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宗煌;张伟;蔡鸿宇;石进;
构建新时代国家资源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模型,可为国家资源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维护国家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现有国家资源安全评估研究基础上,搭建了包括水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以及环境资源七个维度的国家资源安全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法对序关系分析法和熵值取权法进行最优权重集成,综合考虑线性加权评估模型、模糊综合评估模型、TOPSIS评估模型和模拟退火优化投影寻踪评估模型的得分差异和排序中位次两种因素,运用模糊Borda法对2011-2020年我国资源安全进行组合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资源安全各领域安全评估值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在国家资源安全中,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和环境资源的重要性位列前三;生物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的重要性相对而言较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下,国家资源安全水平持续提升,使得我国资源的供给不断朝着协调和可持续方向发展。同时模型敏感性分析表明该模型拥有较好鲁棒性,可为国家资源安全评估的分析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与方法支撑,为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与资源安全的保障提供新途径,进一步推动新形势下我国资源安全稳定维护与战略实施。
2024年05期 v.38;No.309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23 ] |[引用频次:0 ] - 徐宗煌;张伟;蔡鸿宇;石进;
构建新时代国家资源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模型,可为国家资源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维护国家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现有国家资源安全评估研究基础上,搭建了包括水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以及环境资源七个维度的国家资源安全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法对序关系分析法和熵值取权法进行最优权重集成,综合考虑线性加权评估模型、模糊综合评估模型、TOPSIS评估模型和模拟退火优化投影寻踪评估模型的得分差异和排序中位次两种因素,运用模糊Borda法对2011-2020年我国资源安全进行组合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资源安全各领域安全评估值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在国家资源安全中,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和环境资源的重要性位列前三;生物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的重要性相对而言较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下,国家资源安全水平持续提升,使得我国资源的供给不断朝着协调和可持续方向发展。同时模型敏感性分析表明该模型拥有较好鲁棒性,可为国家资源安全评估的分析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与方法支撑,为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与资源安全的保障提供新途径,进一步推动新形势下我国资源安全稳定维护与战略实施。
2024年05期 v.38;No.309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23 ] |[引用频次:0 ] - 邢华;李向阳;
生态环境保护与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低碳城市试点作为综合性环境政策,为研究减污降碳现实成效提供良好的政策视角。文中基于281个地级市数据,建立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环境污染和碳排放的协同效应,并且进一步阐释影响机制和分析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低碳城市试点在降低城市碳排放的同时,显著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减污和降碳的协同治理。2)试点城市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种影响机制来实现政策效应。3)东部、更小人口规模和更高行政级别的城市表现出更显著的政策效应。因此,文中提出优化政策设计、提升政策效能和分类推进实施的政策建议,促进低碳城市建设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2024年05期 v.38;No.309 1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2568 ] |[引用频次:1 ] - 邢华;李向阳;
生态环境保护与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低碳城市试点作为综合性环境政策,为研究减污降碳现实成效提供良好的政策视角。文中基于281个地级市数据,建立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环境污染和碳排放的协同效应,并且进一步阐释影响机制和分析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低碳城市试点在降低城市碳排放的同时,显著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减污和降碳的协同治理。2)试点城市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种影响机制来实现政策效应。3)东部、更小人口规模和更高行政级别的城市表现出更显著的政策效应。因此,文中提出优化政策设计、提升政策效能和分类推进实施的政策建议,促进低碳城市建设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2024年05期 v.38;No.309 1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568 ] |[引用频次:1 ] - 武照亮;阮芳芳;
改善社区公共绿地是社区公共空间治理的重要内容。基于随机价值理论,充分考虑居民偏好的不确定性,以沈阳市、太原市、北京市、南京市和广州市5个中心城市40个社区的居民调查为例,实证分析了其对社区公共绿地改善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城市价格升序和降序价值引导技术下居民在给定价格水平上给予肯定回答的占比差异不大,但沈阳市和太原市居民给予肯定回答的占比均低于其他城市。2)价格升序引导技术下,所有城市受访居民支付意愿均值的样本平均数为18.35元/年,标准差的样本平均数为2.72;降序引导技术下,均值和标准差的样本平均数分别为18.57元/年和2.48。3)南北方城市居民支付意愿分布有所差异,南方城市支付意愿均值和标准差均高于北方城市。4)微观因素中受教育程度、对居委会的信任度、收入水平、家庭结构、风险偏好及对社区绿地覆盖率的满意度对支付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社区环境质量状况感知、年龄及距绿地的距离呈显著负向影响。5)宏观因素中居住区域及居住社区类型对支付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居住城市呈显著负向影响。建议贴合居民预期与需求、重视社区绿地空间再造、激活社区社会资本及增强居民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强化其对社区生态空间营造的责任感,进而提高社区环境治理参与水平。
2024年05期 v.38;No.309 2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80 ] |[引用频次:0 ] - 武照亮;阮芳芳;
