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珍;张鑫;
碳抵消机制是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新生事物,其为我国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的重要补充。在实现“双碳”目标下,我国碳抵消机制的法律保障是确保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稳定的重要问题。文中研究发现,我国碳抵消机制中碳减排量的法律属性不明、政策指导下碳抵消机制规范性与系统性不足以及碳减排量交易市场拓展受限等问题,阻碍我国双碳法治建设与碳交易市场的稳定有序。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分析我国碳抵消机制法律保障的必要性,从规范与学理层面明确碳减排量的用益物权属性,构建体系化的碳抵消机制法律制度。同时,确立多元化碳减排量权利主体共有制度,搭建全国统一的市场交易平台,以稳定碳减排量市场交易价格,并形成有效的市场监督框架,有序拓展我国碳减排量交易市场,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向碳中和乃至净负排放稳定过渡,逐步健全能源安全与气候安全法律体系。
2024年04期 v.38;No.308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65 ] |[引用频次:3 ] - 芮韦青;黄涛珍;
低碳消费的广泛推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文章从环境关心、结果意识和消费外部性政策反应三个层面出发,构建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通过江苏省803名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和Bootstrap方法进行假设检验。研究表明:环境关心不仅对低碳消费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也能通过结果意识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低碳消费行为;消费外部性政策反应在“环境关心-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路径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环境关心对低碳消费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为相关部门减排政策的设计与实施提供有益启示。
2024年04期 v.38;No.308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39 ] |[引用频次:0 ] - 王志强;任金哥;原媛;李可慧;
为顺利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在建筑业构建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碳配额分配方案迫在眉睫。文中以我国建筑业为研究对象,在考虑历史碳转移量和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基础上,构建了XGBoost-熵权法-零和博弈数据包络分析(ZSG-DEA)的碳配额分配模型,并根据2030年碳达峰目标对我国30个省份的建筑业进行碳配额分配。结果表明:我国建筑业区域碳转移空间特征明显,建筑业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应承担更多碳减排责任;文中方案有效地兼顾了公平与效率原则,大部分省份建筑业在碳减排方面的压力较小;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地区建筑业碳减排政策,以保证更好地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文中为我国建立更公平有效的初始碳配额分配机制、丰富碳交易市场机制、推动地区协同减碳提供帮助。
2024年04期 v.38;No.308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637 ] |[引用频次:1 ] - 贾亚娟;张新奇;卢玮楠;
快递包装分类回收是实现绿色物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是分类回收最基本的要素,然而其回收意愿不一定外化为实际行为。基于1128份消费者调查数据,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探究消费者快递包装分类回收意愿外化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人际网络、政策效能、社会信任均显著促进消费者快递包装分类回收意愿外化行为。2)社会资本通过生态价值观影响消费者快递包装分类回收意愿外化为行为。3)面子观念在社会资本与生态价值观、生态价值观与意愿外化行为路径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4)年龄、受教育程度、网购次数均能促进消费者快递包装分类回收意愿外化为行为,对于性别而言,与男性相比女性的外化程度更高一些。因此,提高消费者的生态价值观,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完善回收的政策法规以及营造良好的社会信任环境,对全面推动消费者快递包装分类回收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4期 v.38;No.308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211 ] |[引用频次:1 ] - 张宁;张志斌;郭倩倩;马晓敏;赵娜娜;李化英;
