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安焱;
近几十年来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内陆湖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的出现了面积萎缩和水位下降,有的水位和面积保持稳定,有的消失;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因此,研究其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具有代表性,对更好保护内陆湖泊,合理利用湖泊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1958-2000年流域降水和温度的资料和灌溉引水量的资料,采用年代对比、距平百分率、滑动平均曲线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博斯腾湖和青海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是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对博斯腾湖水位变化有一定的影响,而对青海湖水位变化的影响微弱。
2007年05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85 ] |[引用频次:73 ] - 刘小丰;潘保田;高红山;王勇;张慧;王均平;
河流对气候变化反映敏感,气候信息能够在河流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同时能够记录河流的古水文信息。L9时期渭河共沉积了5.3m水成物质。粒度曲线表明其经历了四次明显的暖湿干冷气候波动,与黄土高原其他地区气候记录可以进行良好的对比,粗颗粒含量显示渭河经历了四次较大的古洪水事件。
2007年05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18 ] |[引用频次:7 ] - 刘静;俞炳丰;姜盈霓;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的出路在于大量使用可再生能源—风能或太阳能。多年的气象资料显示我国甘肃省内的乌峭岭地区的风力资源相当丰富。基于对该地区近15年的日平均风速的统计分析,计算了各月的风能密度,说明该地区是未来风场建设的理想地区。另外,基于实测数据计算出了两种风速分布密度函数的特征参数,用两种分布密度函数—Weibull和Rayleigh函数预测了各月的风能密度,并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说明Weibull函数比Rayleigh函数更准确。
2007年05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22 ] |[引用频次:13 ] - 王雅强;吴正方;
本文选取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的五个站点,利用小波分析分析了夏季降水的周期变化以及暴雨情况,发现该区夏季降水基本上是稳中有降,且存在22年左右的周期,其中还包含着11—12年的较短周期。半个世纪以来暴雨次数和暴雨量都有所减少,但是大暴雨的雨量有较大的增加。在各级别暴雨中以50-60mm的暴雨量级出现的频率最大,约为1.52次/年。
2007年05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8 ] - 王建兵;王振国;汪治桂;
利用青海高原东部边坡地带9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0年的降水资料,分析了区域内近40a来降水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突变,结果表明近40a来,区域内东南部和西北部降水存在相反的相位变化,在降水趋势上存在西北部略增加,东南部明显减少的现象;夏季和冬季区域内大部分地方的降水量是增加的,春季和秋季表现为明显的减少趋势;秋季降水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发生突变,80年代后秋季降水量表现为明显的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秋季降水量的减少。
2007年05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15 ] - 满苏尔·沙比提;李艳红;
建立节水型社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解决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水资源问题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选择。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不合理的用水导致水资源短缺、水资源过度开发,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生态环境恶化等。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区,农业灌溉大部分仍采用粗放型的宽河大渠输水、田间大水漫灌方式,灌溉定额普遍偏高,农业节水潜力很大。本文重点定量分析了该绿洲农业用水效益、农业节水潜力,建议农业节水的途径及节水灌溉技术应从骨干工程改造节水、中低产田改造节水、降低地下水位节水、改造作物灌溉制度节水、加强管理节水等几个方面进行。最后提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
2007年05期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9 ] |[引用频次:6 ] - 陈彩苹;丁永建;刘时银;
水是干旱区绿洲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发展节水型农业成为目前干旱区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位于塔里木河上游的阿克苏地区,是新疆重要的绿洲农业区和主要的粮食、棉花和瓜果基地。对目前的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优化,达到节水和增效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拜城县为例,通过构建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在水资源约束下,进行了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调整后的种植结构能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基本符合新疆绿洲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发展方案提供依据。
2007年05期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57 ] |[引用频次:37 ] - 刘雅轩;张小雷;雷军;
新疆位于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快速的人口增长导致了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因此,确定适当人口规模,对新疆资源和干旱区绿洲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本文在P-R-E模型的基础上,选取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水平指标,对新疆的适度人口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新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量化的基础,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007年05期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1 ] |[引用频次:20 ] - 任淑花;卢新卫;
