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承财;黄梓若;王逸菲;燕科凝;银淑华;
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国家文化公园作为我国文化领域深入推进的重大战略工程,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大国文化自信、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文中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梳理分析2006年9月至2023年1月国家文化公园的研究进展。结果显示:1)国家文化公园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渊源,从概念内涵来看,国家文化公园包含了国家认同、文化传承和公园建设。2)国家文化公园的文献发布数量与国家政策导向紧密相连,2006-2016年为起步探索期,2017年以后为快速推进期。3)学者们重点关注了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挖掘与保护传承、文旅融合与活化利用、建设方向与发展路径以及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基于以上,结合文化强国的战略背景,文中提出了以下展望:深化跨学科的理论研究体系、建立问题导向的研究方法体系、强化内容深度研究、引领实践问题研究。
2023年06期 v.37;No.298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52 ] |[引用频次:8 ] - 马海波;朱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维持人类生命的基本需求,粮食从生产、加工、运输、使用以及废弃处理等各阶段的能源消耗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开始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文中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利用实地调研数据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计算我国稻米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碳排放。结果显示:每千克普通稻米的碳排放为1.1492kg,农业生产阶段为稻米碳排放的主要阶段,占据碳排放总量的47.46%,其次为使用阶段占27.91%、加工阶段和运输阶段各占18.28%和6.10%,废弃处理阶段最少不足0.26%;每千克有机稻米的碳排放为1.4042kg,同样是农业生产阶段为碳排放消耗的主要阶段,占据碳排放总量的49.52%,其次为使用阶段占22.84%、加工阶段和运输阶段各占14.96%和12.11%,最后为废弃处理阶段仅占0.57%。研究认为,每千克有机米的碳排放量显著高于普通米的碳排放量,这与有机米的产量较低有关。文中建议通过对稻米原料阶段的生长技术进行改善、大力推行农产品地产地消等方式降低稻米的碳排放。
2023年06期 v.37;No.298 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94 ] |[引用频次:4 ] - 巩晟萱;张玉虎;李宇航;
研究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时空变化的影响,可为该区域碳达峰背景下土地的合理利用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基于京津冀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PLUS-InVEST模型探讨京津冀过去2000-2020年及未来2030年3种情景(自然变化、耕地保护、生态保护)下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00-2020年京津冀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林地和水域呈增加趋势,20a碳储量减少56.95Tg,耕地和林地是主要的碳储存地,建设用地侵占耕地是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2030年自然变化情景、耕地保护情景、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较2020年分别减少7.45Tg,增加4.02Tg和24.39Tg。生态保护情景更有助于提高京津冀碳储量,对该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和增汇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意义。
2023年06期 v.37;No.298 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472 ] |[引用频次:18 ] - 韩海彬;杨冬燕;
农业产业集聚是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增长是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探究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GTFP增长的影响,将有助于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在对中国各省份农业产业集聚和农业GTFP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GTFP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从莫兰指数和莫兰散点图分析结果来看,我国农业GTFP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并呈现高-高、低-低的正向溢出效应。2)从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来看,农业产业集聚通过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了农业GTFP增长。此外,农业产业结构、土地利用能力以及城镇化水平对农业GTFP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财政支农力度和单位面积农村用电量则具有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单位面积农村用电量、土地利用能力和城镇化水平对农业GTFP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2023年06期 v.37;No.298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72 ] |[引用频次:21 ] - 刘贺;李雪铭;田深圳;李松波;孙赫;
