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大汶河流域生态补偿适度标准研究

    赵晶晶;葛颜祥;李颖;李彩红;

    补偿标准的科学合理性关乎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区与受益区间的公平发展。文中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视角,运用当量因子法、水足迹、条件价值法综合测算了大汶河流域生态补偿适度标准额度。研究表明:1)“十三五”期间,保护区供给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整体维持在较高水平,自身消费价值量呈“先升后降”的波浪式演变趋势,外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意味着流域生态保护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仍需对保护动机进行激励,以实现流域生态服务的持续供给。2)通过测算,2016-2020年,大汶河流域补偿标准额度分别为21.36亿元、6.69亿元、25.53亿元、10.05亿元、18.41亿元,且莱芜区受偿额度普遍高于钢城区。3)为增强补偿标准的实际可操作性,需关注微观个体的受偿意愿与支付意愿,运用条件价值法得到的大汶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额度为365.16元/年/人。

    2023年04期 v.37;No.296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030 ] |[引用频次:18 ]
  • 西藏草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

    李中锋;高婕;钟毅;

    西藏草地生态安全建设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点内容。对西藏草地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安全程度进行评价研究,对于认识草地生态安全现状、提升草地生态安全程度、巩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人均草地生态盈亏指数、草地可持续利用指数、草地生态压力指数和草地生态协调系数,运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0-2020年西藏全区及西藏七地市的草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1)西藏全区草地生态安全程度波动上升,生态安全等级一直保持在“很安全”状态。2)七地市中,那曲市和山南市草地整体生态安全程度最高,林芝市、日喀则市和阿里地区草地生态安全程度相对较高,拉萨市与昌都市草地生态安全程度相对较低。总的来说,西藏草地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良好,但同时面临草地盈余空间分布不平衡、草地生态协调度偏低、部分地市草地生态压力增大等现象,生态安全格局需进一步巩固。

    2023年04期 v.37;No.296 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1565 ] |[引用频次:17 ]
  •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启动标准研究

    刘祎铭;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发挥着解决环境诉讼中专门性问题的重要功能,但目前有关司法鉴定启动标准的规定仍具有很大模糊性,无法为司法实践提供明确的指引,导致司法实践中启动的混乱。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启动关系到后续案件事实的认定,因此有必要设定明确的启动标准,只有同时符合专门性问题、关联性、必要性及可行性四个标准时才能启动,并且启动标准已经通过了理论饱和检验。在设定启动标准后,应配以相应措施确保启动标准得以适用,最终保障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启动的正当性,及时阻断不必要的鉴定事项,彰显司法的公平正义。

    2023年04期 v.37;No.296 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37 ] |[引用频次:2 ]
  • 夜光影像数据的黄河流域城市群夜间经济时空演化与驱动因子

    周成;唐承财;张旭红;周霖;

    以黄河流域7大城市群为研究靶区,以2010、2015、2019年夜光影像数据为分析依据,采用平均夜光指数、标准差椭圆、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城市群夜间经济时空演化及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城市总体看,夜间经济发展在黄河流域呈由下游到上游逐级变低的空间结构特征;高等级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低等级城市显著减少的时间演化特征。2)从各城市群看,夜间经济发展由高到低依次为: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兰西城市群。2010-2015年城市群夜间经济呈现保持稳定或缓速增长态势,2015-2019年则呈现加速发展态势。3)从空间重心看,黄河流域城市总体夜间经济空间重心处于114.0946°E~114.2719°E和35.9545°N~36.0549°N之间。此外,各城市群空间重心均呈集聚分布,移动距离较小。4)从驱动因子看,7个城市群夜间经济的主导驱动因子主要有内源扩张力和经济支撑力两种,次级驱动因子则呈现河段差异性特征。

    2023年04期 v.37;No.296 2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014 ] |[引用频次:8 ]
  • 水土保持增加了沙漠-黄土过渡带农户福祉吗?——基于PSM的实证研究

    蒋碧瑶;史兴民;秦语晗;

