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新能源汽车推广降低了碳排放吗?——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

    赵小磊;李雪梅;赵庆先;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实现交通部门“双碳”目标的关键部分,其脱碳效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扩散也可能提高电力消耗,将本地的碳排放通过电网“出口”至净输出电力的城市。鉴于此,文中基于2010-2020中国5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新能源汽车推广对碳排放影响。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推广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当地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不仅会降低本地的碳排放,而且降低了临近的城市的碳排放;新能源汽车推广通过替代效应、能源消耗效应和技术效应间接影响碳排放;在拥有更优化的能源结构、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与电力输入型的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的脱碳效应更强。文中的结果不仅为实现交通部门脱碳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而且为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4年02期 v.38;No.306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90 ] |[引用频次:3 ]
  • 基于“双碳”视角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碳减排驱动因素分析

    王超;武丽敏;

    “双碳”目标对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化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文中运用LMDI因素分解法与Tapio脱钩模型相结合,分析了2003-2021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碳密度、交通运输强度、能源强度、行业规模、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等因素对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对脱钩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交通运输强度、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促进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碳排放增长,交通运输碳密度、能源强度和行业规模抑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碳排放增长。其中,经济增长效应是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碳排放增长的主导因素,且其脱钩指数贡献值最大,是阻碍交通碳排放脱钩的主要因素;而交通运输碳密度效应是抑制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为促进交通碳排放脱钩做出了主要贡献。

    2024年02期 v.38;No.306 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63 ] |[引用频次:7 ]
  • 双碳背景下中国西北地区光伏电站建设现状与潜力分析

    屈准;杨肃昌;肖建华;

    文中旨在探讨在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下,中国西北部地区集中式光伏能源建设目前现状与未来可能的发展潜力。以中国西北部五省作为研究区,分析了现阶段该地区集中式光伏能源建设与分布情况。计算了西北部地区光伏发电潜力与环境效益。研究表明:西北五省因其区位和丰富的光能资源优势相较东南地区发展集中式光伏更为有利。其次,西北五省合计发电潜力为2.41×10~(14) KW·h,上网发电量1.85×10~(14)KW·h,首年潜在售电收入达5.05×10~(17)元,环境效益合计3.07×10~(12)元。总体来看,西北地区的大规模光伏建设对促进东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能源供应能力、助力乡村振兴乃至未来实现双碳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仍需充分利用闲置荒漠化土地资源并着重解决大规模集中光伏建设所涉及的储能技术与大规模电力输送等问题。

    2024年02期 v.38;No.306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2015 ] |[引用频次:1 ]
  • 黄河流域农业绿色低碳生产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识别

    钱昭英;刘书杰;

    基于黄河流域84个地级行政区数据,通过三阶段SBM-DEA模型测度农业绿色低碳生产效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剖析黄河流域农业绿色低碳生产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利用QAP模型探究空间关联网络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农业绿色低碳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和溢出效应,且呈现出复杂的空间网络特征,但是空间关联网络的关联性有待加强。2)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等省份的部分地区在网络中的中心度较高,属于空间关联网络的“领头人”和“中间人”。3)黄河流域农业绿色低碳生产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可划分为净溢出、净受益、双向溢出和经纪人4个板块,板块内部和板块间均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且板块间的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传递特征。4)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农村居民收入、财政支持水平、农业技术水平的差异和空间邻接关系对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有显著的影响。

    2024年02期 v.38;No.306 2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1936 ] |[引用频次:1 ]
  • 青海省生态友好等级区识别、时空演化与地理探测——基于“三生”空间视角

    胡西武;何福杰;姚海艳;张学妹;

    加快建设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新青海是青海省实现现代化的重点内容。文中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重心迁移分析、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了青海省1990-2020年生态友好等级区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青海省生产空间面积从1990年的8304.48km~2上升至2020年的9528.19km~2;生态空间面积总量相对稳定,保持在71万km~2左右;生活空间面积增加迅速,至2020年增加到992.82km~2。2)青海省生态友好状况不断向好,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2731上升至0.2903,各市州生态环境质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3)各等级区呈由东南向西北迁移趋势,到2020年生态友好高质量区、较高质量区面积分别为95152.38km~2、133817.54km~2,分别占比13.17%、18.53%。4)年均降水量是影响青海省生态友好等级区演化的核心因子,其次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距市县政府驻地距离,年均降水量与距市县政府驻地距离交互对生态友好等级区空间分异的影响较强。

