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草地流转的收入效应——来自青藏高原牧区的证据

    关士琪;赵孟琳;唐增;李国梅;张岩;杨全俊;

    在牧民的禀赋要素不同且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草地流转可以促进草地资源的重新分配和合理利用。基于青藏高原牧区560户牧户的微观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PSM)、工具变量法和分位数回归,探究草地流转的收入效应,测度不同的流转行为(转入和转出)对牧民总收入、牧业收入和非牧业收入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1)参与草地流转后牧民总收入显著提高;其中草地转入影响牧业收入,草地转出影响非牧业收入。2)内生性问题会影响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3)草地流转对中等偏低收入阶层的牧民有更显著的促进增收作用。结论表明草地流转可以促进草地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进而提高牧民收入;且草地流转对于缩小收入差距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重点关注中等偏低收入阶层的流转诉求,对促进牧区经济的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

    2023年03期 v.37;No.295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6 ] |[引用频次:3 ]
  • 农地确权对农地产出与农民收入的影响——以新疆七地州为例

    木合塔尔·沙地克;阿布都热合曼·阿布迪克然木;刘国勇;

    农地确权是推动农地规模经营、强化地权经济激励、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保障农民权益、改善农村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文中试图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探讨农地确权对农地产出和农户收入的影响机理,并基于新疆七地州的10个县(市)40个村723份微观农户调查数据构建实证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农地确权对农地产出和农民收入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1)农地确权通过强化地权经济激励,提升农业产出与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2)农地确权通过促进农地流转,提高农户非农就业的工资性收入,最终影响农户家庭总收入的增加。基于此提出应持续切实巩固拓展农地确权的政策动态效果,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经营以提升农业生产绩效,持续关注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趋势以稳定农民收入等政策建议。

    2023年03期 v.37;No.295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01 ] |[引用频次:1 ]
  • 基于TAM框架的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山西省欠发达地区5307份农户样本

    李惠敏;郭青霞;丁一;康庆;

    分析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揭示其影响机理,可为加快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完善流转政策提供有益参考。文章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利用山西省欠发达地区5307份农户样本,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的作用效应强于感知易用性,其中经济感知有用性的作用效应最强。2)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及土地环境通过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感知而间接影响其土地流转行为。3)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决策路径为:外部环境因素→感知有用性→土地流转行为;外部环境因素→感知易用性→土地流转行为;外部环境→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土地流转行为。由此可见,基于特定环境所形成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会对土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推动土地流转,应当立足当地实际,重点提增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提升流转交易的便捷度。

    2023年03期 v.37;No.295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12 ] |[引用频次:11 ]
  • 内蒙古西部农业企业绿色发展测度与制约因素分析

    张昊;张倩;张旭光;孙志宏;

    农业企业绿色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基于2015-2021年内蒙古西部实地调查数据与官方资料,应用熵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生态治理、风险控制4个子系统层和24个指标层,构建内蒙古西部农业企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农业企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引入障碍度模型进行制约因素识别。结果表明:1)2015-2021年内蒙古西部农业企业绿色发展综合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在2020年明显回落。2)总体上看,内蒙古西部农业企业绿色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大,鄂尔多斯地区绿色发展综合水平较高,阿拉善地区综合水平较低。3)农业人均GDP、单位耕地面积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农业固定资产投入额、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幅度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地区应以经济发展和风险控制为核心,制定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的同时加强区域间联系,发挥鄂尔多斯地区辐射效应,从而促进农业企业绿色协调发展。

    2023年03期 v.37;No.295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60 ] |[引用频次:8 ]
  • 少数民族地区农户人居环境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黔东南州533个农户调研数据

    张会吉;薛桂霞;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夙愿的现实需要。文中通过构建农户人居环境治理参与行为的测量维度,围绕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村庄特征,利用黔东南州533个农户调查数据从微观视角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户人居环境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在村生活时间对农户人居环境治理参与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学历越低、家庭年收入越少、需求程度越低和信息公开越少反而农户参与行为发生概率越高。3)农户身体越健康、家庭离村委会越近、家中耕地面积越多、对治理项目了解程度越高、越认可人居环境治理和社会关系网络越好,则农户参与行为发生概率越高。综合看来,少数民族地区农户人居环境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且复杂的,治理需同农村文化习俗、经济水平和地理条件相协调,同农户实际需求相适应。