提升城市品质、塑造活力空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夜间灯光数据、POI数据、路网数据及建筑矢量数据等多源空间大数据,综合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分析、FD-CR模型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探析兰州新区城市活力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兰州新区城市活力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衡,整体呈现由中心向外围圈层递减的特点。2)综合活力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性。核心地区以“高-高”集聚为主,外围地区以“低-低”集聚为主。3)不同功能区综合活力具有空间异质性。热点区集中于新区中部,呈现“中密周疏”的特点;冷点区总体呈现“北多南少、北聚南散”的分布特征。4)城市活力并非由单因素主导,而是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交通可达性、城市功能和地理区位对城市活力影响显著。自然条件和环境质量不直接作用于城市活力,而是通过耦合其他因素间接影响其空间分异。
2024年04期 v.38;No.308 3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54 ] |[引用频次:2 ] - 张博;
乌梁素海的形成与变迁,对近代河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基于人与自然互动的环境史视角,依托多元历史文献,分析近代乌梁素海与其周边民众在农业开垦、水利建设、渔业开发及革命斗争四个方面的互动过程。结果表明:1)乌梁素海在近代的形成与动态变化,不仅具有重要的地理与生态意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走向,具有较大的历史作用。2)各族民众因地制宜地应对、利用与改造,不仅使乌梁素海在近代河套农业垦殖、水利建设、渔业开发及革命斗争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而且也在相当程度上使其盈缩变迁不再是纯自然状态,而是融有了社会因素。3)当前乌梁素海的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依赖自然科学的技术支撑,而且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生态环境史的研究,总结相关历史经验教训。
2024年04期 v.38;No.308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16 ] |[引用频次:0 ] - 韩秀丽;田彦花;石荣;许霁林;赵路宽;
文中基于宁夏平罗县和贺兰县宅基地退出农户的实证调查,通过测定宅基地退出前后农户福利变化和农户间福利差异,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引起农户福利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宅基地退出后农户总体福利水平提升了,同时农户间福利水平差距也在逐步扩大。年龄、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安置方式、是否拥有城镇住房、是否自愿退出、是否了解政策和退出整体满意度对农户福利变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对农户福利变化的影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安置方式对农户福利变化的影响在中高分位点上显著且其系数有上升趋势,是否自愿退出对中低分位数上农户福利变化影响的边际效应较大,是否了解政策对农户福利变化的影响在中高分位点上不如低分位点上有力。因此,不仅要加大对农户教育和非农就业的支持、采取合适的安置方式以及尊重农户的退出意愿来进一步改善农户的福利水平,而且要在普适性政策的基础上采取差异化的措施,以缩小农户间的福利差异。
2024年04期 v.38;No.308 5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62 ] |[引用频次:0 ] - 武照亮;仝自强;冯琳;
社区环境圆桌对话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环境社会治理机制,对加强社会各方交流及共同探讨解决区域发展与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北京市8个社区377份居民调查数据,以其参与社区环境圆桌对话的满意度衡量实施效果,从对话开展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构建“情境-过程-结果”绩效观分析框架,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探究影响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居民对社区环境圆桌对话实施效果的整体评价较高,约80%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2)“情境”维度变量中,居民对环境问题需要通过圆桌对话解决的紧迫程度感知、对圆桌对话可以解决环境问题的信任度感知及对背景信息公开准备工作的评价显著正向影响满意度。3)“过程”维度变量中,对话各部分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各方代表人数合理性及其现场表现情况、解决环境问题讨论的充分性及居民发言次数显著正向影响满意度。4)“结果”维度变量中,对话后反馈情况、居民对环境问题的了解情况、对各方代表之间的信任程度及对环境问题解决情况的感知显著正向影响满意度。5)居民对社区环境问题的了解情况、参与社区环境治理的责任意识、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及居住社区类型显著正向影响满意度,收入水平呈显著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能够为多角度改进社区环境圆桌对话机制及提高居民满意度提供科学参考。
