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内蒙古典型草原初级生产力的补偿性与稳定性

    李素英;刘钟龄;常英;任丽娟;王冉;武晓霞;樊强;

    降水量引起草原群落生产力的年际间波动,而典型草原系统又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生产力,其稳定的机制如何,是目前草原生态研究急需探讨的问题。文中研究根据中国北方广泛分布的羊草大针茅草原24年的定点监测数据,分析草原地上生物量与研究区10类气候因子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4-8月的累计降水量对草原生物量的影响最大,降水量仅能解释生物量的13%左右。草原地上生物量随降水量年际间变动而波动,其波动幅度不如降水量波动幅度大,说明群落生物量具有相对稳定性。进一步分析24年样方中出现77种植物的相对生物量,结果表明相对生物量大的物种,其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小,就是说草原群落优势种年际间的生产力波动性较小,这有利于维持系统的稳定性;相关分析显示31种植物之间存在着负相关,这些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生物量的补偿性。通过分析这些植物种间的补偿性,可以看出优势种与亚优势种,优势种与其他非优势种,非优势种之间均存在着补偿性,这表明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当一个物种由于水分的限制使其生产力低于其平水年的生产力时,其他物种的生产力相对的增多,弥补了由于该物种生产力波动引起的群落总生产力的波动,从而相应地维持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总而言之,典型草原生物量随降水量的波动性较强,而其生产力能够长期维持相对稳定性依赖于群落中植物种类之间的补偿性。

    2014年01期 v.28;No.185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81 ] |[引用频次:30 ]
  • 旱作农田改为水浇地对沙质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赵哈林;刘任涛;赵学勇;张铜会;周瑞莲;

    为了了解旱作农田改作水浇地对沙质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2008-2009年在科尔沁沙地奈曼旗调查比较了灌溉农田与旱作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分析了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旱作农田改为水浇地后,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种群密度分别由4目12科和35.2只/m2增加到5目15科和83.2只/m2,Shannon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也分别增加了4.2%、16.9%和11.8%;2)旱作农田改为水浇地后,有5个类群因不适应农田灌溉而消失,有8个新的类群侵入,优势类群由拟步甲科更替为蚁科,亚优势类群由叩甲科和蚁科更替为皿蛛科和蚁甲科,群落发生演替;3)群落中捕食性和杂食性类群比重分别由20.8%和15.4%增至40.0%和26.7%,植食性类群比重由30.8%降至20.0%,群落中捕食性和杂食性密度比重分别由18.2%和18.2%增至30.8%和51.9%,植食性动物密度比重由54.5%降至9.6%;4)土壤动物类群数、密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与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水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温度和pH值呈负相关。这些结果说明,旱作农田改为水浇地可以增加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种群数量,改变群落功能群结构,降低土壤节肢动物对作物危害的风险,其作用机制主要源于灌溉可以明显改善土壤质地、水热条件和土壤养分状况,特别是土壤有机质和pH的变化。

    2014年01期 v.28;No.185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24 ] |[引用频次:14 ]
  • 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配置行带式固沙林径阶分布模拟

    吴雪琼;杨文斌;王永胜;党汉瑾;陈学勋;常伟东;彭瑞;

    预测林分径阶结构能为人工林的定向培育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文中调查并分析了科尔沁沙地南缘4种不同行带式配置下赤峰杨固沙林径阶结构特征,分别利用Normal、Weibull以及Logistic分布函数对林分的径阶分布进行了模拟,并得到各模型预测参数,然后用卡方统计量对3种分布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Logistic分布函数模拟低覆盖度行带式固沙林径阶分布效果最好。

    2014年01期 v.28;No.185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9 ] |[引用频次:6 ]
  • 林带外缘草地水热通量动态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吴海龙;余新晓;张艳;张振明;赵阳;韩煜;