    2023年03期 v.37;No.295 3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29 ] |[引用频次:9 ]
  • 草原补奖是否促进了牧户增收与收入多样化?——基于青海省微观调研数据

    刘利娟;陈海滨;邵砾群;

    草原补奖政策兼具恢复草原生态环境与促进牧民增收双重目标。文中以青海省共和县牧户微观调研数据为基础,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元有序Logit模型,评估草原补奖政策参与对牧户收入水平与结构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草原补奖有效促进了牧户增收,且该促进作用随着牧户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强;补奖政策参与反而抑制了牧户收入来源多样化,拥有较大承包草地面积的牧户获得更多的补奖,继而将其用于扩大畜牧业生产,降低了牧户选择多样化生计策略的积极性,与该补偿政策实施初衷相悖。

    2023年03期 v.37;No.295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91 ] |[引用频次:7 ]
  • 基于环境规制视角下牧户风险感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以三江源地区为例

    范文杰;崔冀娜;

    牧户亲环境行为是实现三江源地区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文中以三江源地区牧户为调研对象,使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牧户风险感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同时引入环境规制作为调节变量,探究环境规制在牧户风险感知与亲环境行为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1)牧户风险感知对亲环境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环境风险感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更加显著。2)环境规制对牧户风险感知与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且约束型、引导型和激励型规制均能正向调节牧户风险感知与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据此,文中从提升风险感知水平和健全环境规制制度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2023年03期 v.37;No.295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29 ] |[引用频次:12 ]
  • 基于CT扫描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大孔隙特征及其入渗能力研究

    于皓;董智;杨建英;刘瑞超;曹楠;毕彪;毕洋涛;

    土壤大孔隙是土壤优先流的主要通道,其直接影响着土壤水分运移及污染物迁移,量化大孔隙三维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土壤水分运移机理。因此,文中结合CT扫描及土柱水分穿透试验,对比了林地、草地两种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大孔隙三维结构特征及其土壤入渗能力,并分析了大孔隙结构特征与土壤水力学特性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大孔隙特征影响显著,林地大孔隙发育程度相对更好,其土壤大孔隙度,大孔隙数量均大于草地,同种土地利用类型下不同种植物的根系特征对大孔隙的结构和分布也具有重要影响。2)植物根系能显著改变土壤入渗能力,林地土壤初始入渗能力较草地更强,大孔隙度在入渗初期会对渗透产生较大影响。然而在经过一段时间入渗后,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入渗能力较入渗初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3)大孔隙度与穿透时间之间为显著负相关关系;平均迂曲度、累计入渗量、累计节点数与各入渗指标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

    2023年03期 v.37;No.295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00 ] |[引用频次:11 ]
  • 露天煤矿复垦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归因解析

    何庆;张风宝;李潼亮;罗佳茹;李玄添;杨明义;

    土壤有机碳(SOC)是评价土壤质量变化的关键指标,辨析煤矿复垦区SOC演变过程、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对指导矿区复垦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山西平朔露天煤矿复垦平盘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序列替代时间序列,定量解析复垦SOC及剖面分布对复垦年限和复垦方式的响应。结果显示:复垦平盘SOC含量在0.82~16.11g·kg~(-1)之间,均值为3.53 g·kg~(-1),变异系数为77.55%,其含量及变异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随着复垦年限增加,SOC含量增加,不同复垦方式下SOC含量的分布特征依次为林地(5.31g·kg~(-1))>耕地(2.98g·kg~(-1))>未利用地(2.29g·kg~(-1)),而且林地SOC剖面分布差异最大,耕地SOC含量主要受复垦年限影响。变差分解显示,复垦年限、土层深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分别可解释SOC含量变化的15.0%、10.3%和2.4%,复垦年限与土地利用方式共同解释11.2%的变化。复垦年限和复垦方式对20cm以下SOC的影响减弱,但复垦年限延长则增强了土层深度和复垦方式对SOC变化的解释度。不同阶段的复垦方式对SOC含量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但复垦过程及工艺的复杂性导致复垦区SOC含量变化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2023年03期 v.37;No.295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323 ] |[引用频次:1 ]
  • 基于基底波动力分析的干碎屑流有效摩擦系数试验研究