改善社区公共绿地是社区公共空间治理的重要内容。基于随机价值理论,充分考虑居民偏好的不确定性,以沈阳市、太原市、北京市、南京市和广州市5个中心城市40个社区的居民调查为例,实证分析了其对社区公共绿地改善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城市价格升序和降序价值引导技术下居民在给定价格水平上给予肯定回答的占比差异不大,但沈阳市和太原市居民给予肯定回答的占比均低于其他城市。2)价格升序引导技术下,所有城市受访居民支付意愿均值的样本平均数为18.35元/年,标准差的样本平均数为2.72;降序引导技术下,均值和标准差的样本平均数分别为18.57元/年和2.48。3)南北方城市居民支付意愿分布有所差异,南方城市支付意愿均值和标准差均高于北方城市。4)微观因素中受教育程度、对居委会的信任度、收入水平、家庭结构、风险偏好及对社区绿地覆盖率的满意度对支付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社区环境质量状况感知、年龄及距绿地的距离呈显著负向影响。5)宏观因素中居住区域及居住社区类型对支付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居住城市呈显著负向影响。建议贴合居民预期与需求、重视社区绿地空间再造、激活社区社会资本及增强居民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强化其对社区生态空间营造的责任感,进而提高社区环境治理参与水平。
2024年05期 v.38;No.309 2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80 ] |[引用频次:0 ] - 韩霞;杨明一;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新时期重大专项扶贫工程,是我国解决深度贫困的重要政策实践。文中基于韧性治理视角,从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区脆弱性风险解构、易地扶贫搬迁韧性治理复杂性与综合性、易地扶贫搬迁韧性治理多维多元演化三个层面构建理论框架。基于此,以易地扶贫搬迁涉及的22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易地扶贫搬迁多维韧性治理对脱贫质量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刻画和提炼易地扶贫搬迁所涉省(区、市)的治理路径与模式。研究表明,易地扶贫搬迁治理效果的提升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从组态视角发现易地扶贫所涉省(区、市)韧性治理路径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即“经济-环境二元主导”模式、“再嵌入三维保障”模式和“多元协同网络治理”模式。
2024年05期 v.38;No.309 3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40 ] |[引用频次:0 ] - 韩霞;杨明一;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新时期重大专项扶贫工程,是我国解决深度贫困的重要政策实践。文中基于韧性治理视角,从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区脆弱性风险解构、易地扶贫搬迁韧性治理复杂性与综合性、易地扶贫搬迁韧性治理多维多元演化三个层面构建理论框架。基于此,以易地扶贫搬迁涉及的22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易地扶贫搬迁多维韧性治理对脱贫质量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刻画和提炼易地扶贫搬迁所涉省(区、市)的治理路径与模式。研究表明,易地扶贫搬迁治理效果的提升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从组态视角发现易地扶贫所涉省(区、市)韧性治理路径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即“经济-环境二元主导”模式、“再嵌入三维保障”模式和“多元协同网络治理”模式。
2024年05期 v.38;No.309 3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40 ] |[引用频次:0 ] - 杨鹏;周安娜;傅楷翔;王欲坤;罗欢;
青藏公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线,其沿线生态环境质量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如何全面、快速和准确地对其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极为重要。文中以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为技术支撑,以2010年青藏公路第五次改建工程为研究切入点,选取2005-2020年那曲至安多段中轴线两侧5km提取绿度(NDVI)、热度(LST)、干度(NDSI)和湿度(WET)四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对青藏公路沿线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并使用变异系数对其波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RSEI四个分指标中,热度是影响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2)2005-2020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波动上升,总体明显改善,改善面积达1424.34km~2,占比99.71%,恶化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安多段附近。3)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由较差为主转变为以较好为主,等级为优和较好的区域占比明显增加;中等、差和较差区域占比有所降低,其中RSEI优和良的比例由2005年的0.21%和1.25%上升至2020年9.46%和88.31%。
2024年05期 v.38;No.309 3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41 ] |[引用频次:1 ] - 杨鹏;周安娜;傅楷翔;王欲坤;罗欢;
青藏公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线,其沿线生态环境质量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如何全面、快速和准确地对其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极为重要。文中以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为技术支撑,以2010年青藏公路第五次改建工程为研究切入点,选取2005-2020年那曲至安多段中轴线两侧5km提取绿度(NDVI)、热度(LST)、干度(NDSI)和湿度(WET)四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对青藏公路沿线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并使用变异系数对其波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RSEI四个分指标中,热度是影响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2)2005-2020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波动上升,总体明显改善,改善面积达1424.34km~2,占比99.71%,恶化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安多段附近。3)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由较差为主转变为以较好为主,等级为优和较好的区域占比明显增加;中等、差和较差区域占比有所降低,其中RSEI优和良的比例由2005年的0.21%和1.25%上升至2020年9.46%和88.31%。
2024年05期 v.38;No.309 3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41 ] |[引用频次:1 ] - 刘晓倩;李玲;孙小龙;