2024年04期 v.38;No.308 6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46 ] |[引用频次:1 ] - 刘悦美;田明;
识别政策执行困境的发生机理,对弥合政策目标和政策执行之间的差距具有重要价值。文中引入多重制度逻辑理论,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11个社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过程为案例,探索多重制度逻辑及其互动如何导致政策执行困境。研究发现:1)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中存在科层逻辑、市场逻辑和社区逻辑三种竞争性制度逻辑。2)科层逻辑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以政策压力和目标控制为主要特征。3)由于多重制度逻辑在政策注意力、执行网络、权力-责任、任务-资源等维度存在张力,促使多元主体采取权宜性应对策略。4)多元主体的策略性应对进而导致政策目标置换、政策工具错配和政策价值隐匿的执行困境。因此文中认为,调和多重制度逻辑间的关系,提高制度逻辑兼容度是突破政策执行困境的重要切入点。
2024年04期 v.38;No.308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35 ] |[引用频次:1 ] - 王风云;全春莲;丛龙园;卢密林;
分布式光伏发电已成为能源低碳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但在政策调整下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收益不确定制约了其规模化发展。因此,探究分布式光伏发电不同运营模式的经济效益,对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运用净现值、动态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3种方法,研究2017-2022年定额补贴退减背景下,京津冀居民和工商业用户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不同运营模式的经济效益,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定额补贴退减下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经济效益下降,但仍具有一定经济性,用户选择“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的经济效益要优于“全额上网”模式,且自用比例越高经济效益越好;在“全额上网”模式中,影响用户经济效益关键因素依次为年发电量和光伏标杆上网电价;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中,影响居民和工商业用户经济效益最大因素分别是年发电量和销售电价,且随着自用比例增加,销售电价对两类用户经济效益的影响增大。
2024年04期 v.38;No.308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14 ] |[引用频次:2 ] - 惠迎新;刘俊绿;许鹏;范龙文;喻国根;
为减少沙漠地区公路路基积沙,寻求一种输沙性能优异的路基边坡结构形式。受沙丘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独特结构的启发,以新月形沙丘作为仿生研究对象,运用仿生学设计理念构建沙漠地区适宜路基边坡结构形式。基于沙丘形态统计特征,建立仿沙丘表面路基理论数学模型和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不同边坡形态下风、沙流相互影响特性,并对仿沙丘路基边坡结构形式进行优化,提出一种适用于沙漠地区的仿生路基边坡结构。研究表明:路基边坡结构形态不同会影响路基周围气流场,相对常规直线形路基边坡结构而言,仿沙丘形路基边坡结构在迎风坡、路面和背风坡速度恢复优势明显,可使沙粒获得更大动能,加速沙粒通过路基,降低沙粒在路基周围沉积。优化后的凹曲线形仿沙丘路基边坡结构积沙与路面沙粒体积分数均显著降低,可使风沙流快速通过路基,并便于施工,具有良好的输沙能力。研究成果可为沙漠地区公路安全运营和路基边坡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2024年04期 v.38;No.308 95-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0 ] |[引用频次:1 ] - 李秀明;贾文茹;王翠;
在旱作农田中,耕作土垄常被用作风蚀控制系统的一部分,但其对近地表风速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基于此,文中利用风洞实验,测量了不同结构垄状微地形条件下的近地表风速。结果表明:气流通过垄覆盖区域时,在第一行垄周围风速变化最大,之后风速变化逐渐减小,趋于稳定,近地表风速沿风向表现为规律性的波动变化特征。相对于无垄状态,所有垄结构的风速降低率均在33%以上。垄结构不同,对近地表气流的影响机制不同。垄间距较小时,风速廓线形态以两段式为主,垄以粗糙元的形式影响气流;垄间距较大时,垄间风速减弱和恢复的水平距离增加,风速廓线形态以三段式为主,此时垄则起到风障的作用。
2024年04期 v.38;No.308 105-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0 ] - 赵丽;孔伟芳;张庆;许峰;张攀群;邢明飞;