    于潇;罗钰韬;刘诗婷;陈会娟;

    基底有效摩擦系数对于认知碎屑流灾害的运动特性至关重要,而波动力是碎屑流与基底相互作用的有效反馈,可能对基底摩擦起到控制作用。为此,通过开展碎屑流物理模型试验,直接测量基底切向力和法向力获取有效摩擦系数,进一步讨论两向波动力与有效摩擦系数的相关性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颗粒与基底碰撞产生的两向波动力均受到平均粒径控制,平均粒径越大,基底波动力越强;同时,增大倾角也可增强两向波动力强度;两向波动力与有效摩擦系数均呈负相关,表明较高强度的波动力削弱了碎屑流与基底的摩擦作用,增强了碎屑流流动性。对波动力归一化分析的结果表明:切向波动力强度总是大于法向波动力,表明延流动方向的切向波动力主导了对碎屑流流动性的影响。上述研究将为进一步揭示碎屑流的运移机制和防灾减灾工程提供理论支持。

    2023年03期 v.37;No.295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1 ]
  • 生物炭对黄绵土水分吸渗特征及水力学参数的影响

    刘旭;白一茹;马娴;王幼奇;

    探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宁南山区黄绵土水分吸渗特征及水力学参数的变化,为提升区域生态功能及促进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撑。选取6种生物炭添加量(0、10、20、30、40和50g/kg),通过室内一维水平土柱试验,利用Philip模型拟合土壤吸渗过程并确定吸渗率(S),并推导出Van Genuchten模型中进气吸力倒数(a)、形状系数(n)及水吸力(h),利用上述水力学参数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非饱和导水率及比水容量。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添加量增大,各处理湿润锋运移距离及累积入渗量均逐渐减小。与未添加生物炭处理相比各处理S分别降低了7.83%、14.99%、16.90%、23.36%和39.50%;随生物炭添加量增加,a、n及饱和导水率(K_s)逐渐减小,饱和含水率(θ_s)、滞留含水率(θ_r)逐渐增大。相同土壤含水率下,生物炭添加量增加h增大,非饱和导水率减小且增长速率逐渐降低。相同h下,生物炭添加量越大比水容量越大,水分有效性越高。可以看出添加生物炭显著增强了宁南山区黄绵土持水性能及水分有效性。

    2023年03期 v.37;No.295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3 ] |[引用频次:6 ]
  • 青藏高原不同植被类型草地蒸散量长期变化与适应性模型研究

    王云英;裴薇薇;王新;文焱彬;杜岩功;

    文中利用遥感数据潜热通量LE和气象数据年均气温T计算出2006-2021连续16年间青藏高原灌丛、荒漠、草甸和沼泽四种草地植被类型实际蒸散量的变化,并利用Penman-Monteith模型、Priestley-Taylor模型、Mahringer模型、Irmak-Alle模型、Dalton模型等5种常用模型计算出4种草地植被类型参考蒸散量的变化,选出4种植被类型拟合较高的模型。结果表明:连续16年间,4种草地植被类型蒸散量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且相对于其他植被类型,灌丛、沼泽和草甸蒸散量显著高于荒漠。气象因子中,相对湿度、温度、2m高风速和土壤热通量4种对蒸散量变化的贡献率最大,且分别可解释71.21%、71.29%、71.37%和71.55%的灌丛、荒漠、草甸和沼泽蒸散量的变化。模型计算结果显示Mahringer和FAO 56 Penman-Monteith两种模型与实际蒸散量之间的相关性最高。推荐适宜的蒸散量计算模型,精确模型研究,以期提供蒸散量变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2023年03期 v.37;No.295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0 ] |[引用频次:2 ]
  • 青海湖湖东沙区风季起沙风况及输沙势特征

    张乐春;张登山;汪海娇;吴海倩;