基于外部性视角,探究集聚外部性、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于推动区域高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20年百度指数、人口迁徙、列车通行、经济联系等数据构建城市综合网络,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集聚外部性、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网络联系呈明显的“小世界”特征,主要联系分布在“胡焕庸线”东侧;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特征,自东向西呈“热点-过渡-冷点”阶梯状结构。2)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集聚外部性和网络外部性均能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其中集聚外部性(专业化)具有正向影响效应,网络外部性存在“集聚阴影”效应。3)集聚外部性、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集聚外部性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最为明显,网络外部性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2023年06期 v.37;No.298 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91 ] |[引用频次:3 ] - 武照亮;王斌;曹虎;武丽娟;
环境信用评级结果能否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其影响经济效益的作用路径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企业认可、参与和践行环境信用评级及公开制度。基于内蒙古自治区4个城市298份企业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环境信用评级结果改进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环境信用评级结果改善对企业经济效益现状及其变化情况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经济效益提升受到企业自身及管理者特征的综合影响。2)环境信用评级结果改善有助于企业获取政府政策支持、增加外部投资、促进市场销售增长、提高社会声誉、推进技术创新及优化管理体制,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3)市场销售增长及投资者投资激励变量的中介效应最大,而企业管理优化变量的中介效应最小,表明企业外部因素的中介效应较大,而内部因素的中介效应偏小。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环境信用评级结果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内在关联,可为完善企业环境信用评级及公开制度、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2023年06期 v.37;No.298 4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43 ] |[引用频次:1 ] - 何楠;李佳音;张亚琼;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流域水环境治理领域的重要举措。然而,以往研究多关注于“协同”的效果,相对忽视如何实现“协同”。鉴于此,基于河南省458份调研数据,以SFIC模型为研究框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究促进多元主体水环境治理协同行为形成的复杂机制。研究发现:1)结构方程路径检验结果显示提出的14个研究假设有3个未得到验证,说明仅从单一层面分析无法较好地解释多元主体协同行为形成机理。2)进一步运用fsQCA,从多因素交互组合视角发现存在4种促进多元主体水环境治理协同行为形成的前因组态,其中政府支持在每条组态路径中都为核心变量存在。3)资源权力对等、信息对称性、政府支持、制度完善、信任及承诺不止对多元主体协同行为形成存在线性影响,也可进行联动组合促进多元主体水环境治理协同行为的形成。
2023年06期 v.37;No.298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54 ] |[引用频次:9 ] - 贾亚娟;张新奇;胡江波;
基于河南省、吉林省、陕西省1147个消费者微观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心理认知、社会互动双重视角对消费者快递包装分类回收行为(回收决策和回收程度)的影响,并对行为意愿的中介作用和政策宣传的调节效应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认知中的责任认知、生态认知和社会互动均显著正向影响回收决策和回收程度;行为意愿在心理认知、社会互动与消费者快递包装分类回收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政策宣传能够正向调节行为意愿与消费者快递包装分类回收行为之间的关系;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显著正向影响回收程度,月收入显著负向影响回收决策和回收程度,网购次数对回收决策和回收程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提高消费者的环境责任认知、生态认知,注重消费者社会互动网络的搭建,加强环保等政策信息宣传,能够促使其积极参与快递包装分类回收,进而提高快递包装分类回收决策和回收程度。
2023年06期 v.37;No.298 6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61 ] |[引用频次:9 ] - 宋成校;朱红根;张利民;
现实中一些农村居民具有生活垃圾分类意愿,行为却与之悖离,阻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进程。基于外部性理论,从制度约束与社会规范两个维度,构建了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与意愿悖离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并利用太湖流域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分析个体感知与邻里关系的中介作用,最后讨论了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异质性问题。结果表明:1)制度约束、社会规范均可以降低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与意愿悖离的可能性,但制度约束的效果优于社会规范。2)从影响路径看,个体感知并未发挥中介作用,而邻里关系存在部分中介效应。3)异质性分析发现制度约束与社会规范对不同年龄、学历的农村居民影响不同。文中研究为优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2023年06期 v.37;No.298 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32 ] |[引用频次:6 ] - 穆哈拜提·帕热提;夏伊丹·阿里木;开丽曼·帕尔哈提;段宇卿;