    2024年02期 v.38;No.306 3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798 ] |[引用频次:2 ]
  • 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效果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

    周健;杜红梅;

    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是推动养殖业碳减排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中基于湖南省342份生猪养殖户调研数据,整合养殖户个体心理与外部情境两个方面的6个前因条件,结合必要条件检验与定性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探究了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高行为效果的组态路径。结果表明:1)单个因素不构成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高行为效果的必要条件,但责任意识对提升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效果具有重要作用。2)内外部因素多重并发,形成养殖户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高行为效果的差异化组态路径,具体可分为社会规范下的个体机会驱动型、政府规制和责任约束下的市场激励和个体能力驱动型、社会规范和责任约束下的个体能力驱动型3种类型。

    2024年02期 v.38;No.306 5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580 ] |[引用频次:0 ]
  • 四螺旋视角下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郑明贵;顾东明;王馨悦;

    促进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构建四螺旋理论模型,采用NCA和fsQCA方法,基于组态视角探究多主体协同联动对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并非由单一条件驱动,而是多条件协同联动的结果;高绿色发展水平的组态有2条,即产业合理化主导型和产学研联合驱动型,非高绿色发展水平的组态有4条,且与高绿色发展水平的组态具有非对称性特征;产业合理化在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环境规制和产业高级化并未产生良好效果。研究结果揭示了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过程中各主体间的交互作用,可以为资源型城市推进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路径参考。

    2024年02期 v.38;No.306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1322 ] |[引用频次:3 ]
  • 明清时期晋北地区传统村落形态基因识别及谱系研究

    李浩;石谦飞;

    为探究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需要从多角度认识其差异性与关联性。研究以明清时期晋北地区的传统村落为例,通过提取影响村落空间形态形成与发展的基因,采取信息编码的方式归纳并构建谱系。结果显示:1)晋北地区传统村落的街巷与建筑密度面对地势呈现负相关性,而对于村落边界则呈现正相关性。2)布局特征与建筑特征基因对晋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起主导作用,同时影响着当地人文风貌的发展。3)基因识别与谱系构建可拓展对传统村落研究的方式与视角,发现当代在传统村落建设中的问题,为当地地域文化发展、传统村落保护传承与更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02期 v.38;No.306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866 ] |[引用频次:2 ]
  • 乌鲁木齐市主城区游憩与居住空间分布格局及其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赵雪纯;菊春燕;

    文中结合现场调研和POI地理空间大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了游憩与居住空间的分布格局及其多尺度下二者空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1)游憩与居住空间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相似性,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特征。2)游憩与居住空间呈现出显著的集聚特征,从集聚强度来看,依次为:居住空间、康体健身型、商业娱乐型、文化休闲型、绿地生态型。从集聚规模来看,依次为:康体健身型、文化休闲型、绿地生态型、商业娱乐型、居住空间。3)游憩空间的数量随着与居住空间距离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居住空间0-500m的半径范围内,游憩空间分布最为集中,便利协同程度最高。4)城市中心区域游憩与居住空间耦合情况较好,外围区域耦合情况较差。不同尺度下,二者空间的耦合情况有所差异。其中,街道尺度下,商业娱乐型游憩空间与居住空间存在极度耦合协调区域;格网尺度下,各类游憩空间与居住空间均存在极度耦合协调区域。

    2024年02期 v.38;No.306 7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566 ] |[引用频次:1 ]
  • 面子意识对食物浪费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

    张伟华;刘小祎;李玉峰;

    文中研究不同面子意识对餐饮食物浪费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分析情境在上述机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社会型面子意识通过激发个体地位动机进而引发食物浪费行为,道德型面子意识通过增强责任感进而减少食物浪费行为。相比私密情境,公开情境下社会型面子意识激发了更强的地位动机,并由此引发更多浪费行为;相比私密情境,公开情境下道德型面子意识激发了更强的责任感。

    2024年02期 v.38;No.306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911 ] |[引用频次:0 ]
  • 农户双规模经营如何提高种粮收入?