    风向风速矢量统计、输沙势计算以及风况风能环境分类是研究沙区风沙地貌动力学的重要内容。文中以青海湖湖东沙区为研究对象,使用2006、2009、2012及2015年3、4、5月的逐时风速风向数据,计算起沙风、输沙势的数值及方向,分析评估风季研究区风沙活动特征及风能环境,结果表明:1)青海湖湖东沙区起沙风以西风组为主,东风组几乎没有起沙风。2)青海湖湖东沙区的输沙势以W、WNW、WSW、SW,4个方向为主,各月各方向输沙势值均在16.9VU以下,各月合成输沙势RDP低于30VU,4年风季输沙势值均低于65VU,年输沙势值小于200VU,属于低风能区。3)合成输沙方向RDD全部位于ENE、E、ESE这3个方向上,该沙区属于单峰或者窄双峰风况,潜在输沙方向比较单一。

    2023年03期 v.37;No.295 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387 ] |[引用频次:4 ]
  • 基于GPM的新疆降水聚集区域提取及特征分析

    程红霞;林粤江;王勇;

    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降水聚集特征与旱涝事件密切相关。基于2001-2020年逐日全球降水测量数据,根据空间热点分析方法提取新疆降水聚集区域,利用信息熵和相关系数分析了聚集区域降水集中度和地表特征。结果表明:新疆降水高值聚集区域占21.45%,降水量在130mm以上,主要分布在新疆西北部,低值聚集区域占27.97%,降水量在72mm以下,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吐鲁番盆地和昆仑山中部山区;聚集区域降水量年内呈单峰变化,除显著冷点区域年降水量呈弱下降趋势外,其他区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聚集区域降水集中度呈现从西北向东南呈现出“低-高-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高值聚集区域降水集中度高于低值聚集区域,与降水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低值聚集区域荒地面积占比最大,高值聚集区域草原和农田面积较大;高值聚集区域海拔、地表粗糙度和地面起伏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低值聚集区域呈负相关,且聚集性越显著,相关性越大。研究结果可以为防灾减灾、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2023年03期 v.37;No.295 98-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1 ] |[引用频次:4 ]
  • 北方枣区果实成熟期连阴雨致灾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

    张颖;樊鑫;樊保国;

    北方枣区是我国枣果主产区,果实成熟期连阴雨是枣树生育期影响产量品质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利用北方枣区53个站点1971-2019年果实成熟期逐日气象资料,运用线性倾向分析法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北方枣区果实成熟期连阴雨累积次数、连阴雨累积日数、连阴雨累积降水量和连阴雨平均相对湿度四个致灾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北方枣区枣果生产区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研究时段内,北方枣区果实成熟期连阴雨站次比年际间变化很大,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北方枣区果实成熟期的年连阴雨累积次数、年连阴雨累积日数、年连阴雨累积降水量和年连阴雨期间平均相对湿度年际间变化很大,总体上呈轻微上升趋势;北方枣区枣果成熟期连阴雨各致灾因子年代际变化整体上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呈明显降低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呈显著增加的趋势。3)在空间分布上,北方枣区果实成熟期连阴雨累积次数、连阴雨累积日数、连阴雨累积降水量和连阴雨期间平均相对湿度值以新疆枣区最小,甘肃中西部枣区和宁夏枣区次之;在其东部,从北到南大体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2023年03期 v.37;No.295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1 ]
  •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玉米重金属影响因素探测及其污染特征分析

    韩晋仙;李二玲;

    为探究山西省旱作农业区玉米中重金属(Cu、Zn、Pb、Cd、Cr、Ni、Hg和As)污染特征和影响因素,对寿阳县玉米籽粒样品进行采样调查,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玉米籽粒中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采用地理探测器对玉米重金属累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玉米籽粒中单个重金属平均含量均未超标,但有7.81%的样点中Pb超标,应给予关注;各乡镇玉米重金属平均含量总体处于清洁安全水平,玉米质量良好,但北部乡镇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较中、南部大。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显示,土壤重金属含量和工业企业密度是造成当地玉米中Pb污染和各乡镇玉米重金属累积的主要影响因子,次要影响因子为人口密度和路网密度。交互探测显示,当地玉米中Pb污染和各乡镇玉米重金属累积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土壤重金属含量和工业企业密度、土壤重金属含量和人口密度及土壤重金属含量与路网密度这三对组合的影响最大。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是造成当地玉米重金属累积的主要原因,后续应从工业、交通、能源消费、农户等多角度构建绿色农业生产环境。