通过对延安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与经济状况及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5年来延安城市化发展大体经历了快速增长、波动、徘徊停滞和稳步上升四个时期;延安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对数呈正相关性。经济增长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针对延安市目前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现状,加快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可大大带动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007年05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9 ] |[引用频次:11 ] - 何逢标;唐德善;
结合塔里木河流域水权管理研究与实践课题,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地表水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入手,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塔河流域的水权主控节点,探讨了适时水权的确定流程及四级管理,对近几年塔河流域的水权管理实践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四条完善水权管理的建议。
2007年05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6 ] - 姚从容;陈魁;
对天津市12个环境空气监测国控点2005年的SO2、NO2和PM10监测数据,按时间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了3种空气污染物时间变化规律,并对3种空气污染物时间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2007年05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07 ] |[引用频次:41 ] - 马蓓蓓;薛东前;延军平;
从协调经济发展与城市水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以西安市浐灞生态区为例,对浐灞河水的污染现状、趋势进行分析,得出了浐灞河水污染程度有减轻的趋势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河段的水环境容量和允许排污量进行计算。数据表明,浐灞生态区内河段的污染物未超过水环境容量,尚有相当的土地开发潜力,但是允许排放量较小。基于以上结论,本文针对西部城市经济发展和水环境建设的协调关系,依据循环经济理念设计了以“高水平第三产业高度发展反哺生态环境”为特色浐灞模式及其产业空间布局,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实现区内水环境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以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健康发展。
2007年05期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55 ] |[引用频次:12 ] - 谢霞;贡璐;吕光辉;
生态足迹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物物理评价方法。阐述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模型,设计了城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004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4年乌鲁木齐市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3.424389hm2,而生态承载力只有0.358905hm2,人均生态赤字为3.065484hm2,该市处于生态不可持续状态。
2007年05期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0 ] |[引用频次:22 ] - 赵顺阳;王文科;乔冈;王文明;
艾比湖流域是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生态退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流域的开发和气候变迁,湖泊水域面积剧减,湖周平原区呈现了沙漠化扩展、次生盐渍化严重和自然植被大量衰败等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分析认为,形成这些问题的根源(驱动力)是:1)持续的干旱和大风等气候特征控制了生态环境的总体面貌;2)地质地貌控制了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3)水文状态特别是地下水控制了生态环境系统的演化方向和生态结构与功能,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大气降水均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着流域的植被和生态;4)人类水资源利用和土地开发影响了生态环境的规模和稳定性。以此为基础,用各自的表征指标构成基于驱动力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Matlab中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定量评价了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结果表明流域生态环境从山地向平原到湖泊逐渐变差,最差的地段是艾比湖湖滨的盐土平原、沼泽湿地,这说明保护艾比湖是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核心问题,要实现流域协调发展必须保证足够的入湖水量。
2007年05期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18 ] |[引用频次:42 ] - 刘欣;葛京凤;冯现辉;
本文在PSR模型的基础上,从土地自然资源现状、土地社会经济环境压力、人文响应三方面出发,选取与山区土地资源密切相关的27项因素构建指标体系,对河北太行山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评价。采用ArcView、ArcGis软件对河北太行山遥感图像进行处理,获取土地方面数据并结合其他统计数据,运用相关数学方法,计算研究区1987、2000年各县综合生态安全值,对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安全度分区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处于较差状态,且局部有恶化趋势,进而剖析其主要制约因素,提出相应改善安全状况的建议。