水资源短缺的西部地区,多通过地下水库充填煤矸石技术对矿井水进行临时储存和净化,但关于亚硝态氮在地下水库中的迁移转化研究较少。以补连塔矿富含生产废水的矿井水中亚硝酸盐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补连塔矿地下水库的水文地质环境,开展柱动态淋滤实验,研究亚硝态氮在采空区充填矸石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淋出液中NO~-_3-N、NH~+_4-N、TIN和TDS浓度均经过急剧上升、缓慢下降、最后趋于稳定三个阶段,亚硝态氮的去除率在78.9%~89.8%,淋出液TDS值约是淋滤用液2倍。整个实验过程中,约15.65%的无机氮被充填矸石吸附或转化为N_2、N_2O或NO等氮化合物。煤矸石中的氨氮易在前期大量溶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溶出量逐渐减少并趋于稳定。氨氮对pH的缓冲作用、氮素的生物转化及煤矸石碱性组分的溶出使得淋出液pH值逐渐升高但始终低于淋滤用液。研究结果可丰富氮素循环理论,对于评价我国西部煤矿区地下水库对矿井水的预处理效果及水质净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4期 v.38;No.308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0 ] - 肖飞;王世民;赵峰德;
南疆地区农业灌溉发达,浇施的养殖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COD,易污染地表水,研究可降解高COD浓度的污水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高径比(R_(H/D))为3.125的序批式反应器(SBR)内接种活性污泥,以人工配制的高浓度COD为进水,分析污泥颗粒化过程中污泥形态、污染物去除性能及不同阶段微生物菌群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加黏土载体后,待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时MLSS为2700mg/L,SVI_5、SVI_(30)均在40.12mL/g以下,颗粒呈橙黄褐色的稻壳状,平均粒径为414μm,内部结构为丝状菌骨架;对废水中COD、TP、NH~+_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12%、90.77%和81.20%;具有脱氮除磷能力的菌属有动胶菌属(Zoogloea)、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梭菌属(Fusibacter)和陶厄氏菌属(Thauera),相对丰度分别为49.95%、11.52%、2.25%和2.67%。采用以黏土为载体的方式,既解决了直接在高进水COD浓度下启动颗粒污泥的难题,又能富集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菌群进行脱氮除磷,对养殖废水的处理具有借鉴意义。
2024年04期 v.38;No.308 12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6 ] |[引用频次:0 ] - 李孝平;牛玉;张发起;
文中基于野外调查、标本采集、馆藏标本数据查询和文献资料收集,补充了羌塘高原部分地区标本采集的空白,汇总并整理出羌塘高原野生种子植物名录,并与其周边18个植物区系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对该区域组成、性质、特征及演化历史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1)羌塘高原共有种子植物44科158属370种,植物区系较为贫乏。2)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都以温带成分为主导地位,属的分布区类型以北温带分布、温带亚洲分布、地中海分布以及中亚分布为主,体现出该区系与古地中海植物区系的密切联系。3)羌塘高原成为一些与该地区起源有密切联系的代表类群的摇篮,如沙棘属(Hippophae)、齿缀草属(Odontostemma)、扁芒菊属(Allardia)、双脊荠属(Dilophia)、高原芥属(Christolea)和丛菔属(Solms-Laubachia)等。4)在属级植物地理成分上,羌塘高原植物区系与阿尔金山植物区系相似度最高。
2024年04期 v.38;No.308 129-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46 ] |[引用频次:1 ] - 赵丽蓉;孙荣;陈凡;曹学兴;洪江涛;王小丹;
根据澜沧江上游如美水电站工程建设迹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在该区域取土场开展人工草地植被恢复试验。研究将砾石置放于回填土壤(未筛分土和筛分土)的表层(0-10cm)、中层(20-30cm)和下层(40-50cm),播撒人工草种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进行人工草地建植,并监测群落冠层和根系生物量。结果表明,在回填未筛分土壤样地,砾石置放于表层、中层和下层的群落冠层生物量分别为136.5-526.7g·m~(-2)、98.9-372.5g·m~(-2)、79.8-373.2g·m~(-2),根系生物量分别为223.3-495.9g·m~(-2)、140.5-460.1g·m~(-2)、124.1-343.4g·m~(-2)。在回填筛分土壤样地中,砾石置放于表层、中层和下层的群落冠层生物量分别为134.8-415.5g·m~(-2)、88.3-288.9g·m~(-2)、73.9-260.5g·m~(-2),根系生物量分别为180.1-431.4g·m~(-2)、102.7-347.2g·m~(-2)、83.7-265.0g·m~(-2)。砾石置放于土壤表层可以显著提高人工草地的冠层和根系生物量(P<0.05)。研究结果揭示了砾石对青藏高原东缘水电工程取土场人工草地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以期对亚高山干旱区工程建设迹地与退化生态环境修复起到指导作用。