    2023年03期 v.37;No.295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11 ] |[引用频次:7 ]
  • 小桃家沟流域混交林空间结构及稳定性研究

    张佳鹏;贾志清;李清雪;何凌仙子;高娅;王陇;韩东;

    以冬奥会场馆(崇礼赛区)周边小桃家沟流域上、中、下游樟子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25个20m×20m样方,并测量林木的胸径、树高,分析样地内林分空间结构指标特征及其林分稳定性。结果表明,一元分布中,流域上、中、下游平均角尺度值均在0.475-0.517之间,均为随机分布;流域下游混交林平均大小比数最小,其次为中游,上游平均大小比数最大,流域下游混交林平均混交度最高,平均混交度值为0.41。二元分布中,流域下游混交林的大小比数(U)在0-0.25且为随机分布(W=0.5)状态、混交度(M)在0.75-1.00且为随机分布(W=0.5)状态、混交度(M)在0.75-1.00且大小比数(U)在0-0.25的林木所占比例相较于流域上、中游均最高,分别为34.99%、20.37%和10.11%;最优林分状态的π值法则表明,流域上游混交林林分状态为极差,流域中游和下游林分状态均较差,与流域上游和中游相比,下游混交林整体稳定性最好。

    2023年03期 v.37;No.295 12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9 ] |[引用频次:0 ]
  • 干旱锻炼对南方红豆杉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李文杨;李向阳;刘秀青;周成博;岳建华;

    为提高珍贵濒危树种红豆杉对逆境环境的适应性,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高效栽培种植红豆杉提供理论依据。文中以南方红豆杉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模拟干旱环境设置干旱锻炼和未经干旱锻炼两种处理,以正常水分管理的南方红豆杉为对照(CK),测定南方红豆杉的生长指标、光合色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探讨干旱锻炼对南方红豆杉耐旱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明显降低了南方红豆杉新稍生长的长度、直径;经过干旱锻炼的南方红豆杉新稍生长长度与未经干旱锻炼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增加了49.88%,新稍直径增加了5.26%。干旱胁迫36d,经过干旱锻炼的南方红豆杉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总含量均比未经干旱锻炼处理高;经过干旱锻炼的南方红豆杉叶片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其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CK相比显著增加,与未经干旱锻炼处理相比显著降低。干旱锻炼通过调节南方红豆杉生物量、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来提高南方红豆杉的耐旱性。

    2023年03期 v.37;No.295 129-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91 ] |[引用频次:9 ]
  • 林芝云杉林粗木质残体持水特性研究

    李垚;盛基峰;叶彦辉;韩艳英;

    粗木质残体(CWD)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土保育、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linzhiensis)是藏东南亚高山暗针叶林的主要建群树种之一,为了解藏东南亚高山森林中粗木质残体的持水特性,以岗乡自然保护区原始林芝云杉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浸泡模拟法研究粗木质残体的分解程度、密度与持水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CWD密度随着分解程度加深而减小;吸水率随浸泡时间增加而增加,可用方程y=clnx-d拟合;吸水速率随分解等级加深而减小,可用方程y=ax~(-b)进行拟合;标准地内CWD最大持水量为41.25t·hm~(-2),相当于降雨4.12mm,有效持水为33.93t·hm~(-2),相当于降雨3.39mm。林芝云杉林内不同分解等级粗木质残体持水性能差异明显,其中Ⅴ级密度最小,持水量最高,证实了CWD分解程度对森林生态系统粗木质残体储水能力和吸收能力的影响,该研究有利于后续开展林芝云杉粗木质残体的生态功能研究。

    2023年03期 v.37;No.295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3 ]
  • 印度梨形孢提高烤烟抗旱能力的机理初探