非农就业对提高农户收入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基于南疆四地州688份农户有效问卷,运用OLS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南疆四地州非农就业对农户收入增长效应。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对农户家庭收入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从非农就业对农户收入影响的样本异质性分析可以得出,非农就业对学历较高的农户增收效应更显著;已土地流转的农户非农就业后其收入提高的程度更高;非农就业对已接受就业指导服务的农户收入增长效应更显著。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文中对拓宽就业岗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非农就业农户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2023年06期 v.37;No.298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73 ] |[引用频次:2 ] - 周升强;赵凯;
基于黄河流域农牧交错区346份农牧民生计三期面板数据,刻画了农牧民生计转型路径,运用有序Probit模型与多项Logit模型分析了农牧民生计转型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1)农牧民生计转型路径选择呈现“内卷化”特征,退化型与维持型转型路径是农牧民生计转型的主要路径选择。2)生计资本中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增强有助于农牧民生计转型“内卷化”的破解,而金融资本的增强则强化了农牧民生计转型的“内卷化”。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增强将有助于农牧民选取进取型生计转型路径,尤其是进取型转型路径中的均衡化与非农牧化转型路径的选取;金融资本得到增强的农牧民更倾向于选择退化型生计转型路径,尤其是退化型转型路径中的牧业化与农业化转型路径。3)农牧民遭遇的生计风险冲击越剧烈越倾向于选择进取型生计转型路径,尤其是非农牧化转型路径;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制约了农牧民农牧业化生计转型路径的选择;基期生计策略非农牧化程度越高,农牧民越倾向于选择退化型转型路径。
2023年06期 v.37;No.298 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19 ] |[引用频次:2 ] - 朱桂丽;洪名勇;刘治航;
相对贫困的有效治理是提高农民幸福感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基于西藏农牧区1104份微观调查数据,从知识学历教育和技能职业教育两个视角探讨教育对欠发达地区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占比为37.14%,单维度相对贫困中,发展能力维度相对贫困率最高,收入能力维度相对贫困率最低。知识学历教育和技能职业教育均显著降低了农户多维相对贫困,教育水平越高、教育投资越多、参加非农技能培训以及获得技能培训证书的农户多维相对贫困概率较低。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社会参与和非农就业对教育减贫作用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社会参与正向调节知识学历教育缓解多维相对贫困作用,而非农就业正向调节技能职业教育缓解多维相对贫困作用。
2023年06期 v.37;No.298 9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01 ] |[引用频次:2 ] - 杨真;李善乐;
使用历次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了自然灾害频发通过预期冲击对农民增收的长期持续影响及其应对之策,考虑到西南民族地区灾害多、受灾重、收入低,同时对这一典型区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频发的自然灾害加重了农民的“生活无意义感”等悲观预期,降低了农民“对未来的信心”等乐观预期,最终对增收产生长期持续影响。2)在西南民族地区,由于脱贫攻坚背景下强有力的救灾援建,灾害频发对农户收入流量的冲击较小,但对其存量资产和预期的负面冲击更大。3)事前防灾基础设施能够有效地稳定和改善农民的预期,最终促进农户长效增收。4)而且对西南民族地区而言,预期干预作用以及增收效果更大。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加速共同富裕,建议通过建立成本分摊机制强化政府投资、壮大集体经济鼓励自治组织投资、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户投资等方式,强化农村防灾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收入长期持续增长。
2023年06期 v.37;No.298 105-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57 ] |[引用频次:3 ] - 蔡洁;李文静;夏显力;
数字经济背景下,探讨脱贫农户如何融入电商价值链并防止返贫对数字乡村建设、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论述了脱贫农户融入电商价值链防范返贫风险的作用机制,并以陕南地区458份脱贫农户实地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融入电商价值链对返贫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是否是电商示范县、能否从银行或信用社借到钱、家庭成员受教育年限和耕地经营面积对脱贫农户融入电商价值链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年龄以及家庭劳动力数量对脱贫农户融入电商价值链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脱贫农户融入电商价值链对健康风险、金融风险、社会风险和总风险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各维度的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0.0070、-0.0127、-0.0292和-0.0512。3)脱贫农户融入电商价值链降低返贫风险过程中生计抗逆力和交换权力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文中提出了助推脱贫农户融入电商价值链、防范返贫风险的政策建议。