2024年04期 v.38;No.308 140-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0 ] - 雍海英;吐尔洪·努尔东;热衣木·马木提;艾尼瓦尔·吐米尔;
为了解并有效保护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衣资源,通过实地调查探究大型地衣种类组成和区系特征,从物种多样性、科属种类数量统计、区系成分等方面对保护区大型地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截至目前该保护区共有大型地衣6目12科29属78种。其中,茶渍目、黄枝衣目和地卷目地衣占优势,共计9科25属71种,分别占该地区大型区系科属种总数的75%、86.2%和91%。优势科为梅衣科、蜈蚣衣科、地卷科、石蕊科、胶衣科和树花衣科,其种数占大型地衣种总数的82.1%。优势属为地卷属、石蕊属、黑蜈蚣衣属、树花属、胶衣属和黄梅属,其种数占大型地衣种总数的48.7%。保护区内大型地衣区系成分共分9种:世界广布成分、环北极成分、温带成分、泛热带成分、东亚成分、中亚成分、地中海-西亚-中亚成分、北欧-喜马拉雅-北美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地衣区系中环北极和温带成分占优势,有少量的泛热带成分,区系具有复杂性和古老性特征。
2024年04期 v.38;No.308 147-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3 ] |[引用频次:0 ] - 张琪;党晓宏;崔向新;迟旭;王磊;
柽柳灌丛是吉兰泰盐湖外围重要的植被类型,通过测定分析柽柳灌丛垂直剖面上不同深度土层机械组成和养分含量,探讨盐湖周边柽柳灌丛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聚沙聚肥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柽柳灌丛下伏0-20cm土层平均体积百分含量为黏粒13.44%、粉粒25.27%、极细沙2.97%、细沙4.63%,无粗沙和极粗沙;对照区(空地)粗沙、极粗沙体积百分含量分别为41.47%、29.47%,几乎没有细沙以下颗粒的出现,柽柳聚集细沙,粉砂,黏粒的作用明显。2)柽柳灌丛碱解氮(3.29mg·kg~(-1))、速效磷(2.85mg·kg~(-1))、速效钾含量(162.16mg·kg~(-1)),分别高于空地38.64%、47.59%、46.79%(p<0.05),聚肥效应明显。3)柽柳灌丛改土作用的能力与灌丛发育阶段有关。灌丛发育初期、中期、衰退期速效钾含量较空地分别增加28.41%、64.55%、47.41%,说明柽柳生长的中期阶段也是柽柳生长的旺盛期聚集细颗粒和肥力的能力最强。吉兰泰盐湖周边柽柳灌丛沙堆改土固沙作用的研究可为盐湖绿洲防护林的建设提供依据和技术参考。
2024年04期 v.38;No.308 155-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0 ] - 刘书田;王雪梅;赵枫;
开展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地上生物量监测是植被生长状况评价与荒漠化监测的重要手段。文中利用Sentinel-2影像数据构建了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比较了统计模型和两种机器学习算法模型的性能,并对渭干河-库车河绿洲的绿洲-荒漠过渡带的植被地上生物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在统计模型中,红边三角植被指数(RTVI)与地上生物量的非线性模型拟合效果最好,且相关最显著。在机器学习算法中,随机森林模型优于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通过验证发现,RTVI非线性估测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具有较好的外推能力。在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地上生物量的反演中,随机森林模型表现出较高的精度,验证集R~2为0.65,RMSE和MAE分别为255.08g·m~(-2)和192.93g·m~(-2)。相较其他模型,随机森林模型可以在小样本情况下更精确,对科学监测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地上生物量和维护绿洲的稳定发展提供依据。
2024年04期 v.38;No.308 162-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577 ] |[引用频次:2 ] - 张文强;滕跃;柳浩然;韩晓宇;姜秉霖;李海翔;
选择聊城市典型农业区为研究对象,采集84份浅层土壤样品并测定了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运用GIS及地统计学方法、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了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并应用相关性分析及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识别了重金属的可能来源及贡献率。结果表明:1)研究区As、Cd、Cr、Cu、Hg、Ni、Pb、Zn的平均含量是聊城市土壤环境背景值的1.05、1.16、1.28、1.06、1.08、1.05、1.07和1.11倍,除Cd最大值略高于GB 15618-2018中农业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标准,其余各项元素均小于风险筛选值。2)各重金属地累积指数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Cr>Cd>Zn>Pb>Hg>Cu>As>Ni。其中Hg和Cd空间变异性最大,局部累积程度最高,分别有21.4%、6.0%的采样点处于轻度-中度污染。3)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Hg存在轻微至强生态风险,Cd存在轻微至中度生态风险;其余各元素均为轻微生态风险,总体生态风险较低。4)PMF模型源解析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主要有四种来源,分别为地质背景引起的自然来源、燃煤活动-交通运输混合源、工业来源及农业活动源,其相对贡献率分别是25.33%、35.92%、22.40%、16.35%。As、Ni主要为自然源,Cd、Zn、Pb、Cu主要来源于燃煤活动-交通运输,Cr主要受地质背景和工业来源大气沉降共同作用,Hg主要来源于肥料农药施用等农业活动。