为揭示粮食主产省化肥面源污染排放时空特征,保障粮食安全,验证化肥零增长行动计划是否有效,文章基于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2000~2020年的数据,运用化肥流失系数法、标准差椭圆法、LMDI分解法分析了粮食主产省化肥面源污染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省在考察期内农业化肥面源污染总量和强度均呈现倒U型的变化趋势,且在2015年化肥面源污染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为376.72万t, 2020年粮食主产省实现化肥零增长的目标。2)化肥面源污染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较高水平的省份主要分布在苏鲁地区及周边省份,同时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聚集特征。3)粮食主产省的化肥面源污染排放总量重心由山东省济南市转移至山东省泰安市,热点区域呈向东北扩张趋势,而面源污染强度重心一直维持在山东省泰安市,面源污染总量和强度均呈西南-东北方向集聚。4)种植规模的扩大、产出效应均加剧了化肥面源污染程度。所以,应平衡经济效益和面源污染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绿色种植技术,采取因地制宜、联防联控的防治策略。
2024年05期 v.38;No.309 4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39 ] |[引用频次:0 ] - 刘晓倩;李玲;孙小龙;
为揭示粮食主产省化肥面源污染排放时空特征,保障粮食安全,验证化肥零增长行动计划是否有效,文章基于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2000~2020年的数据,运用化肥流失系数法、标准差椭圆法、LMDI分解法分析了粮食主产省化肥面源污染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省在考察期内农业化肥面源污染总量和强度均呈现倒U型的变化趋势,且在2015年化肥面源污染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为376.72万t, 2020年粮食主产省实现化肥零增长的目标。2)化肥面源污染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较高水平的省份主要分布在苏鲁地区及周边省份,同时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聚集特征。3)粮食主产省的化肥面源污染排放总量重心由山东省济南市转移至山东省泰安市,热点区域呈向东北扩张趋势,而面源污染强度重心一直维持在山东省泰安市,面源污染总量和强度均呈西南-东北方向集聚。4)种植规模的扩大、产出效应均加剧了化肥面源污染程度。所以,应平衡经济效益和面源污染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绿色种植技术,采取因地制宜、联防联控的防治策略。
2024年05期 v.38;No.309 4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39 ] |[引用频次:0 ] - 张燕;杜建国;
“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更需要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亲环境行为。以刺激-机体-反应理论作为框架,整合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理论构建出一个链式中介模型。基于河南、江苏、四川三省共836份有效公众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绿色氛围对公众亲环境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亲环境意愿受绿色氛围影响,其中控制性绿色氛围对亲环境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支持性绿色氛围的影响不显著。2)支持性绿色氛围对个人规范和行为态度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控制性绿色氛围仅对个人规范有正向影响。3)个人规范和行为态度在绿色氛围与亲环境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其中个人规范通过影响行为态度产生链式中介效应。该研究对厘清绿色氛围与亲环境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为建议。
2024年05期 v.38;No.309 6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67 ] |[引用频次:1 ] - 张燕;杜建国;
“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更需要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亲环境行为。以刺激-机体-反应理论作为框架,整合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理论构建出一个链式中介模型。基于河南、江苏、四川三省共836份有效公众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绿色氛围对公众亲环境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亲环境意愿受绿色氛围影响,其中控制性绿色氛围对亲环境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支持性绿色氛围的影响不显著。2)支持性绿色氛围对个人规范和行为态度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控制性绿色氛围仅对个人规范有正向影响。3)个人规范和行为态度在绿色氛围与亲环境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其中个人规范通过影响行为态度产生链式中介效应。该研究对厘清绿色氛围与亲环境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为建议。
2024年05期 v.38;No.309 6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67 ] |[引用频次:1 ] - 黄炜虹;杨彩艳;闵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力量,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方面的带动作用尚未可知。基于454份小农户调查数据,文中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三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合作社对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农业企业,而家庭农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相比仅合作单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与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合作对其生产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群组差异,土地规模较小、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其生产绿色转型的促进效果更显著。3)合作社与农业企业在提升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水平的过程中扮演了示范者和服务者的双重角色。据此提出,要分类施策,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能力,优化小农户扶持政策,激励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展示,畅通农业社会化服务渠道。
2024年05期 v.38;No.309 6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90 ] |[引用频次:4 ] - 黄炜虹;杨彩艳;闵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力量,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方面的带动作用尚未可知。基于454份小农户调查数据,文中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三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合作社对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农业企业,而家庭农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相比仅合作单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与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合作对其生产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群组差异,土地规模较小、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其生产绿色转型的促进效果更显著。3)合作社与农业企业在提升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水平的过程中扮演了示范者和服务者的双重角色。据此提出,要分类施策,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能力,优化小农户扶持政策,激励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展示,畅通农业社会化服务渠道。