    吕杰;徐霞;尹冠球;

    规模经营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分工与资源配置理论,揭示双规模经营促农增收机理,并联合倾向得分匹配和中介效应模型,采用752份农户调查数据,揭示农户双规模经营对家庭收入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农户双规模经营正向显著影响家庭种粮收入。2)农户双规模经营可以优化家庭资源配置,通过影响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进而正向显著影响农户家庭种粮收入。3)其对年龄大、教育年限低及村庄服务市场发育水平好的农户家庭更有益。基于此,提出需整合农业要素、强化扶持带动功效并完善农村市场环境等建议。

    2024年02期 v.38;No.306 96-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99 ] |[引用频次:2 ]
  • 居民生活垃圾管理能力的驱动因素及作用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丁相安;李亦轩;郑稣鹏;王文华;

    文中提出了“居民生活垃圾管理能力”的概念和内涵,采用扎根理论法探究居民生活垃圾管理能力的驱动因素及作用机制。对城市居民进行深度访谈,并将访谈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分析,通过开放式编码提炼出初始概念和子范畴。将子范畴进行聚类,形成了包括人格、社会因素、政策因素、人口学变量和效用感知这五个主范畴。经选择性编码发现:1)人格、社会因素、效用感知,以及教育、家庭和知识水平等人口学变量直接影响居民生活垃圾管理能力的形成。2)政策普及和执行越好,效用感知越能促使居民生活垃圾管理能力的形成。3)人格和社会因素直接影响居民对垃圾管理能力结果的感知,进而驱使居民发展生活垃圾管理能力。文中为生活垃圾管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也为垃圾管理实践提供了决策参考。

    2024年02期 v.38;No.306 10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58 ] |[引用频次:3 ]
  • 甘肃省县域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格局

    蔺明芳;谢保鹏;陈英;裴婷婷;王士莹;

    脆弱性研究是探究系统内部要素和机制的重要方式,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研究对促进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甘肃省85个县域为研究单元,结合VSD分析框架,从社会、经济、生态角度构建甘肃省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定量测度2007-2021年各县域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划分脆弱性类型,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甘肃省县域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指数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形成以兰州市为核心的高脆弱圈层。2)各子系统脆弱性格局差异显著,社会子系统脆弱性的空间分布趋于碎片化且变化明显,经济子系统脆弱性呈空间集聚特征且变化较小,生态子系统脆弱性空间异质性较强。3)共有8种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类型,其中双系统共脆型县区居多且分布零散;强综合脆弱型与弱综合脆弱型县区集中分布;单系统脆弱型的县区数量为:经济脆弱型(17个)>生态脆弱型(10个)>社会脆弱型(2个)。

    2024年02期 v.38;No.306 11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904 ] |[引用频次:0 ]
  • 中晚全新世共和盆地粒度端元指示的物源特征及环境意义

    胡梦珺;许澳康;白清竹;

    共和盆地沉积物堆积过程较好的记录了亚洲季风和西风环流的变化信息,对揭示物源特征以及环境演变过程具有重要价值。文中选取共和盆地厚度为280cm的典型风成砂-古土壤剖面,对其粒度数据进行参数化端元分解,分析了沉积物搬运动力、搬运方式以及环境信息。得出以下结论:1)马四剖面的沉积物粒度组分可分解为3个端元:EM1代表高空气流搬运的远源粉尘物质,可间接作为夏季风的替代指标;EM2指示的是经短距离悬移或跃移搬运的近源粉尘,EM3为近源粗粒物质,共同指示区域冬季风的强弱变化。2)中晚全新世共和盆地的环境演化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近8.0~4.78ka BP的气候温暖湿润、风沙活动较弱期,4.78~2.90ka BP的气候较为冷干、风沙活动频繁期,2.90~0.67ka BP的气候相对温湿期和0.67ka BP至今的气候冷干、风沙活动加剧期。

    2024年02期 v.38;No.306 123-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381 ] |[引用频次:0 ]
  • 准噶尔盆地荒漠-绿洲过渡带梭梭单株水分生长函数

    柳幸爽;杨海梅;李明思;许翼飞;常玉荣;