    为了评价林带外缘草地水热通量状况,利用波文比系统2010年7月-2011年4月的观测数据,分析了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内森林林带外缘草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变化规律以及对关键环境因子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林带外缘草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日变化呈单峰二次型曲线,潜热通量日最大为352W·m-2,显热通量最大224W·m-2。年内变化也呈单峰型二次曲线,7月~10月为峰值期,11月~次年3月为低值期;2)在林带生态场效应的作用下,林带外缘草地潜热通量变化幅度比无林带影响的草地生态系统增加33.2%,与林地相比增加47.7%,而显热通量变化幅度则比无林带影响的草地生态系统降低33%,比林地降低约28%;3)与无林带影响的草地相比,林带外缘草地能有效降温增湿,夏天平均降温最大1.94℃,平均增湿2.78%,最大增湿7.85%;林带外缘草地这种降温增湿的生态场效应能提高绿地的亲和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2014年01期 v.28;No.185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8 ] |[引用频次:2 ]
  • 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含水量定量反演技术研究

    吴见;刘民士;李伟涛;

    为系统地研究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含水量的反演方法,比较了目前常用的几种高光谱影像土壤含水量反演技术。结果表明:采用EO-1 Hyperion第149波段和197波段构建的光谱特征空间模型与土壤含水量值之间的R2为0.7093,两者存在良好的负相关性;土壤含水量热惯量反演模型整体拟合的R2为0.6149,与SMS拟合结果相比,效果不理想;回归分析模型中,对数变换光谱回归最优,R2值为0.6843。综合分析后,认为光谱特征空间模型对研究区土壤含水量的估测效果最佳。文中研究旨在为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含水量的更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2014年01期 v.28;No.185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860 ] |[引用频次:13 ]
  • 黑河流域中游农田防护林小气候效应

    孔东升;金博文;金铭;鲁艳芳;盛吉兴;

    为进一步揭示农田防护林对小气候的影响,将设置于黑河流域中游农田防护林网内、外两个地面气象站8年的同步观测数据进行了定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夏季林网内日均、日最高、日最低气温比林网外低,而冬季林网内日均、日最高气温比林网外高,林网内昼夜温差比林网外大,林网内蒸发量仅为林网外的77.3%,林网内年均相对湿度大于林网外8%,林网形成的独特小气候,对水资源短缺的黑河流域地区具有重要的生理、生态及水文学意义;同时发现,林网内冬季、早春的昼夜温差、日最低、极端最低气温低于林网外,此刻的低温对越冬植物在休眠期、早春可能易受低温冻害。

    2014年01期 v.28;No.185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5 ] |[引用频次:24 ]
  • 奈曼旗几种主要土地类型土壤碳氮特征

    韩娟娟;李玉强;王少昆;罗永清;连杰;

    在野外采样和试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奈曼旗几种主要土地类型(农田、杨树林地、草地、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土壤的容重、粒级组成、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其储量。结果表明:这几种土地类型土壤容重、粒级组成、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其储量存在明显差异,但其显著程度不尽相同。这几种土地类型土壤100cm深有机碳储量依次为:农田(7701.6g·m-2)>杨树林地(3726.2g·m-2)>草地(2306.0g·m-2)>固定沙丘(1014.3g·m-2)>半固定沙丘(724.7g·m-2)>流动沙丘(613.8g·m-2),全氮储量依次为:农田(785.4g·m-2)>林地(416.3g·m-2)>草地(265.8g·m-2)>固定沙丘(111.2g·m-2)>半固定沙丘(96.2g·m-2)>流动沙丘(73.9g·m-2)。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土地类型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

    2014年01期 v.28;No.185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1 ] |[引用频次:12 ]
  • 半干旱区庭院农业旱灾适应潜力的空间格局——基于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的分析

    周洪建;孙业红;闵庆文;张凌云;

    传统农业系统因其相对独特的传统耕作方式或工艺较好地适应灾害风险而能长期以来"与灾害共存"。从河北宣化传统的庭院漏斗式葡萄种植园入手,分析其适应旱灾的特征并基于其生长要求的自然环境构建适应潜力评价指标与模型,探讨半干旱区庭院农业旱灾适应潜力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半干旱区庭院式农业旱灾适应潜力的高值区总体呈现"东北-西南"带状空间格局,内蒙古中部和南部、河北西北部、山西和陕西北部是近期庭院式传统葡萄发展的优先区域;从长远看,庭院农业旱灾适应潜力区域有向外围空间扩展的趋势,高值区逐渐连接成片;适应潜力的提出有助于灾害适应性研究内容的深入与拓展。研究结果可为灾害适应性研究,半干旱区调整家庭从业结构、提高收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2014年01期 v.28;No.185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82 ] |[引用频次:12 ]
  • 混合沙跃移运动数值模拟