2024年05期 v.38;No.309 6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90 ] |[引用频次:4 ] - 崔秀娟;王燕;王永强;
优质农产品认证是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政策手段,农民合作社是引领小农户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重要组织载体。基于陕西省微观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优质农产品认证的合作社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相较于未认证的合作社,优质农产品认证的合作社更能促进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促进效果提升30.8%。2)优质农产品认证的合作社通过向农户提供绿色防控农资统购、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和认证农产品统销服务,促进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可能性分别提升27.0%、25.5%和20.2%。3)优质农产品认证的合作社通过溢价激励、质量监管和成本控制3条路径促进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因此,为促进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政府应制定政策支持合作社积极申请优质农产品认证,支持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多元化的绿色防控技术服务,认证合作社应加强与农户订单契约管理,以更好地发挥认证合作社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辐射带动作用。
2024年05期 v.38;No.309 7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51 ] |[引用频次:2 ] - 崔秀娟;王燕;王永强;
优质农产品认证是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政策手段,农民合作社是引领小农户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重要组织载体。基于陕西省微观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优质农产品认证的合作社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相较于未认证的合作社,优质农产品认证的合作社更能促进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促进效果提升30.8%。2)优质农产品认证的合作社通过向农户提供绿色防控农资统购、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和认证农产品统销服务,促进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可能性分别提升27.0%、25.5%和20.2%。3)优质农产品认证的合作社通过溢价激励、质量监管和成本控制3条路径促进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因此,为促进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政府应制定政策支持合作社积极申请优质农产品认证,支持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多元化的绿色防控技术服务,认证合作社应加强与农户订单契约管理,以更好地发挥认证合作社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辐射带动作用。
2024年05期 v.38;No.309 7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51 ] |[引用频次:2 ] - 丁可可;马正兵;王涛;
文中基于2020年、2021年全国1795个县域数据和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使用OLS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乡村数字经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机制,使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检验乡村数字经济增收效应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1)乡村数字经济及乡村数字化生产、乡村数字化供应链、乡村数字化营销和乡村数字化金融四个子维度能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增长。2)乡村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和非农就业规模促进农民增收。3)乡村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空间差异明显,由东向西逐渐增强,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缩小了农民内部收入差距。4)乡村数字化生产和乡村数字化供应链的增收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乡村数字化营销和数字化金融的增收效应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进一步推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县域创业和非农就业,鼓励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化等建议。
2024年05期 v.38;No.309 9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4139 ] |[引用频次:2 ] - 丁可可;马正兵;王涛;
文中基于2020年、2021年全国1795个县域数据和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使用OLS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乡村数字经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机制,使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检验乡村数字经济增收效应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1)乡村数字经济及乡村数字化生产、乡村数字化供应链、乡村数字化营销和乡村数字化金融四个子维度能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增长。2)乡村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和非农就业规模促进农民增收。3)乡村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空间差异明显,由东向西逐渐增强,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缩小了农民内部收入差距。4)乡村数字化生产和乡村数字化供应链的增收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乡村数字化营销和数字化金融的增收效应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进一步推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县域创业和非农就业,鼓励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化等建议。
2024年05期 v.38;No.309 9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139 ] |[引用频次:2 ] - 段钊;刘志鹏;张宁;吴延斌;南卓;