    我国水土流失形势严峻,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水土保持其效益备受关注,在当下水土保持综合效应评估仍存在困难的背景下,水土保持福祉研究可视为效应研究的重要补充内容。文中基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框架构建了农户福祉评价指标体系,以沙漠-黄土过渡带的核心区-榆林市为案例地,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探究了水土保持的福祉效应。研究发现农户采用水土保持措施的行为受户主特征、补偿政策满意度和地理位置的影响,水土保持福祉效应显著,参与水土保持农户的福祉增加了3.680-3.933%。进一步研究指出,水土保持福祉效应存在明显的维度特征、空间差异和参与度差异。这表明,需继续推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因地制宜,做好农民工作,提高农民水土保持参与度,以扩大水土保持的福祉效应。

    2023年04期 v.37;No.296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18 ] |[引用频次:5 ]
  • 非农就业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1770户调研数据

    王秀英;陈帅;冀昊;李敏;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和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区域,扩大非农就业对实现农户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1770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OLS方法分析了非农就业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并将非农就业细化为非农经营、本地务工和外地务工三类,进一步探讨不同非农就业类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非农就业对农户总收入具有显著性的促进作用。2)不同非农就业类型均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户增收,且对农户增收效应具有差异性,其中本地务工的增收效应最强,其次是非农经营,最后是外地务工。3)非农就业对异质性群组收入影响表现出明显差异,对于一兼农户、二兼农户和非农户、不同受教育程度农户、低于平均经济水平农户收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建议大力发展非农就业产业,促进农户多渠道转移就业;加快发展县域特色产业,积极鼓励农户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加强农户人力资本积累,定期为农户开展技能培训。

    2023年04期 v.37;No.296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59 ] |[引用频次:16 ]
  • 信息干预对农户节约集约用水行为的影响——基于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调查数据的分析

    王延荣;尼鲁帕·加帕尔;梁婧茹;王寒;

    农户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文中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理论框架构建农户节约集约用水行为信息干预模型,运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4省区调查数据,探讨信息干预对农户节约集约用水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1)用水政策、水资源紧缺、水效标识、用水反馈等信息均对农户节约集约用水动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用水政策信息、用水反馈信息对于节约集约用水技能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用水反馈信息对节约集约用水的习惯型行为产生直接干预作用。2)节约集约用水动机对节约集约用水行为和节约集约用水技能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在水资源短缺信息对节约集约用水行为干预路径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3)节约集约用水技能对节约集约用水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在用水反馈信息、节约集约用水动机对投资型行为影响关系中分别起到完全中介和部分中介的作用。文中研究可为探索农户节约集约用水行为的干预路径和具体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2023年04期 v.37;No.296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99 ] |[引用频次:5 ]
  • 资本禀赋、功能认知与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决策行为——基于山东省典型试点区调查数据的实证

    武翠;王桂霞;郎宇;

    建立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推进闲置宅基地进一步腾退和盘活,是缓解当下中国农村土地资源低效利用的重要举措。基于山东省典型试点区农户的实地调研,运用SEM模型实证分析兰陵县农户家庭宅基地退出决策行为。结果表明:1)资本禀赋对农户宅基地退出决策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且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政策资本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影响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政策资本。2)功能认知在资本禀赋对农户宅基地退出决策行为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形成“资本禀赋-功能认知-宅基地退出决策行为”的影响路径。据此,宅基地退出首先需要考虑农户家庭资本禀赋及其宅基地功能认知因素,结合农户家庭差异化的宅基地功能需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做到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户有序退出宅基地。

    2023年04期 v.37;No.296 6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33 ] |[引用频次:18 ]
  • 生态宜居视角下的黄土高原乡村建设质量评价——以陇东地区为例

    刘奔腾;杨程;张婷婷;

    探索兼顾系统性、动态性和实践性的乡村建设质量评价体系,科学测度黄土高原生态宜居水平,对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PSR理论框架构建了黄土高原乡村建设质量评价模型,应用组合赋权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从乡村压力、状态、响应3个维度、12个因素、39项指标层面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陇东黄土高原乡村建设质量为良好偏一般,有较大的提升潜力;劳动生产压力、休憩游乐压力、生活居住响应以及劳动生产状态是制约黄土高原乡村建设质量的主要因素;文中构建的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能客观指明乡村的动态发展,具备较强的操作性和较好的实用性。