    何艺峰;王志强;富宝锋;张永浩;马应明;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混合沙的跃移运动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合理反映混合沙实际跃移行为,模拟结果与野外试验和他人实验结果基本相符;混合沙跃移输运主要集中于地表之上30cm以下,达总输沙量95%以上;总输沙率垂向分布整体呈指数规律递减,靠近地表处形成输沙率峰值;不同粒径沙粒输沙率随高度的变化与总输沙率基本一致,但是各粒径输沙量、输沙率峰值大小、峰值所处的高度各不相同;风速的增大并不改变混合沙和各粒径沙粒输沙率垂向分布的结构形式,只是风速增高,输沙率峰值和峰值所处的高度均增大;随着风速的增大,总输沙量中小粒径沙粒份额逐渐降低,大粒径沙粒份额逐渐升高。

    2014年01期 v.28;No.185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5 ]
  • 基于遥感数据的西藏自治区土地沙漠化监测分析研究

    段英杰;何政伟;王永前;刘军峰;黄纲;

    西藏高原是我国沙漠化发生发展较为强烈的地区之一,沙漠化的监测和防治非常重要。文中以整个西藏自治区为研究区域,首先根据野外考察的样本数据、照片、对应Landsat TM/ETM图像,目视解译获取各地类样本,然后利用NDVI数据集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待分类影像,最后采用监督分类和决策树等分类方法,完成了2011年最新的西藏土地沙漠化现状图:西藏自治区沙漠化土地面积为218286.60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8.18%,程度以中度为主,地区主要分布在阿里地区,那曲地区和日喀则地区。

    2014年01期 v.28;No.185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77 ] |[引用频次:24 ]
  • 宁夏耕地压力动态变化规律分析

    赵亚峰;贾科利;文琦;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耕地压力指数是指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之比,是衡量区域耕地资源紧张程度及动态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文中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样本研究区,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宁夏自1950-2007年耕地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50-2007年,宁夏人均耕地面积和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呈不断减小趋势,近50年分别减少0.39hm2和0.74hm2,受耕地面积变化、人口增长、粮食单产变化及政策等影响,耕地压力指数在波动中呈减小趋势,这与近年来宁夏推行的严格耕地保护政策、生态移民、科技兴农等措施密切相关。

    2014年01期 v.28;No.185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30 ] |[引用频次:32 ]
  • 基于能值的山区农业生态系统发展评价——以蒙阴县为例

    陈磊;李海涛;朱璐平;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沂蒙山区蒙阴县1985~2010年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水平和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985~2010年,蒙阴县农业生态系统投入能值、产出能值、能值密度、农业土壤强度等指标均呈上升趋势,水土流失率指标呈下降趋势。横向比较来看,蒙阴县2010年人均能值用量为2.41E+15sej/cap,能值密度为8.22E+11sej/m2,较其他比对地区投入与产出能值均处于低水平;畜牧业、水产品能值产出比例分别是26.06%、7.29%,在农业产出系统中所占比例偏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指数为0.22,处于不可持续状态;水土流失率远高于所有比对经济发达国家。

    2014年01期 v.28;No.185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07 ] |[引用频次:18 ]
  • 兰州市居住空间分布及其成因

    刘争光;张志斌;汪晓霞;达福文;

    城市居住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兰州市是典型的河谷型城市,对其居住空间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该类城市居住空间分布规律,合理引导城市居住空间的发展,优化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基于统计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运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从定量分析角度揭示出兰州市居住空间呈现沿交通线集聚分布、区域布局不均衡以及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初显的特点。并从自然地理环境、城市规划、住房制度、房地产业的发展以及交通建设方面分析了兰州市居住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2014年01期 v.28;No.185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58 ] |[引用频次:27 ]
  • 大荔县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与污染评价

    胡明;

    为研究大荔县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累积与分布特征,评价土壤污染现状,运用了单因子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表层土壤5种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并利用ARCGIS9.3获取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Cr、Cu的污染情况较严重,Pb、Zn、Mn的污染程度较低。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研究区内农业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当地应采取适当措施,加强对该地区污染的防治工作,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014年01期 v.28;No.185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11 ] |[引用频次:66 ]
  • 晋南某钢厂周边土壤重金属与磁化率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