干碎屑流因具有特殊的运动和沉积特征,已经成为地质灾害领域关注的热点,体积和摩擦系数是影响运动特征、堆积体形态和表面形貌构造的重要因素。文中使用3D扫描仪进行不同体积和摩擦系数的物理模型试验,发现试验中碎屑流运动范围、位移和速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随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且大体积的干碎屑流在减速阶段会出现恒速现象。堆积体形态在低摩擦滑面为扇形,在高摩擦系数滑面随体积增大由类三角形转变为扇形,同时堆积体边缘出现指化现象。此外,还对堆积体形貌构造成因进行总结,在推挤作用下形成横向脊、拱形隆和波状脊,在差异性扩散作用下形成X形共轭槽和羽状破裂。
2024年05期 v.38;No.309 100-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0 ] - 段钊;刘志鹏;张宁;吴延斌;南卓;
干碎屑流因具有特殊的运动和沉积特征,已经成为地质灾害领域关注的热点,体积和摩擦系数是影响运动特征、堆积体形态和表面形貌构造的重要因素。文中使用3D扫描仪进行不同体积和摩擦系数的物理模型试验,发现试验中碎屑流运动范围、位移和速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随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且大体积的干碎屑流在减速阶段会出现恒速现象。堆积体形态在低摩擦滑面为扇形,在高摩擦系数滑面随体积增大由类三角形转变为扇形,同时堆积体边缘出现指化现象。此外,还对堆积体形貌构造成因进行总结,在推挤作用下形成横向脊、拱形隆和波状脊,在差异性扩散作用下形成X形共轭槽和羽状破裂。
2024年05期 v.38;No.309 100-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0 ] - 苏佳;李高雅;张新生;
针对以往沙尘天气预测算法中时空特征提取不足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融合时空特征的图卷积和长短期记忆网络(GCN-LSTM)的沙尘天气预测模型。以西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市之间的植被指数和距离构建邻接矩阵,通过图卷积网络(GCN)对空间特征、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对时间特征进行提取,将特征融合后用于预测各个城市的沙尘天气。与GCN、LSTM、时空因果卷积神经网络(STCN)模型相比,文中提出的GCN-LSTM模型的准确率分别提高6%、8%、2%,且其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OC)、ROC曲线下的面积(AUC)、精确度-召回度曲线(P-R)评价指标表现更优。文中研究为沙尘天气发生采取防范措施、减少损失提供借鉴意义。
2024年05期 v.38;No.309 11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140 ] |[引用频次:0 ] - 苏佳;李高雅;张新生;
针对以往沙尘天气预测算法中时空特征提取不足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融合时空特征的图卷积和长短期记忆网络(GCN-LSTM)的沙尘天气预测模型。以西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市之间的植被指数和距离构建邻接矩阵,通过图卷积网络(GCN)对空间特征、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对时间特征进行提取,将特征融合后用于预测各个城市的沙尘天气。与GCN、LSTM、时空因果卷积神经网络(STCN)模型相比,文中提出的GCN-LSTM模型的准确率分别提高6%、8%、2%,且其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OC)、ROC曲线下的面积(AUC)、精确度-召回度曲线(P-R)评价指标表现更优。文中研究为沙尘天气发生采取防范措施、减少损失提供借鉴意义。
2024年05期 v.38;No.309 11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40 ] |[引用频次:0 ] - 李明;燕洁华;叶汪忠;董帅;杨泽坤;
为探究沙丘形态数据集构建及自动分类方法,解决沙丘形态信息数据库缺失等问题,以内蒙古西部典型沙丘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人机正射影像技术采集6种典型沙丘形态数据,并结合GF-2号遥感数据采用数据增强方式构建沙丘形态数据集。通过迁移学习策略的VGGNet和ResNet模型对沙丘形态的深层语义特征进行解析与学习,自动获取更具有代表性的图像纹理特征,以此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不同沙丘形态特征自动分类的方法。结果表明,基于迁移学习的VGG16模型在四种模型中分类准确率最高,达到88.14%;优化后的ResNet18模型与ResNet50模型的分类精度分别从84.04%、85.25%提升到92.79%、88.91%;优化后的ResNet18+模型表现出最佳的分类效果,准确率达到92.79%,更适用于沙丘形态的高精度自动分类。
2024年05期 v.38;No.309 12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81 ] |[引用频次:0 ] - 李明;燕洁华;叶汪忠;董帅;杨泽坤;
为探究沙丘形态数据集构建及自动分类方法,解决沙丘形态信息数据库缺失等问题,以内蒙古西部典型沙丘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人机正射影像技术采集6种典型沙丘形态数据,并结合GF-2号遥感数据采用数据增强方式构建沙丘形态数据集。通过迁移学习策略的VGGNet和ResNet模型对沙丘形态的深层语义特征进行解析与学习,自动获取更具有代表性的图像纹理特征,以此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不同沙丘形态特征自动分类的方法。结果表明,基于迁移学习的VGG16模型在四种模型中分类准确率最高,达到88.14%;优化后的ResNet18模型与ResNet50模型的分类精度分别从84.04%、85.25%提升到92.79%、88.91%;优化后的ResNet18+模型表现出最佳的分类效果,准确率达到92.79%,更适用于沙丘形态的高精度自动分类。
2024年05期 v.38;No.309 12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81 ] |[引用频次:0 ] - 金一诺;黄银洲;尤凤;郭丽英;
石羊河流域作为我国典型内陆河流域,是西部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文中基于Markov-PLUS模型对石羊河流域2030年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城镇建设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转移总面积为4670.87km~2,主要发生在草地、未利用地、人造地表之间。2)三种情景土地利用模拟结果各异。自然发展情景下水域、湿地面积减少,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灌木地大幅增加,城镇建设情景下人造地表大量扩张,耕地、草地显著减少。3)研究区2000、2010、2020年ESV分别为486.16亿元、491.1亿元、489.86亿元,呈先升后降趋势;2030年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城镇建设三种情景下ESV分别为490.06亿元、503.29亿元、498.28亿元,较2020年不同程度增加。4)研究区ESV强度自上游到下游递减,生态保护情景下ESV增加和城镇建设情景下ESV减少主要集中在中部走廊城镇建设区外围和西南部林草区。未来石羊河流域应不断巩固前期治理成效,持续推动生态建设。
2024年05期 v.38;No.309 130-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035 ] |[引用频次:4 ] - 金一诺;黄银洲;尤凤;郭丽英;
石羊河流域作为我国典型内陆河流域,是西部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文中基于Markov-PLUS模型对石羊河流域2030年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城镇建设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转移总面积为4670.87km~2,主要发生在草地、未利用地、人造地表之间。2)三种情景土地利用模拟结果各异。自然发展情景下水域、湿地面积减少,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灌木地大幅增加,城镇建设情景下人造地表大量扩张,耕地、草地显著减少。3)研究区2000、2010、2020年ESV分别为486.16亿元、491.1亿元、489.86亿元,呈先升后降趋势;2030年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城镇建设三种情景下ESV分别为490.06亿元、503.29亿元、498.28亿元,较2020年不同程度增加。4)研究区ESV强度自上游到下游递减,生态保护情景下ESV增加和城镇建设情景下ESV减少主要集中在中部走廊城镇建设区外围和西南部林草区。未来石羊河流域应不断巩固前期治理成效,持续推动生态建设。