    李震;邵晨阳;田仁进;罗富方;韦朝贵;许本波;孙文秀;

    为探明干旱胁迫下印度梨形孢提高烤烟抗旱能力的机理,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自然干旱7d,分析了生理生化指标及干旱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印度梨形孢能够定殖于烤烟根部,促进烤烟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且干旱胁迫后叶片褪绿不明显,干旱症状轻微。在干旱胁迫下,与对照相比,接种印度梨形孢烤烟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降低缓慢,可溶性蛋白和Pro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降低。随干旱处理时间延长,接种印度梨形孢烤烟叶片SOD和P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干旱相关基因NTNAC1和NAC4的表达上调,且显著高于对照植株。文中研究初步明确了印度梨形孢提高烤烟抗旱能力的机理,为深入研究印度梨形孢的抗逆性和烤烟在干旱地区的种植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3年03期 v.37;No.295 143-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7 ] |[引用频次:5 ]
  • 不同温度条件下沙冬青幼树对土壤失水及复水的生理响应过程

    张俊;马迎梅;王树森;丛云鹤;王国林;

    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是我国西北荒漠区重要的防风固沙造林树种,当地高温、少雨的气候条件常会对其生长产生高温和干旱的双重胁迫,文中以沙冬青幼树为试材,通过人工气候箱调控气温(25℃、32℃、39℃和45℃),采用自然失水的方法(停止浇水0、3、6、9、12d),模拟研究荒漠区定植后的沙冬青幼树对夏季高温和干旱双重胁迫的生理及光合的响应过程,以期为该地区沙冬青定植后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气温在25-39℃下,随土壤含水量降至10%,沙冬青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指标小幅升高;土壤含水量小于6%时,沙冬青幼树叶片含水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明显降低;复水后上述指标均呈现恢复趋势。当气温升至45℃,沙冬青幼树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随土壤失水逐渐降低;当土壤含水量为6%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接近0;复水后上述指标也未见恢复现象。此时,高温、土壤失水或复合胁迫都使沙冬青幼树无法正常生长。当气温从25℃升高至39℃时,沙冬青的生理及光合指标受水分的胁迫较大,然而可通过适当浇水来缓解高温及土壤失水对沙冬青幼树造成的不利影响。

    2023年03期 v.37;No.295 150-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3 ] |[引用频次:4 ]
  • 库布齐沙漠北缘苔藓结皮土壤酶活性及腐殖质组成特征

    高海燕;闫德仁;张胜男;黄海广;

    生物结皮是流动沙地固定的显著标志,土壤酶活性和腐殖质含量变化是衡量干旱脆弱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程度的重要指标。以流沙为对照,选择固沙10年、20年、30年苔藓结皮样地,探究不同固沙年限苔藓结皮土壤酶活性及腐殖质组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固沙年限增加,苔藓结皮中酶活性增加1.3~9.4倍,胡敏酸(HA)含量从0.84g/kg增加到2.47g/kg,富里酸(FA)从0.62g/kg增加到2.28g/kg,胡敏素从0.86g/kg增加到5.57g/kg。冗余分析结果显示,腐殖质组分含量在前两轴累积能够解释土壤酶活性的94.25%,土壤腐殖质组分对土壤酶活性的重要性影响排序为富里酸> HA/FA>胡敏素>胡敏酸,且富里酸、HA/FA、胡敏素与土壤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富里酸、HA/FA、胡敏素是影响苔藓结皮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子。综上,苔藓结皮固沙年限的增加,可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腐殖质组分特征,对促进风沙土形成演变和脆弱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2023年03期 v.37;No.295 162-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645 ] |[引用频次:3 ]
  • 青海湖东北沙区植被恢复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祝存兄;孙树娇;肖建设;乔斌;