    2023年04期 v.37;No.296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36 ] |[引用频次:3 ]
  • 高铁站区住宿业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城市规模的视角

    牛冰洁;殷平;申鹏霞;

    高铁站区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是住宿业集中分布的新兴区位。文中基于核密度估计、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空间分析方法,选择不同规模城市下5个高铁站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各站半径3km范围内的住宿业POI数据,分析了2011-2021年各个研究区内住宿业空间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其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1)高铁站区所属城市规模越小,住宿业分布越集中,集聚区域越靠近站点。2)高铁开通时间越长,住宿业集聚程度越强,集聚速度与城市规模相关。3)高铁开通时间越长,住宿业分布的方向性越明显,分布中心越靠近站点。4)城市面积和城市人口是影响不同站区住宿业空间分布异质性的主要因素。

    2023年04期 v.37;No.296 8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68 ] |[引用频次:7 ]
  • 晋西南光村景观特征剖析与典型图谱构建研究

    郝斐斐;韩卫然;

    文中以中国传统村落晋西南光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景观元素进行挖掘与梳理,综合运用景观基因识别模型和景观基因图谱绘制的研究方法,对光村进行景观基因识别、景观风貌特征分析以及典型布局、建筑基因图谱绘制。研究表明:1)光村整体风貌保存较好,基本保留了明清时期的村落形态,在村落环境、布局、建筑、文化方面能够代表晋西南汾河流域平原集中型传统村落的典型景观风貌特征。2)布局基因和建筑基因直接影响着光村的景观格局和空间形态,在光村景观风貌形成中起主导作用。3)景观基因识别和典型图谱构建互为补充,丰富了传统村落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能够综合有效的探索光村景观风貌特征。

    2023年04期 v.37;No.296 9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50 ] |[引用频次:6 ]
  • 基于支付卡梯级式CVM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非市场价值评估

    李双双;易欣;陈景川;徐欢;

    研究运用支付卡梯级式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利用的非市场价值进行了评估,对提高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沙市为例,通过1127份城市居民和116份承包商调研样本数据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从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支付意愿的影响来看,性别、年龄和加快产业发展等是影响城市居民的主要因素;文明施工费占比、项目分布区域和建筑废弃物处理方式等是影响承包商的主要因素。2)城市居民的支付意愿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而承包商的支付意愿也与建筑废弃物的分类有关。3)城市居民每户每年的支付意愿期望值为1125.55元,而承包商对渣土、拆除和工程、装修废弃物的支付意愿期望值分别为13.26元/吨、8.84元/吨、94.20元/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非市场价值总额1244.26亿元。

    2023年04期 v.37;No.296 9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50 ] |[引用频次:3 ]
  • 历史时期新疆文化遗址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张学渊;颉耀文;朱陇强;郭泽呈;王浩然;西桂林;

    文化遗址的空间分布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重要指示器,对文化遗址空间分布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的对其进行管理和保护,更能为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提供借鉴。文中以新疆地区4533处文化遗址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新疆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在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探讨了新疆文化遗址的时空分布特征与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结果表明:1)新疆历史文化遗址呈集聚分布模式,主要集中在阿尔泰地区、丝路北线、丝路中线和丝路南线等四个地区。2)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址重心经历了北疆→南疆→北疆的演变,整体来看文化遗址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3)不同时期文化遗址的出现频率呈波浪形,文化遗址时空格局的演化不仅与新疆历史时期自然环境的变化有较强的耦合关系(秦汉、隋唐),中原王朝的经营同样可以影响文化遗址的时空变化(明清)。4)文化遗址的平均海拔呈不断降低的趋势,遗址点的平均海拔由夏商时期的1648.32m下降到明清时期的871.92m,文化遗址比重最高的地区集中在801-1800m海拔范围内。

    2023年04期 v.37;No.296 10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785 ] |[引用频次:1 ]
  •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呼和浩特城市热岛调控优先区识别研究