2023年06期 v.37;No.298 114-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71 ] |[引用频次:3 ] - 杨有贞;赵诣深;谌文武;林青青;刘葳;张刚;马文国;
针对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的宁夏贺兰山岩画所产生严重病害致使其濒危的问题,分别设置了干燥、中性水环境、酸性水环境模拟文物遗址赋存环境,开展干湿冻融循环试验、单轴压缩试验、扫描电镜测试与X射线衍射测试,分析宏观外表、微观形貌、物理性质和矿物成分变化,研究病害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干燥环境、中性水环境和酸性水环境中的主要劣化病害分别为轻度粉状剥落、裂隙发育和重度酥粉状剥落。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以近似指数函数的形式下降,孔隙率以近似指数函数的形式上升,其中酸性环境下变化幅度最大,中性环境下次之,干燥环境下最小。表面剥落、裂隙与载体坍塌病害形成的主要原因分别为酸雨溶蚀导致的成分变化、温湿度变化导致的微裂隙扩展联通与微观结构损伤导致的强度下降。研究结果可为贺兰山岩画的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2023年06期 v.37;No.298 124-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0 ] - 姚瑶;罗朋;李京玲;常建波;赵凡;
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是实现黄河流域农耕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土壤质量评价是合理利用土壤资源的重要前提。夹马口引黄灌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是我国中西部重要的农业区域,文中在灌区田间取样,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综合优化选定本次土壤评价指标,使用最优最劣法(BMW方法)结合CRITIC法计算土壤指标组合权重,再利用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法(VIKOR法)协调处理多因素间相互关系,通过标准化利益比率Q_i值划分土壤质量等级,并绘制土壤质量等级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灌区整体土壤综合质量等级偏低,有效磷及速效钾较为富余,其余养分指标均偏低,且土壤质量主要受到有机质的影响。壤质砂土的土壤质量等级较低,其余不同土壤质地的土壤质量等级均为中等。灌区土壤养分等级整体由西南向东北递减,且与引黄灌溉年限、引黄灌渠分布形态等因素有关。
2023年06期 v.37;No.298 13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37 ] |[引用频次:3 ] - 李晓娜;王超;宋进库;赵春桥;武菊英;
施用杀菌剂可引起土壤中铜的积累,增加铜的生物有效性和对植物的毒性。文中对河北省怀来县环官厅水库不同位置的4个葡萄园土壤剖面中铜组分的积累和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长期使用含铜杀菌剂已经造成了葡萄园表层土壤铜积累。2)怀来县因气候原因,葡萄在冬季需下架深埋,不同的深埋方式对土壤产生的扰动程度不同,进而影响铜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3)研究区域内土壤中的铜主要以铁锰氧化态和强有机结合态存在。4)土壤中钙镁离子、黏粒和有机质含量与不同形态铜含量存在相关关系。钙镁离子的存在以及土壤中黏粒的增加能够降低水溶态铜和碳酸盐结合态铜含量,促进土壤中的铜向稳定形态转变,同时有机肥的施用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铜的生物有效性。
2023年06期 v.37;No.298 14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0 ] - 李雨茹;吴韬;张军;
为研究宝鸡市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地表灰尘重金属的来源,于2018年9月-2019年3月在宝鸡市区采集399份样品,使用ICP-MS测定地表灰尘4种重金属(Cd、Cr、Pb、Zn)含量,分析Cd、Cr、Pb、Zn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PMF模型识别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贡献率,并结合地统计法识别各源的主要污染区域。结果表明:采暖期重金属Cd、Cr、Zn和非采暖期Cd的含量均值高于陕西省背景值,分别为其背景值的3.64、1.55、1.36和5.51倍;PMF源解析表明宝鸡市采暖期地表灰尘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是燃煤源(36.83%)与交通源(23.42%);在非采暖期主要是工业源(37.12%)和交通源(33.21%)。
2023年06期 v.37;No.298 147-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9 ] |[引用频次:4 ] - 薛芸;董园园;王伟栋;金国辉;
主要依靠自然通风的农村住宅厨房冬季空气污染较严重,燃料燃烧、炊事产生的的CO_2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改善农村住宅厨房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运用实测与模拟、数值计算与线性预测的方法分析内蒙古农村住宅厨房冬季通风组织方式与呼吸带CO_2分布特性。结果表明:1)农村住宅厨房最优通风组织序列是进深开间比值为1.5:1,外窗洞紧邻炉灶布置,该序列呼吸带区间水平截面的CO_2体积分数平均值之和最低为0.007286,CO_2体积分数小于2000ppm占比最高为26.04%;2)确定呼吸带区间水平截面CO_2体积分数平均值与厨房进深与开间尺寸的比值、外窗洞距炉灶台位置定量关系。文中研究为农村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相关研究提供新维度、新方法和新思路。
2023年06期 v.37;No.298 155-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1 ] - 李玉;汤家喜;梁伟静;于小玉;向彪;谭婷;