    为了探究准噶尔盆地荒漠-绿洲过渡带梭梭的水分生长规律、确定梭梭的生长耗水下限,在野外对6种土壤水分环境下的梭梭耗水和枝条生长过程进行了为期2年的定点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1)6、7月份的降水量对梭梭的耗水量和枝条的生长状况有显著影响。梭梭在不同降水年份的6、7月份日均耗水量的变化幅度大于0.07mm/d,枝条生长速度的变化幅度大于0.03cm/d;而在5月份和8月份日均耗水量的变化幅度低于0.06mm/d,枝条生长速度的变化幅度低于0.02cm/d。2)在选取的5种数学模型中,Hossfeld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模型结构稳定,可以反映出梭梭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生长规律。3)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梭梭在非水分胁迫下生长时,其耗水量下限为97.65mm,而保证梭梭生存的最低耗水量为59.80±1.37mm。研究结果可为确定准噶尔盆地荒漠-绿洲过渡带梭梭林的生态需水量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2024年02期 v.38;No.306 132-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0 ]
  • 毛乌素沙地4种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

    李林山;王梓瑜;白慧慧;张凯煜;刘米利;史建国;段义忠;

    为研究毛乌素沙地不同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揭示该区植物与土壤间关系,为毛乌素沙地优势植物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文中以毛乌素沙地4种优势植物,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沙柳(Salix cheilophila)为例,采用化学分析、Illumina MiSeq测序方法,研究其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结构及多样性,并与根际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4种不同植物根际土壤样品中共获41门、122纲、169目、222科、319属土壤细菌。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较高,是毛乌素沙地4种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的优势菌门和优势菌纲。沙棘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的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数和Shannon指数最高,而紫穗槐最低。4种植物共有OTU数均低于沙棘和沙柳特有的OTU数,高于沙冬青和紫穗槐特有的OTU数。土壤pH和速效磷是影响植物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为毛乌素沙地植物的保护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提供理论依据,对毛乌素沙地的植被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2期 v.38;No.306 142-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711 ] |[引用频次:2 ]
  • 不同类型农技推广方式对农户科学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兼论社会信任的调节效应

    王攀;李谷成;刘迪;高扬;

    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助力科学施肥技术转化落地,对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湖北省水稻产区1246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不同类型农技推广方式对农户科学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及社会信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信息支持型推广方式、技术支持型推广方式和情感支持型推广方式对农户科学施肥技术采纳行为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2)社会信任在技术支持型推广方式和情感支持型推广方式对农户科学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中存在替代调节效应。3)不同农技推广方式对农户不同类型科学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而言,信息支持型推广方式、技术支持型推广方式和情感支持型推广方式对农户高效施肥技术采纳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信息支持型推广方式对农户新型肥料产品采纳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据此,提出应创新农技推广方式,针对不同社会信任水平的农户群体和不同类型科学施肥技术定向施策、精准施策的建议。

    2024年02期 v.38;No.306 150-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23 ] |[引用频次:0 ]
  • 网络负面评论对沙漠旅游区游客抗拒行为的影响研究

    陈士超;陈雪;左合君;李小乐;闫敏;王海兵;

    文中以网络负面评论作为切入角度,基于沙漠旅游区游客感知风险和抗拒行为提出假设并构建研究模型图。通过实地调研及网络平台获取研究数据,运用AMOS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图并进行假设检验,探究沙漠旅游区网络负面评论、游客感知风险与抗拒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负面评论的形式特征、质量特征和强度特征正向影响沙漠旅游区游客感知风险,同时正向影响沙漠旅游区游客抗拒行为;沙漠旅游区游客感知风险在网络负面评论的形式特征、质量特征及强度特征对游客抗拒行为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并对游客抗拒行为产生正向显著影响。研究为沙漠旅游区网络营销提供了新的参考,减少负面响应,赢得游客们的青睐,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2024年02期 v.38;No.306 158-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912 ] |[引用频次:0 ]
  • 认知-情感视角下遗产旅游难忘体验的形成与演变研究——基于平遥古城游客追踪数据的多层次分析

    李曼;李燕燕;厉建梅;乐凌云;