    陈轶楠;张永清;张希云;马大龙;杜静静;李育鹏;

    通过对晋南某钢铁厂及周边86个表层土样和90个剖面土样重金属及磁化率的测定,分别对其分布规律及相关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地质累积指数法,以山西省土壤环境背景值进行衡量,钢铁厂内部表层土壤污染严重且主要污染元素是Pb和Cr,重金属含量高的厂区磁化率值也较高;周边农田土壤Pb的积累相对明显,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土壤中的污染物已经超过本地背景值,部分土样磁化率值明显超过一般褐土的正常磁化率范围。2)剖面重金属元素含量与土壤磁化率值总体呈自上而下递减的相同趋势,且两者的垂向变化特征相似。3)运用Arcgis对归一化处理后的土壤重金属评价结果与磁化率值进行的空间描述直观的显示出了污染区域的一致性。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表明研究区土壤磁化率值与重金属元素Pb,Zn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u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4)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大规模区域调查时,可利用土壤磁化率对重金属的指示作用,选出磁化率变异重点区域后再进行化学分析方法测量。

    2014年01期 v.28;No.185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37 ] |[引用频次:40 ]
  • 干旱地区设施土壤和蔬菜重金属含量及人体健康风险——以白银市为例

    孔晓乐;吴重阳;曹靖;章圣强;沈渭明;

    以白银市设施土壤和蔬菜为研究对象,对大坝、金山、雒家滩、重坪四个设施蔬菜产地土壤及蔬菜Cd、Pb、Cu、Zn和Ni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白银市居民蔬菜重金属摄入量进行了健康风险分析(DIM)。结果表明:白银市设施蔬菜产地土壤中Cd含量是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333-2006)限量值的1.35~20.98倍,在所有产地中雒家滩污染最严重,其中Pb的平均含量超过了限定标准(HJ333-2006)。各类蔬菜中Cd平均含量是国家限量标准(0.05 mg/kg)的1.80~4.20倍,而Cu、Zn和Ni的平均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或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限量标准,豆角中Cd和Pb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其它蔬菜种类。DIM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的健康风险为Cd>Pb>Cu>Zn>Ni。白银市部分居民通过蔬菜途径摄入的Cd和Pb对其健康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

    2014年01期 v.28;No.185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35 ] |[引用频次:41 ]
  • 煤矿区居民健康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陕西省彬县矿区为例

    史兴民;

    煤矿区的环境问题通常比较突出,当地居民对自己的健康深感忧虑。文中选择陕西省彬县矿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模型,探讨了煤矿区居民的健康风险感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居民的健康风险感知处在一个较高水平。2)对健康风险感知有明显影响的因素依次是:大气污染感知,为了经济或就业而愿意受污染,对煤矿开采的态度,噪音,性别,相信煤矿对环境的改善作了很大努力,居住时间。政府部门除了传统的环境监管外,还要引导煤矿企业与当地社区和谐发展。

    2014年01期 v.28;No.185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64 ] |[引用频次:7 ]
  • 南盘江流域旱涝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贾春强;董延军;彭俊台;荣艳淑;王琳;

    采用逐月自修正PDSI指数揭示了南盘江流域1961-2010年旱涝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50年来,流域旱涝频繁,干旱范围呈上升趋势,洪涝范围呈下降趋势,普遍干旱主要发生在1987年以后,普遍洪涝主要发生在1965-1976年间,中高频率干旱区覆盖范围年内变化幅度非常显著,流域东北部、西南部、东南部是干旱最容易发生的地区,流域边缘是洪涝最容易发生的地区。

    2014年01期 v.28;No.185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69 ] |[引用频次:13 ]
  • 石羊河流域干旱变化特征及对牧草生产的影响

    潘莹;刘明春;胡正华;陈书涛;盛露;

    利用1951-2010年的降水和温度,通过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数变化趋势、干旱站次比和连旱频次,分析了干旱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结合牧草产量资料,分析了干旱对牧草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整体上趋于干旱化,干旱区域有扩大趋势。近30年下游干旱化明显高于中、上游地区。石羊河流域干旱导致牧草减产,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数每减少一个点,牧草产量每公顷减产149.24kg。不同月份的干旱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4月份的干旱对牧草生长抑制作用最大。

