] |[引用频次:15 ] - 马迎宾;黄雅茹;赵英铭;迟悦春;莎仁图雅;郭跃;
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不同栽植年限小×胡杨的光合特性,同时测定了叶面积、叶干重,分析了不同栽植年限小×胡杨比叶面积(SLA)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年限的小×胡杨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趋势一致,均为单峰型。不同栽植年限小×胡杨叶干重、叶面积、比叶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2年小×胡杨叶干重、叶面积最大。1年、2年、3年小×胡杨叶片比叶面积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小×胡杨栽植年限的增加,比叶面积逐渐增大,水分利用效率逐渐减小,比叶面积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2021年12期 v.35;No.280 150-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20 ] |[引用频次:12 ] - 马迎宾;黄雅茹;赵英铭;迟悦春;莎仁图雅;郭跃;
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不同栽植年限小×胡杨的光合特性,同时测定了叶面积、叶干重,分析了不同栽植年限小×胡杨比叶面积(SLA)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年限的小×胡杨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趋势一致,均为单峰型。不同栽植年限小×胡杨叶干重、叶面积、比叶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2年小×胡杨叶干重、叶面积最大。1年、2年、3年小×胡杨叶片比叶面积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小×胡杨栽植年限的增加,比叶面积逐渐增大,水分利用效率逐渐减小,比叶面积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2021年12期 v.35;No.280 150-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20 ] |[引用频次:12 ] - 赵凡凡;叶茂;康利飞;杨雪峰;
为了解塔里木河下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木质部年内径向生长动态,利用微树芯法对胡杨木质部进行连续监测,分析胡杨木质部分化各阶段开始和结束时间,采用广义可加模型拟合木质部生长过程,利用敏感性分析生长季持续时间和生长速率对木质部累积生长量的贡献量。结果表明:1)胡杨木质部细胞扩大时间为DOY105,细胞壁加厚开始时间为DOY144,细胞成熟开始为DOY161,细胞扩大结束时间为DOY245,细胞壁加厚完成为DOY264,木质化结束为DOY270,生长季持续时间为165天。2)胡杨木质部在DOY102开始迅速生长,在DOY145-DOY175生长缓慢,从DOY175-DOY230再次快速生长,从DOY230到生长季结束缓慢生长;胡杨生长速率的拟合呈"双峰型"曲线,在DOY130和DOY190生长速率达到最高值。3)生长季持续时间和生长速率对木质部径向生长总长度的贡献量分别为24.4%和75.6%。研究表明胡杨木质部生长速率的拟合呈"双峰型"曲线,木质部径向生长由生长速率决定,明确了胡杨生长的生理机制。
2021年12期 v.35;No.280 15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3 ] |[引用频次:3 ] - 赵凡凡;叶茂;康利飞;杨雪峰;
为了解塔里木河下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木质部年内径向生长动态,利用微树芯法对胡杨木质部进行连续监测,分析胡杨木质部分化各阶段开始和结束时间,采用广义可加模型拟合木质部生长过程,利用敏感性分析生长季持续时间和生长速率对木质部累积生长量的贡献量。结果表明:1)胡杨木质部细胞扩大时间为DOY105,细胞壁加厚开始时间为DOY144,细胞成熟开始为DOY161,细胞扩大结束时间为DOY245,细胞壁加厚完成为DOY264,木质化结束为DOY270,生长季持续时间为165天。2)胡杨木质部在DOY102开始迅速生长,在DOY145-DOY175生长缓慢,从DOY175-DOY230再次快速生长,从DOY230到生长季结束缓慢生长;胡杨生长速率的拟合呈"双峰型"曲线,在DOY130和DOY190生长速率达到最高值。3)生长季持续时间和生长速率对木质部径向生长总长度的贡献量分别为24.4%和75.6%。研究表明胡杨木质部生长速率的拟合呈"双峰型"曲线,木质部径向生长由生长速率决定,明确了胡杨生长的生理机制。
2021年12期 v.35;No.280 15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3 ] |[引用频次:3 ] - 张得芳;夏涛;
通过分析唐古特白刺转录组测序数据,从中筛选出28614条高质量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CodonW、Excel等软件分析密码子偏好性使用规律。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有效密码子数值分布在23.71-61之间,小于35的有94条,密码子的偏好性较弱,GC3_S的平均含量为37.53%,说明唐古特白刺密码子第3位主要以A、T结尾。中性绘图、ENc-GC3_S分析、偏倚分析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转录组密码子偏好性主要受突变压力的影响;以ENc值和RSCU值为参考标准,最终确定28个高频密码子(RSCU>1),其中以AU结尾的有25个,以G结尾的有3个,10个最优密码子中,9个以AU结尾,说明唐古特白刺转录组偏好以A/U结尾的密码子。经过对25种植物最优密码子的偏好性分析,真菌类以G/C结尾,双子叶植物多数以A/U结尾,密码子偏好性没有明显的规律性;15种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最优密码子的GC3_S数值在27-29之间,均以A/U结尾,呈现明显选择限制。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白刺转录组编码序列的碱基含量、密码子偏向性等基因序列特征提供信息,为有效的利用野生唐古特白刺资源提供理论基础。
2021年12期 v.35;No.280 163-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9 ] |[引用频次:6 ] - 张得芳;夏涛;
通过分析唐古特白刺转录组测序数据,从中筛选出28614条高质量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CodonW、Excel等软件分析密码子偏好性使用规律。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有效密码子数值分布在23.71-61之间,小于35的有94条,密码子的偏好性较弱,GC3_S的平均含量为37.53%,说明唐古特白刺密码子第3位主要以A、T结尾。中性绘图、ENc-GC3_S分析、偏倚分析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转录组密码子偏好性主要受突变压力的影响;以ENc值和RSCU值为参考标准,最终确定28个高频密码子(RSCU>1),其中以AU结尾的有25个,以G结尾的有3个,10个最优密码子中,9个以AU结尾,说明唐古特白刺转录组偏好以A/U结尾的密码子。经过对25种植物最优密码子的偏好性分析,真菌类以G/C结尾,双子叶植物多数以A/U结尾,密码子偏好性没有明显的规律性;15种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最优密码子的GC3_S数值在27-29之间,均以A/U结尾,呈现明显选择限制。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白刺转录组编码序列的碱基含量、密码子偏向性等基因序列特征提供信息,为有效的利用野生唐古特白刺资源提供理论基础。