    为游客塑造难忘的旅游体验是文化遗产类旅游目的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任务。现有旅游体验相关研究呈现由静态结构性探讨向动态过程性分析的转变。由此,文中基于认知-情感-行为理论构建研究框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综合探究认知、情感及时间对旅游难忘体验的多层次影响。研究发现:1)同一时间阶段,游客对遗产地功能属性的认知与地方依附对旅游难忘体验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2)随时间的流逝,旅游难忘体验存在波动,呈现短时间内减弱,某一时间被激活,又再次减弱的复杂变化。3)不同时间阶段,遗产地属性在旅游难忘体验的动态变化中存在调节作用。探索和把握游后体验形成路径和遗忘规律,将有助于强化和唤醒游客体验记忆,从而提升目的地重游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4年02期 v.38;No.306 165-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785 ] |[引用频次:2 ]
  • 旅游生活化:“网红城市”旅游者行为与体验特征研究——基于百度指数和UGC的淄博市游客大数据分析

    王浩;张海芹;

    基于百度指数和UGC文本语料,采用文本分析方法探究淄博旅游者行为与体验特征。研究发现:1)淄博市潜在客源在行为上呈现淡旺季不明显、空间上分布广、群体年龄跨度大、性别较均衡特征,追求短距离、高性价比的生活化出游方式。2)旅游者目的地形象认知以“烧烤”这一生活化场景为主,体验涵盖旅游景观、旅游设施、旅游氛围、文化底蕴、生活体验等5个维度16个属性项,包含生活化旅游体验要素(高频特征词)最多的是特色景观、美食体验、情感体验等3个属性。3)旅游者对淄博的情感评价整体较积极,当地生活中惯常的消费地点、消费活动及人物景观成为目的地核心吸引物,消费场景的生活化是旅游者游程中关注的重点。

    2024年02期 v.38;No.306 173-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6168 ] |[引用频次:6 ]
  • 风景资源保育政策对游客及原住民行为意向影响研究——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例

    刘思源;孙彦斐;韩鸿远;

    文中以神农架国家公园风景资源为研究载体,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基于296份有效问卷,将保育政策作为调节变量,建立了国家公园风景资源“保育行为意向”与“保育政策”相互关系的研究框架,通过二阶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国家公园风景资源保育行为意向与保育政策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保育政策对保育行为、社会规范、保育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680、0.760、0.65,保育政策对利益群体的保育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启示:1)加强风景资源生态管理与宣传教育,提升原住民及游客的保育意识,开展环境教育规范保育行为。2)保育政策需以人的福祉为依归,提倡公益性。3)平衡人与风景资源的关系,推进资源可持续发展。

    2024年02期 v.38;No.306 181-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759 ] |[引用频次:1 ]
  • 数字文旅企业时空格局演化及区位选择影响机理——以西安市为例

    刘丹;马斌斌;喻敏;张爱霞;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文旅企业作为文旅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共生的主要载体,其在赋能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中以2011、2017和2022年西安市数字文旅企业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等计量地理学方法就西安市数字文旅企业的时空格局演变、集聚特征和分布趋向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西安市数字文旅企业整体分布随时间推移始终保持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2)分布密度由主城区向郊区外围扩散式递减,形成“主城区密,周边疏”的特征,且热点集聚区位于雁塔区。3)2011至2022年,西安市数字文旅企业分布的标准差椭圆中心轨迹向东北偏移,分布态势从“东(略偏北)-西(略偏南)”到“东北-西南”演进。4)有别于传统区位理论,数字文旅企业的区位选择已经不再依托于地价水平、交通区位、人口密度等常规因素,而经济活力和产业集聚要素对数字文旅企业的区位选择有正向促进作用。研究将为西安及其他城市数字文旅企业空间分布、区位选择重组优化等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和借鉴。

    2024年02期 v.38;No.306 190-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24 ] |[引用频次:0 ]
  • 居民视角下城市旅游景区“让景于客”倡议效用与影响因素研究——以西安景区春节倡议为例

    杨军辉;

    “让景于客”倡议是近年来国内旅游地在特殊时段调节本地客流的重要措施。文中基于西安三大景区春节期间“让景于客”倡议案例,运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与结构方程模型等探究居民视角下城市旅游景区“让景于客”倡议效用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景区“让景于客”倡议效用主要体现于内容效用和营销效用两个维度,且景区营销效用一般大于内容效用。而景区倡议效用则受居民端的居民品性、收益感知、相对剥夺感知和景区端的景区吸引力等因素影响,各因素对景区倡议的内容效用和营销效用作用不同。今后景区发布“让景于客”倡议时应做到“有始有终有补偿”,方可提升景区倡议的居民响应度。

    2024年02期 v.38;No.306 200-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707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