    基于高分卫星数据,运用随机森林法、景观生态学和地理空间统计学方法分析青海湖东北沙区植被恢复时空格局、评估沙漠化逆转状态。结果表明:1)受青海湖水位上升淹没临湖低洼区及沙区边缘交错带植被恢复的双重影响,2013—2021年青海湖东北沙区范围收缩;2)沙区植被景观呈阶段性变化,表现出覆盖度偏低、破碎度较高、蔓延度中等、稳定性不足等宏观特征;3)沙区植被呈现水平空间聚集性和垂直空间海拔规律性,较高等级覆盖度植被主要聚集在尕海沙区西部沿湖区域、东南角区域以及克土沙区东部边缘地带,表现出显著的局部空间正相关。

    2023年03期 v.37;No.295 169-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347 ] |[引用频次:3 ]
  • 红色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链式生成机理研究

    闫昕;晏雄;解长雯;周裴妍;

    红色旅游不仅承载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教育教化功能,也彰显着旅游者鲜活的价值与情感追求。然而,旅游者主观幸福感作为一重要范畴,在红色旅游研究中却关注不足。在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敬畏原型理论、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的指导下,文中引入具身感知、红色记忆、敬畏情绪、心理韧性等变量构建了红色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生成机理的概念模型,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以井冈山为例对概念模型的变量属性与作用路径等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红色旅游者的具身感知能够唤起其红色记忆,红色记忆进一步促进了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生成。敬畏情绪和心理韧性则在红色记忆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作用路径中起到了部分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红色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生成的多变量与多路径,对深化红色旅游和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研究,促进红色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023年03期 v.37;No.295 17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55 ] |[引用频次:9 ]
  • 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田磊;史冰心;孙凤芝;张淑娴;王贝贝;

    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识别二者空间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实现协同发展是增强黄河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保障。以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基于数量空间关系模型、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二者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多项Logit回归模型对其空间相关性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1)传统村落与非遗数量分布不均,各省区差异较大。2)传统村落与非遗数量空间关联关系显著,整体形成显著的“高—高”类与“低—低”类各自集聚且分布范围较广、“低—高”与“高—低”各自分散且分布范围较窄的特征。3)传统村落和非遗分布空间相关性格局的形成是受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经济维度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城镇化率、交通通达性、政府主导,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有地形、气温、降水量。不同因素对传统村落、非遗空间聚类的高—高类,低—高类,高—低类区域分布影响异质性显著。

    2023年03期 v.37;No.295 186-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579 ] |[引用频次:20 ]
  • 西宁市旅游基础设施时空格局演变及关联性研究

    高子轶;宋智渊;张海平;张俊英;

    基于2010-2022年4个时间截面的餐饮设施和住宿设施POI数据,利用中心要素统计、密度场热点探测模型及协同区位商模型对西宁市旅游基础设施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关联性展开研究。结果显示:1)餐饮设施和住宿设施中心整体呈现自东向西的演变趋势,餐饮中心演变速度呈现先慢后快的特征,住宿中心演变速度呈现先快后慢的特征。2)餐饮设施热点呈现“一轴多核”到“双轴多核”的演变格局,住宿设施热点呈现“一轴单核”到“一轴多核”的演变格局。3)餐饮设施和住宿设施的全局空间关联性较弱,二者在布局上呈现相对独立的特征。4)餐饮设施和住宿设施的局域空间关联性强弱差异显著,住宿设施被餐饮设施吸引的强度由城东区向城西区扩展,而餐饮设施被住宿设施吸引的强度则呈相反趋势。

    2023年03期 v.37;No.295 195-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66 ] |[引用频次:5 ]
  • 新冠疫情冲击下平遥古城网络关注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韩军辉;杨雨婷;甄林芝;付晓;牛俊杰;

    基于2016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百度指数,研究新冠疫情冲击下平遥古城网络关注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平遥古城网络关注度年际变化在震荡波动中呈下降趋势。“疫情前”平遥古城的月度网络关注度明显高于“疫情后”对应值。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发现,新冠疫情对平遥古城网络关注度的冲击效应显著为负。进一步通过时间序列协整模型分析发现,新冠疫情网络关注度是平遥古城网络关注度的单向格兰杰原因。研究表明:新冠疫情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潜在游客对平遥古城的网络关注度;同时,新冠疫情网络关注度的增加也能有效解释平遥古城网络关注度的下降。

    2023年03期 v.37;No.295 203-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81 ] |[引用频次: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