2007年05期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15 ] |[引用频次:68 ] - 李茜;任志远;
本文以国内关于区域生态安全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研究区,依据扩展型PSR框架模型,并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域环境及土地利用结构特点,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AHP法与综合评分法计算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尝试性的研究了区域不同时段土地环境生态安全的动态变化,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回族自治区自1991年以来,土地环境生态安全状况稍有好转,但还处于“预警”状态(敏感状态)。
2007年05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58 ] |[引用频次:69 ] - 贺维;张建军;纳磊;王霞;
本文以北京林业大学山西吉县科研试验场蔡家川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法,对降雨—径流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在蔡家川流域雨强是影响地表径流的主要因素;由于整地等人工措施的影响,人工林水土保持效果好;对于农地、半牧半农等人为活动频繁的小流域,弱雨强时径流系数极小,大雨强时径流系数相对较大,尤其是半农半牧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当雨量>20mm时,无林流域初损历时小于森林流域,小尺度流域的初损历时小于大尺度流域。
2007年05期 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8 ] |[引用频次:16 ] - 李国彬;曹明明;雷敏;
为保护日益减少的耕地资源和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我国从1997年开始实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土地管理政策。但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建设用地增加、耕地减少的趋势仍在加快。本文基于陕西省省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视角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分析,通过采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和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相对百分比等模型分析陕西省各市(区)耕地、建设用地统计面积变化情况,以及和标准分配面积的时空差异状况,并据此提出了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和实现陕西省区域土地利用协调的对策。
2007年05期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7 ] |[引用频次:11 ] - 肖长来;方樟;梁秀娟;冯波;
松嫩平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交通工业基地和农牧业基地。近几十年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自然生态环境也在遭受着破坏,产生了许多环境地质问题。本文运用基于DRASTIC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松嫩平原潜水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分析了影响松嫩平原固有脆弱性的最主要的7个水文地质参数,将研究区划分为75个评价单元,应用公式构建各单元归属于各个级别的最优相对隶属度矩阵,得出脆弱性评价结果,绘制出脆弱性分布图。结果表明脆弱区(易污染区)只分布在吉林省王府~伏龙泉南部高平原区很少一部分;较脆弱区(略易污染区)主要分布在各条主要河流两岸及其较大支流河漫滩,低阶地以及中部的低平原区。评价结果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和防止地下水污染。
2007年05期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27 ] |[引用频次:15 ] - 郭坚;王涛;薛娴;封建民;杨续超;
通过对松嫩沙地2000年的遥感监测表明:松嫩沙地共有盐渍化土地面积1613.17 km2和沙漠化土地面积3765.38km2,分别占整个沙地面积的3.13%和7.3%。盐渍化最严重的是大安,共有盐渍化土地894.19 km2,占到总盐渍化土地面积的55.43%;在沙漠化土地中,草场沙漠化土地3130.51 km2占沙漠化总面积的83.14%,耕地沙漠化土地634.87 km2占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16.86%。其中以轻度和中度沙漠化土地为主,分别占50.72%和36.81%,重度沙漠化土地占12.23%,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较少,仅占0.24%。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是大庆,占整个行政区域面积的19.15%,面积达到969.65km2。在文章的结尾,简要分析了松嫩沙地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2007年05期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8 ] |[引用频次:16 ] - 高国雄;李得庆;贾俊姝;胡文忠;刘国强;
对青海大通县北川河流域退耕还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中选择适宜的树种及配置比例更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综合考虑土壤化学性质的各项指标,在浅山区以模式C(青杨+枸杞)的N、P、K和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养分状况最好,而脑山区则以模式F(青海云杉)和模式G(华北落叶松)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善作用比较明显。
2007年05期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4 ] |[引用频次:19 ] - 蒲瑞丰;康尔泗;艾贤嵩;张济世;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黑河流域的农业土壤在不断施肥、施药、灌溉、排水的影响下,重金属元素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汞高出背景值2.76倍,铅高出0.46倍,镉高出0.32倍,铬高出0.16倍,铜高出0.12倍,砷高出0.1倍。富集因子能从自然异常中分离人为异常,准确判断干旱区农业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人为污染状况,特别是对偏态元素的分析更为理想。
2007年05期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84 ] |[引用频次:17 ] - 查小春;甘枝茂;