    乌达木;郝润梅;王考;窦银银;萨日盖;匡文慧;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中地表不透水面覆盖增加和城市人口密度增大,城市热岛效应也逐渐加剧,对城市生活品质、城市生态服务系统等产生诸多影响。融合多源卫星遥感数据以及基础地理数据,构建基于“高温环境因子-地表覆盖因子-人口密度因子”模型,结合GIS空间叠加的城市热岛调控区识别方法,对呼和浩特市2020年城区热岛调控优先区进行识别与验证,分析城市地块尺度、社区尺度以及街道尺度上城市热岛优先区的合理性与形成因素。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市城市热岛调控优先区主要分布于以旧城高密度不透水为主的中心城区老商业圈,呈单中心向外逐渐减少趋势;三个识别因子空间分布特征各不相同,其中人口密度因子和高温环境因子与城市热岛调控优先区空间变化较为一致,是城市热岛调控优先区的主要识别因子,也是城市热岛效应最终形成的主要因素;地表覆盖因子呈西聚东散分布状态,人口脆弱因子呈现出中心聚集度大,向城市南部扩散的空间格局,与呼和浩特市城市发展方向一致。研究表明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模型估算与空间叠加方法识别城市热岛调控区理论上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可对未来呼和浩特市城市更新中的城市热岛调节、城市生活品质提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为城市热灾害风险管理和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提供一定参考。

    2023年04期 v.37;No.296 117-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03 ] |[引用频次:6 ]
  • 胶莱平原县域表土有机碳空间变异特征研究及自相关分析

    赵昕;张晓光;宋祥云;祁琳;

    土壤有机碳是土地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含量多少直接影响土地生产力。胶莱平原是山东半岛重要的粮食产地,对其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研究可以为区域农田土壤养分评估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提供参考。文中以胶莱平原典型县域腹地安丘市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变异函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从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性、自相关性等角度揭示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安丘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值为7.42g·kg~(-1),处于中等水平;变异系数为37.47%,属于中等程度变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整体呈现西低东高的趋势,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该区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具有聚集性,并非呈现随机分布特点。土壤有机碳在该地理空间上具有正相关性,以高值聚类和低值聚类为主,分别分布在东部冲积平原地带和西南山区。土壤有机碳与环境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土壤质地和人类活动是影响高值聚类区形成的主导因素,较低的NDVI是影响西南山区低值聚类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为胶莱平原土壤资源管理和双碳战略实施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2023年04期 v.37;No.296 127-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49 ] |[引用频次:4 ]
  • 西藏尼洋河干流河岸带维管植物区系特征

    王俊伟;李伟;陈瑾芳;田忠琼;拉琼;

    统计分析尼洋河河岸带的维管植物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生活型、入侵植物、保护植物。结果表明:1)该区有维管植物571种,隶属于311属,86科,生活型丰富多样,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有125种,占全部植物种数的21.89%;草本植物446种,占全部植物种数的78.11%,物种多样性较高。2)该区有8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外来入侵植物20种。3)优势科现象明显,本区单种科与寡种科占比大,但属和物种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大科中,属的数量组成上,本区单种属与小属是组成尼洋河河岸带植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成分,所含物种数占总物种数的80.04%。4)本区植物种的区系以温带性质成分为主,区系成分丰富多样,有15种区系类型,其中以中国-喜马拉雅分布为主。5)特有种丰富,中国特有种138种,占非世界分布总种数的25.00%,其中41种为西藏特有种。

    2023年04期 v.37;No.296 137-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21 ] |[引用频次:4 ]
  • 新疆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群落生态类型和组成

    王鹏军;刘永英;佳依娜·别尔马汉;梁灵炜;买买提明·苏来曼;

    对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进行了野外样方调查、标本采集、物种鉴定和生态学统计分析,现已知巴尔鲁克山苔藓植物有49科107属307种(包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苔类12科13属20种,藓类37科94属287种。不同苔藓植物物种对生境要求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群落,该保护区苔藓植物群落可分为水生群落、石生群落、土生群落和木生群落4种生态类型,其中石生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最高,其次是土生群落和木生群落,水生群落生物多样性最低。不同苔藓植物群落在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呈单峰曲线分布格局。