2024年04期 v.38;No.308 171-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858 ] |[引用频次:5 ] - 吴联杯;许丁;刘秉瑞;张卫民;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目的是反映森林资源资产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福祉的贡献程度,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管理提供信息,并为建立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信息基础。研究从经济性和公益性两个维度展开森林生态产品核算框架的构建,以北京市J林场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地类分别进行森林生态产品物质量、价值量和单位面积价值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2022年北京市J林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量共27243.78万元,其中经济性森林生态产品价值量占4.45%,共1213万元,公益性森林生态产品价值量占95.55%,共26030.78万元。2)从不同生态产品类型来看,北京市J林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大气调节、环境改善、涵养水源、森林防护、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供给、社会服务。3)从各地类单位面积价值量分析,森林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大小次序为:针叶林地>混交林地>阔叶林地>其他林地>灌木林地,研究对今后的森林资源管理以及森林生态保护修复具有指导意义。
2024年04期 v.38;No.308 181-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85 ] |[引用频次:5 ] - 董锦娜;王红艳;
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红色旅游情境中是否能促进游客红色文化认同以及通过何种路径达成红色文化认同,目前实证研究不足。文中借助心理学的情绪扩展理论,通过对延安红色景区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红色旅游情境中敬畏情绪唤起及其对红色文化认同的影响。结果表明:游客感知(红色精神感知和红色遗迹感知)对敬畏情绪有显著正向影响;敬畏情绪对红色文化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红色文化认知认同对情感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情感认同进一步对行为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敬畏情绪中介红色情境感知对红色文化认同的正向影响。因此,建议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应从红色遗址遗迹和其承载的红色精神出发,营造红色旅游庄严氛围,摒弃仅关注消费主义以及泛娱乐化开发的倾向,利用红色原真性,讲好红色故事,唤起游客对红色英雄和事迹以及革命精神等的敬畏情绪,进而提升红色文化认同。
2024年04期 v.38;No.308 191-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2989 ] |[引用频次:3 ] - 刘溧湛;明庆忠;史鹏飞;
旅游者行为是山地旅游理论纵深化发展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但学界对山地旅游者积极情绪生成机制的探究尚少。文章基于可供性理论和情绪评价理论,构建了山地旅游者-环境契合度、旅游涉入、心流体验、积极情绪之间的概念模型,采用结构方程和Bootstrap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山地旅游者-环境契合度直接正向影响旅游涉入。2)山地旅游者积极情绪受到心流体验的直接正向影响。3)旅游涉入直接正向影响山地旅游者心流体验。4)山地旅游者-环境契合度通过旅游涉入和心流体验的链式传导作用对旅游者积极情绪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研究从旅游者-环境契合度视角解释了积极情绪产生的微观过程,对促进山地旅游研究的人本主义转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并可为山地旅游目的地体验设计、营销创新提供一定的启示。
2024年04期 v.38;No.308 199-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493 ] |[引用频次: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