2024年05期 v.38;No.309 130-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035 ] |[引用频次:4 ] - 贾艳青;刘秀丽;
为准确识别气候变化条件下气象干湿特征及与大气环流的关系,基于华北地区64个气象站点的实测数据,以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为干湿指标,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趋势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961~2020年中国华北地区干湿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对华北干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60年华北地区降水量有10~20a的周期变化,SPEI指数在波动中未表现出明显的线性增长,近20年华北干旱化的趋势有所缓解。2)轻度干旱(湿润)、中等干旱(湿润)发生的频率较高,严重干旱(湿润)、极端干旱(湿润)发生的频率较低。华北地区多数站点湿润发生频率大于干旱发生频率。3)在空间分布上,华北干湿频次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湿润高频区在山西东部、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丘陵西部,京津地区、河北中北部和山西西部干旱频次相对较高。4)华北干湿交替发生并受到多重周期性规律控制。华北SPEI序列在4a、23a和34a左右尺度波动十分明显。5)华北20a左右的干湿交替变化是大气环流异常的结果。EI Ni1o期间干旱多发;La Ni1a期间湿润多发。华北湿润和干旱分别对应PDO冷暖位相,华北SPEI与海温距平(SSTA)在年际和夏季尺度上显著负相关,夏季和冬季华北SPEI与PDO显著负相关。
2024年05期 v.38;No.309 140-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89 ] |[引用频次:0 ] - 贾艳青;刘秀丽;
为准确识别气候变化条件下气象干湿特征及与大气环流的关系,基于华北地区64个气象站点的实测数据,以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为干湿指标,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趋势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961~2020年中国华北地区干湿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对华北干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60年华北地区降水量有10~20a的周期变化,SPEI指数在波动中未表现出明显的线性增长,近20年华北干旱化的趋势有所缓解。2)轻度干旱(湿润)、中等干旱(湿润)发生的频率较高,严重干旱(湿润)、极端干旱(湿润)发生的频率较低。华北地区多数站点湿润发生频率大于干旱发生频率。3)在空间分布上,华北干湿频次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湿润高频区在山西东部、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丘陵西部,京津地区、河北中北部和山西西部干旱频次相对较高。4)华北干湿交替发生并受到多重周期性规律控制。华北SPEI序列在4a、23a和34a左右尺度波动十分明显。5)华北20a左右的干湿交替变化是大气环流异常的结果。EI Ni1o期间干旱多发;La Ni1a期间湿润多发。华北湿润和干旱分别对应PDO冷暖位相,华北SPEI与海温距平(SSTA)在年际和夏季尺度上显著负相关,夏季和冬季华北SPEI与PDO显著负相关。
2024年05期 v.38;No.309 140-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89 ] |[引用频次:0 ] - 黄倩;朱时应;李明燕;李天顺;普布;
沙棘林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对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安全维护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土壤纤毛虫可以作为沙棘林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指示生物。于2020年5月(春)、8月(夏)、10月(秋),根据年楚河流域沙棘林的分布特征选取了5个典型的天然沙棘林作为样地,共获得75个土壤样品。采用“非淹没培养皿法”和“活体观察法”对土壤纤毛虫进行培养鉴定,对于难以辨认的物种采用“蛋白银染色”进一步确认。研究共鉴定出土壤纤毛虫90种,隶属于10纲、20目、30科、47属,其中优势类群为散毛目(Sporadotrichia),共计15种,占总物种数的16.67%;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楚河流域沙棘林土壤纤毛虫多样性指数在季节间存在差异(P<0.05);共发生网络显示春季年楚河流域沙棘林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更为复杂;优势种生态位重叠值较高(O_(ik)>0.6)有28对,占总对数的77.78%,说明优势种种间竞争激烈;mantel分析结果显示pH、RAK是影响年楚河流域沙棘林土壤纤毛虫多样性指数的主要因子;三个季节冗余分析(RDA)显示含水量(SWC)、有效磷(AP)、全氮(TN)、速效钾(RAK)是影响年楚河流域沙棘林土壤纤毛虫物种分布的环境因子。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年楚河流域沙棘林生态系统变化,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024年05期 v.38;No.309 152-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47 ] |[引用频次:0 ] - 黄倩;朱时应;李明燕;李天顺;普布;
沙棘林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对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安全维护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土壤纤毛虫可以作为沙棘林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指示生物。于2020年5月(春)、8月(夏)、10月(秋),根据年楚河流域沙棘林的分布特征选取了5个典型的天然沙棘林作为样地,共获得75个土壤样品。采用“非淹没培养皿法”和“活体观察法”对土壤纤毛虫进行培养鉴定,对于难以辨认的物种采用“蛋白银染色”进一步确认。研究共鉴定出土壤纤毛虫90种,隶属于10纲、20目、30科、47属,其中优势类群为散毛目(Sporadotrichia),共计15种,占总物种数的16.67%;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楚河流域沙棘林土壤纤毛虫多样性指数在季节间存在差异(P<0.05);共发生网络显示春季年楚河流域沙棘林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更为复杂;优势种生态位重叠值较高(O_(ik)>0.6)有28对,占总对数的77.78%,说明优势种种间竞争激烈;mantel分析结果显示pH、RAK是影响年楚河流域沙棘林土壤纤毛虫多样性指数的主要因子;三个季节冗余分析(RDA)显示含水量(SWC)、有效磷(AP)、全氮(TN)、速效钾(RAK)是影响年楚河流域沙棘林土壤纤毛虫物种分布的环境因子。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年楚河流域沙棘林生态系统变化,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024年05期 v.38;No.309 152-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7 ] |[引用频次:0 ] - 郭海涛;曹艳峰;云秋皓;