    2014年01期 v.28;No.185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5 ] |[引用频次:2 ]
  • 瓦赫什河流域月径流过程模拟研究

    吴万虎;姜卉芳;穆振侠;Lslom Ikromov;

    用水文模型模拟流域的径流过程有助于我们掌握流域径流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文中以塔吉克斯坦国瓦赫什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含融雪结构的新安江模型模拟该流域1976-1985年的月径流过程,利用出山口实测径流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检验。模拟径流过程基本符合实际径流过程的变化趋势,径流量相对误差在20%以内。结果表明:含融雪结构的新安江模型基本可以反映该流域产、汇流的主要物理机制;瓦赫什河流域径流对气温的变化较敏感,并与气温有较好的同步性。

    2014年01期 v.28;No.185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5 ] |[引用频次:5 ]
  • 近40年呼和浩特沙尘天气气候特征研究

    杨彩云;赵艳丽;苏利军;

    利用呼和浩特地区近40年(1971~2010年)沙尘日数、气候因子等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等方法讨论了呼和浩特春季沙尘日数与气候因子、大气-海洋环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风速、气温、降水量是影响呼和浩特春季沙尘天气的主要气候因子。风速偏大,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少的时期,呼和浩特春季沙尘天气偏多。北半球极涡面积扩大,强度增强,且副高面积收缩、强度减弱时,呼和浩特地区沙尘天气增多,反之,北半球极涡势力较弱,而副高势力较强时,呼和浩特地区沙尘天气减少。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低时,呼和浩特沙尘天气增多;相反,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时,呼和浩特沙尘天气减少。前冬季的风速、气温对春季沙尘天气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2014年01期 v.28;No.185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80 ] |[引用频次:23 ]
  • 阿拉善地区荒漠化遥感监测及动态变化

    周建秀;谷雨;达来;刘志宁;

    以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为研究区,利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90年代末、2010年4个时期的Landsat MSS/TM遥感资料为信息源,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获得了荒漠化景观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阿拉善地区荒漠化现状与动态变化分析。结果显示: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末,研究区荒漠化土地面积由168330km2增至178519km2,20年间增加了10189km2,平均每年增加509.5km2;而20世纪90年代末至2010年间,研究区荒漠化发展趋势总体得到遏制,生态环境治理速度超过了荒漠化扩展速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3175km2。

    2014年01期 v.28;No.185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63 ] |[引用频次:32 ]
  • 漳泽水库径流时间序列变化特征与突变分析

    张敬平;黄强;赵雪花;

    径流形成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演变过程既呈现一定的趋势性,也存在一定的突变性。文中首先对漳泽水库站天然年径流序列进行年内和年际变化分析,发现年径流序列可能存在突变点,然后采用Mann-Kendall法和Lepage法分别对年径流序列进行突变趋势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漳泽水库站天然年径流序列在1977年发生突变,变点前径流序列有明显上升趋势,变点后存在明显下降趋势,该突变现象发生可能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这一结论为漳泽水库水资源优化调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4年01期 v.28;No.185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5 ] |[引用频次:24 ]
  • 不同气象因子及植被类型对矿区排土场扬尘的影响

    潘德成;孟宪华;吴祥云;王海旺;李纯乾;屈文文;

    沙尘天气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以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16km2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以滞尘量指标为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8个气象因子和5种植被类型对区域扬尘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象因子对扬尘有重要影响,且降水量对扬尘的影响最大,引起扬尘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温度和最大风速,抑制扬尘的是降水量、相对湿度和蒸发量;植被措施是改善区域气候环境和抑制扬尘最有效的人工措施,与草地类型相比,林地类型的滞尘能力更强,且林地的林分密度和物种丰富度与滞尘能力呈正相关。不同植被类型的滞尘能力排序为:火炬林>刺槐林>紫穗槐林>白榆林>天然草地。

    2014年01期 v.28;No.185 13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39 ] |[引用频次:7 ]
  • 大沽河下游地区地下水及地表植被对截渗墙的响应

    郭鑫;赵全升;张建伟;冯娟;许颖;