    2023年04期 v.37;No.296 146-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6 ] |[引用频次:3 ]
  • 毛乌素沙地南缘樟子松树干液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李明阳;党宏忠;陈帅;刘春颖;杨伟;乔一娜;

    树木边材液流是实时反映水分利用过程的重要变量。分析液流与环境因子尤其是与土壤水分间的关系,进而明确树木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机制,是认识树木适应环境变化机制的重要内容。文中以毛乌素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固沙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扩散式液流计连续监测了树干边材液流速率,分析了液流变化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樟子松生长季中边材液流速率(J_s)平均为4.91±1.25cm·h~(-1),最大值为18.75±2.99cm·h~(-1),其中夜间液流速率平均为1.42±0.38cm·h~(-1),最大值为7.47±1.92cm·h~(-1)。J_s与环境因子间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6.2%,分别解释了方差的54.5%、20.6%、11.1%。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包含大气水分亏缺(VPD)、大气温度(T_a)、太阳辐射(R_a)等因子,归为蒸发需求因子;第二主成分主要包含风速(W_s)等因子,为大汽水热散失动力因子;第三主成分主要包含土壤含水率(θ)等因子,为土壤水分供给因子。在第一主成分的因子中,VPD对J_s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阈值效应,当VPD升高到接近于1.43 kPa时,日间液流速率趋于最大值16.15 cm·h~(-1);类似地引起夜间液流阈值效应的VPD值约在0.78 kPa水平。土壤干旱对沙地樟子松日间液流表现出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土壤水分亏缺的加剧,夜间液流在全天液流通量中的占比趋于提升,反映出沙地樟子松通过补偿树体水分应对干旱变化的策略与能力。

    2023年04期 v.37;No.296 153-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2 ] |[引用频次:3 ]
  • 种植模式对科尔沁沙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高传俊;杨晨曦;高欣;于洪波;赵雪淞;

    针对科尔沁沙地土壤质量退化、花生连作障碍问题,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章古台试验站进行田间定位实验,设置玉米(Zea mays L)-花生(Arachis hypogaea)-玉米轮作(L1)、花生-玉米-花生轮作(L2)、玉米连作(YL)和花生连作(HL)4种种植模式,采集0-20cm土层土壤样品,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测定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结果表明:L1和L2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总丰度、细菌群落丰度、真菌群落丰度、放线菌群落丰度均显著高于YL和HL。主成分分析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L1和L2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土壤微生物各菌群丰度呈正相关;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总量与土壤总PLFA含量正相关。综上,轮作引起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变化是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累积的驱动因素。花生-玉米轮作种植能有效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缓解花生连作障碍。

    2023年04期 v.37;No.296 162-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047 ] |[引用频次:6 ]
  • 不同生长状态祁连圆柏针叶内生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

    方泰军;白露超;

    为掌握西北干旱地区祁连圆柏内生真菌群落结构以及多样性,探索内生真菌与祁连圆柏针叶生长状态的联系,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健康和枯黄的圆柏针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6组样品测序共得到2,338,753条有效序列,683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ACE、Chao1、Shannon指数表明发病组样品的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略高于健康组。门分类水平上,两组样品的优势菌群均为子囊菌门,在属分类水平上,枝孢属Cladosporium是健康组样品中的优势属,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是发病组样品中的优势属。在群落结构组成上,健康组样品中枝孢属Cladosporium、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丝状担子菌属Filobasidium相对丰度均高于发病组,组成占比也较为均匀,发病组样品中除Mycosphaerella之外其余属真菌占比均较低,没有明显的层次结构。Beta多样性显示6组样品大致分为两个分布区,各样品组间差异较小,两组样品差异较为明显。属分类水平上大多数属间呈正相关,负相关主要集中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Zymoseptoria、Rachicladosporium等属,这几个属在发病组中的丰度均高于健康组样品。

    2023年04期 v.37;No.296 170-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2 ] |[引用频次:0 ]
  • 燕山地区叶底珠萌发期耐盐性综合评价

    徐宁伟;路斌;陈强;于晓跃;柴诗瑶;刘子扬;路丙社;