为揭示汾河平原小麦根际土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群落结构的空间变异,研究选取了汾河平原的14个麦田样点,采用Illumina测序平台检测了小麦根际土AMF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4个样点均有AMF的3科6属,其中球囊霉科(Glomeraceae)和近明球囊霉科(Claroideoglomeraceae)为优势科,球囊霉科中别的属类(Glomeraceae; other)和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为优势属;AMF各科属的相对丰富度从南向北沿纬度增加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AMF群落的不相似性与地理距离不显著相关(P>0.05),而与土壤环境、气候环境的不相似性显著相关(P<0.05);土壤环境对AMF群落变异的单独贡献率最高,为34.5%,而气候环境、地理距离的单独贡献率均很低,分别为3.6%、0.4%;冗余分析显示,AMF群落变异主要与土壤变量如N/P、pH、Clay、AP显著相关(P<0.05),其中N/P对AMF群落变异的影响最大(解释率为23.4%)。研究表明,在纬度跨度较小的局域尺度上,AMF群落结构的空间变异主要被土壤环境变量驱动,而不是地理距离。
2024年05期 v.38;No.309 163-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8 ] |[引用频次:0 ] - 郭海涛;曹艳峰;云秋皓;
为揭示汾河平原小麦根际土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群落结构的空间变异,研究选取了汾河平原的14个麦田样点,采用Illumina测序平台检测了小麦根际土AMF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4个样点均有AMF的3科6属,其中球囊霉科(Glomeraceae)和近明球囊霉科(Claroideoglomeraceae)为优势科,球囊霉科中别的属类(Glomeraceae; other)和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为优势属;AMF各科属的相对丰富度从南向北沿纬度增加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AMF群落的不相似性与地理距离不显著相关(P>0.05),而与土壤环境、气候环境的不相似性显著相关(P<0.05);土壤环境对AMF群落变异的单独贡献率最高,为34.5%,而气候环境、地理距离的单独贡献率均很低,分别为3.6%、0.4%;冗余分析显示,AMF群落变异主要与土壤变量如N/P、pH、Clay、AP显著相关(P<0.05),其中N/P对AMF群落变异的影响最大(解释率为23.4%)。研究表明,在纬度跨度较小的局域尺度上,AMF群落结构的空间变异主要被土壤环境变量驱动,而不是地理距离。
2024年05期 v.38;No.309 163-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8 ] |[引用频次:0 ] - 康小虎;贾婷婷;刘珊珊;李玥萍;刘鑫;李师翁;
以陇中地区典型结皮盐土(HY)、荒漠盐土(XQ)、绿洲农田土壤(YC)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垂直剖面(表土层A (0-20cm),心土层B (20-40cm),底土层E (40-80cm))中可溶性盐离子含量、细菌和真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分布特征,探讨了水盐变化与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盐分呈表层积聚特征,总盐度>6.0g·kg~(-1),属于重度硫酸盐型盐碱土壤,盐碱化程度为HY> YC> XQ。16S rDNA、ITS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盐碱土壤及剖面中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厚壁菌门为细菌优势群落;子囊菌门、担子菌门为真菌优势群落。沿土壤剖面,细菌多样性呈直线递减、“U”型和单峰模式分布,真菌多样性呈直线下降,较细菌下降更为明显。群落分布特征与长期水盐运移过程形成的土壤剖面异质性相关,其中含水量是剖面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决定性生态因子,与总盐度、pH共同塑造了特定的群落结构。研究结果阐明了黄土盐碱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剖面变化特征,对干旱区黄土的可持续利用及生态修复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2024年05期 v.38;No.309 171-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22 ] |[引用频次:1 ] - 康小虎;贾婷婷;刘珊珊;李玥萍;刘鑫;李师翁;
以陇中地区典型结皮盐土(HY)、荒漠盐土(XQ)、绿洲农田土壤(YC)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垂直剖面(表土层A (0-20cm),心土层B (20-40cm),底土层E (40-80cm))中可溶性盐离子含量、细菌和真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分布特征,探讨了水盐变化与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盐分呈表层积聚特征,总盐度>6.0g·kg~(-1),属于重度硫酸盐型盐碱土壤,盐碱化程度为HY> YC> XQ。16S rDNA、ITS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盐碱土壤及剖面中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厚壁菌门为细菌优势群落;子囊菌门、担子菌门为真菌优势群落。沿土壤剖面,细菌多样性呈直线递减、“U”型和单峰模式分布,真菌多样性呈直线下降,较细菌下降更为明显。群落分布特征与长期水盐运移过程形成的土壤剖面异质性相关,其中含水量是剖面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决定性生态因子,与总盐度、pH共同塑造了特定的群落结构。研究结果阐明了黄土盐碱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剖面变化特征,对干旱区黄土的可持续利用及生态修复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2024年05期 v.38;No.309 171-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22 ] |[引用频次:1 ] - 余洁;吴泉蓉;
黄河生态治理与黄河文化共同推动流域经济发展,绿色旅游发展提高人民社会生活福祉,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文中以黄河流域沿线九省(区)为研究区域,运用变异系数法和耦合协调模型、障碍度模型,测算并分析了2001-2021年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识别出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空变化来看,两系统整体增势向好,东强西弱明显,山东在全流域居于高水平发展。2)流域整体耦合协调度水平尚处于初级协调,青海、宁夏处于濒临失调,山东和河南处于中级协调水平,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驱动效应明显。3)流域整体耦合协调度重心分布为东北-西南方向,陕西处于全流域的重心。4)流域整体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子是旅游经济发展,两系统的主要障碍因子分别是旅游市场规模和文化建设。
2024年05期 v.38;No.309 181-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43 ] |[引用频次:1 ] - 余洁;吴泉蓉;
黄河生态治理与黄河文化共同推动流域经济发展,绿色旅游发展提高人民社会生活福祉,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文中以黄河流域沿线九省(区)为研究区域,运用变异系数法和耦合协调模型、障碍度模型,测算并分析了2001-2021年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识别出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空变化来看,两系统整体增势向好,东强西弱明显,山东在全流域居于高水平发展。2)流域整体耦合协调度水平尚处于初级协调,青海、宁夏处于濒临失调,山东和河南处于中级协调水平,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驱动效应明显。3)流域整体耦合协调度重心分布为东北-西南方向,陕西处于全流域的重心。4)流域整体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子是旅游经济发展,两系统的主要障碍因子分别是旅游市场规模和文化建设。