2021年12期 v.35;No.280 163-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9 ] |[引用频次:6 ] - 李家好;王聪珍;方正坤;唐晓通;万博;郑艳红;
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文中研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青藏高原纳木错及羊卓雍错湿地冻胀丘微地貌间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冻胀丘侧面微生物多样性最高,丘顶次之,丘间最低。细菌群落以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放线菌(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Acidobacteria)为主,古菌群落主要包括广古菌(Euryarchaeota)和奇古菌(Thaumarchaeota)。Mantel test和冗余分析表明,微生物群落组成主要受土壤温度调控,也与pH、含水率有关。研究结果将为探索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提供参考。
2021年12期 v.35;No.280 17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523 ] |[引用频次:1 ] - 李家好;王聪珍;方正坤;唐晓通;万博;郑艳红;
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文中研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青藏高原纳木错及羊卓雍错湿地冻胀丘微地貌间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冻胀丘侧面微生物多样性最高,丘顶次之,丘间最低。细菌群落以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放线菌(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Acidobacteria)为主,古菌群落主要包括广古菌(Euryarchaeota)和奇古菌(Thaumarchaeota)。Mantel test和冗余分析表明,微生物群落组成主要受土壤温度调控,也与pH、含水率有关。研究结果将为探索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提供参考。
2021年12期 v.35;No.280 17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523 ] |[引用频次:1 ] - 辛芸;王录仓;刘海洋;
红色旅游是以革命纪念地、标志物等为载体,以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的专题旅游活动。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标志性人物在特定的空间场所,通过高度的提炼、升华和有机组织,并浓缩在典型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因此,时空维度上的红色之旅必然存在着高度关联性。文中使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等分析方法,探究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形成历史及其空间格局,力求在时空统一中讲好红色旅游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结果表明: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记录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发展壮大的过程,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形成的关键和基础。不同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指向性和聚集性,受革命进程和战略战术的深刻影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由点到面的"燎原"之势,从城市到乡村再到城市的空间位移过程。
2021年12期 v.35;No.280 177-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491 ] |[引用频次:20 ] - 辛芸;王录仓;刘海洋;
红色旅游是以革命纪念地、标志物等为载体,以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的专题旅游活动。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标志性人物在特定的空间场所,通过高度的提炼、升华和有机组织,并浓缩在典型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因此,时空维度上的红色之旅必然存在着高度关联性。文中使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等分析方法,探究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形成历史及其空间格局,力求在时空统一中讲好红色旅游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结果表明: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记录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发展壮大的过程,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形成的关键和基础。不同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指向性和聚集性,受革命进程和战略战术的深刻影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由点到面的"燎原"之势,从城市到乡村再到城市的空间位移过程。
2021年12期 v.35;No.280 177-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91 ] |[引用频次:20 ] - 丛丽;李淑瑜;洪静萱;张巍瀚;