    对河北燕山地区30份叶底珠材料种子萌发期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以期为叶底珠的耐盐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盐渍化地区生态修复及园林植物的选择提供参考。在人工气候箱内用200mmol/L NaCl溶液进行盐胁迫,以蒸馏水培养为对照,对30份叶底珠材料种子萌发期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相对盐害率、相对胚根长、相对鲜重进行测定与计算,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筛选耐盐材料。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叶底珠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鲜重等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30份叶底珠材料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有明显差异;在6个鉴定指标中,相对盐害率、发芽率与叶底珠萌发期的耐盐性关系最为密切;根据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将燕山地区30份叶底珠材料划分为高度耐盐型(6个)、耐盐型(5个)、中度耐盐型(3个)、盐敏感型(8个)和高敏感型(8个)5类。200mmol/L NaCl溶液可作为叶底珠种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适宜盐浓度;发芽率可作为叶底珠种子萌发期耐盐性快速鉴定或初步筛选的鉴定指标;隶属函数法对叶底珠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综合评价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023年04期 v.37;No.296 17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5 ] |[引用频次:4 ]
  • 陇东黄土高原白垩系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及缺水区找水方向

    田辽西;王具文;冯建宏;康亮;

    甘肃陇东黄土高原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及地下水深埋等原因,使这一带11个县区65.56×10~4人口长期饮用“苦咸水”,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解决陇东红色革命老区缺水问题刻不容缓。文中根据已有勘查研究成果,深入总结分析了分布于黄土高原下部白垩系碎屑岩盆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自上而下划分为泾川-罗汉洞组、环河组和宜君-洛河组3大含水岩组;不同地带各含水岩组埋藏深度、富水性、水化学特征在垂向上均存在一定差异。相对而言,下部宜君-洛河含水岩组分布广泛,含水层富水性较强,水质较好,是未来解决缺水区的主要目的层。

    2023年04期 v.37;No.296 186-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0 ]
  • 县域“四水四定”协调性评价及应用

    刘海娇;范明元;管清花;刘彩虹;吴振;赵红兵;

    “四水四定”是“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概括性表述,也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水资源管理领域的新原则,要求区域“城-地-人-产”发展与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也即“四水四定”协调性发展。本文以商河县为例,构建了县域“四水四定”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开展了多水平年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受多因素综合制约,该县近年来“四水四定”协调程度处于基本协调状态,未来通过多措并举可有序提高协调程度。2)综合不同水平年评价指标演变情况,产业结构、城镇化率、用水效率等是影响“四水四定”协调性程度的主要因素。3)统筹各评价指标反映出的“水”与“城、地、人、产”间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关系,该县通过多部门协同管控,着重提高城镇化率、促进服务业发展、扩大再生水源利用等可更有效提高“四水四定”协调性程度。

    2023年04期 v.37;No.296 194-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53 ] |[引用频次:1 ]
  • 时空视角下台儿庄古城游客幸福感关系研究——以难忘旅游体验为中介

    孙凤芝;单怡;李宜倍;

    随着旅游消费的升级,人们越来越看重旅游活动对旅游者个人的积极作用。同时,旅游景区和目的地也越来越关注游客空间行为的全过程。因此,文中从时间地理学视角,运用Mplus 7.0软件探索旅游者时空行为模式与游客幸福感的关系,并引入难忘旅游体验作为中介变量,构建时空行为模式-难忘旅游体验-游客幸福感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1)台儿庄古城游客的游览轨迹主要分为休闲分散漫游模式、赏景聚集夜游模式、主干观光日游模式三类时空行为模式,其中休闲分散漫游模式使游客更倾向于幸福感满足。2)时空行为模式与游客幸福感的拓展与延伸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模型构建拟合度优于基准值,整体拟合良好。3)游客时空行为模式直接显著正向影响难忘旅游体验,但并不直接作用于游客幸福感,而是通过难忘旅游体验间接影响游客幸福感,难忘旅游体验在二者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文中通过对游客时空行为模式的刻画,解释了旅游者时空行为模式与游客幸福感之间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时空行为模式-难忘旅游体验-游客幸福感模型构建的思路、方法和过程,对优化景区的空间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作用。

    2023年04期 v.37;No.296 201-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97 ] |[引用频次: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