2024年05期 v.38;No.309 181-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543 ] |[引用频次:1 ] - 徐海滨;蒋依依;方琰;黄旭佳;
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背景下,公共体育设施的科学配置成为协调、平衡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丰富居民日常生活、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足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POI数据、统计数据等多源数据,通过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累计机会法等GIS方法对北京市主城区不同等级的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可达性展开研究。研究发现:1)北京市主城区各级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分布模式均表现为聚集分布的状态,其中城市级公共体育设施的聚集程度最高,其次依次为地区级公共体育设施、街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和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2)北京市主城区各级公共体育设施呈现由核心到外围的圈层结构,城市级公共体育设施形成了双核心圈层分布特征,地区级公共体育设施表现为多层次核心分布特征,街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多核心特征表现较为显著,而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核心聚集范围更加广泛。3)不同类型的公共体育设施可达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城市级公共体育设施可达性普遍较高,地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可达性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街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可达性呈现为“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特征,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可达性呈现分散分布的空间特征。研究为北京市相关部门明确不同等级公共体育设施的需求侧缺口、弥补供给侧短板、优化调整空间布局提供决策建议。
2024年05期 v.38;No.309 190-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64 ] |[引用频次:2 ] - 徐海滨;蒋依依;方琰;黄旭佳;
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背景下,公共体育设施的科学配置成为协调、平衡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丰富居民日常生活、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足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POI数据、统计数据等多源数据,通过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累计机会法等GIS方法对北京市主城区不同等级的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可达性展开研究。研究发现:1)北京市主城区各级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分布模式均表现为聚集分布的状态,其中城市级公共体育设施的聚集程度最高,其次依次为地区级公共体育设施、街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和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2)北京市主城区各级公共体育设施呈现由核心到外围的圈层结构,城市级公共体育设施形成了双核心圈层分布特征,地区级公共体育设施表现为多层次核心分布特征,街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多核心特征表现较为显著,而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核心聚集范围更加广泛。3)不同类型的公共体育设施可达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城市级公共体育设施可达性普遍较高,地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可达性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街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可达性呈现为“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特征,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可达性呈现分散分布的空间特征。研究为北京市相关部门明确不同等级公共体育设施的需求侧缺口、弥补供给侧短板、优化调整空间布局提供决策建议。
2024年05期 v.38;No.309 190-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64 ] |[引用频次:2 ] - 王慧娴;张鑫慧;胡泽鹏;杨蓓;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传承及弘扬具有战略意义,文化旅游景区承载着黄河流域特色文化,是增强文化认同和坚定文化自信的物质载体。文中从文化底蕴(C)、自然环境(N)、经济基础(E)、社会条件(S)四个维度构建文化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CNES分析框架,运用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黄河流域高级别文化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高级别文化旅游景区分布不均衡,呈现空间集聚形态。2)影响景区空间分布的单因子影响强度具有差异,交通、GDP、气温为影响黄河流域高级别文化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降水、旅游收入、博物馆、人口、河流为重要因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政策为一般因素。3)景区空间分布受多因素共同影响,以双因子增强类型为主。4)分析框架中各维度作用不尽相同,经济维度作用>社会维度作用>自然维度作用>文化维度作用,CNES分析框架在黄河流域得以验证。
2024年05期 v.38;No.309 199-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091 ] |[引用频次:1 ] - 王慧娴;张鑫慧;胡泽鹏;杨蓓;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传承及弘扬具有战略意义,文化旅游景区承载着黄河流域特色文化,是增强文化认同和坚定文化自信的物质载体。文中从文化底蕴(C)、自然环境(N)、经济基础(E)、社会条件(S)四个维度构建文化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CNES分析框架,运用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黄河流域高级别文化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高级别文化旅游景区分布不均衡,呈现空间集聚形态。2)影响景区空间分布的单因子影响强度具有差异,交通、GDP、气温为影响黄河流域高级别文化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降水、旅游收入、博物馆、人口、河流为重要因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政策为一般因素。3)景区空间分布受多因素共同影响,以双因子增强类型为主。4)分析框架中各维度作用不尽相同,经济维度作用>社会维度作用>自然维度作用>文化维度作用,CNES分析框架在黄河流域得以验证。
2024年05期 v.38;No.309 199-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09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本期数据