    为了解大沽河下游地区在建设地下截渗墙之后对地下水位、水质及地表植被的影响,在野外调查、观测及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利用地学理论、数理统计方法及3S技术,对该地区浅层地下水位、水质时空变化及其对NDVI指数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大沽河下游地区年内地下水位呈现出单峰单谷曲线,最高水位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期是9~10月,最低水位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期是6~7月。截渗墙明显起到了涵养水源的作用,抬升了截渗墙北侧的地下水位,平复了截渗墙的地下水漏斗。2)至2011年截渗墙北侧地下水中Cl-含量下降明显,水质变好。3)研究区域NDVI总体呈逐渐增加的态势,一定程度上表明区域植被覆盖状况明显增加。

    2014年01期 v.28;No.185 142-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5 ] |[引用频次:5 ]
  • 麦积山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结构相似性特征

    陈利云;王弋博;

    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甘肃省麦积山风景区不同海拔和坡向草地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与种群习性等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臭草(Foeda herba)、冰草(Agropyron)、野燕麦(Avena fatua L)和甘肃羊茅(Gansu fescue)分别为不同海拔的优势种群,优势种与次优势种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且以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guminosae)为主;不同海拔间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均在0.50~0.75之间,属于中等相似水平,海拔梯度间群落结构差异小;植物群落密度随海拔升高下降,但差异不显著,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均匀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升高后下降。

    2014年01期 v.28;No.185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06 ] |[引用频次:27 ]
  • 宁夏平原沟渠湿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比较研究

    张娟红;何彤慧;程志;张玉峰;

    采用样方、样线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宁夏平原沟渠湿地植物群落的分布,并进一步分析了其群落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宁夏平原沟渠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较均匀,植物生物多样性高、植物生物量大、数量繁多、植物类型齐全及生态序列完整等特征。而宁夏平原沟渠湿地群落整体的数量特征主要由Shannon-Wiener、Simpson两指标表征,且这两指标与群落的生态优势度成正相关关系。该研究为宁夏平原沟渠湿地的恢复与重建、为绿洲区植物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014年01期 v.28;No.185 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6 ] |[引用频次:6 ]
  • 呼伦湖浮游动物调查与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姜忠峰;李畅游;张生;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探讨了呼伦湖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以及呼伦湖目前水环境状况。结果显示:呼伦湖共有浮游动物38种,其中轮虫19种,原生动物9种,枝角类和桡足类各5种。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179.3 ind/L和1.203mg/L。与上世纪80年代调查结果相比,呼伦湖原生动物中污染指示种的种群密度显著增多,而非污染指示种的种群密度却急剧下降。以浮游动物生物量对呼伦湖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呼伦湖处于中富营养状态。

    2014年01期 v.28;No.185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59 ] |[引用频次:25 ]
  • 重大事件对新疆不同地区国际旅游业影响的空间差异研究

    温江;熊黑钢;

    通过对新疆14个地区国际旅游接待情况及旅游资源的评估,确立了乌鲁木齐、伊犁、吐鲁番、阿勒泰、喀什为新疆国际旅游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区域;利用SPSS、MatLab等统计学软件分析了这五大旅游区国际旅游接待情况及国际旅游收入的数据,建立了本底趋势线方程,并定量的计算出重大事件对新疆主要旅游区国际旅游业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大事件对新疆主要旅游区国际旅游业的影响基本负面;从新疆全区来看,重大事件中对于国际旅游业影响最大的是"7.5"事件,反映出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暴力犯罪事件具有更大的威胁性和破坏性。从不同地区来看,国际商务旅游资源越丰富的地区,重大事件对其国际旅游收入的冲击越小;五大旅游区中对于重大事件的防御能力最强的是伊犁地区。虽然不同地区的国际旅游业对同一重大事件的响应有较大差异,但总体的规律是旅游集散地中心响应最强,向外围响应程度降低。

    2014年01期 v.28;No.185 163-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26 ] |[引用频次:11 ]
  •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冰雪旅游产业效率分析

    杨春梅;赵宝福;