对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中庭院、户间道路和户间空地的土壤侵蚀状况研究表明,户间道路侵蚀强度最强,其次为户间空地,庭院最小。进一步分析侵蚀泥沙中>0.05mm粗颗粒和<0.01mm细颗粒的含量与平均泥沙含量的关系说明,户间道路径流挟沙能力强,因而侵蚀强度最大;庭院水流平缓,挟沙能力最小,其侵蚀强度最小,而户间空地侵蚀强度居于二者之间。说明在加强治理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治理的同时,应特别重视乡村聚落户间道路的土壤侵蚀问题。
2007年05期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3 ] - 黄翠华;张伟民;王涛;李爱敏;
本文以1992-1994、1998-2001年莫高窟顶自动气象观测站2m高度,时距15min记录的风资料为基础,通过对风况的统计分析和输沙势的计算,从风沙环境特征阐明该区主要受西北、东北和偏南风三组风向共同作用。三组风况出现频率和输沙势明显不同。该区风向变率指数较小,风况复杂,属于中风能环境。通过对风况的分析及输沙势的理论计算,以期对莫高窟的风沙危害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2007年05期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5 ] - 王牧兰;包玉海;阿拉腾图雅;秦树辉;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采用转换矩阵和斑块伸长指数、破碎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景观指数分析了80年代末期到2000年浑善达克沙地景观动态变化,结果显示:①景观要素类型尺度上,研究区草原景观和固定沙丘景观面积明显缩小,半固定沙丘景观和流动沙地景观向外扩展,反映出整个沙地向荒漠化方向发展的趋势;②景观尺度上,斑块伸长指数有所下降,破碎度变大,反映出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预作用不断增强;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减小,优势度指数增加,表明景观的组成趋向简单,主要景观对区域景观变化起到主导作用,景观中的支配能力和影响力在增强。
2007年05期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4 ] |[引用频次:36 ] - 王明玖;杨茂;张力;
外来植物入侵属于生物入侵的范畴,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具有破坏性影响。植物入侵的途径很多,但有意引进是最主要途径。本文阐述了国外一些地方由于植物入侵所造成的损失和教训。重点介绍了我国植物入侵的形势及主要有害外来植物种类、来源、入侵途径、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并根据国际、国内目前应对植物入侵的作法和未来趋势,提出了预防和控制植物入侵的办法和措施。认为预防和控制植物入侵是草地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
2007年05期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23 ] |[引用频次:10 ] - 龚新梅;吕光辉;桂东伟;
新疆绿洲是依赖外源性水源而存在的生态系统。水资源的短缺,自然诱发了绿洲农业用水与生态用水的矛盾。通过分析目前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用水与生态用水的现状,本文尝试用虚拟水策略探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虚拟水理论是基于水安全的一种全新思路,通过对新疆主要农作物虚拟水含量的计算,分析该理论在新疆水利用方面的利用前景,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2007年05期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1 ] |[引用频次:24 ] - 王月玲;赵庆丰;蔡进军;张源润;李生宝;
针对半干旱退化山区普遍存在的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的现状,利用该地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波动性大、雨水资源收集量有限、造林成活率低、区域生态环境恶劣等特点,研究开发坡地雨水资源化工程技术。通过实施集雨蓄水径流林业工程措施,充分拦蓄坡面径流,防止了水土流失,大大提高了水分的利用率,造林成活率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得到了改善。
2007年05期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10 ] - 李禄军;车克钧;蒋志荣;杨占彪;柴成武;邵玲玲;
采用Li-6200光合分析仪,在自然条件下对沙冬青(A.mongolicus(Maxim)Chengf.)光合作用日进程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在夏季晴天条件下,沙冬青Pn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时和15:00时,具有典型的“光合午休”特征。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光量子密度和气孔阻力是影响沙冬青叶片Pn日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
2007年05期 1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11 ] |[引用频次:29 ] - 翟进;史海滨;何京丽;任杰;
我国是世界受沙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且集中发生在生态环境脆弱区,仅浑善达克沙地每年就有21万hm2的草地沦为沙漠化土地,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亿元。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对区域人民的生产生活均造成巨大影响。本文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用水量平衡法及主要植被的生理指标研究植被生态系统现状用水量,以及达到某一目标要求的用水量的确定,这将为流域规划、生态建设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2007年05期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3 ] |[引用频次:3 ] - 杨彩凤;海米提·依米提;杨丽;白洋;李凤华;
本文首先分析了旅游形象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以及乌鲁木齐建立旅游形象的紧迫性。然后结合乌鲁木齐的实际,分析其旅游资源的现状及特色,运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乌鲁木齐市的旅游形象进行受众调查,并对其旅游形象替代性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乌鲁木齐市对应于不同区域客源市场的旅游宣传口号,并提出乌鲁木齐市旅游形象塑造及宣传的基本思路。
2007年05期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85 ] |[引用频次:16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