以辽宁省西北地区风沙土为研究对象,选取3种生物炭(水稻稻壳、玉米秸秆和竹子)和膨润土为改良剂,玉米为种植作物进行野外大田试验,研究生物炭和膨润土单施及混施对风沙土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和膨润土单施和混施均显著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生物炭和膨润土的施入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和含水率;WR_(>0.25mm)(粒径大于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MWD(平均重量直径)和GMD(几何平均直径)的变化均表现为拔节期到吐丝期无显著性变化,吐丝期到成熟期变化显著,最大分别增加至1.8、2.0和1.3倍,且膨润土与玉米秸秆生物炭的混施处理效果最佳;生物炭和膨润土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pH、阳离子交换量(CEC)和速效态氮、磷、钾的含量,其中CEC含量最大增加至2.9倍,膨润土与竹子生物炭的混施处理pH提高至1.2倍,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至5.7和2.4倍,碱解氮增加至6.3倍;玉米产量、株高和叶面积指数也有显著增加。生物炭和膨润土混施优于单施处理,其中施12t·hm~(-2)膨润土和1.9t·hm~(-2)生物炭对风沙土的改良效果最佳。
2023年06期 v.37;No.298 164-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19 ] |[引用频次:4 ] - 甄文慧;陈士超;左合君;赵杏花;王斯静;王举;张鑫桐;
为探讨最利于风沙土质量提升和酸枣生长发育的配施组合,以毛乌素沙地风沙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依据L_(16)(4~5)正交试验设计方案,将蚯蚓粪肥、保水剂、复合肥及灌溉量进行复配,研究分析了不同配施处理对风沙土土壤质量和酸枣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蚯蚓粪肥、保水剂、复合肥和灌溉量配施较T1(CK)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以T3(Q_1B_3F_3S_3)和T10(Q_3B_2F_4S_3)对土壤养分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即0kg/hm~2蚯蚓粪肥、150kg/hm~2保水剂、600kg/hm~2复合肥、最大田间持水量的90%灌溉量配施和15000kg/hm~2蚯蚓粪肥、75kg/hm~2保水剂、900kg/hm~2复合肥、最大田间持水量的90%灌溉量配施。2)改土材料复配条件下,酸枣生长速率、光合与土壤养分的变化具有紧密相关的联系。通过布设相同设计方案的大田与盆栽试验,综合土壤质量评价结果与酸枣生长发育情况发现,对土壤改良表现最优的为T11处理,即15000kg/hm~2蚯蚓粪肥、150kg/hm~2保水剂和最大田间持水量的80%灌溉量配施。
2023年06期 v.37;No.298 175-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2 ] - 冯昭阳;汤珊珊;李鹏;韦小妹;杨国梁;谢美婧;
文中利用室内模拟降雨技术,通过不同覆沙方式和不同降雨强度的组合试验,对坡面侵蚀产沙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结果: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基本随雨强的增大而提前。坡面覆沙后侵蚀量增多,且侵蚀量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半覆沙坡面的产沙量是全覆沙坡面的1.06~2.48倍。0.5、1.0mm/min雨强时半覆沙坡面产沙高于无覆沙坡面,1.5mm/min雨强时低于无覆沙坡面,而半覆沙坡面产沙则均高于全覆沙坡面。全覆沙破面含沙量受雨强影响较小,减沙效果较稳定。试验结果表明,坡面覆沙可以有效延迟初始产流时间;坡面覆沙后侵蚀程度增强,且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半覆沙坡面侵蚀程度高于全覆沙坡面;无覆沙坡面受降雨强度影响较大。文中为研究风水复合侵蚀提供了数据支撑,以期为揭示黄土坡面侵蚀发生机理和水土流失规律提供一些参考。
2023年06期 v.37;No.298 183-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0 ] - 孙晓悦;曹文庚;韩政;马孟科;南天;张栋;付宇;
豫北平原地处黄河中下游,地下水污染问题随着大发展愈加严重,地下水脆弱性评估是度量潜在地下水污染的有效工具,是管理地下水资源和预防地下水污染的前提。目前传统的DRASTIC模型已成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最为广泛的手段,但其评价结果需要有充分的地下水化学、同位素相关分析的证据,因此研究采用DRASTIC与地下水更新能力相结合的方法,在传统DRASTIC模型评估豫北平原区地下水脆弱性的结果上,形成“层次分析框架-GIS”地下水易污性分布图,采用氢氧稳定同位素、地下水年龄和更新速率来建立的地下水更新能力指标,分析验证地下水脆弱性结果,研究表明:极高和较高脆弱性区域主要分布在靠近南太行山前和黄河两侧的地区,分别覆盖研究区面积的13%和18.5%,同位素发生明显的富集(~2H:-65~-53SMOW‰,~3H:16.6~29.1TU,~(18)O:-8.9~-7.4SMOW‰),地下水年龄较小(2~6.6年),地下水的更新速率较快(4.3%~15%a~(-1));而极低和较低脆弱性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北部,分别覆盖17.9%和17.7%,同位素稀少(~2H:-68.1~-75.1SMOW‰,~3H:1~15.1TU,~(18)O:-10.3~-9.5SMOW‰),地下水年龄较大(31~50年以上),地下水更新速率较慢(0.1%~2.5%a~(-1))。通过同位素方法对传统DRASTIC方法的支撑,将豫北平原划分成不同等级的地下水易污性分区,可为地下水污染的精准防治提供基础支撑,服务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2023年06期 v.37;No.298 192-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10 ] |[引用频次:1 ] - 于滔;张建国;曹靖生;王丽珊;刘长华;杨耿斌;李文跃;
为研究萌发期和苗期糯玉米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研究选取20份黑龙江省常用糯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探讨低温胁迫(5℃)造成玉米发芽进程、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及生理响应差异的机制。结果表明:低温会显著降低糯玉米种子萌发率,抑制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提高保护酶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提高膜脂过氧化水平,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
2023年06期 v.37;No.298 201-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1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