    中国的冰雪旅游迅速发展,很多区域纷纷打造冰雪旅游产业来提升经济效益,然而冰雪旅游产业的效率如何?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文中选择运用DEA模型方法,以17个省直辖市为研究对象,对其冰雪旅游产业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域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水平比较低,只有黑龙江省、四川省、重庆市、天津市的效率值为1,达到了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最优化。同时把研究区域通过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分类评价,西部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609,中部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459,东部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424,可以看出三个地区的效率均不高。最后针对各地区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要进一步开发冰雪旅游资源、实现冰雪旅游产业的多元化、打造区域冰雪旅游合作的结论。

    2014年01期 v.28;No.185 169-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02 ] |[引用频次:80 ]
  • 20年来中日韩三国出入境旅游互动关系分析

    周露;孙根年;

    文中研究抛开"功利色彩",将出境旅游与入境旅游合二为一,综合看待国际旅游研究,选取东亚三大经济体中日韩三国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个旅游流三向互动模型,界定出境旅游偏好和占入境旅游比两个概念,分析了中日韩三国旅游互动过程,结果发现在中日韩三边旅游互动关系中:1)中国具有大国优势,旅游业的发展对日韩的依赖度较小;2)日韩旅游业的发展对中国的依赖度较大;3)日韩两国所处地位旗鼓相当,韩国旅游发展对日本的依赖程度更强,但这种依赖在不断降低;随着韩国经济的崛起,日本对韩国的依赖程度略微有所提升,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日本对韩国的旅游偏好程度加强。

    2014年01期 v.28;No.185 175-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13 ] |[引用频次:17 ]
  • 基于旅游市场分析下的呼伦贝尔市草原旅游发展初探

    赵红霞;张秀卿;宋福荣;田东方;

    呼伦贝尔市草原旅游由于资源等级高,市场需求旺盛,具有广阔的前景。文中在呼伦贝尔市2000-2010年旅游业发展基础数据的支持下,运用问卷调查法与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从客源市场、旅游人口特征、旅游者行为特征等市场学角度分析呼伦贝尔市的草原旅游市场特征和旅游需求,从而得出现阶段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发展在旅游交通、旅游季节、旅游资源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遇到的瓶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策略,研究结果对呼伦贝尔市草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01期 v.28;No.185 183-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40 ] |[引用频次:20 ]
  • 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民族县域旅游发展评价研究——以黔东南州所辖民族县域为例

    李瑞;吴殿廷;鲍捷;殷红梅;吴孟珊;

    基于地理学视角建立含有旅游资源、经济和环境三维度的民族县域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黔东南州所辖民族县域为案例地,运用空间定量方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民族县域旅游资源、经济、环境和综合发展理论评价值空间分布特征与其发展现实态势均基本吻合,表明构建的评价体系对民族县域旅游发展研究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和科学性,为西部其他民族县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实施有效的调控和管治提供了理论借鉴。

    2014年01期 v.28;No.185 189-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95 ] |[引用频次:34 ]
  • 天山托木尔峰南坡地区旅游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张祥;彭夏岁;

    天山托木尔峰南坡地区主要包括阿克苏地区和阿拉尔市,该区旅游资源丰富,资源禀赋呈现出自然遗产属性,但缺乏统领旅游资源的宏观框架,旅游产业发展缓慢,结构失衡,自然生态环境脆弱性和不确定性也给旅游发展提出了挑战。通过对天山托木尔峰南坡地区旅游资源的实地普查,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定性评价。基于历年阿克苏地区和阿拉尔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鉴和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该区旅游产业基础和存在的问题。基于历史文献和实地调研对该区自然环境基础进行了剖析。基于资源基础、旅游产业基础及自然环境基础,认为国家公园模式是契合天山托木尔峰南坡地区旅游发展需要的理想模式,提出了创建"天山托木尔峰国家公园"的战略方针。

    2014年01期 v.28;No.185 199-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88 ] |[引用频次:9 ]
  • 内蒙古入境旅游外国客源市场分析

    刘智兴;马耀峰;

    依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1997~2011年)数据,应用亲景度和竞争态模型,利用Excel统计软件,对1996~2010年内蒙古入境旅游外国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外国客源市场亲景度差异很大,市场格局单一,客源集中度高;造成市场竞争态差异的原因除与亲景度差异高度相关外,还与地缘、区位、资源禀赋和政策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对拓展外国客源市场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内蒙古入境旅游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014年01期 v.28;No.185 204-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64 ] |[引用频次:4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