红色景区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内容,目前针对全国尺度的红色旅游景区的旅游流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尚不明晰。文中以全国红色旅游路线产品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网络大数据收集、社会语义网络和地理学空间分析等方法,收集主要源于携程网、红色旅游网、百强旅行社官网等的全国2100条红色旅游线路,共5588个景区,分析其旅游流网络空间结构特征。主要结论包括:1)全国红色旅游流网络空间呈现出"核心聚集、边缘分散"的格局,属于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2)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小聚集大分散的格局,以胡焕庸线为界,呈现典型东西分异的空间特征。3)全国红色旅游流网络结构差异明显,内部形成了不同的区域性核心子网络。4)依据旅游流网络密度不同,将红色旅游流景区空间分布分为三级聚类。最后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我国红色旅游景区旅游流网络空间的合理化构建提供借鉴和启示意义。
2021年12期 v.35;No.280 188-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56 ] |[引用频次:48 ] - 丛丽;李淑瑜;洪静萱;张巍瀚;
红色景区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内容,目前针对全国尺度的红色旅游景区的旅游流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尚不明晰。文中以全国红色旅游路线产品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网络大数据收集、社会语义网络和地理学空间分析等方法,收集主要源于携程网、红色旅游网、百强旅行社官网等的全国2100条红色旅游线路,共5588个景区,分析其旅游流网络空间结构特征。主要结论包括:1)全国红色旅游流网络空间呈现出"核心聚集、边缘分散"的格局,属于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2)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小聚集大分散的格局,以胡焕庸线为界,呈现典型东西分异的空间特征。3)全国红色旅游流网络结构差异明显,内部形成了不同的区域性核心子网络。4)依据旅游流网络密度不同,将红色旅游流景区空间分布分为三级聚类。最后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我国红色旅游景区旅游流网络空间的合理化构建提供借鉴和启示意义。
2021年12期 v.35;No.280 188-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56 ] |[引用频次:48 ] - 周彬;陈园园;虞虎;王立龙;李婷婷;
探究研学旅行者动机可为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和营销提供基础理论依据。以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为案例地,在调查旅游动机的基础之上,对游客群体进行了类型划分,并对各类研学旅行者特征差异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1)在六种研学旅行动机类型中,受访者对自我实现动机最为认同,探新求奇次之,社会交往、逃避与放松居中,对文化研习认同感较低,技能掌握动机位居最后。2)研学旅行者群体可划分为"休闲体验型"、"文化研习型"、"技能提升型"和"全面参与型"四种类型,其中"全面参与型"的研学旅行者数量最多,"技能提升型"人数最少。3)"休闲体验型"研学旅行者的父母亲学历以高中及以下者居多,而"全面参与型"研学旅行者的双亲学历多在本科及以上。
2021年12期 v.35;No.280 195-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03 ] |[引用频次:25 ] - 周彬;陈园园;虞虎;王立龙;李婷婷;
探究研学旅行者动机可为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和营销提供基础理论依据。以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为案例地,在调查旅游动机的基础之上,对游客群体进行了类型划分,并对各类研学旅行者特征差异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1)在六种研学旅行动机类型中,受访者对自我实现动机最为认同,探新求奇次之,社会交往、逃避与放松居中,对文化研习认同感较低,技能掌握动机位居最后。2)研学旅行者群体可划分为"休闲体验型"、"文化研习型"、"技能提升型"和"全面参与型"四种类型,其中"全面参与型"的研学旅行者数量最多,"技能提升型"人数最少。3)"休闲体验型"研学旅行者的父母亲学历以高中及以下者居多,而"全面参与型"研学旅行者的双亲学历多在本科及以上。
2021年12期 v.35;No.280 195-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03 ] |[引用频次:25 ] - 周海涛;张雨惠;宁小莉;臧淑英;
基于内蒙古2010年、2020年3A及以上景区数据,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空间"热点"探测、核密度、重心迁移等方法,系统梳理景区时空分异特征,从自然环境、区位条件、社会经济、资源禀赋、政策制度等方面构建影响指标体系,厘清景区分布与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1)内蒙古5A级景区数量匮乏,4A级数量相对较多,增速最快,且以自然资源型为主,而3A级以人文型增长为主,其整体空间分布呈"大分散、小集聚"特征。2)旅游高密度核心区域明显,呼包鄂巴乌城市区优势突出。3)景区主要分布在DEM为748~1408m范围内,距道路1km范围内景区增加明显,3A景区有近城镇分布特征,景区分布与星级酒店距离较远。2020年盟市GDP值与景区个数成正相关,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及政府政策制度与景区时空分异特征关系密切。
2021年12期 v.35;No.280 202-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87 ] |[引用频次:26 ] - 周海涛;张雨惠;宁小莉;臧淑英;
基于内蒙古2010年、2020年3A及以上景区数据,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空间"热点"探测、核密度、重心迁移等方法,系统梳理景区时空分异特征,从自然环境、区位条件、社会经济、资源禀赋、政策制度等方面构建影响指标体系,厘清景区分布与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1)内蒙古5A级景区数量匮乏,4A级数量相对较多,增速最快,且以自然资源型为主,而3A级以人文型增长为主,其整体空间分布呈"大分散、小集聚"特征。2)旅游高密度核心区域明显,呼包鄂巴乌城市区优势突出。3)景区主要分布在DEM为748~1408m范围内,距道路1km范围内景区增加明显,3A景区有近城镇分布特征,景区分布与星级酒店距离较远。2020年盟市GDP值与景区个数成正相关,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及政府政策制度与景区时空分异特征关系密切。
2021年12期 v.35;No.280 202-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87 ] |[引用频次:26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